鬼谷子到底在說什麼,很多人問到這個問題。對於學習鬼谷子的人來說,如果僅僅從鬼谷子內容上來回答這個問題,一下子很難回答,因為鬼谷子殘篇十一篇,確實有點雜,從捭闔到揣摩,權謀,等篇章,分別在論述不同的內容,有道也有術。
在達人心之理層面,也就是如何揣測人的內心活動,可以從不同的篇章去總結,就可以有個明顯的脈絡了。歸納來講,鬼谷子認為:在宇宙中存在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道,這個概念沿襲道家思想,而這個道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五行,這個五行以「氣」的方式來傳遞和流動。
那麼這個五行,運動到人,就歸到五藏,分別以「木火土金水」對應的歸入「肝心脾肺腎」。這五行之氣,鬼谷子稱作「五龍」。(《盛神法五龍》篇)。而這五龍都由人「心」來總體控制。所以說「心能的一,乃有其術」意思是心得到其中一種氣,就有了這種氣的術。得到木氣,就有木的術;得到火氣,就有火的術;得到土氣,就有土的術;得到水氣,就有水的術。對大多數人來說,一般比較明顯得到的只有五行其二,也就是一陰一陽,一主一輔,比如:木和土,主木副土。
這五種氣,從五藏開始,以氣的形式運動,通過五官展現出來,就成為「神」。可以理解為現在詞彙的「神態」。顯然,五種氣就有五種神態,我個人總結分別的特點是:
木態:直而仁
火態:暖而動
土態:平而思
金太:冷而銳
水態:靜而深
這五種展現和黃帝內經也相呼應(見黃帝內經《靈蘭秘典論》和《二十五行人論》兩篇。),可見這種方法是古典文化裡比較有效而且被普遍認可的方式,而且很容易掌握,在實踐中判斷人的性格也十分準確。
比如,觀察一個人的神態,表現為:冷銳中帶有暖和動態。那麼他就是金火。也就是他的能量是肺金主導, 心火輔助。其他的就不明顯了。在這個層面。鬼谷子在陰符七術的盛神篇給出了內在方面的應用,也就是如何通過這些知識來修煉自己。叫「存而舍之謂之化」。意思是說把外露的那些神方面的東西都丟掉而內斂起來。內斂的目的是不僅僅在這五行之一,而通過讓自己平和的方式進行調和,而不是任由自己單一典型的五行屬性來主導。這樣就不會只在一個角度行為,和外面的連接也不僅僅是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