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診」中感受生命的意義!老圍社區組織小朋友做「寵物醫生」

2021-01-13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盧曉麗 通訊員 謝曉君 韋泓菱

喜愛小動物是小朋友的天性,怎樣讓他們在與小動物的相處中,培養保護意識,增加責任感,是老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社工一直在考慮的問題。1月10日下午,羅湖區桂園街道老圍社區組織社區小朋友到聯合寵物醫院中心分院,做一回「寵物醫生」,在「聽診」中,感受生命的意義。

「聽診」環節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戴上又粗又長的聽診器,聽聽小狗的心跳,再聽聽醫務人員和小朋友自己的心跳,區分動物與人類不同的生命之聲,感受生命的力量。寵物醫生張桂虹趁機啟發小朋友,小動物與人的生命一樣,要與它們和諧相處,儘量保護它們,不讓它們受到傷害。小朋友睜大眼睛傾聽,朱立勤小朋友當場保證,「小動物那麼可愛,我不會傷害它們的。」他一直將小狗抱在懷裡,小狗乖乖的依偎著他,感受著小朋友對它的喜愛。

文明養犬是必須要講的內容,寵物醫生問小朋友:「如果帶狗出去玩,它拉粑粑了怎麼辦?」鄭權桸小朋友搶著回答:「用垃圾袋裝好,扔進垃圾桶,然後洗手。」他家裡一直養狗,文明養犬的意識早就深入孩子幼小的心靈。

老圍社區黨委一直在文明養犬上積極開展各項宣傳工作,致力於提升居民的文明養犬意識。社工帶領小朋友們到寵物醫院體驗,通過與小動物的近距離接觸,培養小朋友的文明行為和責任感,以小帶大,進而影響更多家庭,讓文明之風在老圍社區踐行。

據負責活動的深圳市社聯社工服務中心的謝社工介紹,這是老圍社區開展的五場系列活動——「我是小大人」職業體驗的最後一場,之前社工們帶領小朋友做了一回記者,在街頭隨機採訪市民關於文明養犬的問題,宣傳文明養犬的意義。

審讀:譚錄崗 田君

相關焦點

  • 做一回「寵物醫生」 在「聽診」中提高保護動物意識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月12日訊(記者 劉嘉敏 通訊員 謝曉君 韋泓菱)喜愛小動物是小朋友的天性,怎樣讓他們在與小動物的相處中,提高保護動物意識,增加責任感,是老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社工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 社區招募義工啦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嘉敏通訊員 楊紀歐)為弘揚志願精神,帶動影響更多社區居民參與志願服務,11月4日下午,深圳市羅湖區桂園街道老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在名仕閣小區開展了「愛心傳遞,讓生命影響生命」義工宣傳招募活動。
  • 幼兒園小朋友自製「感恩禮物」獻給市四院社區醫務人員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得到過別人的幫助,接受過他人的恩惠。可我們是否用心記住了這些,並因此多了一分感恩之情呢?在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會遇到讓人感動,值得銘記的事情。11.26日是感恩節,前程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們來到市四院青龍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中心醫務人員獻上親手製作的「手工香皂」,感謝社區衛生中心為幼兒園小朋友的身體健康所做的健康管理工作。
  • 「小小銀行家」坐進櫃檯 社區開展青少年職業體驗活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24日訊(記者 劉嘉敏 通訊員 楊紀歐 )11月21日上午,深圳市羅湖區桂園街道老圍社區開展了一場「小小銀行家」體驗活動,社工們帶領社區16位少年兒童在江蘇銀行羅湖支行了解貨幣的起源、認識各種存取款的先進設備、練習點數鈔票,並坐進櫃檯,分別扮演大堂經理和顧客,體驗銀行的辦事流程。
  • 「聽見新冠肺炎」:同濟醫院心肺聽診人工智慧分級診斷研究獲突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8日電(蔡敏 田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您保持一個舒適的體位,我現在來為您做心肺聽診。」「對,保持正常呼吸,不用深呼吸,正常呼吸即可。好的,接下來深呼吸,吸氣、吐氣……好。」
  • 如何打造寵物友好社區,北京是這樣做的
    寵物進一步融入家庭、人與寵物之間的情感依戀不斷增強,它們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早已今非昔比。隨之而來的是,社會及公眾越來越關注「文明養寵」「社區流浪動物」等話題。9月29日,由北京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辦的「文明養寵日——人寵和諧城市」活動在朝陽區東湖望京花園社區舉行。
  • 養寵物,生命教育的一課
    結果表明,寵物死亡會引發兒童的悲傷感,這種悲傷會持續3年或更長時間,甚至可能導致抑鬱。研究人員認為,父母或兒科醫生不應忽視寵物死亡給兒童造成的傷害,如果有人能以同情或理解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對處於悲傷中的孩子來說可能非常有幫助。該研究發表在《歐洲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雜誌上。
  • 夜診,瑞派寵物醫院為生命代言,為守護站崗!
    夜診,瑞派寵物醫院為生命代言,為守護站崗!候診大廳不斷有人和寵物來來往往,導診臺問不完的問題,手術室監護儀的報警聲,患寵的叫聲、呻吟聲,醫生的安撫聲……這些聲音在寂靜的夜裡無比清晰。在這家24小時的瑞派寵物醫院,夜診往往代表著健康與生命的底線,如同人世間的萬花筒,痛苦、焦慮、悲傷、劫後餘生……各種情緒溢滿每個角落,每個焦急面孔的背後都有屬於他們的故事。
  • 雷鋒路社區:支持社區建設黨員永遠挺在最前面
    (雷鋒路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劉愛帶著黨員們的叮囑看望老黨員王集甫。)(小朋友正在社區閱覽室聚精會神地閱讀。)  服務改善民生 黨組織挺在最前面  走進雷鋒路社區,一條美麗的柏油路映入眼帘。「我們要改變社區面貌,就必須做實事。」
  • 生命的意義
    對於年少時心中就存有的疑問,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在書本裡我並沒有尋找到能夠令我滿意的答案。當我發現自己每天像個機器忙忙碌碌,內心卻一片荒蕪時;當我在做著自認為正確的事情時,卻一再受到否定和批評時;當我一再重複經歷著憤怒、委屈、焦慮、恐懼等痛苦的感受時,心裡有一個聲音卻越來越響亮——這不是我要的人生!
  • 神仙樹社區開展小小醫生職業體驗公益活動
    9月22日,高新區神仙樹社區聯合5A級社會組織玉成志願服務與研究中心(玉成書院),在成都天使兒童醫院開展了小醫生職業體驗公益活動,旨在加強文教惠民力度,滿足社區教育多元化需求,增進社區親子關係,促進家庭和諧。
  • 【七妹動態】新興區楓葉社區組織少兒觀看紅色電影《閃閃紅星》
    【七妹動態】新興區楓葉社區組織少兒觀看紅色電影《閃閃紅星》 2020-09-04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感受生命的意義,感受愛——讀《活了一百萬次的貓》
    清明時節將至,關於死亡,關於生命的意義話題會被大家廣泛地提及。今天翻起了日本著名繪本作家佐野洋子的代表作《活了一萬次的貓》,故事雖然很短,但是給我帶來的感觸卻很深。故事中的這隻虎斑貓,是一隻死了一百萬次,卻又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有著百萬次的生命體驗,卻從來沒有感覺自己是真切地活著,也不知道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 星河路社區小朋友為鳥兒築愛巢
    金牛區九裡堤街道星河路社區聯合成都鄉野走廊社會服務中心共同搭建星河路社區生態學苑,以身邊的鳥類作為切入點,激發居民的興趣,讓更多的社區居民心系鳥兒,心系自然,關注身邊的生態環境,讓他們走進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學習,親身感受感受到大自然中的神奇魅力。
  • 麻醉醫生:做好生命的「守護神」
    劉繼明從事臨床醫療工作 13 年,並攻讀了麻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師從國內著名麻醉專家喻田教授、劉興奎教授,現已作為副主任醫師,主治危重病人的搶救、麻醉、舒適化治療及圍手術期管理。在醫療界,有俗語稱:手術治病、麻醉保命。每一臺手術的成功,患者想到最多的是手術醫生,而往往忽略麻醉醫生這一群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
  • 聽診露胸打針露臀 病人被迫「走光」隱私難保
    聽診露胸打針露臀 病人被迫「走光」隱私難保   2003年1月2日15:07  羊城晚報   打針要當眾脫褲 聽診要寬衣敞懷
  • 做好醫生,更要做家庭貼心人
    在22年的臨床生涯中,王旭松主任用一言一行踐行著這句廣為流傳的名言,被華莊周邊社區居民親切地稱為「家庭貼心人」。好醫生,就是讓家庭安心守護好健康,更要守護好家庭家庭的意義在於團聚,醫生的職責當屬守護健康。
  • 瑞派寵物醫院致敬獸醫師,做一個獸醫到底是什麼感受?
    為了挽救生命趕緊輸血保命。輸血後狗狗的生命保住了並順利出院。但回家後狗狗食慾大增,吃多了引起胃腸炎。主人再次來到醫院認為這肯定是輸血的副作用,並質問醫生到底會不會治?(瑞派寵天福商鼎路院院長李寶文)生活中總能聽見有人抨擊埋怨指責獸醫,說他們冷血、不盡責、只看錢......肆意叫囂咒罵,卻仿佛自動忽視了醫生也是個普通人,忽視了他們為這個工作做出的努力,為生命做出的付出。那麼做獸醫到底是什麼感受?
  • 寵物店擾民又臭又吵怎麼解決? 長沙一社區組織聽證
    4月20日,長沙市侯家塘街道電院社區中天楓景小區,居民就寵物擾民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圖/記者 蔣麗梅  紅網長沙4月21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張樹波)小區寵物店寄宿寵物夜間擾民,糞便汙水氣味難聞……4月20日,在雨花區電院社區,針對轄區內一家寵物店擾民的情況,社區組織居民代表召開聽證會,五十餘名居民坐在一起商討解決方案。
  • 青島萌娃用玩具聽診器和醫生「互懟」上熱搜
    最近,有段萌娃與醫生「相互聽診」的視頻可以說是非常火,無論是朋友圈還是抖音、微博,都能看到,這段視頻的拍攝地點是在西海岸新區的一家診所裡。今天上午,我們的記者就趕到了這家診所,一探究竟。視頻中,醫生正用聽診器給小男孩聽診,小男孩也拿了一個玩具聽診器給醫生聽診,他認真的小模樣讓人忍俊不禁。幾經輾轉,記者聯繫到拍攝視頻的孩子的母親——謝女士,她告訴記者,兒子名叫小糖豆,今年3歲了,拍攝視頻的當天,是她帶著兒子第二次去看醫生。謝女士說,之前孩子去看醫生總是很害怕,這一次,也許是因為手裡聽診器「助威」,整個過程都很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