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寵物,生命教育的一課

2021-01-07 中國青年報

受訪專家: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李新影

國家執業獸醫師、北京博望動物醫院院長 董 微

本報記者 嚴立新

美國麻薩諸塞州總醫院研究人員根據6260名8歲以下兒童養寵物和失去寵物的經歷,分析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結果表明,寵物死亡會引發兒童的悲傷感,這種悲傷會持續3年或更長時間,甚至可能導致抑鬱。研究人員認為,父母或兒科醫生不應忽視寵物死亡給兒童造成的傷害,如果有人能以同情或理解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對處於悲傷中的孩子來說可能非常有幫助。該研究發表在《歐洲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雜誌上。

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新影看來,兒童心靈純粹,與寵物長期相處中很容易產生依賴感,而寵物的壽命往往比較短,其死亡很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此時,家長可以通過與孩子一起為已逝的寵物找合適的安葬地點並進行悼念、給孩子講解寵物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等方式,幫助孩子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學會如何在未來生活中直面生死、建立健康的生命觀和價值觀。

李新影還認為,養寵物有利於兒童期的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和健全人格的養成。

提高身體素質。很多家長不贊同小朋友接觸寵物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怕孩子被咬傷或抓傷,二是怕寵物身上的細菌、寄生蟲等傳染給孩子。然而,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者發現,早期接觸某些環境細菌,有助於建立強大的免疫系統。經常接觸貓、狗等寵物的孩子,發生過敏、感染或其他健康問題的機率相對較小。每天出門遛狗也可以增加孩子的運動量,使身體得到更多鍛鍊。

增強愛心和責任心。養寵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每天照顧它們的飲食起居、陪它們玩耍,而家長可以將部分護理寵物的工作交給孩子,比如按時投餵、給寵物洗澡、帶寵物遛彎等,讓孩子逐漸養成責任意識。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明,家裡養寵物的孩子,責任意識可提高20%。同時,在照顧寵物的過程中,孩子也可以形成樂於與他人分享、關心他人感受和尊重生命的良好品質。

提升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在與寵物相處的過程中,孩子可以通過與寵物交流及觀察其行為,敏感捕捉到對方的細微情緒,並富有同理心。這樣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更受歡迎,從而提升自信心。此外,與寵物相處還能幫助孩子建立樂觀、積極、開朗、善於傾聽等健全的人格,未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而且,寵物還可以幫助孩子認識新的朋友,搭建孩子的友誼橋梁。

寵物給孩子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北京博望動物醫院院長董微表示,從小飼養的寵物一般不會傷害主人,但也要防止牙齒、指甲等不小心造成的劃傷,需要定期為寵物剪指甲,併到正規機構注射寵物疫苗等;經常洗澡和體內外驅蟲等可有效減少兒童接觸病原體的機會;需要每天到室外活動的寵物,回家後,主人可以先為其清洗爪子後再鬆開,或用半乾的無紡布輕輕擦拭肉墊和皮毛。此外,小朋友要儘量遠離流浪貓狗,其身上的病菌、寄生蟲較多。

來源:生命時報

相關焦點

  • 養寵物是給孩子生命教育的最佳方式
    事實證明:「養寵物」是培養孩子生命意識的最佳方式。   養寵物除了又髒又麻煩,還擔心影響孩子的學習。那麼,該不該讓孩子養寵物呢?假如寵物死了,要不要告訴孩子?讀了下面的故事以及專家的意見,相信你會有自己的決定。   兔子走了,我們給它舉行個葬禮吧   林女士之前也是堅決反對養寵物的,但經不住女兒的要求,在春節的時候買了只兔子。
  • 大學生虐狗殺貓背後是生命教育缺失
    我們仍然要對小動物的生命有起碼的敬畏和尊重,這是人性的底線。10月11日深夜,大連財經學院一名男生在微信群裡宣稱,自己將所養寵物狗從7樓宿舍扔下摔死,原因是「狗往我床上拉屎」。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違反校規在宿舍裡飼養寵物狗,這本身就是犯錯。因為飼養的寵物狗在床上便溺,直接將寵物狗從七樓扔下摔死,完全無視狗的生命尊嚴,缺乏起碼的公德心,這顯然是錯上加錯。大中學生虐狗殺貓,直接原因當然是虐狗殺貓的大中學生個人素質不太高,人格不夠健全,甚至心理健康處於病態,才做出了虐狗殺貓的舉動。
  • 大學生頻頻虐狗殺貓背後是生命教育的長期缺失
    10月11日深夜,大連財經學院一名男生在微信群裡宣稱,自己將所養寵物狗從7樓宿舍扔下摔死,原因是「狗往我床上拉屎」。該校官方微博10月13日中午發布通報稱,同意涉事學生家長提出的退學申請,目前該學生已辦理離校手續,由家長帶其回家。
  • 「如此變態的生命教育」,真的在日本普遍實行嗎?——日本生命教育的真相
    該課程是日本島根縣出雲農林高中開設的,內容是讓學生親自孵小雞,養大,再殺死吃掉。 面對自己養大的雞變成餐盤裡的肉,學生們沉重的表情、邊吃邊留下難過淚水的畫面很有衝擊力,再加上煽情的文字,這篇文章引發了大量網民的熱議: 「也就是日本這種民族能做出來這種事情,忽略感情,只是灌輸弱肉強食的道理。」 「日本就是變態。這不是教育孩子尊重生命,這是培養孩子當魔鬼。
  • 「養蝸牛」的生命教育是誤打誤撞的意外收穫
    孫悠翔養蝸牛一年多養到四代同堂,一隻都沒有死掉。看到他的付出,鄭老師表示:「這才是成功的生命教育,愛就是付出、有責任感、使命感。」(10月8日《錢江晚報》)   養蝸牛養到四代同堂,被科學老師點讚「最好的生命教育」,甚至引發了無數網友的熱烈圍觀,小學生孫悠翔這波「觀察蝸牛」的學科作業,著實可說是超額完成、不同凡響。其實,在小學課程中,類似「養蝸牛」之類的實踐內容並不少見。
  • 思想周刊·前沿:養出「四代蝸牛」算不算生命教育成功
    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申花校區的四年級學生孫同學,從去年科學課上學習「觀察蝸牛」開始,已經養了一年蝸牛,一隻都沒有死去,「蝸牛應該都四世同堂了」,他還把蝸牛送給學弟學妹們。科學課鄭老師表示:「這才是成功的生命教育,愛就是付出、有責任感、使命感。」
  • 可憐的狗狗,用生命給我上了一課!
    一條生命就這麼沒了,可憐的狗狗,怎麼這麼傻?也怪我不小心,上車前除了周圍看一圈,車底下也要看看的,點火啟動後應該再停一會兒的,起步時如果再響響喇叭,或許,它就不會死,心裡還是有些自責!假如不是一條狗,那後果真不敢想像,可憐的狗狗,它用生命給我上了一課!謹慎駕駛,尊重生命,記住了!
  • 青島市北區合肥路街道率先創建「一格一課」黨員學習教育新模式
    這也是今年以來青島市北區合肥路街道堅持黨建引領,著力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徑,在全市率先創新實施「一格一課」黨員學習教育新模式的一個縮影。通過信息化、技術化智能終端,把網格黨課送到黨員家門口,讓黨課既接「地氣」、又聚「人氣」,暢通了黨員學習教育、交流溝通的「最後一百米」,受到基層黨員的認可和好評。
  • |家庭教育每周一課第5期預告
    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聯手中國教育報新媒體,為那些對家庭教育有困惑、渴望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朋友,傾情打造「家庭教育每周一課」。本期我們關注為什麼親子溝通中常常聽到「豺狗的語言」?(點擊本段文字,即可進入課程視頻,2月28日晚19:30播出。
  • 作業幫一課2.0發布,少兒英語品牌「浣熊英語」正式亮相
    7月9日,K12在線學習平臺作業幫在北京舉辦發布會,正式宣布旗下在線直播輔導產品完成品牌升級,「作業幫一課2.0」發布。同時,面向6-12歲兒童在線英語教育高端品牌「浣熊英語」和致力於培養中國學生學習能力和知識素養的「素養課」一一亮相。
  • 臺灣生命教育的內容
    臺灣生命教育的內容臺灣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 鈕則誠  上個世紀末,生命教育在臺灣成為一項教育政策。1997年臺灣教育廳設立「生命教育推廣中心」,出版教師手冊和編印中學六年十二冊教材。2000年8月1日當局宣布成立「推動生命教育委員會」,並定次年為「生命教育年」。
  • 作業幫一課2.0發布,推出小學英語產品「浣熊英語」
    7月9日,作業幫一課在北京召開主題為「重新定義學習」的品牌升級發布會。會上,作業幫創始人兼CEO侯建彬闡述了作業幫一課新的體驗和新的課程體系,並發布了全新品牌定位:作業幫一課,在家學的名師直播課。此外,發布會上還推出了作業幫一課旗下高端英語品牌——浣熊英語。
  • 作業幫一課2.0正式亮相,推出在線英語班課品牌浣熊英語
    好內容+好老師+好服務=好教育  目前中國有1.8億的中小學生,教師總數卻不到1200萬。其中73%的學生分布在三線到六線的地區,這些區域的優質教師資源更加匱乏。  作業幫CEO侯建彬表示,技術提升是提升效率最大的槓桿和工具,直播是技術進步對教育最大的饋贈。
  • 作業幫發布作業幫一課2.0 同時推出少兒英語」浣熊英語」
    作業幫 火柴盒 作業幫一課 教育 英語
  • 當孩子虐待動物,是時候進行「生命教育」了
    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是有自己喜歡的寵物,家裡都有養寵物,這些動物是孩子小時候最好的玩伴,陪伴孩子度過快樂的童年。現在的小孩很是喜歡動物,對於動物很是愛護,也很保護動物。但是現在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情景,那就是有一些小孩子對於動物並不是愛護的態度,而是虐待的態度,有些小孩子對動物是進行了虐待,將自己一些殘暴的行為實施在動物身上。
  • 出過英國版的《一課一練》又出上海英文版,區別在哪
    此後,英國教育大臣率領英國教育代表團專程來滬「取經」,英國教育部還與上海市開展了互派老師,分享教學經驗等合作。於是在2015年,華師大版《一課一練》的英國輸出引起了全球教育界關注。英國版《一課一練》計劃出版小學6年、初中5年共11冊圖書。倪明稱目前已經出版了八冊,預計於明年出齊。
  • 縱身一躍 他給世人留下最後一課
    嚴厲而和藹用生命給學生上最後一課  8月13日下午1點左右,內江老師何曦,在縱身跳入湖水中救人的那一刻,為他所教過的學生們上了最後一課。羅川傑是何曦小學94級的學生,如今在成都上班,已為人父。8月14日上午8點,距離何曦遇難超過12個小時。羅川傑接到同學的電話:老師何曦在大邑縣月牙湖救人時出事,永遠離開了。
  • 作業幫一課正式發布,並推出少兒英語品牌浣熊英語
    創始人侯建彬在會上坦言,「學習改變命運,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孩子,他們更需要接觸到優質教育資源,才有更大的機會去改變命運。」侯建彬表示,「之所以推出作業幫一課,就是為了能從源頭上去改變和重新定義孩子的學習,讓祖國更多城市包括更偏遠山區的孩子都能享受到這些福利。」
  • 宅家抗疫情:務必補上這一課,看看辱罵鍾南山的那二貨,你就懂了
    家長都抱怨著,養這樣的孩子有何用?可是沒有人反思,孩子為何變成這樣的,是天生的?孩子身上的病,病根卻在父母身上。現在疫情肆虐,正是對家庭教育驗收的時候,你的孩子能否成人,這個非常時期最能考驗出來。做人這一課,才是我們應該急迫的要補上的一課,這一課,比學科學習要重要十萬倍。可是,卻往往被家長忽略了!
  • 作業幫發布」作業幫一課2.0「 推出浣熊英語和素養課
    作業幫創始人兼CEO侯建彬表示,「之所以推出作業幫一課,就是為了能從源頭上去改變和重新定義孩子的學習,讓祖國更多城市包括更偏遠山區的孩子都能享受到這些福利。」侯建彬介紹,作業幫一課是從內容、老師和服務這三個維度的源頭,改變學生的學習體驗,重新定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