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
在自然界的萬千草蟲中,蝴蝶想必是最受人喜歡的一種。它色彩斑斕、舞姿翩躚,只要一出現,必然會吸引人們追逐的目光。
詩詞中關於蝴蝶的描寫,最負盛名的當屬李商隱的「莊生曉夢迷蝴蝶」,用的是「莊周夢蝶」的典故。
莊子曾經做過一個夢,他在夢中幻化為一隻蝴蝶,在天地間自在飛舞。醒來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莊周,於是他心生迷惑:究竟是自己在夢中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在夢中變成了自己?
這個故事被後世文人不斷傳頌和吟詠,用來抒發對人生如夢、變幻無常的感慨。
除此之外,描寫蝴蝶的詩篇也比比皆是。我們今天選蘇軾的一首來欣賞。
《陌上花三首》其一
(北宋)蘇軾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遊女長歌緩緩歸。
這首詩是蘇軾的《陌上花三首》中的第一首。讀完詩句,想必大家都會聯想到這樣一句話:「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這組詩的確與這句話有關,並且背後還隱藏著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五代十國時吳越國的開國國君錢鏐,這位低調的諸侯在歷史上功勳卓著。
他興修水利、發展貿易、保境安民,把當時深受水患困擾的海邊小城杭州,一步步改造成一座號稱「人間天堂」的繁華都市。
但讓他青史留名的,不只有他的卓越政績,還有他的一片深情。蘇軾就在這首詩前的小序中記載,錢鏐與他的王妃——莊穆夫人吳氏感情非常好。
每年春天,王妃都要回娘家探望雙親。這一年,王妃照例回家探親,眼看春天就要結束,依然沒有回來。
錢鏐日思夜想,決定給王妃寫一封信,信中又似乎不經意地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田間小路上的花兒都已經開了,你是否要回來了呢?
但是也不要太著急,慢慢走、賞賞花,緩緩歸來就好。短短九個字,看似雲淡風輕,卻難掩一片深情。
這個故事被民間傳為佳話,甚至被編成兒歌廣為傳唱。蘇軾在杭州九仙山遊覽,剛好聽到了這首童謠,於是有感而發,寫了這首《陌上花》,詩裡說:田間小徑又是一片繁花盛開,蝴蝶在花叢中自在翩飛。
這江河山川依然是從前的模樣,但早已物是人非。幾度春秋,前朝的遺民早已垂垂老去,只有陌上出遊賞花的女子,長聲唱著歌曲緩緩返歸。
光陰荏苒,「陌上花開緩緩歸」的故事,在蘇軾筆下變成了「江山猶是昔人非」的感慨。
陌上繞叢翩飛的蝴蝶,如同莊子夢中的那隻一樣,成了美好往昔的幻影,惹人憐愛,讓人嘆息。
蝴蝶美麗輕盈,自然是畫家樂於描繪的對象。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宋代花鳥小品畫《晴春戲蝶圖》,描繪了十幾隻蝴蝶在明媚春光中自在飛舞的情景。
▲《晴春戲蝶圖》宋 佚名
絹本設色 23.7cm×25.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儘管畫家忽略了背景,我們依然可以想像出一片花團錦簇的春日園林。這些蝴蝶為數眾多,但無一雷同。
有雍容華麗的鳳蝶,也有嬌小素淨的粉蝶,有的平展雙翅,有的振翼飛舞,讓人不由得聯想到杜甫「留連戲蝶時時舞」的詩句。
在冊頁的對幅,也有乾隆御題的一首詩,後兩句是這麼說的:「宣和畫院曾經試,何未明拈逐馬蹄。」
這裡說的是宋徽宗時期的宣和畫院考核畫工的故事。有一次的試題是「踏花歸來馬蹄香」。這可把大家都難住了,因為「花」和「馬」都很容易畫,唯獨這點題的「香」不好表現。
考試結束,大多數人的畫都讓考官不大滿意。唯有這麼一幅,引起了考官的注意。
這幅畫畫的是一個人騎馬揚鞭,疾馳而過,在高高舉起的馬蹄邊,有幾隻蝴蝶正追逐著翩翩起舞。這恰到好處的體現出了「香」的特徵,惹得大家連聲稱妙。
春日裡蝴蝶飛舞,民間也因此出現了與蝴蝶相關的習俗,比如宋代就在花朝節舉行撲蝶會的活動。
身姿曼妙的女子,與蝴蝶共舞,更是難得的美景。北宋畫家徐崇矩曾經畫過一幅《仕女撲蝶圖》,記錄的或許就是花朝節撲蝶會的場景。
▲《仕女撲蝶圖》北宋 徐崇矩
絹本設色 158.1cm×66.5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這幅畫中的仕女雲鬢高挽、面容姣好、身姿窈窕、衣袂翩飛。順著她的視線看去,是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仕女手中正拿著一柄團扇,與蝴蝶戲舞。
蝴蝶輕盈飛舞,仕女姿態可人,這美好的畫面不由得讓人遐想,吸引蝴蝶的或許不是春日的花香,而是仕女衣裙的清香吧。
「仕女撲蝶」的題材被後世畫家不斷描繪,曹雪芹也曾在小說《紅樓夢》中描寫了「寶釵撲蝶」的場景,讓這個經典場景更加深入人心。
而說到關於蝴蝶最家喻戶曉的故事,恐怕一定是「梁祝化蝶」了。無論是梁山伯祝英臺精魂所化的雙蝶,還是仕女在花朝節戲舞的彩蝶,抑或是莊子在夢中幻化的蝴蝶,它們都是美好的象徵,甚至已經超越美麗本身,沉澱為一種獨具魅力的文化,紮根在人們的心靈深處。
原標題:《蝴蝶: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