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的這十句名言,意味深遠

2020-12-05 廣東省國學會

1.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釋義:委屈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能充盈,破舊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貪多反而迷惑。有時候,後退並不意味著放棄,而是為了更好地一躍。理雖然是直的,但常常需要繞道前行,有時還必須委曲求全。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不是無原則,而是變通,是權衡。

2.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出處:《道德經·第十九章》

釋義:人應該保持本質淳樸無華,減少私心念欲。元代道士李道純闡釋為「清心釋累,絕慮忘情」,這是修道的必經之路。卸下心靈沉重的包袱,才可以「窮理」;拋開俗事紛擾,才能「盡性」;擯棄一己私慾,最終能「了道」。

3.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出處:《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釋義:那些輕易許下諾言的,必定很少能夠兌現,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輕諾」「寡信」「多易」是許多人的通病,若鄭重其事,把小事當作大事去做,便沒有難事。

4.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貴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出處:《道德經·第九章》

釋義:金玉財寶堆滿堂室,沒有誰能守藏得住;富貴了就驕橫,是給自己留下了禍根;功成身退,才是順應天道。這些話指出,事物發展達到頂點、極端後,就會轉化到自身的反面,所以適可而止才是符合天道的。

5.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出處:《道德經·第二十二章》

釋義:不要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事物,才能明察秋毫;不自以為是,才能更好地彰顯自己;不自我誇耀,反而能夠成就功業;不自高自大,才能有所長進。上善若水的智慧,就是沒有個人成見,因此無論裝進什麼容器,都能像一面平整的鏡子那樣映照世界。

6.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出處:《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釋義:天下的難事,一定是從容易處做起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從細微處開端的。聖人自始至終重視細微的小事,不做什麼所謂的大事,不自以為偉大,所以能夠成就大事。

7.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出處:《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釋義:要想收斂,必先張開。要想削弱,必先加強。要想廢棄,必先興盛。要想奪取,必先給予。這是知細微之理而收顯著之效。老子提倡安守柔弱,因為柔弱是生機旺盛的。說它是「微明」,是因為它是隱蔽而微妙的,不容易為世人所發現、所領悟。

8.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出處:《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釋義:人們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時失敗;如果在最後關頭也能像開始時那樣慎重,就不會壞事。這說明世界上很多人失敗,不是因為能力低,也不是努力不夠,而是缺乏善始善終的精神。堅持要靠毅力,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兢兢業業、謹慎對待。

9.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出處:《道德經·第三十五章》

釋義:大道一旦講出來,就會感到平淡無味,它看起來不起眼,聽起來不人耳,用起來卻受益無窮。大道是平淡無味、無聲無利的,它實際上應該就是自然之味、自然之聲。這裡老子還講了一個道理:「用之不足既」,平淡的道理用得長久,反過來說,烈日暴曬型的,都是長不了的。

10.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出處:《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釋義:一個人,能了解別人,慧眼識人,是聰明人,但能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能戰勝別人,固然是有力量的,但是能戰勝自己的人,更加強大。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努力地挑戰自己,才能朝著更高的目標進發。

相關焦點

  • 《道德經》中的10句「千古名言」,含有人生哲理,影響深遠
    《道德經》中的10句「千古名言」,含有人生哲理,影響深遠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的楚國,當時我正處於動亂之中,他學會了一套明哲保身、修身養性的方法。這些方法逐漸滲透到他的作品中,隨著《道德經》的傳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 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牢記《道德經》中這十句名言
    從《道德經》中抽出了十句名言,牢記這十句話,你就更接近一個中國人。1、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2、有無相生 難易相成 長短相較 高下相傾 音聲相和 前後相隨。這句話意思是說相對的,一切東西都是相對的,一個杯子高不高,要看它跟誰相比較,跟一張紙相比它就很高了,跟房子相比它就很矮了。3、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話告訴我們的核心含義就是別折騰,不要整天翻,要學會無為而治。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我們都非常熟悉《塞翁失馬》這個非常充滿智慧的故事,禍福相依的這個原理大家都懂。
  • 《道德經》中的十句經典名言,精闢透徹,誰看誰受益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是春秋時期老子創作的哲學作品,以無為、無我、自然之觀點,闡述了精深哲學的道家思想。《道德經》中的十句經典名言,精闢透徹,誰看誰受益。一、輕則失根,躁則失君。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六章》。輕率就會失去自己的根基,急躁就會喪失主動權。二、民不畏威,則大威至。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二章》。當人民不怕威脅的時候,那麼對統治者的大的威脅就要來了。三、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 道德是立身之本!十句道德名言名句!
    道德是立身之本!十句道德名言名句!一、君子以儉德闢難。選自《周易·否》。君子依靠儉樸純真的德行,來避免災難的發生。錢財可以裝飾房屋,道德可以滋潤身心,心胸寬闊,身體安泰,因此君子一定會讓其意念真誠。六、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選自《荀子·正論》。道德和地位不相匹配,自身具備的能力和處所的官職不匹配,獎賞不得當,這樣是十分危險的。
  • 《道德經》中的10句經典名言,常讀常悟,才能參透出其中真諦
    那個時代比較動蕩,處於旋渦中的老子,學會了一套明哲保身、修身立命的方法,這些方法,也逐漸滲透到他的作品中,並且隨著《道德經》的流傳,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人。《道德經》也叫《老子》,它是東方智慧的代表,對於中國文化的影響已經深入在每一個人的血脈之中。
  • 《道德經》名言賞析——生活中的智慧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道德經》中的名言名句: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道德經.第六十三章》想做一件難度很大的事,要從這件事最容易的地方下手;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先要從最細小的地方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無論工作還是學習中,都應該從細節入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三,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 《道德經》名言精選——感悟豁達的人生
    炎熱的夏天,人的心情也很容易浮躁,趁此機會,我們再學習一下《道德經》裡的名言,讓我們心也跟著清淨一下,心靜自然涼嘛。一,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道德經.第六十七章》仁慈的人,在大義面前才會勇敢,小人只是內強中幹,色厲內荏;儉樸淡泊,才能心胸廣闊;不驕不滿,不敢為天下先,將來才會成為大器。二,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 《道德經》中的名言,道盡人生之道!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道德經的經典名句。
  • 道德經裡經典的三句名言,記住並理解,對你的人生大有裨益
    中華文化作為世界上悠久文化之一,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去學習,古人除了寫過很多大有裨益的書籍之外,還流傳下來不少名言。雖然到了今天,這些名言距離我們已經非常久遠了,但是古人憑藉著人生閱歷和智慧總結出來的名言,對我們依然有用處。
  • 哲學大師尼採的十句經典名言,充滿哲理,啟迪人生,值得牢記收藏
    在人類思想史上,尼採的影響力恐怕要排名前十。在道德、現代文化、哲學、科學等領域,尼採影響著一代代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位德國偉大的哲學家、語言學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的十句至理名言,句句啟迪人生,值得銘記。
  • 關於道德修養的名言10句,字字真金,句句受用!
    古代人們經常用美玉比喻道德高尚的君子,雕琢玉石用來比喻人們對待道德修養的重視。一個人,如果不能夠修煉自身的品德,即便擁有再高的天賦,擁有再豐富的知識,也終究與常人無異。關於道德修養的名言10句,字字真金,句句受用。1.
  • 關於道德的十句真理名言,句句都是精華!
    出自《黃帝四經》。【大意】積累德行的人就會興盛,積累禍害的人就會滅亡。二、德則無德,不德則有德。出自《韓非子·解老》。這句話的意思是:自以為有德就是無德的表現,不自以為有德卻真正是有德。三、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
  • 關於道德的10句警示名言,字字千金,充滿人生智慧!
    關於道德的10句警示名言,字字千金,充滿人生智慧。1. 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大學》。有道德的人會得到民眾的擁戴,得到了人民的擁戴就可以掌管一個國家。因此君子都首先去修養自身的道德。2. 道德當身,故不以物惑。——《養正遺規》如果自己道德高尚,就不會被外界的事物所誘惑。3. 貴有德,貴貴,貴老,敬長,慈幼。——《禮記·祭義第二十四》。
  • 《道德經》名言名句欣賞,領悟老子的智慧!
    《道德經》雖然僅僅五千言,卻蘊藏著無窮無盡的智慧,直到現在,它依然對我們的社會人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影響到我們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今天繼續與大家分享其中的名言名句,共同學習。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文化之母《道德經》,這50個常用成語全部出自它!
    出處:《道德經》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5、多言數窮 言多必失,必有理屈之時。比喻話說多了就會影響、限制和羈絆自己的行動。政令繁多反而更加讓人困惑,難以施行。 出處:《道德經》第五章:「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 哲學家馮友蘭十句名言,句句富含濃厚的哲理性,讀懂可以啟迪人生
    我國哲學這一學科起源於京師大學堂,也就是後來的北京大學,直至今日有超過100年的歷史。在北京大學開辦哲學專業的第二年,迎來了一位在我國哲學史上不可磨滅的大人物,他便是馮友蘭。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的十句哲理名言,句句蘊含大智慧,領悟後定能受用終生。
  • 關於道德、節儉、執著的名人名言60句!
    01 道德的名言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魏徵 8、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恩格斯 9、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10、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1、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 盤點《道德經》中的名言警句,就知道其對中國人的影響有多大?
    ——《老子·道德經·第一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 尼採關於女人的10句「狠毒」名言
    尼採的下邊這10句名言,真的讓女人恨透了:尼採關於女人的第一句名言:女人於魅惑荒疏到何等程度,便會把憎恨精習到何等程度。(這句話中,尼採想說明,女人是習慣於憎恨的,同時還表達了有關女人「魅惑」的觀點。)
  • 隸書新作《道德經》名句(每日一品第950期)
    這句名言出自老子《道德經》第64章。其意思很簡單:雙人合抱那樣粗的大樹是從毫末大的種子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用土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千裡的路是要從腳下一步步走出來的。任何事情都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沒有「毫末」、「累土」、「足下」,一切都無從談起!這就是告誡人們,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都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依靠堅強的毅力,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