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農村小學走出一位「全國自製教具能手」

2021-01-09 中國文明網

  「科學家」、「胡科學老師」……在中山市東升鎮東升小學,有個老師被如此稱呼。他叫胡天用,本是一名數學老師,因為對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自然學科感興趣,「轉行」做了小學科學老師。為了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他從2005年起嘗試自製教具輔助教學,10年裡一共做了20多件,其中8件獲評省及國家大獎,他亦被評為「全國自製教具能手」。今年6月,他將攜帶新作品「晝夜長短變化規律演示儀」再次挑戰全國優秀自製教具比賽。

  

  胡天用正在調試自製教具。高薇 攝

  喜愛探究,從數學轉做科學老師

  1997年,20歲的胡天用從中山師範畢業後進入東升小學成為一名數學教師。由於學校人手不夠,他兼職做了科學老師,承擔全校的科學課教學任務和實驗室管理工作。做著做著,他發現自己對科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數學教學之餘,他將精力和時間都轉到了科學研究上。

  在日常教學中,他發現了一個問題:小學的科學課課本上涉及一些物理、化學、地理現象,有些內容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常常難以理解,下課後常有學生問他:為什麼會這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困擾了胡天用很久。後來,他想到一個辦法——藉助教具,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學生容易理解。

  可是,農村學校很難找到符合教學要求的教具。胡天用萌生了自製教具的想法。他將一些廢舊物品回收、拆解,再根據教材進行組裝設計。舊風扇、兒童玩具、舊手機,各種看似無用的東西,都可能出現在他的自製教具中。

  2009年,他製作出了「多種能量的轉換演示儀」。剛開始時,他選擇用充電電池和電流表來顯示電能的存在,有電能通過時,電流表就會轉。但這對小學生而言,仍有些難以理解:「不夠直觀和明顯」。幾番思考後,他決定啟用充電電池,改用舊手機。有電通過時,手機上就顯示「在充電」,無電時則沒有顯示。如此,學生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013年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的首屆「全國中小學實驗教學優秀案例展演」活動中,胡老師在介紹獲獎教具「多種能量轉換儀」

  「用教具來上課,學生們都很喜歡。」胡天用的同事們說,在他的帶動下,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也越來越強,每年科技節,不用老師督促,學生們也能自制一些小設備。2009年、2011年,他還指導學生製作了「光的折射實驗儀」和「晝長夜短變化規律探究儀」,分別獲得省自製教具比賽一等獎和三等獎。

  自製儀器,測量晝夜長短變化

  3組齒輪、3個同步電機、8個數字溫度計、1個地球儀、1支滷鎢燈、1塊光控電路、若干根導線……就能組裝成一臺儀器,模擬地球的公轉與自轉,量化某一地點的日照時長以及一年中地表單位面積獲得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從而觀察到晝夜長短的變化,南、北極的極晝、極夜現象等。

  4月11日,在東升鎮東升小學的科學實驗室裡,胡天用老師演示了新製作的教具——晝夜長短變化規律探究儀。在長約50釐米、寬約30釐米的紅色面板上,寫著「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字樣。當他陸續打開幾個開關後,一盞燈亮起來,地球儀也轉動起來,一旁的顯示器上隨後出現兩個數字「14.01」「9.98」。

  胡天用介紹說,這個教具是在傳統教具的基礎上,經過數月思考、數次改裝才完成的。與傳統教具相比,它能將測試結果量化,能測量出某一條經線上任意一點,任意一天的晝夜時長,分析數據就能得出一年晝夜短變化規律;還能測量出南北回歸線上地表單位面積在各個季節獲得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從日照時長以及地表單位面積獲得太陽輻射能量的大小推導出四季形成的原因。

  「很神奇,也很清晰,看過之後就能明白晝夜方面的相關知識。」五年級的學生黃文佳說,上周二該儀器首次亮相,經過老師的講解,目前大多數同學都已掌握儀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他還告訴記者,一年前開始上科學課,雖然每周只有一兩節,但十分喜歡。「科學老師講課很有趣,他做的儀器也很好玩,知識點講一次就能聽懂。」五年級學生廖澤熙說。

  變廢為寶,帶學生探索未知世界

  從2005年以來,胡天用已先後製作了「固體熱脹冷縮演示儀」,「斜面特點探究儀」,「風能、太陽能、熱能、光能發電演示儀」,「太陽直射、斜射實驗儀」,「多種能量的轉換」,「四季成因探究儀」,「水流量大小探究儀」,「晝夜長短變化規律探究儀」等20多個教具,其中4個獲省一等獎,3個獲國家一等獎。2012年,他還獲評為「全國自製教具能手」。

胡天用老師製作的《固體熱脹冷縮實驗器》2006年作為廣東省代表作品之一獲全國三等獎

  「一件教具從構思到成品,要經過好幾個月的不斷打磨。」東升小學的師生都知道,胡天用的教具構思都來源於教材和生活,製作材料多是廢舊物品回收後再利用。以「晝夜長短變化規律探究儀」為例,材料成本約六百元,其中一半左右為舊物。

  在該校科技活動室看到,桌子上擺放著各種零件和工具,不同長短的電線則散落地上。一臺嶄新的地球儀旁,還擺放著一個舊風扇的底座、一個童車的前輪。「到處都很亂,但每天都要用,沒辦法。」胡天用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些都是我的寶貝,除了學校,家裡也有一個房間專門用來擺放它們。」

  十多年的探索,胡天用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觀點。他說,自製教具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但它能把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把枯燥的教學內容趣味化,把需要長期觀察的現象短時化,把實驗數據精確化,做久了就會不自覺地想要繼續做下去。

  如今,身為專職科學教師,他每周要給3—6年級的學生上10節科學課,並負責學校的總務工作。然而,他並不覺得忙或累。只要有空,他就會帶著學生一起做儀器和探索,他希望以此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我們不是要讓學生學到多少知識,而是想讓他們愛上這門學科,讓他們的手和腦動起來,用探究的眼光去觀察生活,而這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標。」胡天用說。(南方日報記者 高薇)

相關焦點

  • 汨羅市幼兒園自製玩教具《魔力紙箱》喜獲全國三等獎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任可 尹志 )11月4日,2018年「張騫杯」全國幼兒園優秀自製玩教具展評活動在江蘇省海門市落下帷幕,汨羅市幼兒園吳並、劉慶、吳瓊老師創作的玩教具《魔力紙箱》在展評活動中脫穎而出,喜獲全國三等獎!這也是汨羅市幼兒園第一次代表汨羅參加全國優秀自製玩教具比賽並獲獎。
  • 「疫「線教育人」,惠濟區實驗小學教師用「桌子「自製數學教具
    河南商報記者 杜世民 通訊員 崔顯元桌子腿變成圓柱,為讓學生更能直觀地看到圓柱縱切面,她切火腿腸,削紅蘿蔔,劈黃瓜段自製數學教具。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鄭州市惠濟區實驗小學金紅梅老師的線上教學故事。
  • 漢濱區教研室舉辦2020年幼兒園自製玩教具評選活動
    為提升全區幼兒教師自製玩教具的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10月30日,漢濱區教研室在江南幼兒園舉辦了2020年全區幼兒園自製玩教具評選活動。來自全區100餘名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現場匯集了28件自製玩教具作品,作品內容涵蓋了科學、益智、建構、運動、藝術、綜合6個種類。
  • 我市20件幼兒園優秀自製玩教具作品獲省級獎勵
    近日,四川省第八屆幼兒園優秀自製玩教具展評活動結果揭曉,我市選送的20件幼兒園優秀自製玩教具作品獲得省級獎勵。其中,1件獲一等獎,11件獲二等獎,7件獲三等獎,1件獲提名獎。本屆幼兒園優秀自製玩教具評選活動,全市幼兒園及教師積極參與,共有750餘件作品參加區縣現場展評或網絡評審,經過層層推選,我市最終選送20件作品參加省級評選。
  • 用廢舊材料製作教具 英語老師巧手打造「魔法」課堂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樂毅 通訊員陶火應)為提升學生學英語的興趣,新洲區陽邏街中心小學英語老師程翠蘭,10年來利用飲料瓶、紙盒、布料等廢舊物品,自製百餘件英語教具進行教學。她的課也成為學生心目中的「魔法」課堂。
  • 多款自製教具,讓孩子邊玩邊學
    在幼兒園裡最吸引孩子的莫過於是有趣的教具 自製玩教具既可以彌補教育資源的不足 也能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多款自製數學玩教具方法 現在一起來看看吧 認識圖形 適合:小班、中班
  • ...自製、創意無限——大龍港幼兒園開展課程遊戲化戶外自製玩教具...
    為了深入貫徹《綱要》、《指南》和「課程遊戲化」精神,提高教師挖掘和開發環境教育資源的能力,使幼兒園的玩具、材料、設施更有利於引發和探索遊戲活動,2020年1月7日下午,我園開展了教師課程遊戲化戶外自製玩教具評比。老師們開啟頭腦風暴,利用身邊各種廢舊材料將它們變廢為寶,採用各種形式和藝術表現方法,集思廣益、大膽想像、巧妙設計、精心製作,所有的作品匯聚了老師們的智慧與巧思。
  • 我區第四屆幼兒園優秀自製玩教具展評活動舉行
    (記者 陳思易)日前,我區第四屆幼兒園優秀自製玩教具展評活動在龍門浩職業中學舉行,400餘件幼兒園教師製作的玩教具在現場展出。展廳裡,百變小車、妙妙屋、打地鼠、奇妙地毯等由我區幼兒園教師親手製作的玩具受到現場不少專家、老師、企業和家長的熱評。  「這款玩具叫妙妙屋。
  • 鄭州市老鴉陳街道中心幼兒園舉行教師自製玩教具評比及交流活動
    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對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認識,激發教師對數學玩教具設計製作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提高幼兒園數學玩教具的製作水平,同時也為選拔優秀作品參加區自製玩教具評比,5月8日上午,鄭州市惠濟區老鴉陳街道辦事處中心幼兒園舉行了教師自製玩教具評比及交流活動。
  • 分享幾種幼兒自製玩教具教程,喜歡的記得收藏哦
    我是阿梅幼師對於比較年齡小點的孩子對於玩具常常是三分熱度,我為了節省不必要的開支想到了一個自己動製作玩具的想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製玩具了,那麼自製玩具是與商品玩具相對的一種玩具,顧名思義,是自己製作、不用於商業流通的玩具,一般由成人為幼兒製作或幼兒共同製作。下面我給大家分享幾個自製玩具教程吧。第一個自製玩教具:《釣一條熱帶魚》
  • 如東縣掘港鎮新苗幼兒園自製玩教具《襪襪的世界》獲得國家級一等獎
    由如東縣掘港鎮新苗幼兒園繆雲、高小平、冒繼華三位老師自製玩教具《襪襪的世界》參加歷時一年多的縣、市、省逐層選拔賽,均獲得一等獎,日前又入圍國家級比賽,參加由教育部教育裝備和研究發展中心舉辦的「2018年『張謇杯』全國幼兒園優秀玩教具展評」活動獲得國家級一等獎的優異成績。
  • 市機關幼兒園開展「運動低結構材料自製戶外運動玩教具」觀摩研討...
    2017年10月27日,漳州市機關幼兒園「運用低結構材料促進幼兒自發學習的研究」課題組開展了「利用低結構材料自製戶外運動玩教具」觀摩研討活動。 活動中,孫副園長首先對「戶外運動玩教具與幼兒運動能力發展的關係」進行闡述,明確了運動材料要追隨著幼兒的動作發展不斷調整和更新,才能發揮運動材料的價值。接著各班老師展示並介紹了本班運用低結構材料設計自製的外運動玩教具。
  • 陝西省2015年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成果評選自製教玩具類教學成果獲獎...
    、文明英榆林市榆林市橫山縣英才小學  雷電演示儀小學韓梅梅、白雪如、梁曉玲榆林市榆林市橫山縣英才小學  多功能教具小學史亞榮、高亞輝、趙彩俠西安市秦都區釣臺辦馬家寨智英小學  液壓千斤頂演示器小學賀支霞榆林市府谷縣第三小學  光和影與物體影子變化演示儀小學楊軍虎、王 梅銅川市銅川市新區坡頭鎮牛村光明希望小學  陽光下影子變化——演示器小學孫新霽西安市蓮湖區龍首村小學
  • 「中國兒童銀行」仿真人民幣成小學生教具
    圖為:仿真人民幣變身小學教具當街賣  圖為:小學數學課本上有《認識人民幣》這一課仿真人民幣成小學生教具 發行方為「中國兒童銀行」前不久,記者看到武昌石牌嶺小學附近一文具店裡出售仿真鈔票一位店主說,學校老師要求學生們買這種兒童教具,在課堂上教他們認識人民幣。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套由「中國兒童銀行」發行的兒童版仿真人民幣,面值從1分到100元很齊全,樣子和真幣很像,猛一看還真不容易發現區別。店主提醒道:「這套錢比真錢小一號,摸起來手感也不一樣。」近日,記者走訪多家小學,發現不少文具店都公開擺賣仿真鈔票。顧客只要跟店主說要買「假錢」,對方就會拿出這種兒童版仿真人民幣。
  • 變廢為寶:大學生自製簡易教具點亮科普講堂
    這個吸管隨著壓強變化而浮沉的教具就叫做「浮沉子」,而這也是潛水艇沉浮的秘密。原本即將進入垃圾桶的廢品,科學大變身,一下子成了孩子們爭相哄搶的香餑餑。  傳聲筒:聲音傳播哪家強  看似毫無關係的棉線和紙杯,組合到一起,就成了一個「行動電話」,兩個小朋友在志願者指導下,各拿一個紙杯,一個放在嘴上,一個放在耳朵上,就能講悄悄話了。
  • 巧手妙思 創意無限—楊井鎮中心幼兒園教師自製玩教具展示評比活
    為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提高幼兒園教師挖掘和開發環境教育資源的能力,同時為教師搭建相互學習、相互借鑑的平臺,楊井鎮中心幼兒園開展了教師自製教玩具展示評比活動。
  • 蛋糕牛奶盒都是教具,小學教師為「雲課堂」費心思
    楚天都市報4月2日訊(記者郭會橋 通訊員黃妍妍)用蛋糕講解切割立體圖形,借用牛奶盒講解體積……記者今天從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三角湖小學博學校區獲悉,該校五年級數學教師許雅婷身在外地,缺少教具,她自己想點子,把生活中的實物引入「空中課堂」,讓孩子們更直觀地理解數學知識。
  • 巧手製作益智玩教具 歷下二幼教師技能展評在行動
    為激發教師對數學玩教具設計製作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自製玩教具在幼兒數學遊戲中的作用,4月10日,歷下區第二實驗幼教集團組織了線上「巧手製作益智玩教具」教師技能展評系列活動。
  • 民族幼兒園開展親子製作體育玩教具展示活動
    全媒體記者張偉報導 12月13日,順河回族區民族幼兒園開展親子製作體育玩教具展示活動。家長和幼兒積極參與,充分挖掘身邊的廢舊材料和資源,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製作了各具特色、美觀實用的體育器械。小班幼兒和家長進行了親子自製體育玩教具展示,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使親子之間的感情更進融洽。如採用廢舊水管制作的魔力彩虹圈;飲料瓶和呼啦圈製作的推推樂;廢舊薯片罐和PVC管制作的跳跳樂等器械。中、大班幼兒介紹了自製體育器械的名稱,並且演示了器械的玩法。如用木頭做的高蹺;廢紙做的四角;廢舊布料縫製的沙包;泡沫墊和薯片罐做的「投桃報李」更是深受幼兒的喜愛。
  • 寧海一市兩養殖能手榮膺全國年度養蝦匠
    日前,在江蘇省如東縣舉行的2020中國蝦業風雲榜頒獎典禮上,寧海縣一市鎮養殖戶李林峰、李來國從全國各地數萬養殖戶中脫穎而出,榮獲2020年度養蝦匠稱號。據了解,李林峰、李來國均是養殖能手。據悉,中國蝦業風雲榜是首屆中國對蝦產業鏈高端品牌論壇暨第三屆全國對蝦苗種峰會活動之一,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南方農村報《農財寶典》承辦,是第一個由行業媒體發起,覆蓋業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行業評選。據了解,一市鎮是華東地區著名的水產養殖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