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守護者尖木措 21載換得野羚羊以愛反哺

2021-01-12 央視網
【網絡媒體走轉改】守護者尖木措 21載換得野羚羊以愛反哺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1月25日 19:01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小英)藍天白雲下,跳躍奔跑的普氏羚羊,像草原上的芭蕾舞者,那是尖木措心中最美的畫面。

 

普氏原羚,是學名,它還有一個名字:中華對角羚。從名字便可知,這是中國獨有的物種,如今只能在青海湖周邊的草場尋覓到它們的蹤影。

 

從1996年起,尖木措默默地守護這草原精靈21載,家鄉周圍的普氏原羚從30多隻增加到400多隻。2016年救助的一個小傢伙愛上了尖木措的家,不願與「羚群」匯合,天天跟他的兒子一起玩耍。

 

連尖木措都無法解釋為何會這樣,只是反覆感嘆,太意外!

  

尖木措正在給普氏羚羊餵食

  緣起:那是救過先輩生命的生靈

 

  初見尖木措,是在甘子河鄉政府,瘦小的他站在車旁,披著一身陽光,一雙機敏的眼睛打量著周圍。

 

  時刻打量四周環境,已成了他的習慣。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甘子河鄉達玉村是一個位於甘子河流域,有著300多戶牧民,13萬畝草場的牧業村。

 

  42歲的尖木措就生活在這裡。

 

  尖木措告訴記者,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普氏原羚種群的數量還是很多的,據父輩們回憶,那時青海湖附近總能看到成群的普氏原羚。

 

  在特殊的年代,人們不得已捕殺普氏原羚為生,再後來,隨著草原牧業的快速發展和青海湖地區農業的擴張,人們將草場用圍欄圍起來,使得僅存的普氏原羚棲息地減少。

 

「我長大後,已經很少見了,村裡的老人總說,它們是救過很多人命的生物,一定要心存感恩」,但事實上,1996年的冬天,尖木措親眼目睹,有人藏在暗處,用槍打死了很多隻普氏原羚。

  

尖木措拿著望遠鏡,觀察遠處的情況。

  那時候,尖木措不懂什麼是普氏原羚,什麼是高原型的哺乳類動物,人們把它們打死了派什麼用,也不知道保護它的意義。但他明白,這種在草原上跑得飛快的野羊,對草原是有益的,是老人口中救過命的生物。

 

  每天放羊的時候,尖木措都在數。

 

  最後,這一片草原上的野羊被打得不到30隻了。

 

  尖木措很心疼!放羊的時候,碰到受傷的,他就將它們帶回來救治,養好後再放回羚群。

 

  建立家庭式原羚救護中心

 

  簡單的救助,有用但並非長久之計。

 

  過去在草原上馳騁的精靈,除了面臨草原環境退化的惡劣環境,天敵狼的步步緊逼,還要面臨人類草場圍欄的威脅和獵殺,它們的生存地一再縮小。

 

  尖木措把自己家的一部分草場讓給了普氏原羚,自己則以每畝40元的代價租草場放自己家的羊,草場不夠用,就把自家的羊關在羊圈裡餵玉米。

 

  當羊群不在時,普氏原羚才會翻越圍欄進入草地,「圍欄加上刺絲,一般都要1.5米高,懷孕的普氏原羚身體變得笨重,翻越時特別容易受傷」,尖木措說,夏天小普氏原羚也是主要的救助對象。

 

  為此,他隨身攜帶救助藥品,發現受傷的原羚,先用救治羊的土辦法簡單包紮,比如骨折了,就用木板固定,皮掛破了,包紮後,用酒精、鹽水消毒,再將他們帶回家,放在暖棚裡,餵藥,曬太陽。

 

  為了記錄發現的普氏原羚,十多年前,數位相機剛流行時,他瞞著家人,花幾千塊錢買相機,拍攝自己發現的原羚;

 

  普氏原羚膽小,不願接近人,尖木措特地買瞭望遠鏡,遠遠地觀察他們;

 

  來青海湖的遊客隨手扔在草場上的東西,食草的普氏原羚總會誤食,導致消化不良,尖木措又發動村民撿垃圾;

 

  ……

 

  20多年來,為了降低草原載畜量,他自家的700多隻羊群變成了200隻,100多頭犛牛減少至10頭,但甘子河流域的普氏原羚卻從30多頭繁殖增加到400多隻,救治受傷的普氏原羚有70多隻。

 

尖木措鏡頭下的普氏原羚

  在他的帶動下,村民自願加入志願保護隊伍,他也成了青海湖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協管員,妻子才讓卓瑪措從最初的不理解到後來全力支持他,13歲的兒子朋毛仁青更會跟著他進入草地巡邏。

 

  2014年,他花十多萬建了三個大暖棚,其中一個是羊圈,兩個是給原羚的,

 

  到了冬天,原羚躍跨鐵圍欄受傷的時候,救助後讓它們住在暖棚裡養傷,大暖棚就成了原羚的救護中心。

 

  在尖木措的「家庭式原羚救護中心」裡,最終傷愈的普氏原羚達十餘只。在他和當地政府努力下,2011年起,當地牧民統一將鐵圍欄的高度從1.5米降低至1.2至1.3米,大大降低了對普氏原羚的傷害。

 

  土辦法記錄普氏原羚

 

  相機、望遠鏡、工作手冊、急救包和手鉗子,這是尖木措巡邏時必帶的工具。

 

  相機是為了捕捉普氏原羚的影像,望遠鏡是為了遠距離觀察普氏原羚,工作手冊是為了準確錄入普氏原羚每一天的數據變化,急救包和手鉗子是為了對不慎掛在防護欄上的普氏原羚進行及時救治。

 

  冬天八九點出門,直到太陽落山,他才會回到家。幾塊麵餅、幾包方便麵就是他每天的午餐,有時忙起來,這樣簡陋的午餐他也沒時間吃。

 

  愛拍照也是尖木措的一個愛好。「我就想記錄下我看到的,讓後人知道我做了什麼」,尖木措說,數位相機剛流行的時候,他瞞著家人買了一部,隨後就開始記錄。

 

  因為沒電腦,照片導不出來,每次SD卡拍滿了,他就前往縣城買一個新的裝上,從最初的2G變成4G,後來是32G,照片越拍越多。

 

  後來,前來青海湖考察普氏羚羊的學者幫他買了移動硬碟,這些照片才得以存放。

 

一名來自內蒙古的學者和攝影愛好者送給他一款尼康相機,尖木措說自己也越來越專業了。他還很喜歡將照片洗出來,放在家裡,「洗照片得到縣城去,比較貴,就洗一下特別喜歡的」,尖木措說。

 

尖木措用來記錄和觀察普氏原羚的工具

  如今,以家為中心,東至3公裡外的青藏鐵路,西至15公裡遠的哈爾蓋鎮,北至8公裡外的天橋,南至8公裡外的青海湖,都是尖木措巡邏的範圍。

 

  「每天選擇一個方向,開始巡邏」,尖木措說最辛苦的是向西邊走和南邊走,「西邊路途遙遠,發現受傷的普氏原羚,不能及時救治的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血流幹,南邊往青海湖走的話,距離不遠,但要穿越沙漠,必須步行」。

 

  最初,巡邏的時候,尖木措是步行,後來買了摩託車,「夏天還行,冬天實在太冷了,狠心買了汽車」。草原上的路不太好,如今,尖木措已經買了三輛摩託車,兩輛汽車了。

 

  他也成了青海湖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協管員,發現了就及時上報,並在巡邏過程中詳細記錄自己的發現。

 

  2015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村民放牧時發現了一隻受傷的普氏原羚,尖木措騎著摩託車趕緊前往。

 

  距離受傷原羚七八百米外,天太黑,他忘了前方有鐵圍欄,撞上了鐵圍欄,胳膊摔傷,送到醫院後醫生建議需要住院,但他牽掛著家裡的大小事,擔心妻子一個人忙不過來,簡單包紮後就出院了,結果落下後遺症:痊癒後骨頭有點錯位,右胳膊不敢使勁用勁。他卻遺憾的是當時去晚了,那隻受傷的普氏原羚未能救回,看到它流血致死。

 

  「沙漠」溫暖了家人的心

 

  行走在草地和沙漠間,在記錄普氏原羚的同時,尖木措還記錄著大天鵝、黑頸鶴等物種,將它們的蹤跡上報給上級部門。

 

  尖木措還有個愛好,給每個救助過的羚羊起名字。

 

  有時,是根據性格,比如起名「小調皮」,有時則依據發現的地方來起名。

 

  2016年夏天,他在沙漠中發現了一隻剛出生一個多小時的小羚羊。

 

  他將它抱回家,拿牛奶餵養。兒子朋毛仁青說,既然是在沙漠發現的,那就叫「沙漠」。

 

  過去餵養救助的小普氏原羚,等到有自理能力,尖木措便會將它放生,讓它回到羚群。

 

  但「沙漠」是個意外。尖木措放生了四次,結果「沙漠」就是不走,時間久了還有點怕尖木措。除了餵食,平時尖木措一靠近,「沙漠」就遠遠地避開他。

 

  「它可能怕我將它趕到羚群中」,尖木措猜測。

 

  他有個習慣,救助的原羚,總會在在脖子系上七彩的「長命百歲布」,「我在巡邏的時候,也曾碰到過自己救助的,但那些原羚見了我,並沒有什麼反應」,尖木措不理解,這麼多年他救助了70多隻普氏原羚,從未遇到像「沙漠」這樣如此依戀人的。

 

  「沙漠」這個意外,也溫暖著尖木措一家人,13歲的朋毛仁青格外喜歡「沙漠」,每周從學校回來就要帶著「沙漠」在草原上玩耍。

 

尖木措拍攝的兒子照片,兒子朋毛仁青正在給小原羚餵奶。

  尖木措告訴記者,保護普氏原羚、保護青海湖的工作絕非一日之功,需要家家戶戶世世代代一起努力。不過,他並不擔心自己的環保事業後繼無人。

 

  兒子朋毛仁青跟他說,等你老了走不動了,普氏原羚就由我來保護。

 

  在朋毛仁青的作文中,他寫道,我們要把普氏原羚這些野生動物保護得好好的,讓它們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們的草原上。

 

  尖木措說不出保護普氏原羚對種群有多大意義,但他知道,草皮被破壞的地方有了它們的糞便,就會很快長出新草;它們只吃青草的草尖,不會像山羊一樣連草根都啃;它們的尿能固定沙丘,隨著數量的增多,沙塵越來越少。

 

  他覺得,草原是牧人的家,也是野生動物的家,保護好自己的家園,才算得上達玉村真正的主人。

相關焦點

  • 守護普氏原羚的尖木措(紀實)
    其實,尖木措是地地道道的外鄉人,出生在日月鄉。10歲的時候,糊裡糊塗地由親戚帶到達玉村,留在一戶人家當了放羊娃。幾年後,長大的放羊娃,頭髮亂蓬蓬,又稀裡糊塗地做了這戶人家的上門女婿,成了達玉村的人,自然就愛上了達玉村,愛上了自己的媳婦,自己的家。  尖木措的媳婦放羊去了。尖木措很忙。家裡的1800畝草場上有溫泉,有地下水,還有一條小河。
  • 【網絡媒體走轉改】高清大圖:春節前夕,白鷺古村的寧靜祥和
    【網絡媒體走轉改】高清大圖:春節前夕,白鷺古村的寧靜祥和 發布日期:2017-01-25 04:01  來源:null;  發布部門:  字體:[大 中 小]
  • 【網絡媒體走轉改】韓國遊客點讚《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韓國遊客點讚《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      《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演出現場。  張家界是我國首批5A級景區,是一處美得令人心醉的山水勝地,有著複雜多樣的地貌,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除了白天觀看奇山秀水外,晚間還有一處絕美景色,那就是完美結合了傳統與現代的實景音樂劇《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  《劉海砍樵》是湖南民間廣為流傳的愛情故事,講述了一段感天動地的人狐之戀。
  • [網絡媒體走轉改]讓打工者安全回家過年 重慶雲陽64歲老船長春節...
    點擊圖片查看專題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讓打工者安全回家過年 重慶雲陽64歲老船長春節堅守崗位)
  • 《我的世界手遊》天啟之境野終與始羚羊怎麼樣 野羚羊詳細資料
    我的世界手遊天啟之境野終與始羚羊怎麼樣?現在我們說的是新版本中的最後一種生物——野羚羊,那麼這個生物在哪裡可以找到,會掉落什麼物品呢?下面快跟隨小編一起來認識一下吧!現在我們說的是新版本中的最後一種生物——野羚羊,那麼這個生物在哪裡可以找到,會掉落什麼物品呢?下面快跟隨小編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 【網絡媒體走轉改】60後收貧困戶紅薯加工粉條還養600頭豬 一年淨...
    【網絡媒體走轉改】60後收貧困戶紅薯加工粉條還養600頭豬 一年淨賺20萬 時間:2018
  • 【網絡媒體走轉改】做「魚籠」、洗邋遢、分豬魚 東莞特色習俗迎...
    【網絡媒體走轉改】做「魚籠」、洗邋遢、分豬魚 東莞特色習俗迎新春金羊網  作者:文聰 王紅虹  2018-02-14 有一種莞式年糕叫
  • 30天,細菌殺死21萬高鼻羚羊,再加上偷獵,它還有未來嗎?
    與大多數羚羊一樣,高鼻羚羊也是身體被毛,背部的毛色多為黃褐色,而四肢和尾部呈白色。高鼻羚羊也是屬於雄性羚羊有羊角而雌羚羊沒有。俗話說得好,財帛動人心,為了金錢鋌而走險的絕不在少數,在利益的趨勢下,人類對高鼻羚羊的偷獵一直沒有停止過
  • 【網絡媒體走轉改】西安六旬老人寫創意春聯 18個狗72字組成狗年...
    【網絡媒體走轉改】西安六旬老人寫創意春聯 18個狗72字組成狗年春聯 時間:2018-02-04 09:15:51  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讓孩子們的愛有出口
    逐漸老去的父母們,早點接受兒女對你們的關愛吧,其實,接受愛,本身更是一種愛。如果錯失孩子給你的愛,這件事或者會在兒女心頭成為一輩子的遺憾。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在孩子有能力盡孝的時候,請父母接受他們的孝心。
  • 2頭獅子逮住了羚羊,生死之際,羚羊用尖角猛頂
    兩頭獅子對落單的羚羊進行攻擊,羚羊很快就被它們撲倒在地,正在準備開吃的時候意外發生了,羚羊在生死之際發起反攻,用頭上的尖角對於這獅子猛頂,獅子接下來的操作也是讓人不解。羚羊的角還沒有頂到獅子,獅子就放棄了,轉身逃跑了,這時羚羊也是懵了,說起草原之王獅子,大家都覺得它非常有威嚴很霸氣,是草原上最具攻擊性的動物之一,好多動物見到它們也是繞道走,就連15噸的大象都會被它們吃掉,食草性動物面對獅子的攻擊也是嚇得不敢動,而有一些動物偏偏不認命,一隻野牛就完美的詮釋了什麼是一命換一命,一隻落單的野牛被一群獅子圍攻,但是它不畏恐懼與獅子做鬥爭,用自己的牛角頂穿了獅子的胸口
  • 網民利用社會化媒體進行網絡政治參與的現狀
    [20]可見,網民是否具有理性進行網絡政治參與的能力決定了網絡民主的程度,但促進網民群體藉助社會化媒體理性進行網絡政治參與並不能僅僅依靠網民自身,還需要制度、法律、媒體等相互配合。     一方面要完善網絡管理機制的建設,網絡環境具有複雜性和特殊性,但目前我國仍缺乏完善的網絡監督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網絡道德監控機制、網絡謠言的預防應對機制,完善網絡輿情監測機制和輿論引導機制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網絡法律體系,我國目前已經制定了部分網絡法律,如《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等,[21]但目前的網絡立法仍存在滯後性、有限性
  • 【圖】羚羊新聞_羚羊新車_汽車之家
    朱力神2013-12-045710938603 [汽車之家 車型海選] 在邁入有車一族的行列之初,購車者在考慮購置第一臺車時預算並不會定得很高
  • 未來媒體助力昆廣網絡4K專區發布
    5月21日,雲南廣電網絡集團昆明廣播電視網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昆廣網絡)隆重召開「愛點視界 TV生活」——暨愛點雲TV兩周年發布會,未來媒體受邀出席。會上,昆廣網絡正式宣布上線4K專區。未來媒體提供的4K內容在會場專區進行了展示。?
  • 媒體刊文:甩鞭子等健身「野路子」成健康絆腳石
    甩鞭子等健身「野路子」不但不科學,還會給身體帶來傷害。頭撞樹、甩鞭子,或者一群人圍在一起仰天長「笑」……一些中老年朋友的健身「野路子」視頻頻繁登上網絡熱搜。這些「野路子」被網友們戲稱為搞笑的衍生物。比如,針對當下老人健身中出現的頭撞樹、甩鞭子,或者一群人圍在一起仰天長「笑」等健身「野路子」,有關專家及時出來澄清,稱這些方法不但不科學,還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 【網絡媒體走轉改】平凡崗位鑄就不平凡:「袋鼠奶爸」的
    無私的愛也換來了動物們對「奶爸」的喜愛。2016年,沈偉被評為了「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勞動模範」。  動物飼養員,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崗位,在這個崗位上,他勤勤懇懇、腳踏實地,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完) 編輯:王彬
  • 塔比羚羊你真的了解嗎?塔比羚羊知識科普
    塔比羚羊的毛皮一般都是鏽紅色,黑色的腳部及胸部,並在前額至鼻尖有一黑帶。角呈豎琴形,並且明顯是環狀角,雄性及雌性的角都長達70釐米。塔比羚羊分布於非洲東部和南部,包括蘇丹、查德、坦尚尼亞及南非。塔比羚羊生活在大草原及泛濫平原上,以其上的草為主要食糧。雄性的領域由幾十平方米至幾公裡不等,並。塔比羚羊以尿液及糞便為邊界。
  • 【圖】鈴木羚羊新聞_鈴木羚羊新車_汽車之家
    王寅2013-12-03464573190 [汽車之家 新聞] 日前,國內媒體曝光了一組長安鈴木全新轎車的路試諜照據消息顯示,該車或是鈴木全新一代羚羊車型。
  • 中國賽加羚羊種群數量突破百隻
    新華網蘭州5月30日電 (記者朱國亮)31隻賽加羚羊近日在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陸續降生,中國唯一的賽加羚羊種群數量首次突破百隻。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崇學向記者介紹,這一中心飼養的賽加羚羊繁育期已結束,從4月26日以來,陸續有31隻賽加羚羊降生並成活,現在這一中心飼養的賽加羚羊數量已達到105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