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小寶:蔡康永墮落成雞湯教主了,當年是我看走眼

2020-11-29 澎湃新聞

小寶,原名何平,上海知名書評人、專欄作家。

王朔說小寶很適合寫專欄,「光氣人不打架」;陳村說他罵人的文字漂亮。小寶敢罵人,從李敖、餘秋雨,到蔡康永、高曉松,他都能說上幾句,朋友孫甘露說他「從沒有放棄社會批判的立場」。不過他自己說,上海人罵人不會沒道理的,也不願意傷人很深,總還是留有餘地。

小寶對「海派」的標籤不置可否,說起上海來卻言無不盡。6月10日,小寶在上海鍾書閣舉行新書《有聊勝無聊》的發布會,與茅盾文學獎得主金宇澄對談上海文化,聊起上海人的智慧和上海的城市精神,言語之間,可見兩位上海作者對此地的情結之深。

作為《上海書評》等媒體的專欄作家,小寶擁有大批擁躉,卻在2015年突然「不想聊了」,於是停筆。這次回到公眾視線,友人紛紛冒雨前來,讀者熱情排隊等候籤名,很是熱鬧。我們在活動開始之前和他聊了聊。

小寶

澎湃新聞:

2015年以後您就不再寫專欄了,在忙什麼?

小寶:

在給一些朋友的公司做影視方面的顧問和策劃。寫作方面,在醞釀一部長篇的情色小說,材料大概已經搜集了幾百萬字,但還沒有什麼時間去看。因為這個我自己沒什麼生活經歷,主要靠閱讀來建立聯繫,所以我先要準備材料。

澎湃新聞:

新小說會以上海為背景嗎?

小寶:

還不知道呢,能不能寫成我也不知道,不過有老金(金宇澄)的《繁花》在前,我肯定要繞著走,《繁花》真的是把上海、上海人的特點全部寫盡了。

澎湃新聞:

很多人把您標籤為「海派」,您覺得「海派」意味著什麼?

小寶:

這是別人的一種理解,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任何一種派別。我不喜歡海派這個名字,是因為海派這個名字太有歷史性,比如最早的「海派」,是從沈從文和上海一批文化人打筆架開始,大家一聊起來就有這樣一個限制,中國大部分的這種派別之爭其實都是很無聊的。

但是如果把海派的這個觀念擴得特別大,比如張愛玲是海派,錢鍾書是海派,金宇澄是海派,那我覺得他們能夠吸收我加入,我是非常與有榮焉的,不限於當年那種和京派打筆架的歷史定義,我還是很欣然接受「海派」的。

每個人對海派的定義也不一樣,但是大概的方向不會錯,比如說一個西裝,一個長衫,你講哪個是海派,大家肯定會講長衫是京派,西裝是海派。我是希望上海有自己的一些文化創造,是跟全國的任何地方都不一樣。

澎湃新聞:

您覺得海派的作家有「圈子」嗎?就是互相「安利」對方的作品,然後私下往來很頻繁。

小寶:

有些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一塊吃吃飯喝喝酒,聊天講話有默契,這是有的。但是我們每個人也忙自己的事情,這個圈子很鬆散。我覺得這種圈子很正常,也很健康。

而且這些朋友,寫文章的時候可以隨手用來舉例,就像郭德綱說相聲總是拿于謙說事,就是這麼說起來方便,熟人間開玩笑也不動氣。《有聊勝無聊》這本書裡新出現的例子是復旦博士盛八卦,過去沒有寫過她,這次寫了。我本來想給這本書做一個「朋友索引」,就是把所有我提到的朋友都列出來做個索引,不過後來忘了做。

小寶與金宇澄「海派文化對談」

澎湃新聞:

很多讀者說喜歡看您在文章裡罵人,《有聊勝無聊》這本書裡好像不怎麼罵了?

小寶:

這本書完全是一個聊天的風格,五花八門、山南海北地講故事。我過去寫書經常罵兩個人,一個餘秋雨,一個李敖。但現在我不罵人了,現在市面上那些人,比起他們倆都還差得遠。餘秋雨起碼高中生讀過的書他還是讀過,李敖讀過書更多,他們至少還是讀書人。

李敖的壞在哪裡,我是不喜歡他的潑皮腔,圍棋裡有一種叫做無理棋,就是我的棋力比你高太多,欺負你、羞辱你,但是我覺得以你的水平你根本看不出來。李敖常常覺得自己特別聰明,這種潑皮樣我比較不喜歡。但是總的來講,他讀書多、有智慧。現在他年紀也大了,我最近看到他給他兒子留下的一句話:「過小日子,做大事業」,很有感觸。我覺得作為一個寫作的人,不能過窮日子,那樣寫不出好東西,寫出來肯定是牢騷滿腹;但也不能太有錢,太有錢你的東西也不一樣。我覺得寫作的人就應該過個小日子,然後有做大事業的心,寫出點好東西。所以我雖然批評李敖,但總的來講他是個讀書很多的人,也是個很有價值的人。

餘秋雨主要是人品問題,就是犯了錯誤不肯承認,有人抓了他作品裡面所有的硬傷,他一個都不承認,結果後來自己出一本書,悄悄地把硬傷都改了,說原來因為盜版太多,所有的版本都有問題,我的文章從今天開始以這個版本為主。這種做法我就覺得比較差勁。但現在混得好的文化人比他們還要差。

我覺得現在還要表達失望的還有一個人,蔡康永。我在之前寫的書裡講過蔡康永不錯,我寫了一篇文章叫《so gay》,當然這個「gay」是作為一個正面意義的形容詞。但這兩年我覺得蔡康永有些小人得志的樣子,那種樣子特別討厭。

當年我寫文章的時候說,蔡康永是一個知識分子和大眾媒體成功結合的典範。當時他跟這種媒體結合的時候,好像還有一點清貴之氣,他講他過去的叛逆,《那些男孩子教我的事》也確實寫得好。但他現在寫什麼書呢?寫「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種書完全就是雞湯書,像他這樣的一個讀書人,他應該懂。書的名字也很有問題,「說話之道」,這是話術,教別人怎麼說話,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要學這種東西的。最近有部美劇《世紀天才》,講愛因斯坦上課,進去一共五個學生,他講得結結巴巴,講了兩分鐘,五個學生變成三個學生,兩個走掉了。愛因斯坦就完全不會講話。這種對話術的修煉,有時候對大人物、對天才來說,反而會傷害到他的才華。孔子也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就是始終在裝飾自己話語的人,往往心術不正,仁者很少會這樣做。蔡康永自己還很得意,說「誰的書賣得過我」,這點就有點小人得志的樣子了。

不過最近蔡康永拍了部電影票房三千萬都不到,我覺得以他那種唯市場價值論的標準可以說是慘敗。同樣是電影,如果是徐皓峰的《師父》,可能票房也不到三千萬,但我會很尊敬徐皓峰,因為電影裡可以看出他的追求,不是以票房為第一考慮的。蔡康永就是來玩票房,來騙錢,他輸了,我覺得大家應該好好地幸災樂禍一下。我覺得他近些年在大陸就是以賺錢為目的,原來講的那些叛逆,統統都是幌子,他現在的身段之柔軟、心機之尖巧,我覺得根本就是混在演藝界這一行的普通人而已,當年是我看走眼了。

澎湃新聞:

那您怎麼看待其他一些以「讀書」作為標籤、藉助新媒體平臺又火了一把的公眾人物,比如高曉松、羅振宇這些人?

小寶:

總的來說還是好事,我覺得一方面就是商業意味過於濃厚,一方面我覺得正常的健康的文化立場,最好要留有一個反思的餘地,不能太絕對,你不能弄出一種你已經窮盡這種知識的樣子。傳播知識的時候一定要帶著反省的立場,但現在往往出於商業或者其他的一些目的把話講得特別絕對。

高曉松我覺得他吃了官司之後態度大變,開始在真正地讀一點書。「百家講壇」火了以後你會發現各種各樣的所謂學者專家很多,但其實只要是讀書的人,就會發現在外面混的人大部分是不讀書的。高曉松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很早就在演藝圈、音樂圈,又比較有閱歷,他講的東西在這些人裡還是最好的。他是一種很低調的裝X,我以前看他講共濟會、講三皇五帝或者好萊塢明星,講誰都能跟他自己扯上點關係。不過他不討厭,沒有知識分子那些臭脾氣。加上北京話天然有種語言上的優勢,而且他又是做媒體的人,知道怎麼和媒體溝通。

羅振宇就是一個媒體人,他把範圍擴大了,原來媒體就是報新聞,他把知識也當作一種新聞來處理。我覺得他在媒體人裡大概算讀書不少的,但是也就是一個媒體人讀書而已。他在這些人裡商業氣息最濃,而且他也最懂商業。

這種東西的更新換代應該也很快,我比較樂觀地來看,他們這批人比百家講壇要好。我們回過頭來看,多年前的百家講壇那種絕對主義、以非為是的態度,那種傲慢,至少在這些人身上沒有,他們變得更隨和、更親民。再之後出來的人應該會更好。

電影《師父》

澎湃新聞:

紙媒時代不少作家是寫專欄出身的,那在新媒體時代,專欄作家的生命力會不會受到影響?

小寶:

紙媒時代的專欄作家是做什麼的呢,他是在代替他的讀者進行判斷。每當有大事發生,而且這個事件比較複雜,一般人覺得沒有時間想清楚來龍去脈,他正好看過一個專欄作家的幾篇文章,覺得與自己的判斷非常接近,那麼他就可以信任這位作家,相當於把自己的判斷委託給對方。

過去我覺得專欄作家應該有這樣的功能。但現在網絡這樣發達,首先我覺得主流新聞已經被消解了,大家在網絡上、微信上看新聞,關心的事情很不一樣。過去紙媒時代寫專欄是要標榜客觀、公正、獨立的態度,不帶黨派之見的;而網絡上的新聞、包括一些「大V」,是要有傾向性的,他必須是一部分人的代言人,左派是左派的表達方法,右派有右派的表達方式,他們之間沒法交流,也沒有交集,就是一種對抗。這樣一來網絡上其實充滿戾氣,和傳統媒體發展多年以後形成的東西就不太一樣。傳統媒體應該說比較成熟了,要罵人也是轉彎抹角的,和微博時代那種直接罵人、約架很不一樣。

所以現在到底還需不需要廣泛意義上的專欄作家,我覺得要打個問號。即便還需要,也肯定要改變他們的存在方式、表達方式。就算沒有微信公號了,人們也不會回到傳統媒體上去看專欄作家的東西,這是肯定的。

澎湃新聞:

您剛才說最近在做影視,是不是涉及一些網絡文學,您覺得現在的網絡文學怎麼樣?

小寶:

閱文集團很多作家網絡小說寫得非常好,比如賊道三痴的《上品寒士》,這個人我覺得特別好,而且他那個東西並不討巧,因為現在網絡文學大量走IP路線,就是弄完以後被影視收購,但是那個作者,一個江西的小青年,古典文學修養特別好,寫的也都是些古典東西。

但有個致命問題,就是他們那種商業創作機制,要求每天更新,每次更新必須有5000字,作品一定要膨脹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字,收入才會得到保障。這會把作者的筆寫臭。他們往往是開始的時候寫得特別好,越到後面越差。現在網絡文學雖然成功的作品特別多,但成功作家特別少,別人知道作品的名字,卻不知道作家的名字,作家也是以各種各樣的化名在表現。我覺得這是商業對他們的一個傷害,商業機制既把他們推出來了,也把他們毀掉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會說話」的蔡康永
    起初,學校看在他爹的面子上,只是對他進行口頭警告。可後來,蔡康永越寫尺度越大,甚至涉及到家族秘密。忍無可忍的校方給他記了大過,他也因此事休學回家。3蔡康永忙著跟權貴鬥爭的時候,徐熙娣才剛剛出生。她在家排行老三,上面已經有兩個姐姐。看「希弟」這個名字就知道,「她原本是被家裡給予厚望的男胎。結果,生下來是個女孩,長得還醜。
  • 蔡康永批公主病 蔡康永出櫃14年男朋友背景介紹
    蔡康永常在社交網站上闡述自己的想法,昨日,他就對「公主病」這一社會現象表達觀點。「公主病」指的是需要別人呵護、伺候,依賴別人成習慣,行為如公主般驕縱的人。對此,蔡康永在社交網站上直言:「有公主病的,大部分不是公主,只是有病!」   網友看到微博後也紛紛點讚,還有人笑說:「有公主病的,通常外表也都不太像公主。」也有人嘆息:「此病沒藥醫!」
  • 蔡康永的男朋友是誰 蔡康永是攻還是受個人資料介紹
    蔡康永當年出櫃在李敖逼問下發生。雖說蔡康永認為自己很孤單,其實他身邊一直有一位是情人也是家人。他和George1994年相戀,隔年赴日旅遊因遇到大地震,災情慘重,兩人相依為命後被救難隊救出,於是在京都的大雪中約定「我們要永遠在一起」。談到這一段往事,他更深情隔空喊話:「希望下輩子還要與他在一起。」
  • 暮光之錘教主食人魔古加爾的墮落的一生
    在古爾丹麾下,古加爾成為最為信賴的心腹之一,在古爾丹創建暗影議會時期,他就成了最初期的核心成員之一。更是在古爾丹的授意下下,古加爾直接領導了一支獸人氏族——暮光之錘氏族,為古爾丹南徵北戰。但或許古加爾沒有想到的是,他最終成了暗影議會中活到最後的成員。
  • 蔡康永:語言的藝術讓我們更懂得說出的話可以如此有溫度
    蔡康永,這個名字我想對於很多喜歡看《康熙來了》的觀眾都不陌生,我一直都很喜愛他主持的節目。他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種儒雅、紳士、彬彬有禮的氣質。說話有條不紊又邏輯分明,嗓音沙啞又極具魅力。他還是一個雙商很高的人,深諳說話之道、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樣,他的主持風格睿智又不失幽默,談吐得體又很親切。
  • 閱行者|蔡康永:流浪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作為節目首期嘉賓,兼具作家、主持人、設計師、編劇等多重身份的蔡康永,獻給觀眾一些豐富有趣的旅行片段。「流浪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分享旅行見聞和閱歷感悟。從文化視角看旅行,從內心出發感受世界。有閱歷的年長者和經歷豐富的年輕人,分別代表著不同年齡層看世界的眼光。「閱盡鉛華,行者無疆」是節目的靈魂所在。「閱」不僅代表閱歷,也來源於閱讀。一次不曾透露的特別經歷,一本旅途中的良「書」益友,閱歷讓我們成長,閱讀使我們深刻。書和旅行的關係有很多種,可能是啟發也可以是陪伴,不論是向前走還是用心讀,不過都是自我成長的殊途同歸。
  • 「拼爹時代」中的一員:蔡康永
    然而,對蔡康永影響最大的事情,還得是父親蔡天鐸的牌場莫屬。 提到打牌,蔡天鐸可謂是經驗豐富,熱愛無比,畢竟當年因為打牌錯過了大學的一門畢業考試。 步入社會結婚生子會後,他對這項「活動」的熱愛依然不減。 那時的蔡天鐸每天都帶著母子倆出入牌場。
  • 專訪|蔡康永:做主持才是換了身份,拍電影是回到本行
    另一部明確掛有蔡康永編劇的就是李連杰主演的《方世玉》,不過蔡康永稱這部電影實在太苦了,所以他最後逃離了電影圈。等他再回來的時候,其實已經是「年過半百」的年紀,卻是個始終和年輕人混在一起的「老靈魂」。「康熙」主持人成了他人生的重要成就和可以倚仗的重要「賣點」,於是他的第一部電影裹挾了作為主持人的不少「私活」。
  • 「臺獨」連自己人都咬 深綠挺英粉專:我看走眼了
    為求勝選,蔡英文組建網軍在網絡世界黨同伐異,連賴清德也喊話蔡英文:讓你的網軍別再攻擊我。在此期間,這一深綠粉專幫蔡英文又出錢又出力,熟料勝選後的蔡英文卻翻臉不認人,只因反對民進黨當局的一些政策,也遭到蔡英文網軍群起攻之、羞辱抹黑。
  • 蔡康永家世顯赫是富三代,罕見談起同性愛人,交往20多年如膠似漆
    兩個人經常一起出行,而蔡康永在2005年6月出版的《那些男孩教我的事》中,編號60號的男孩,就是在寫劉坤龍。而且他還大膽寫了for George,獻給他的男朋友,當初蔡康永擔任《GQ》雜誌總編輯時,特別引薦劉坤龍開闢了一個「西方美食專欄」。
  • 同性戀「男友」被曝光 蔡康永坦然不生氣(圖)
    中新網11月26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知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兼作家蔡康永,日前被狗仔隊拍到與劉姓男友George一起看房子。
  • 【專欄作家】楊炳陽:如夫人
    系《江南作家》微刊專欄作家。 「如夫人」是石曼花的外號兒。 石曼花算得上個漂亮女人,愛虛榮,好打扮,看人時眼珠朝上翻,仿佛要平步踏上雲端。她說起話來聲音打顫,爹聲爹氣,讓人聽了有如赤足上了花椒樹,渾身麻酥溜溜的。如果適應性不強,保不住還會引起皮膚過敏,小腿抽筋,乃至昏厥休克呢!
  • 那些年我在《鐵甲小寶》錯過的漂亮姐姐
    ,大概是因為後續沒有比《鐵甲小寶》更亮眼的作品。 大姐成熟御姐、二姐顏值忽高忽低、小妹有著一股虎頭虎腦的初戀臉,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總之有她們在的場合就有火藥味,誰不喜歡看美女之間扯頭花呢?
  • 蔡康永的心酸淚
    直到2001年,又一位愛的坦蕩的藝人站了出來,他就是蔡康永,當被問到是不是GAY時,他一句:「對啊,你要介紹人給我認識嗎?」不僅瞬間引爆了冷卻已久的同志話題,也將這個愛的坦蕩的人推到了一個事業的新高度。
  • 天寶和教主之間的虎狐夢以及背後資本的貓膩
    但正確的話術不應該是「我沒有劈腿」嗎?說了天寶不是小三後,天寶的八卦在各大論壇都輪了一遍,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 配的圖也是雞湯,反正怎麼看都怎麼不對,有一種某些事快要兜不住的感覺。 當時粉絲稱呼這只是工作人員的自然變動,但是撒謊騙不了時間。
  • 真正的最後的貴族蔡康永的故事,遠沒有那麼簡單
    太平輪沉沒13年後,蔡天鐸的小兒子蔡康永於臺北市出生老來得子,蔡天鐸對這個小兒子非常寵愛,蔡康永後來在訪談節目中稱,父親對他是「養寵物」的心態,甚至不要求他要努力,或者說是要有上進心當年蔡家只以為是處理完索賠工作之後就可以回去了,但沒想到這一呆就是幾十年,再也沒能回去上海
  • 2001年,蔡康永被李敖電視上逼問:你是不是gay?14年後崩潰痛哭
    因此,優秀的人在哪裡都很出色,蔡康永作為臺灣知名主持人,也是一個相當有才華的人。拋開他主持人的身份之外,他還是一個作家,設計師,演員,導演,編劇,集眾多才華於一身的他,於觀眾來說,做多的就是在電視上看到他,才華橫溢滔滔不絕,高情商的犀利問答和提問。
  • 蔡康永經常寫紙條給劉坤龍 怕男友生氣甜蜜畫愛心(圖)
    ,都說文人總是相輕,但蔡康永和曲家瑞卻好到常合作,昨兩人全場鬥嘴,效果讓來賓大笑。曲家瑞與他互別才氣,蔡康永說:「曲老師高挑美麗,又非常有文採,但書沒有賣得我好」,又褒又貶讓曲家瑞哭笑不得。蔡康永最推薦平板電腦繪畫功能,「徐熙娣介紹過我學油畫,但光是『洗筆』就讓我卻步。」蔡康永繪畫功能讓他有勇氣在下次出書時,自己畫插圖。蔡康永說現代人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都成低頭族,想推廣「低頭」禮儀,讓低頭上網時,也能開啟下一段有趣話題。
  • 為什麼說蔡康永是一個真正的貴族
    >蔡康永一直以溫文爾雅的氣質,情商高有涵養的主持風格深得觀眾認可。何炅曾在節目中表示我們現在都會說富二代,富三代,但蔡康永才是真正的貴族,我們的家叫「家」,而蔡康永的家叫做蔡公館。很早之前就有人說蔡康永家世顯赫,蔡康永主持《康熙來了》期間,很多政界人物,包括馬英九都是通過蔡康永的關係才可以邀請到節目中來。但很少有人追根究底,為什麼說蔡康永家世顯赫呢?又為什麼蔡康永的人脈可以如此四通八達。
  • 蔡康永:給年輕人的簡訊
    各位其實跟我們一樣,常常都要面臨一些困惑,或是很難抉擇的時刻,過了幾年回頭看,覺得當時好像做錯決定了。如果發現你跳錯了某個步子,就把它當成是舞蹈,而不要覺得自己是丟了很大的臉,我覺得那樣會好過一點。這是我給自己的解脫之道。  陳文茜:我回臺灣快十九年了,回來後沒有多久就遇見蔡康永,這幾年看著康永曆經各種不同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