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百隻齊聚「野營」,再不用擔心塑料了?

2021-01-10 趣說科學

文/行走天涯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百隻齊聚「野營」,再不用擔心塑料了?

如今人類和地球之間的和諧已經開始慢慢的被打破了。雖說現如今地球已經多次向人類示威。但是最先挑釁的,其實不是地球,而是人類。因為人類只顧著自己的文明前進。而不顧地球的生態和諧,人類不斷的從地球上掠奪資源,並往大氣中釋放更多的有汙染性的有毒的氣體。慢慢的,地球將逐漸的變成不適合人類生活的一顆星球。而這些還不是地球所要遭受到唯一的人類給予的災難。

人類還有一個很壞的習慣,那就是隨手亂丟垃圾,而且很多垃圾還都是塑料製品的,這些塑料製品不僅會被隱藏在土地中,更多的會被隱藏在海洋深處。很多被丟在海洋深處的塑料垃圾,幾乎將永遠都不見天日,最終有極大的可能性被海洋生物吞食,而海洋生物又有更大的可能性,被人類捕撈出海面。這就如同一個死循環系統,人類親手丟掉的垃圾最終竟然還會被人類吞食下去!

那如何才能解決這些廢舊的塑料垃圾呢?除了人為少減少和控制垃圾之外。人類必然是希望能夠尋找到新型的處理垃圾,同時又不會釋放有毒汙染性氣體到大氣中的方法。於是當科學家發現到一種可以吃塑料的蟲子之後,非常的震驚。這種蟲子又被稱之為臘蟲,但科學家喜歡將它稱之為塑料蟲。因為以塑料為食,大約百隻臘蟲聚集在一起,分分鐘就解決了一隻塑膠袋。殊不知這種蟲子,在幾年之前卻一直被稱之為是有害的蟲子。

還是一位養蜂人偶然間才發現到臘蟲是吃塑膠袋的。一旦臘蟲能夠批量次的投入到繁殖生產中的話,也許人類再也不用擔心塑料垃圾會危害地球自然生態環境了。但是臘蟲卻又並不能大規模的繁殖。一方面是因為臘蟲本身的繁殖能力比較弱,另一方面則是科學家擔心生態環境中每一種蟲子的數量和繁殖能力都是受到制約的,如果人為突然的進行幹預的話,那麼有可能會事與願違,但是這對於人類和地球來說,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向。還是挺值得期待的,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百隻齊聚12小時,可啃光一個塑膠袋
    文/仗劍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塑料蟲」,百隻齊聚12小時,可啃光一個塑膠袋如果說如今世界上到底什麼樣的危險才是人類最應該注意的,那一定是垃圾汙染的問題。地球生態和人類息息相關,如果地球的生態變得惡劣下去,那麼人類未來該何去何從?這是需要考慮的。
  • 吃塑料的蟲子,被稱為「地球的救星」,若環境得到改善它是功臣!
    吃塑料的蟲子,被稱為「地球的救星」,若環境得到改善它是功臣!然而在德國一位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在偶然當中發現了一種蟲子,它的名字叫做蠟蟲,他發現蠟蟲可以以塑膠袋為食,它並不是把塑膠袋咬爛,而是真正的將塑膠袋吃到肚子裡,並且將其消化。這種蟲子在國內還是非常少見的,為什麼困擾了科學家們多年的白色垃圾可以被一個小小的蟲子給解決掉呢?原來它的身體構造非常的特殊,腸道當中有一種高效酶,可以將塑料製品降解成為乙二醇。
  • 地球救星:專吃塑料的蟲子,百隻只需12小時,就可啃光一個塑膠袋
    現在的地球壓力越來越大,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其中白色垃圾就是我們所說的一些塑膠袋,就成了地球汙染最重要的來源,因為塑膠袋子一旦進入土壤無法分解和降解就形成了土壤的永久傷害
  • 專吃塑料的蟲子:百隻只需要12小時,就可啃光一個塑膠袋
    專吃塑料的蟲子:百隻只需要12小時,就可啃光一個塑膠袋 現在保護地球,保護環境成了人人身上的重擔,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已經不堪重負,各種的環境汙染,白色垃圾正在吞噬著我們的生存環境,其中塑膠袋白色汙染更是成了所有汙染源中的一大主要危害,因為這種塑膠袋無法降解,就永久的留在土壤中,對土壤產生永久傷害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吃塑膠蟲,百隻齊聚12小時可嗑光一個塑膠袋
    全球各國製造垃圾的速度快得令人難以想像,根據統計,每一分鐘就有2百萬個塑膠袋被使用,也由於塑膠的降解速度非常慢,導致塑膠製品的垃圾是如今嚴重影響生態、讓地球汙染日漸嚴重的主要原因。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昆蟲,它們能夠進食並分解我們常見的聚乙烯塑膠袋,速度也比其他生物快了約1400倍!
  • 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疑似基因突變?看來塑料又禁止不了了?
    文/行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疑似基因突變?看來塑料又禁止不了了?20世紀被稱為最偉大的一種發明,毫無疑問肯定是塑料了,因為塑料的出現,幾乎解決了人類生活中方方面面。比如一次性的塑料杯,塑膠袋都是家家戶戶需要購買的產品。
  • 科學家發現「地球救星」吃塑膠的蟲子!100隻半天吃掉1個塑膠袋!
    如今當我們在大街上走的時候會發現隨處都是白色垃圾。特別是塑膠袋,塑膠袋特別難處理。雖然國家倡導使用可降解塑膠袋,可是依舊有不少商家不聽勸,仍然買一些低質的塑膠袋。因此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汙染」。不過科學家發現,這個問題很有可能被解決了。蠟蟲再一次偶然的機會。德國的一位科學家在做實驗的時候發現了一種蟲子,它能夠將塑膠袋裡吃掉。
  • 塑料汙染讓人類自食其果,科學家發現蠟蟲能分解塑料或能拯救地球
    對於塑料的危害,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大多數都只來源於那些悽涼的小動物。因不易降解,塑料垃圾常被動物當做食物吞食,一些動物更是被塑料纏身而亡。2018年10月22日,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博士Philipp Schwabl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首次在人類糞便中檢測到多達9種微塑料,直徑在50至500微米之間。這意味著,微塑料已經通過人類的腸胃道,進入了人類的身體。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 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她無意間發現鋪在蟲盒子裡的泡沫塑料上有細小的噬咬痕跡,是黃粉蟲在吃塑料嗎?陳重光在當生物教師的父親支持下,開始留心觀察,她把黃粉蟲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餵麥麩和菜葉,試驗組逐漸加餵泡沫塑料餐盒片。她發現蟲子確實在吃塑料餐盒,通過稱量還證明蟲子體重在增加。蟲子吃塑料消化得了嗎?
  • 全球變暖停止,我們不用再擔心溫室效應了?科學家:別太天真了
    自從20世紀末科學家發現人類活動導致地球變暖以後,很多人都非常著急,因為我們知道溫室效應的後果很嚴重,不僅僅只是溫度變化一點那麼簡單,還會融化兩極冰川,造成海平面上升,到時候會有很多人類居住的陸地被淹沒,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 科學家在人類體內,發現了塑料微粒,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示
    可能有人覺得塑料汙染只是針對於陸地生態環境,可事實上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塑料垃圾對於海洋的汙染越來越嚴重,太平洋上有一個非常龐大的「大陸」,這個「大陸」其實就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塑料垃圾組成,人們也稱之垃圾大陸。
  • 科學家首次發現,塑料已經布滿世界海溝最深處
    一項新發表的科學研究首次發現,即使生活在地球最深處的生物,也正以驚人的數量食用塑料垃圾。這很大程度表明,地球上已經不存在還未受過塑料汙染的海洋生態系統了。2014 年,普利茅斯大學海洋科學家 Richard Thompson 在研究中首次發現海床上有微塑料。目前為止,有關深海與塑料的實驗室研究進展一直較少,從而使得塑料對於深海生物的未來影響仍處於未知階段。報告中測試的6個海溝地點,均圍繞太平洋兩側。三款 Lysianassoidea amphipods海洋動物採樣。外形類似蝦,但實際長度在1-340毫米不等。
  • 科學家在北極海水中發現微塑料汙染 洗衣廢水等可能是罪魁禍首
    根據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在北極海水中發現了聚酯纖維。在北極海水中發現的微塑料汙染中,合成纖維佔比高達92%,其中聚酯纖維是最常見的。研究作者稱,這意味著在微塑料汙染世界海洋時,紡織品、洗衣機和廢水很可能是罪魁禍首。他們在北極發現的聚酯纖維與洗衣機和汙水處理廠的水中的纖維大小相同。
  • 北極發現5.7萬年前屍體,科學家讓人類警惕,擔心有更危險的東西
    另外,專家們還對這隻幼狼的死因展開了推測和討論,最終專家們認為,很有可能是因為當時這隻幼狼所生活的洞穴發生了坍塌,最終導致幼狼被埋在了永凍土中,一直沒有再出來,這一埋就是好幾萬年,而在經歷了接近6萬年的時間之後,這隻幼狼也在人類的幫助下,重見天日。
  • 科學家意外發現超級地球,溫度竟比地球更適合生存!
    蘇美爾文明的這些發現或者發明都是經過考古學家的挖掘和論證的,也是得到了很多研究歷史人群和科學派的認同。但是這個蘇美爾文明有一點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那就是第一批蘇美爾人到底是從哪來的。經過研究和推論,科學家和考古學家們認為蘇美爾人肯定是黑頭髮的亞洲人,不是歐洲或非洲人。但這時候有人說了。就在印度還真發現了一些類似蘇美爾人的生活遺蹟。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有可能每天都在吃塑料,這是怎麼回事?
    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雖然快速發展的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讓人類文明實現了質的飛躍,但是快速發展的工業,也給地球的生態帶來了不斷的破壞。環境問題已經成為現在人類最頭疼的問題,如果生態惡化得不到有效控制,再過幾百年,地球生態就有可能徹底崩潰,人類將失去地球這個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而在眾多的環境汙染中,白色汙染是最容易讓我們忽視的一類汙染。
  • 女科學家外出野營發現三角骨,一查是300萬年前「鯊魚王」的牙
    隔行如隔山,這話一點不假,同樣去旅遊,我們可能光顧著看風景了,但美國一個科學家,就能在河道裡發現300萬年前的巨齒鯊牙齒。在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州,有一條查爾斯頓河,科學家傑西卡·歐文斯(Jessica Owens)前一陣來這裡野營,跟丈夫閒逛的時候,她在河床中的石頭裡一眼發現了不同尋常的東西。她扒拉了兩下,取出了那塊三角形的骨片,跟手掌一比,二者差不多大。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傑西卡知道,這東西應該是巨齒鯊的牙。
  • 英文外刊,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的新細菌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以聚氨酯為食的新細菌,聚氨酯是一種很難回收或 被破壞的塑料。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減少大量難以回收的塑料,這些塑料最終被填埋在世界各地,汙染海洋。A team from the Helmholtz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 Leipzig, Germany, found the new strain of soil bacteria.
  • 科學家發現一種昆蟲,12小時能吃掉一整隻購物袋,或解決塑料汙染
    其實人類現在面臨的生存環境還是比較惡劣的,首先就是全球氣候變暖,其次就是塑料汙染。我們知道,塑料這種東西可降解性非常差,一個普通的塑膠袋,可能需要幾百年才會被降解。據統計,全球平均每分鐘至少需要消耗200萬個塑膠袋,照這樣的速度,人類變廢為寶的速度根本趕不上環境被破壞的速度。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快速分解掉塑膠袋呢?很多人都說,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焚燒。
  • 法媒:科學家發現愛吃塑料的毛毛蟲 或解開汙染難題
    參考消息網4月26日報導 法媒稱,科學家24日發布報告稱,一種養殖出來作魚餌的飛蛾幼蟲愛吃特別難降解的塑料,讓人寄希望於這種生物能幫助解決全球塑膠袋汙染難題。據法新社4月24日報導,劍橋大學教授保羅·邦貝利是美國《當代生物學》半月刊所登載論文的合著者,他說:「這一發現可能會是一個重要工具,有助於清除積聚在垃圾填埋場和海洋中的聚乙烯塑料廢品。」報導稱,聚乙烯佔歐洲塑料製品需求的40%,主要是用作包裝和購物袋。這些東西需要多年才能生物降解,若不回收會對環境、尤其是對海洋生物構成嚴重的危害。在歐盟,38%的塑料被扔在垃圾填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