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張居正的目光投射在手中的採購清單中,蒙古人需求量最大的大宗物品居然是鐵鍋,鐵鍋?鐵?幾天後,張居正指示貿易主管官員:出口蒙古的鍋,只能是廣鍋,而且,之後凡蒙古人買鍋的,必須交還舊鍋。
張居正這一限購政策,使得俺答汗企圖通過進口鐵鍋,變相製造刀劍等大殺器的美好構想徹底破產。在明朝的絞殺下,成吉思汗的子孫再也沒能重振當年的榮光。雖然制服了蒙古人,但好景不長,沒過幾年,東北那旮旯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夥,靠著十三副鎧甲的原始啟動資金,居然強勢崛起,建立後金,成了大明朝的心腹之患。
戰場上丟盔棄甲的明朝,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張居正當年的智慧,東北不產馬,與關內的貿易物資主要是人參、貂皮等奢侈品—-禁止進口這些商品,並不會影響明朝一般人的生活,而後金則無論生活必需品還是戰略物資,都需要從內地進口。於是,故技重施的明朝毫不猶豫地打起了貿易戰,效果也十分顯著:後金髮生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一鬥糧食價格高達白銀八兩,甚至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在貿易戰重壓下的後金,大量旗人叛逃向明軍認輸,一副藥丸的樣子。
關鍵時刻,明朝新任崇禎皇帝的神操作,幫助後金躲過一劫,原來崇禎皇帝身上有幾點美德,一是會過日子會省錢,二是堅持大明優先,明朝大打貿易戰,需要盟友的配合----要不然八旗子弟可以暗度陳倉,從第三方來個轉口貿易,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察哈爾部為代表的遼西蒙古諸部,為了拉攏蒙古人,明朝沒少給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