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重遠先生在《古玩史話及鑑定》書中寫到:「 琺華釉色彩鮮豔,有黃綠藍紫紅之分,黃的像松香,綠的像祖母綠,紫的像玫瑰紫,藍的有深藍、淺藍,法華的名字較多,琺華、琺花、發藍、發翠、粉花等,後來統稱為琺華或琺花。以前我國陶瓷鑑定專家認識不一致,琺華陶瓷器有的說創燒於宋代,有的說創燒於明代,現在專家基本上統一了認識,創燒於元代,明代有了較大的發展。琺華器原來不大值錢,清末民初被法國人抬起來了,法國人喜歡琺華釉色,民國初年嶽文軒(古董商)買過法國人魏武達一隻琺華罐價格:15000銀元。"
該藏品一束蓮鴛鴦戲水紋琺華彩抱月瓶,圖案為明代常見的一束蓮鴛鴦戲水,整個紋飾滿工製作,圖案緊湊繁複,抱月瓶雙面設色五種:黃色藍色綠色紫色淺藍色,其中一面繪蝴蝶四隻,另有祥雲裝飾,邊飾為四朵靈芝,兩邊各繪如意耳抱瓶頸,瓶下部繪蕉葉紋……。整個構圖緊湊葉片、花朵、水紋處有規則的刀劃紋(下凹溝紋),鴛鴦、花朵、葉脈、祥雲等為極細泥紋飾,抱月瓶兩面紋飾基本類同,荷葉、花朵等有顏色互動。
抱月瓶胎質為麻倉土胎,施釉為蝦青色釉,因需二次燒造,為保護紋飾空白處,施釉採用塗釉,釉層薄厚不均,抱月瓶的製作工藝為上下對接胎後接底接口,底為無釉露胎可見火石紅。
景德鎮瓷胎琺華器製作工藝複雜,成品率低,製作數量很少,裝飾效果不如青花、釉裡紅等,明代中晚期雖然也有燒造,但是傳承下來的很少,現在的拍賣名品瓷器中也是很少見到它,拍賣價格也是很低,接受和收藏的也是很少。
耿寶昌先生在他的《明清瓷器鑑定》第五章對明代的琺花器注釋中說:景德鎮於永樂始燒瓷胎法花器,但迄今為止尚無確認的實物……。前一段時間有藏友發布了與耿老先生的合影,看來耿老先生身體安好,耿老先生也會有機會見到這類有款識的實物滴(感覺不會僅此一件)。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