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壯長眠於北京六環外的一片楊樹林裡。一條小路通往那片谷地。一路下行,進入佔地100多畝的樹林,才會發現每棵樹下都有一塊墓碑,上面刻的許多名字都是疊字,大多數落款寫著「爸爸媽媽」。 「好好照顧自己,寶貝我們永遠愛你。」墓碑上的一張照片下面刻著這句溫柔的叮囑。照片已經褪色,不過,仍能認清劉大壯的真容:一隻白色的小狗。在「寵物天堂」,一塊「墓地」的價格從2000元~5000元不等。棺材、墓碑和底座的費用都另外計算,有不同檔次可供選擇。墓碑分大小兩種,小的1200元,大的1600元。水泥砌的底座100元,大理石的要1600元。(5月17日《中國青年報》)
一塊小小的寵物墓地竟然如此天價,實在令人難以理解和接受,這種火爆經濟背後有著什麼原因,如何遏制這種行為,無疑是值得思考和追問的問題。
貓狗是人類的朋友,人類愛護貓狗,是基於對生命的尊重,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人將貓狗視為寵物,視為一種生活的陪伴和情感的寄託,甚至將寵物作為自己的「孩子」一樣去關愛,去護理。這就出現了寵物經濟,比如,寵物的食品,寵物的服裝,寵物醫院等等,這些都是寵物經濟導致的產物,寵物墓地也一樣,寵物墓地是寵物死後的埋葬之地,這種處理方式不僅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對環境的愛護,可是在一些地方寵物墓地卻炙手可熱,甚至出現天價墓地等,這種行為就嚴重違背著尊重和關愛寵物的初衷。天價墓地不僅和人類的大操大辦一樣,都是一種鋪張浪費的行為,嚴重損害著社會文明。
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人缺乏情感關愛,尤其是一些獨居老人,長期和子女長期分離,生活無人問津,只能將情感轉移到寵物貓狗身上,將它們視為生活的陪伴和情感寄託,以此尋求心靈慰藉,一旦貓狗去世,老人不僅要忍受巨大的心靈創傷,在巨大的悲痛之下,往往會一擲千金,給寵物厚葬,這就導致了天價寵物墓地的出現,一些商家正是看到了老人的這種心理,才會在墓地價格上做文章,推出天價墓地。
因此,寵物墓地受捧與親情缺失不無關係,可以說,是親情缺失導致的結果,馬纓就是這樣,老伴忙於生意,女兒忙於工作,雖然同在北京,但是母女大概每半個月才通一次電話,「平時沒事不怎麼聯繫」。這種情況下,退休的馬纓實際上成了獨居老人,得不到關愛,只好養只狗陪伴,這才導致了寵物墓地的升溫。
其實,親情陪伴是破解寵物墓地的治本之策。這就需要從親情的角度去破解這一問題。加強對老人的親情關愛和情感陪伴,比如,常回家看看,多陪伴父母,與父母說說話,聊聊天,給父母講講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帶父母外出旅行等等,通過這些方式減少父母的孤獨感,用去親情和陪伴來擠佔寵物的地位,這樣才能減少老人對寵物的情感寄託,才能遏制寵物墓地的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