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的起因是我幾天前糾正一個網友的錯誤,結果反過來被人家強行秀了一臉,讓我很是鬱悶。
雖然這位網友的一大段話錯誤連篇,但是他反覆提及的「美洲金貓」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麼,什麼是美洲金貓?
先直接上答案吧,「美洲金貓」是一個錯誤的名稱。這個原因解釋起來比較複雜,我來分幾步說。
1、先來講講美洲獅。
16世紀,歐洲的探險家、殖民者們在美洲大陸發現了一種大型貓科動物,美洲土著稱這種動物為「puma」。
因為這種動物外觀和獅子(雌獅)相似,所以歐洲人認為這是一種生活在美洲的獅子。後來又有人根據這種動物的生活環境,將其稱為mountain lion(山獅)。這就是「美洲獅」和「山獅」這兩個中文譯名的來源。
但是後來的研究證明這些歐洲人搞錯了。這種大貓雖然外形有些像獅子,但並不是真正的獅子。1771年,生物學家林奈(Linnaeus)將其命名為Felis concolor。Felis是屬名,即貓屬;concolor是種名,意為「單色的」。
貓科的分類在兩百多年來歷經了多次修改。在後來的研究中陸續發現,原本歸類在貓屬的一些成員的分化程度已經達到了「屬」的級別。美洲獅(或者叫山獅)就是其中之一,所以被從貓屬拎出來自立門戶,成立了新的屬,屬名為Puma,這個詞來源於美洲土著對這種大貓的稱呼,這種大貓被翻譯為美洲獅或者山獅,那麼按照正常的思維,這個屬名就應該直接譯作美洲獅屬或者山獅屬,而不是其他的什麼鬼名字。
2、再來講講金貓。
亞洲金貓和非洲金貓分別翻譯自英文「Asian golden cat」和「African golden cat」。雖然都名為「金貓」,但卻是不同的物種。在早期研究中,有學者懷疑這兩種動物有著較為密切的進化關係,但後來證實二者關係並不算近。
非洲金貓近年來被歸類到獰貓屬。它不是重點。
重點是亞洲金貓。
亞洲金貓被命名於1827年,比美洲獅命名晚了半個多世紀。最初歸類到貓屬,後來也被拎出來自立門戶,成為新屬,屬名Catopuma。
是不是覺得和上面美洲獅的屬名有點像?沒錯,Catopuma就是拉丁文catus(意為「貓」)和puma的組合詞,合起來意思是「像貓的puma」,用來形容外形介於貓和美洲獅之間的亞洲金貓(注意,這只是針對外形而言。亞洲金貓和美洲獅的關係並不近)。
3、最後來談一下「美洲金貓」。
關於「美洲金貓」這個詞的來源,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美洲獅和亞洲金貓的屬名有相同之處,又都屬於貓亞科。既然美洲獅不是真正的獅子,不如就叫美洲金貓吧。於是就傳出了「美洲獅又名美洲金貓」、「美洲獅學名是美洲金貓」。
這純屬胡亂命名。回顧上面講過的美洲獅的命名過程和譯名來源,完全和「金貓」沒有任何關係;從生物學上來講,美洲獅和金貓的關係也並不近。所以把美洲獅稱為「美洲金貓」,是沒道理的。
雖然亞洲金貓和美洲獅的屬名有一定關聯,但要搞清楚誰先誰後——美洲獅命名在前,亞洲金貓在後,「掛靠」了美洲獅的屬名。命名也講個先來後到的原則。打個比方,吳承恩筆下有個猴子叫孫悟空;周星馳電影裡有個根據孫悟空衍生出來的人物叫至尊寶。難道還能把前後次序反過來,把孫悟空改成「吳承恩版至尊寶」嗎?當然不能。同理,也不能因為亞洲金貓而去改美洲獅的名字。
第二種可能:有的人想,有亞洲金貓,有非洲金貓,那在美洲有沒有相似的動物呢?找來找去找到了美洲獅的一個近親——細腰貓,於是「美洲金貓」這個帽子就扣了細腰貓頭上。細腰貓曾經被歸類到Puma屬,於是Puma屬就成了「美洲金貓屬」,Puma屬中的美洲獅就成了「最大的美洲金貓」。這種亂扣帽子的明顯錯誤就不用多解釋了吧……
有人說,不就是多一個名字麼,也沒什麼大不了吧。
問題也不小。貓科動物的中文名本來就有不少歷史遺留問題,很容易誤導人。例如獵豹其實不是豹,美洲獅其實不是獅,亞洲金貓和非洲金貓其實是兩個物種等等。如果再加上不規範地胡亂起名,雜七雜八混成一鍋粥,那情況更是雪上加霜。
就以「美洲金貓」為例來說,一是把美洲獅和金貓這兩個實際上互不相干的概念強行建立了聯繫;二是搞出來美洲亞洲非洲一堆「金貓」,結果這些「金貓」居然還無一相同,分別歸類在不同的屬,更容易讓人混淆;三是還可能涉及到細腰貓這個吃瓜群眾。
那麼,「美洲金貓」這個名稱有什麼積極作用嗎?除了可以滿足一些人半瓶子晃蕩的心理,我想不出來還有什麼其他用處。
綜上所述,「美洲金貓」是一個錯誤的名稱,而且也不應該繼續存在。
最讓人鬱悶的是,我們的各大百科居然紛紛引用了這個錯誤的說法。就不能嚴謹點麼……心塞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