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怡上周在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圖片來源:京華時報)
上周,香港影視博覽開幕,重要活動之一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進入第八個年頭。根據組委會提供的數據,在登記的電影融資者中,來自內地的融資者較去年增長10%。今年的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集合了來自全亞洲17個國家和地區的25部電影新計劃,在入圍的內地導演中,包括賈樟柯「添翼計劃」第二部作品《因父之名》。上周,該片導演李京怡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說,該片與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存在類似之處,那部電影是60後的青春故事,「我這部電影是80後青春時代的記憶」。
大部分80後是「富二代」
李京怡生於貴陽,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歌舞劇班,剛在韓傑的《你好樹先生》裡與王寶強演對手戲。據他介紹,《因父之名》是一部關於青春成長的公路電影。據悉,該片是國內首部聚焦「富二代」這個特殊群體的電影。
李京怡說:「富二代並不是特指那些家財萬貫的有錢人家的孩子,寬泛一點說,就是指所有的80後。
相比起大部分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人,80後不缺物質,更別說挨餓了。其實大部分80後都是富二代。」為什麼要拍攝這部電影?「80後這一代人,經歷著社會巨變。1980年出生的人,今天是否還記得十幾年前城市的樣子?我們以為不會老的青春,其實正在流逝。我不想忘記過去,所以想拍下這個年代我們的經歷和故事。」
致敬《陽光燦爛的日子》
都是關於青春成長的故事,16年前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轟動影壇,今天李京怡會取得怎樣的反響?李京怡說:「我不敢和姜文比。我很喜歡那部電影,要知道我們講述的都是青春期成長的故事,青春衝動、迷惘以及生命的激情都是相同的。」
《因父之名》包含李京怡的個人經驗,講述主角輾轉貴陽、廣州、北京,描述了大時代中一群同齡人的悲歡。李京怡說:「影片場景重點聚焦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聚焦城市,比如說滾軸溜冰場、城市新興的夜店等,80後或是說85前對那段生活可能都記憶猶新。」
《因父之名》香港融200萬
李京怡是如何受到賈樟柯「添翼計劃」青睞的?李京怡說純屬偶然:「我和賈樟柯導演偶然認識,之後成了特好的朋友。一次聊到80後的話題時,我提起自己身為80後的體會,還用文字記錄下了這些想法。賈導看過這些文字後,鼓勵我把它完成,寫成一本小說,可以拿去出版,也可以當做電影拍。本來我是想拍武俠電影的,但賈導演的話觸動了我,為什麼不做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呢?」據悉,該片同名小說將於今年5月出版。
「電影《因父之名》投資800萬元,添翼計劃已經落實了400萬元,亞洲電影投資會有200多萬元談得差不多了,電影將於9月開機。」李京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