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水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是林衝的悲慘一生,還是魯智深快意江湖的豪邁呢,俗話說少不讀水滸,其實並不對,在水滸中的兄弟之情是值得我們敬重的,但是面對朝廷宋江一味的想要妥協的方式,也是讓梁山眾好漢悲劇收場的重要原因。
在梁山中,有幾位是非常喜歡結交江湖好漢的,最出名的就是宋江了,不管走到哪都有人聽過他的名聲,可見一斑,但是宋江主張招安,把梁山帶上了不歸路。接下來就是晁蓋,作為宋江之前梁山的老大,做人豁達,沒有什麼小心眼,但是不懂籠絡人心,最後下場不太好。
最後一位就是柴進了,在梁山的排位中,柴進高達第10,但是說他有什麼能力嗎?並沒有,只是因為他非常的有錢,在梁山眾好漢中,有錢人可是很稀有的。
在這3個人中,又數柴進救濟好漢的範圍最大,也是最努力的,但令人費解的是,柴進得到的結果卻是最差的,不但沒有得到人的尊重,還讓很多人不喜,可以說柴進雖然接濟了很多好漢,但是卻不得人心。
問題出在哪兒呢?我覺得,問題就出在了柴進忽略了「升米恩鬥米仇」,這才造成了他被人不喜的原因。
「升米恩鬥米仇」說的是,別人在危急的時候,你給他們一點幫助,他會很感謝你;但假如你給他們的幫助過多,讓其覺得理所當然了,一旦你的幫助減少,便會引來他的憎恨。
我們先來分別看下晁蓋和宋江是怎樣幫助別人的呢,晁蓋是只要是有來他莊上投靠的好漢,他都留到莊上住,若好漢要離去時,晁蓋又會支助銀子給他們。例如劉唐來莊上投靠晁蓋,還沒有到晁蓋莊上時,被雷橫給捉了,晁蓋為拯救劉唐,贈給雷橫十兩銀兩,雷橫就放了劉唐。
宋江的作法有個特性,那便是不只資助江湖好漢,他也常常做些濟困扶危的好事兒,因此有許多草根民眾獲得了宋江的幫助,例如閻婆惜母女倆。
從晁蓋和宋江的做法可以看到,他們的救助對象是一對一地結識和幫助,並且很公平,讓來投靠的好漢不但獲得金錢上的支助,還感受到關愛。這就是很多人對晁蓋和宋江心存感激,很多人都對他們非常的敬重。
大家再看柴進是怎麼幫助別人的:
(柴大官人)專一招接天下往來的好漢,三五十個養在家中,常常囑咐我們酒店裡:「如有流配來的犯人,可叫他投我莊上來,我自資助他。」
柴進讓莊外的酒樓廣而告之,吸引了許多 好漢和罪犯來莊上投靠,因此柴進莊上成年累月地養著三五十個好漢。
這三五十人的飲食起居柴進全包了,乃至還包含一年四季的衣服褲子這些。很顯而易見,柴進幫助人的程度是較大 的,花銷也是較大的。
但最後的回報卻是3個人中最爛的,多的不用說,最少有2人並不念及柴進的恩情。
洪教頭本來得了柴進的益處,卻在柴進眼前高傲自大,目空一切。武松在柴進莊上避難一年多,最後卻埋怨柴進「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洪教頭在柴進面前驕傲自大
洪教頭是柴進養著的一個槍棒師,僅因柴進特別喜歡槍棒,因此洪教頭才能在莊上住下,並且工資待遇還不低,被柴進譽為槍棒老師,柴進對洪教頭可以說優待有加。
當名滿天下的林衝以戴罪之身來投靠柴進時,柴進高興壞了,立即盛情款待了林衝,在中途洪教頭正好返回了柴進莊上,柴進便招呼洪教頭一起來喝酒。
按理說林衝是名滿天下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洪教頭應該虛心請教才對,但誰知洪教頭卻傲慢無比,沒有把名滿天下的林衝當回事,不斷的侮辱、激怒林衝。這一點就非常不給柴進面子了,如果洪教頭感恩柴進的話,就不會這樣讓他下不來臺了。
說白了,洪教頭只是柴進莊上的一個下人,但是卻絲毫不把柴進放在眼裡,表明了柴進為人處事的失敗,也就表明了柴進幫助人的做法是有問題的,洪教頭是這樣說的:
「大官人只因好習槍棒,往往流配軍人都來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槍棒教師,來投莊上,誘些酒食錢米。大官人如何忒認真?」
洪教頭不光侮辱林衝,還直接諷刺柴進,不得不為柴進悲哀,為了結交各路英雄好漢,廣而告之,江湖好漢甚至罪犯都能夠來投靠,結果,卻招來了洪教頭這樣的「掛羊頭賣狗肉」的傢伙,但是這樣的人卻被柴進奉為老師。
武松在柴進莊上心存憎恨
第2個人就是武鬆了,武松當時誤認為自己殺了人,所以逃來到了柴進莊上避禍,並且一呆就是1年多。在剛開始的時候,柴進對他也是禮遇有加的,和對待林衝差不多,美酒好肉的伺候著武松。
但武松有一個不好的習慣,那便是酒性不太好。柴進對武松和和氣氣,酒肉管吃,飯菜果腹。但武松喝醉了酒之後,就暴躁易怒,只要是莊上的莊客稍有語言不周到之處,武松就會發酒瘋撒氣,長此以往,武松把莊客都得罪了個遍。
莊客們見武松這般,都跑去向柴進告狀,但柴進終究是沒有責備武松,但柴進內心也免不了有了不喜,自此之後,對武松便沒有之前客氣了。
一個最明顯的事便是,宋江來投靠柴進的時候,柴進設宴招待宋江,安排了莊上十餘人輪流給宋江陪酒。按理,柴進知道武松很敬仰宋江,肯定會安排武松前來的,但柴進並沒有讓武松來。
武松是個敏感的人,他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待遇不如以前了。因此 ,當宋江有七八分醉意,來到過道裡不小心得罪了武松,武松抓住宋江就想打,莊客趕緊拉住他,這時,武松說了一句埋怨的話:
「『客官』,『客官』!我初來時,也是『客官』,也曾相待的厚。如今卻聽莊客搬口,便疏慢了我,正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這句話可是完全不顧柴進的收留之情了,武松在莊上住了一年多,飲食起居都全包了,最後,卻招來武松一肚子的怨恨。
比較之下,宋江就聰明很多。他知道武松後,便天天和武松待在一起,宋江也告訴了武松,當時他打的人並沒有死,宋江送了十多裡路給武松送別,臨了還贈給武松十兩銀兩。
武松感激涕零,拜宋江為義兄,流著淚水和宋江話別。終究,武松對宋江感激涕零,對柴進卻心懷埋怨。這不得不說成柴進的做法不得人心。
結語:
看完這2人的事情,柴進便是沒有充分認識到「升米恩鬥米仇」的道理,沒有以誠待人,才會付出那麼多,最後得來的卻是別人的怨恨。
柴進的這種教訓也提醒了現在的我們,幫助別人一定要切記「升米恩鬥米仇」,在別人最需要的情況下大力支持,會得到別人的感恩,但是千萬不可以讓他一直在你的幫助下過日子,一天到晚都寄希望於你的幫助,一旦幫助有所變化,便很有可能導致很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