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幽默的相平。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三國演義裡故事,歡迎大家收看本期內容。
被稱作「虎」的他,如何在龍和狗之間周旋?
中國有一句俗話說得好:龍生九子,各有不同。這一句話就說明了作為同一個家庭走出來的兄弟姐妹雖然相貌大多相似,但是也存在很大不同。這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小編就認識好幾對雙胞胎、龍鳳胎的兄弟姐妹,有的長得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但是性格完全不一樣。我國古代也有很多這樣例子,比如說曹氏兄弟,比如說諸葛三兄弟。說起來諸葛三兄弟,他們三個可謂是完全有各自的性格,各自的效忠的主公,各自的成就。我們傳統上也習慣性把大哥諸葛瑾稱作「虎」,二哥諸葛亮稱作「龍」,三弟諸葛誕稱作「狗」。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大哥諸葛瑾,看他如何輔助東吳,如何周旋兄弟之間?
諸葛瑾是三國時期吳國的重臣,字子瑜,性格溫柔敦厚,聰慧有見識。在他很小的時候他們兄弟們的母親就去世了,諸葛瑾作為大哥一直在服喪期間主持家中的大小事宜,行為舉止非常得體,對待賓客也符合各自的禮節。後來父親娶了繼母,諸葛瑾以身作表率,對繼母也是尊重有禮,家裡十分和睦,當時的人們看到這樣的諸葛瑾都對他稱讚有加,並且預言他一定會有大的成就。年輕時,他還自己週遊學習,到達洛陽附近,這期間讀了很多書,打開了自己看世界的眼睛。當時社會大亂,北方的政權之間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生活環境極其貧困,他為了躲避戰亂,就來到了南方。從這之後,兄弟們之間的不同開始漸漸拉大了。
諸葛瑾來到江東,被人推薦,得到了孫權的重用,從此就在江東站穩了腳跟,一心一意輔佐江東政權。在這期間,他的弟弟諸葛亮受到劉備的三顧邀請,開始「出山」協助劉備完成興復漢室的宏大目標,就這樣,他們兩個兄弟之間的恩怨往來就和政權之間的紛爭緊密聯繫在了一起。這一年,曹操領著大軍來到赤壁之下駐軍,準備一展宏圖,實現自己統一天下,囊括宇內的雄心壯志。被形式所迫,劉備接受了諸葛亮的建議來聯合東吳一同抗曹。
諸葛亮就奉命來到了東吳之地,舌戰群儒,軟硬並使,讓江東俊傑見識到了臥龍的厲害之處。諸葛亮的能力收到了江東士子的欽佩,於是就想拉攏諸葛亮。這時候諸葛瑾已經在東吳做事多年,他無疑成為這其中的最佳人選。諸葛瑾來到弟弟諸葛亮住宿的旅店,還沒等到說清楚自己的來意就被弟弟搶先一步,也就不好意思再提出來自己的勸說來吳的目的了。等到他回復孫權的時候告訴孫權,弟弟諸葛亮自己對蜀國絕對沒有二心,不會來到江東,這就像自己不會離開東吳一樣啊。孫權聽了很是感動,他既巧妙的化解了這其中的尷尬,又表明了自己的忠心,在家族和事業之中找到了巧妙的平衡點,可謂情商極高。
諸葛瑾和小弟弟諸葛誕之間就沒有像和諸葛亮之間一樣這麼多的交往了。黃武五年,曹丕去世了,孫權出兵攻打魏國,魏國面臨飄搖的局勢。這時候諸葛誕在魏國為官,孫權排遣諸葛瑾作為左將軍,帶領軍隊來攻打襄陽。可惜魏國兵強力壯,孫權被擊敗,諸葛瑾的軍隊也被魏國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攻擊,無奈只能撤軍。他在吳國有了更重要的地位,一步一步位極人臣。而諸葛誕一直在魏國為官,和自己的大哥幾乎斷了聯繫。可能是為了避嫌吧,後來兄弟們的命運再也沒有了交點。
諸葛瑾作為三兄弟之中的大哥,有一種溫文爾雅,周全細心的性格特點。就像會處理各種矛盾的大哥一樣,所以在亂世之中,他能夠在兄弟們各為其主的情況下依舊能夠成為自己主公的左膀右臂。小編覺得諸葛瑾身上有很多大家值得學習的優秀品質,比如說關愛弟弟,為人彬彬有禮,對人忠誠等,這樣的人到哪裡都不會差吧。我們從現在的角度看,他和弟弟們長期分開,各為其主,卻依舊能夠見面相親相愛,同時不會引起別人對於他們互通走私的懷疑,能做到這樣的境界也說明他和弟弟都是十分忠誠可靠的人,受到各自主公的倚重。希望大家都能夠學習諸葛瑾這樣公私有度,處事有禮的閃光點,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本期的內容就講到這裡,喜歡的朋友記得分享留言關注喲~
註明: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
聲明:本文內容由百家號/幽默的相平原創寫作,百家號獨家內容,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幽默的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