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就像這個國家的「大主教」

2020-12-05 觀察者網

美國當地時間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下午5點半 華盛頓Dupont Circle旁

過去一周,在舊金山、在波士頓,只要一打開電視,就到處是歐巴馬與羅姆尼的鏡頭。選舉日那天,我到美國首都華盛頓,走在大街上,尤其是我現在所在的Dupont Circle區域,耳邊儘是過往人群說的Obama…bla bla。和美國人聊天,三句話就不離政治,而歐巴馬就是最大的政治名詞。在這兩天,歐巴馬就像是「神」,或者「大主教」,很多人嘴邊嘮叨、記掛、討論的焦點就是他。這種感覺好像只有去過歐美神學院的人,才會聽到耳邊有不停的「God…bla bla」的說法。

神化政治,是我對美國政治越來越深刻的印象。

2008年10月,我花了一個月走了美國五個州,幾乎所有商場、店鋪、咖啡館、酒店、餐廳媒體都在滾動翻放著那場「一個女人(希拉蕊)、一個黑人(歐巴馬)、一個老人(麥凱恩)」為特色的美國大選進入了最後關頭的實時畫面。當時,「女人」已敗退,那個年輕瘦高黑人風頭很勁,他太有風採了,每次演講片段在電視裡閃現時,都會引起一些人的駐足觀看。有人在囔囔自語,後來我在知道那是在念「Yes, We Can」。

我從那時開始注意歐巴馬的演講場景,他像一個搖滾明星,一演講完話,場下的聽眾就會齊聲喊「Yes, We Can; Yes, We Can; Yes, We Can……」。這種場景真的像極了小時候外婆帶我到教堂,牧師布道,下面的信徒一邊又嘟囔著:「上帝保佑!上帝保佑!耶穌救救我!耶穌救救我!」四年後,這個場景在重演,不同的是,下面聽眾的呼喊變成了「four more years; four more years; four more years; ……」

2012年,這種政治宗教化的場景到處都可以看到。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民主黨大會上米歇爾•歐巴馬的那場經典演講,每次講到深情之處,數千名聽眾就會像被神父觸動心弦那樣,熱淚盈眶。久而久之,我越來越覺我得,美國總統就像是這個國家的「大主教」, 每次公開演講中,他們會講心願把祝福送給給選民,講未來把夢想遞給選民,講困難把信心傳給選民,最後在演講的文末,必然會加上「上帝保佑美國,上帝保佑你」。

對這種場景,新浪微博裡有一位叫「夢遺唐朝」的網友曾這麼調侃:「用盡各種方法把對方批倒批臭,宣傳標語貼折到處都是,儘可能的把所有群眾都忽悠進這場鬥爭,廣場集會口號喊的驚天動地,用很浮誇的語言向人民宣揚那些做不到的承諾,都為轉移國內矛盾攻擊那些萬裡之外的帝國。問:你在批判文革嗎?我指著電視:我在看美國總統大選!」

如果有朋友以為,這只是美國宗教化政治的表像,或者還會反對說,「在美國,宗教不是民主的墳墓,而是民主的搖籃」。那麼,這種看法真的是浮淺了。

早期的美國史是一部逃脫宗教迫害、追求宗教自由者的歷史。沒有宗教,就不會有美國。而且按照流行的看法是,美國的憲法裡要求政教完全分離,政府不應支持任何宗教團體或宗教活動。聯邦法院裁定,在公立學校中提到上帝、在課堂中做禱告以及在校內讀聖經,都是非法的。

不過,20世紀80年代以來,宗教開始在美國社會中復興,用前總統卡特的話說是「宗教被引入美國政治,在近年來達到了驚人的程度」。總統、議員就職時,手放《聖經》宣誓已成了美國標誌性形象;美元裡印有醒目的「我們相信上帝」;愛國主義歌曲《上帝保佑美國》變得經久不衰。

此外,最標誌性的起點是,1985年美國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倫奎斯特說:「政教隔離是根據壞的歷史作出的一個比喻。它應被明確廢棄。」1995年,柯林頓政府規定學校負責人不得阻止學生在校內做禱告或討論宗教。2002年12月,小布希總統也發布行政命令,規定聯邦政府機構不得將宗教團體排斥於社區開發和社會服務經費的接受單位之外。還史無前例的在白宮成立了「以宗教信仰為基礎的和慈善的首創性舉措辦公室」(Office for Faith-Based and Charitable Initiatives)。

歐巴馬的宗教舉措與小布希沒有什麼二致,儘管他們屬於兩個黨,但在宗教政策上「布規奧隨」,歐巴馬還在2008年競選時的美國全國民主黨大會上做了禱告會,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這次禱告會是其獲得美國宗教界全力支持,進而成為最終戰勝麥凱恩的重要原因。

每次看美國選戰中的場景,我都會感嘆那些精明的政客們,為什麼主張會如此地簡單化:要麼減稅,要麼增稅;要麼保護富人,要麼保護中下階層;要麼視別國為邪惡,要麼視他國為摯友?我甚至遇到過一位著名的美國學者,因為我們對民主與自由的認知有不一樣,竟然拂袖而去。

越來越浸透到美國政治從業人員骨髓與血液中的政治宗教化的思維意識,使美國人的邏輯變得更加黑白兩分、涇渭分明。儘管這種意識遇到具體利益時,美國人又會顯得那麼務實——美國也是世界上公認的最世俗化國家。但整體上看,美國政治的宗教化肯定不再是一種表象與形式主義,而是深深地印在政策制定、各級選戰、日常行為之中。

他們的政客們不會像神父牧師們那樣讚美與歌頌上帝,卻在各類政治演說中充滿了宗教化的意識形態色彩,像自由主義、社會主義、保守主義、民主主義、共產主義、實用主義等「主義」式的詞充斥著媒體輿論的各個角落,主導著各類政治辯論與政策闡述,同時也引導著各種組織與社團互動的方式。

前總統卡特在《我們瀕危的價值觀:美國道德危機》一書的話說就是,美國政治中正在越來越明顯地嗅到了一股簡化兩分的味道。「他們把具有歷史傳統的辯論變成了僵硬的黑白站隊,抹殺對細節和微妙差異的探討,對敢於發表不同意見的人進行人身詆毀……狹隘界定的神學信仰變成了政黨僵化的行為綱領。」

這位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希望美國能夠以身作則,做道德價值的表率,希望美國人能真正培養純潔的宗教信仰和具有歷史意義的政治與道德價值觀,但事實上美國政治宗教式的意識形態化趨勢,已經是一匹脫韁的野馬,根本無法拽住。

2004年總統候選人克裡的宗教虔誠度之爭,2008年歐巴馬教會牧師萊特事件,2012年初羅姆尼的摩門教爭議,美國政治尤其是聯邦政治越來越應合了英國作家那句名言:「宗教是美國的靈魂」。

我不知道,這種日益宗教崇拜式的政治會不會有朝一日讓美國像某些中東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那樣,成為一個基督教原教旨主義國家。但宗教作用正在慚慚化入美國對外政策中去,並化身為自己是世界的救世主,那肯定不是好事。

作者王文,《環球時報》資深記者,現正在美國進行大選觀察,每日發回最接地氣的美國觀察:

11月2日:留京看「十八大」,或赴美「觀大選」

11月3日:中國縣官 PK 紐約時報

11月4日:舊金山不掩醜與通州狂拆遷

11月5日:星條旗的迷戀與彷徨

11月6日:在哈佛主講中國後的震驚

 

本文作者原擬標題:下一個基督教原教旨主義國家?圖片為觀察者網編輯所加

相關焦點

  • 天主教美國大主教致信川普:黑暗之子和光明之子之爭
    接著,大主教描述了兩個對立面的明顯區分,「一方面,有些人儘管有上千個缺點和弱點,但他們的動機是要為自己的祖國繁榮做好事、誠實、養家、從事工作,幫助有需要的人,並遵從上帝的律法,以成就天國。另一方面,有些人為自己服務,沒有任何道德原則,他們想要破壞家庭和國家,利用工人使自己過分富裕,煽動內部分裂和戰爭,積累權力和金錢。
  • 為什麼別的國家最多一個總統,俄羅斯就有那麼多的總統?
    可以說,除了中國的主席,在其他國家大部分都是實行總統制度,而這個總統選拔其實和主席有點相似,只是各國的總統選舉,說的好聽就是全民投票,大有今年到你家,明年我做總統的意思。而總統之位,又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魅力?首先,總統是國家元首,地位極高,是有著軍事、行政、外交大權的,可以說這個位置非常的重要且唯一。
  • 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是在這個國家當總統
    口述 / 吳曉波(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經過近半個月的鬧騰,美國總統大選基本上塵埃落定了。11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在記者會上「向拜登先生和哈裡斯女士表示祝賀」。另一邊,川普還在為控訴拜登團隊選票造假而奔波。
  • 這個國家一朝換了與中俄交好的總統,馬上丟了萬平領土
    小夥伴們好呀,我就是原創作者小棉襖~喬治亞這個國家很多人如果沒有特別關注過是不知道的,在蘇聯時期它曾經加入過蘇聯,但是這個世界強國解體後它就立刻宣布獨立了。在加入之前,這個小國家就鬧過分裂,內亂時有發生,國內的政治人員好像不太友好?
  • 巴西總統:人都會死,你們討論疫情就像娘娘腔
    自疫情以來,美國和巴西就受到了不少的關注,實際上在印度登上「第二」的位置之前,巴西一直是牢牢佔據著這個位置的,誰讓他們有一個像川普一樣的總統呢?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在這次疫情中招致了不少的罵聲,根本原因無非就是他不把民眾的生命當回事。哪怕他本人被感染過,都沒能改變他的想法。
  • 美國波士頓大主教因性醜聞宣布辭職 教皇已接受
    美國波士頓大主教因性醜聞宣布辭職   2002年12月13日20:29  中國日報網站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備受爭議的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大主教伯納德
  • 美國總統特赦:什麼是特赦,與大赦有何區別,總統特赦人數
    法國由於特赦對罪犯具有感召作用,可以促進罪犯改過自新,有利於社會的穩定與團結等好處,因此許多現代化國家都保留了特赦權。如法國總統就有特赦權,但需要總理副署,並由議會批准才能生效。所有對罪犯進行特赦的請求一般是先直接提交給美國司法部的赦免檢察官辦公室,由該辦公室進行審查,然後提交給美國總統。但是美國總統也可以直接越過赦免檢察官辦公室,對罪犯進行特赦。四,美國總統特赦權的使用
  • 美國總統是怎麼選出來的?
    美國總統是怎麼選出來的? 陳昌山《百科知識》 沒有哪個國家的總統選舉會像美國一樣受到全世界的密切關注,紙媒的頭版頭條、電視直播和評論鋪天蓋地、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大選當天仿佛全世界都是美國人一樣。
  • 美國為前總統裡根舉行國葬 兩任布希總統致悼詞
    中新網6月12日電 美國11日在首都華盛頓的國家大教堂為前總統裡根舉行葬禮。  這位第40屆總統的遺體星期五(6月11日)上午被運到大教堂之前放了21響禮炮。出席葬禮的除裡根的遺孀南希以及其他家庭成員之外,還有不少國家元首和部長,其中包括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以及與裡根私交甚厚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
  • 一場美國總統「養成」遊戲
    以1200萬美元高價賣給Apple TV+的《少年邦》,就像美國總統大選的鏡像反射,窺探著這場競選遊戲的種種真實。 「我們一直在試圖弄清楚,這個國家是如何分裂的。」該片導演阿曼達·麥克貝恩(Amanda McBaine)如是說。
  • 美國總統與「第一寵物」,白宮還是個動物園?
    美國總統川普,是美國近120年以來,唯一不在白宮養寵物的總統。 今年2月,在德州埃爾帕索的演講集會上,就有人問——總統,你真的不準備養寵物嗎? 川普只得解釋自己太忙,實在無暇照顧寵物,然而這個說辭顯然不能讓人滿意。 而在此之前,只有第11任總統波爾克從未養過寵物。
  • 「單一行政官」理論與美國總統權力的擴張
    艾爾布裡奇·格瑞(Elbridge Gerry)和羅傑·謝爾曼(Roger Sherman)支持這個提議,並建議給總統配備一個執行委員會。經過三天的辯論,制憲會議否定了三個行政官和一個執行委員會的提議,以七個州同意三個州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了威爾遜的提議,賦予美國新政府一個行政官。
  • 彭麗媛同美國總統歐巴馬夫人米歇爾共同參觀美國
    彭麗媛同美國總統歐巴馬夫人米歇爾共同參觀美國國家動物園大熊貓館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26 08:27 來源: 新華社    9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同美國總統歐巴馬夫人米歇爾在華盛頓共同參觀美國國家動物園大熊貓館。這是彭麗媛與米歇爾共同為大熊貓幼崽選定名字「貝貝」。
  • 拜登:我阻止了川普再當總統 是給美國做了好事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拜登:我阻止了川普不再當總統,是給美國做了好事【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邊子豪】「通過保證唐納德川普不再當四年總統,我感覺我為這個國家做了好事。」當地時間12月1日晚,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接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託馬斯L弗裡德曼約一小時的電話採訪時這樣說道。弗裡德曼寫道,拜登一上來就為自己遲到道歉。報導說,在採訪中,拜登說:「通過保證唐納德川普不再當四年總統,我感覺我為這個國家做了好事。」但他緊接著說目前沒時間興高採烈,因為疫情肆虐正導致人們的正常生活受影響,因此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 「美國之恥!」美國會山上演瘋狂一幕,西方領導人看懵了,美國前總統...
    美國「國會陷落」,不僅鮑裡斯和特魯多等諸多西方領導人看懵了 ,這個國家的前總統們歐巴馬、小布希和柯林頓更是坐不住了: 歐巴馬發表聲明譴責稱,今天發生的事件是「由現任總統煽動的」,是美國「巨大的恥辱和蒙羞時刻」。
  • 美國女孩對總統「豎中指」,車隊比結婚還長?網友:幹得漂亮
    今日一個女生對美國總統川普車隊豎中指的圖片火爆網絡,並引發熱議。在圖片中可以看到總統專車的周圍總是有很多臺黑的大型SUV車型將其緊緊的包圍,但是這些SUV究竟在美國總統出行期間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一、探路車一般在車隊的最前面會有一臺探路車;這臺探路車一般都是由當地的警車來充當的,如果美國總統出國訪問,那將由被訪問國的警車來擔任探路車的任務。在探路車的後面會有摩託車隊進行跟隨,摩託車隊的主要任務是在經過路口時,進行封堵,避免社會車輛誤入總統車隊。
  • 據說憑藉身高,就能預測美國總統?
    首發於微信:超級預測瀏覽近期川普的推特,大家可以發現,「迷你麥克」(Mini Mike)這個關鍵詞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了。在這裡,川普指的是前紐約市市長,彭博社創始人之一的麥可·布隆伯格。億萬富翁布隆伯格身高大約170cm。不過,被身高約190cm的川普嘲諷過身高的各界名流的名單有一長串,布隆伯格不過是其中之一。
  • 盤點美國史上最「富壕」總統
    在總是有新鮮事物與總統這個最重要的民主符號發生關聯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會像美國民眾的感覺一樣,美國選舉式的民主在流於形式,民主的現象和民主的實在可能相去甚遠,總統選舉如何具有新鮮感都取代不了美國制度的僵化感,何況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稍微回顧一下美國歷史就會發現,在美國總統列表中土豪總統與總統家族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土豪」一詞最早的出處就在《宋書》內。
  • 誰當美國總統,恐怕都翻不過這三座大山
    其實,自21世紀以來,隨著其他國家的不斷崛起,美國的霸權主義地位正在逐漸衰落,從他對潛在興起國家的遏制就能看出;除此之外,美國人口結構的多樣化導致白人地位越來越低,經濟狀況也越來越險惡,種族矛盾也不斷嚴重。今年的弗洛伊德事件更是造成了美國社會的兩極分化。
  • 美國總統的萬裡長城夢
    那麼,華盛頓為什麼想要在美國建築萬裡長城?一、華盛頓的苦心華盛頓任職總統期間,只有兩件事沒有辦成功,一件是廢除奴隸制,這件事他無心解決,這個我們有機會再詳細解釋;另一件事是保護印第安人的土地,這件事是他無力解決。華盛頓沒有上過211和985,年輕的時候就在英軍服役。他參加過英國與法國-印第安聯盟的戰爭,也叫法印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