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這本是唐代著名女冠李季蘭筆下的名句,尤其是最後一句,至親至疏夫妻,道盡了天下間夫妻關係的真諦。相愛時則生死相隨,相恨時則如同仇人,得成比目何此死的開始和大難臨頭各自飛的結局往往根本就分不開。
在南北朝歷史上,有這樣一個皇帝,他只因不會處理感情而最終下場悲慘,他就是北涼君主沮渠牧犍。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重回公元436年,探究沮渠牧犍究竟是為什麼獲得了這樣的下場。
01北涼和北魏的聯姻,使原本想親近柔然的沮渠牧犍寵妾滅妻
公元436年,當時被北魏封為河西王的沮渠牧犍派遣使者向北魏朝貢,企圖維護與北魏的和平關係。一年後的冬天,為了一睹汗血寶馬的風姿,並趁機和北魏搞好關係,河西王沮渠牧犍又派其世子封壇到北魏朝拜。公元439年,拓跋燾親自向西討伐沮渠牧犍。
本來關係不錯的兩人為什麼三年後反目成仇呢?
為了維繫和北涼的外交關係,拓跋燾將自己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給了沮渠牧犍,沮渠牧犍派宋繇前往平城為他的母親和武威公主討封。拓跋燾認為自古以來母以子貴,妻從夫爵,所以沮渠牧犍的母親被封為河西國太后,武威公主被封為北涼王后,但是在北魏的稱呼還是公主。
在武威公主之前,沮渠牧犍已經娶了的武昭王的女兒了,一個男人不能同時有兩個正妻,所以原來的正妻李氏和她的母親尹太后被遷到了酒泉,不久就抑鬱而死。下葬時,尹太后撫摸著李氏的屍體,哀嘆道,「女兒啊,你國破家亡,到現在才抑鬱而死,已經太晚了。」
原來的王后李氏死後,沮渠氏的其它族人開始欺負尹太后,企圖把在沮渠氏生活的西涼人都趕走。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無諱就是其中一個。得到了酒泉之後,沮渠無諱就想把尹太后趕到伊吾。尹太后不想交出酒泉,於是就偷偷跑到了伊吾。等到沮渠無諱的大軍到了,尹太后就對追兵道,「沮渠氏已經答應把酒泉歸還,如今為什麼出爾反爾。既然你們這麼想完全得到酒泉,不如把我的腦袋交給沮渠牧犍。」
因為尹太后畢竟是沮渠牧犍的前嶽母,暴力地完全把控酒泉並不是好主意。沮渠牧犍一邊派人繼續到北魏進貢,繼續麻痺北魏。不過,每當要徵伐北涼時,拓跋燾都會追問是否應該出戰北涼?往往會得到同意的回答。臣子們認為北涼已經可以作為討伐對象了,只是如今北魏剛剛結束第一次元嘉北伐,還沒有修正好軍事力量,填補好物資,所以還需要等待時機。
拓跋燾一直在找理由對付北涼,但是沮渠牧犍就是一直故意扮演乖乖小男孩,這讓拓跋燾一直找不到藉口。不過,沮渠牧犍並不是真的乖,他也有自己的弱點,那就是好色。武威公主嫁給沮渠牧犍不久,就也遭遇到和之前的李王后一樣的不幸,丈夫沮渠牧犍移情別戀。如果說武威公主不是故意當小三的,還情有可原,那麼沮渠牧犍的嫂子李氏就是故意的當小三破壞她人姻緣,堪稱古代版艾麗。
據說,沮渠牧犍不但和嫂子李氏私通,還和其他兩個兄弟一起睡李氏,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少有的特殊愛好。草原兒女,如果僅僅是生活作風問題,還沒啥可詬病的,問題是這位李嫂子還野心勃勃,善於和沮渠家搞好關係。她和沮渠牧犍的姐姐關係好,兩個人一起給新王后武威公主下毒,還好拓跋燾給妹妹派了醫生才解了毒。由於是家醜,拓跋燾逼迫沮渠牧犍趕走李氏,可是沮渠牧犍就是不趕走相好,還給相好金錢,讓她住在酒泉,用前丈母娘的領地給相好來了個金屋藏嬌。
02沮渠牧犍本人的政治素養不及拓跋燾,失敗是必然的
拓跋燾看到妹妹受苦,可是因為自己剛剛結束與劉宋的戰鬥,兵力沒有恢復,還無法給妹妹出氣。他只好多次與西域往來,建立新的貿易關係和外交關係,在補充國庫的基礎上架空北涼,他每次去西域都會命令沮渠牧犍派人做嚮導。
沮渠牧犍的左右對沮渠牧犍說,「柔然的可汗曾經大逆不道地說,去年魏國的天子來討伐柔然,因為正好趕上瘟疫,喪失了大量人馬,打了敗仗。您竟然大喜過望,不但在國內四處張揚大魏的敗績,還親自聽了柔然可汗讓您親近柔然,遠離大魏的話,這讓西域各國對您產生了二心。」可是,沮渠牧犍沒有聽群臣勸告,依然外表對拓跋燾很尊敬,但是實際上卻態度乖戾悖懶。
拓跋燾派密探前去打探,發現了沮渠牧犍的心口不一,心中大怒,就問崔浩可不可以進攻北涼。崔浩認為沮渠牧犍和大魏撕破臉只是早晚的事情。近幾年,大魏已經積累了戰馬三十萬匹,每次出戰雖然不像以前一樣擒獲那麼多俘虜和物資了,但是在士兵上也沒有了戰損。戰馬的死因多屬於非戰鬥減員,在道路上死掉的不足八千,老病而死的不超過一萬匹。而北涼則不同了,有了敗績就會產生國力上的衰弱和損耗,輸了一次就不能再輸了。大魏要發動戰爭,可以採用拓跋燾拿手的閃電戰,突襲北涼,攻其不備,這樣一定可以平了北涼。
但是奚斤等人認為,雖然沮渠牧犍對公主不好,但是多年來都對北魏稱臣納貢,且北魏的士兵和馬匹得了柔然的時疫,剛剛痊癒,還很疲弊。北涼的土地貧瘠,水草資源自然不豐厚,北魏大軍壓境,恐怕沮渠牧犍反而會固守,它的都城附近不像赫連氏那樣沒有百姓可以搶劫,無法就地補充物資,恐怕最後反而會失敗了。
崔浩為了反駁奚斤等人,也為了趁機對付和自己關係不好的李順,就建議拓跋燾派李順去北涼出使。北涼的武宣王多次和李順飲宴,借著酒勁羞辱北魏,還給北魏使臣李順塞了一個金色的寶物,讓李順不要洩密。李順也不知道咋想的,收了禮物之後居然真的隱瞞了北涼人對北魏的真實態度。
崔浩趁機向拓跋燾告狀,拓跋燾雖然沒有處置李順,但是還是認為北涼人開始收買自己的大臣,這樣太過分了,於是徹底決定給北涼一點顏色看看。
李順和尚書古弼認為北涼從溫圉到姑臧,都是枯石,沒有水草。雖然人們和北魏人一樣也說官話,但是那裡的人把姑臧城建立在南邊的天梯山上,冬天那裡的積雪可以深達一丈多,到了春天和夏天消融,變成一條小河用來給百姓灌溉。大魏一旦進攻,那裡的百姓一定會封住這樣的特殊水渠,北魏就找不到水源了。沒有水,沒有草,北魏擅長使用的騎兵就會因為饑渴而無法久留,贏不了還好說,只怕會被北涼給一鍋端。
拓跋燾讓崔浩和奚斤等人辯論,發現大家並不反對進攻北魏,只是在意北涼缺水草的問題。崔浩用《漢書·地理志》中所說的「涼州之畜為天下饒」,反駁奚斤等人。但是李順認為時代不同了,自己親眼所見北涼人已經缺少水草,靠坎兒井度日,到處都是喀斯特地貌。崔浩惱羞成怒,直接大喊大叫,「你自己受賄,想要給北涼人說好話,才站到奚斤等人一邊,這不是借我沒有去過北涼就欺負我嗎?」
拓跋燾一看場面要開始不可收拾,立刻出來制止了論戰。之後,振威將軍伊馛借鑑了兩方的意見,對拓跋燾犍議道,「北涼人雖然沒有水草,但是肯定還有其它賴以生存的方式,否則怎麼建立國家呢,臣認為還是應該出戰。」拓跋燾深以為然,於是決定出兵。
拓跋燾從平城發兵,他命令太子拓跋晃監國,又讓建寧王拓跋崇等人防備柔然。之後,寫了沮渠牧犍的十二條大罪,讓沮渠牧犍自己投降。
因為擔心姑臧真的缺少水草,於是拓跋燾節省輜重,兵分三路,派拓跋健、劉絜與和拓跋素做前鋒,拓跋丕、杜超做輔助,讓北涼人出身的將軍源賀做嚮導。源賀向拓跋燾建議道,對付北涼其實只要收買它附近的四部鮮卑就可以,一般北涼出戰,都是要讓四部鮮卑做外援才能勝利。殊不知,優點就是缺點,四部鮮卑一旦被收買,就會反過來對付北涼,拓跋燾非常高興,於是依計而行。不久之後,拓跋健又得到了北涼的特產牲畜20多萬頭,這讓拓跋燾有了對付北涼的底氣。
03北涼內部因為並不團結,使得原本拓跋燾的戰略目標從生擒沮渠牧犍變成了滅國北涼
沮渠牧犍聽說北魏大軍到來,採用了左丞姚定國的計謀,固守不出,向柔然求救。北涼的徵南大將軍董來不甘心一直不出戰,於是親自率一萬多人從城南出戰北魏,結果看到遠遠超過自己的北魏大軍就將望風而逃。這時候劉絜來了個迷惑操作,他聽了算命的話,認為此時出戰不吉利,就沒前去俘虜董來。心理素質這麼差的董來竟然活著回了城,拓跋燾氣的眼睛差點沒飛出來。
之後,拓跋燾又開始了第二輪勸降,沮渠牧犍聽說柔然又要趁機進攻北魏,開始暗中期盼拓跋燾趕快回城。此時,他的哥哥沮渠祖已經投降。拓跋燾發現北涼人並不是鐵板一塊,內部並不團結,於是開始分兵包圍北涼的不同城池,並派源賀去策反北涼的不同部落。雖然北涼有大小部落三萬多,但是這些大大小小的酋長都選擇了明哲保身或者投靠北魏。至此,北魏的敵人就只剩下了一個姑臧城了。
拓跋燾親自巡姑臧城,發現附近真的水草豐饒,從此開始暗恨李順。太子拓跋晃聽說父親要討伐姑臧,心裡也開始犯了嘀咕。拓跋燾寫詔書給拓跋晃,說了姑臧城的東門和西門之外都有像河一樣大的湧泉,而北涼百姓自己挖的那種特殊的溝渠是流向大漠的,中間並沒有乾燥的土地。可以說,拓跋燾應該是比較早發現人工水源和自然的地下水之間的區別的皇帝。
後來,隨著沮渠牧犍的侄子沮渠萬年投降北魏,姑臧城不戰而潰,沮渠牧犍親自出城投降。拓跋燾依然像對待妹夫一樣對待沮渠牧犍。又俘虜了北涼人20多萬,登記造冊,得到了數不勝數的北涼寶物。之後,派禿髮保周、穆罷和安源賀前去附近各部傳達消息,通知它們及時投降。
沮渠牧犍投降「大舅哥」拓跋燾之後,沮渠牧犍的部下有的投奔了酒泉,有的投奔了吐谷渾,原來的掌管酒泉的沮渠無諱在酒泉稱王。說起來,沮渠無諱能稱王還和那個新算命的劉先生有關,他到酒泉羞辱沮渠無諱,被沮渠無諱綁架用來要挾北魏得到了酒泉。之後,三萬多北涼人投奔北魏,拓跋丕和賀多羅鎮守涼州。
然而,張掖王禿髮保周在遊說四部鮮卑的過程中起了反心,趁機造反,於數年後被北魏的拓跋健平定,最終自殺。公元440年,大勢已去的沮渠無諱也投降了北魏。數年後,沮渠牧犍被安了一個謀反罪處死,結束了令人無法評價的一生。
結語
富不過三代的事情,古已有之,本沒有大驚小怪的。然而,沮渠氏的覆滅原因卻是因為政治素養。那些子弟之間隔岸觀火,實在是讓人唏噓不已。
拓跋燾平北涼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道理,這世上胡蘿蔔和大棒從來都是要組合在一起使用的,不打服對方,對方就會一直不服你。這種招數對付敵人非常管用,屢試不爽。就像沮渠牧犍一樣,如果不被打服是不會最後投降的。
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