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就是好,藍紅黃綠乾濕分。藍色回收又能賣,紅色有毒又有害。綠色剩菜瓜果皮,黃灰桶裡放其他。人人一定要記下,美化環境靠大家。」日前,在平房區寶融福園小區的垃圾分類投放點旁邊,哈市友協第二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張馨雅和同學們用自編垃圾分類順口溜,向過小區居民們宣講著垃圾分類的知識。別看張馨雅只是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但她可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垃圾分類工作老將。
張馨雅是哈市友協二小五年二班的小學生。從2018年開始,她就通過各種方式在學校和社區裡給鄰居和同學們宣講垃圾分類知識。今年哈市全面啟動垃圾分類後,張馨雅和幾個同學走進平房區的一些社區,高舉標語,手拿擴音器,用稚嫩的而真誠的聲音向居民們宣傳垃圾分類的好處,並在垃圾桶旁示範如何進行垃圾分類投放。「廚餘垃圾水分多,易腐爛變質,散發臭氣,投放時要瀝乾水分,紮緊袋口後再扔;可回收的垃圾如紙類要儘量疊放整齊,避免揉團,紙板也應拆開疊放。」
「我們一開始對垃圾分類這事都沒太重視,後來看到這些孩子們經常在小區垃圾桶旁,給大家普及知識。這些小傢伙太可愛了,我們在不知不覺間也都樹立並學習一些分類知識。」一位居民說。在張馨雅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同學和鄰居都開始主動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
為了讓社區居民們快速掌握垃圾分類知識,小小年紀的張馨雅還細心的為鄰居們做了垃圾分類表,並列印出來張貼到了居民樓的單元宣傳板上。「有了這張表,大家不再為垃圾分類不犯愁了,」小區居民們紛紛點讚。張馨雅所在這個小區,也成為當地垃圾分類做的最好的小區。
在學校裡,為了讓同學們都能輕鬆地學會垃圾分類,她將自己掌握的垃圾分類的技巧編排成快板表演給同學看。張馨雅也因此連續兩年被學校評為「環保小衛士」。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霍亮 文/攝/視頻拍攝
編輯:馬雲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