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粉蟲又稱麵包蟲,黃粉蟲幹品含脂肪30%,含蛋白質高達50%以上,此外還含有磷、鉀、鐵、鈉、鋁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因乾燥的黃粉蟲幼蟲含蛋白質40%左右、蛹含57%,成蟲含60%,被稱為蛋白質飼料寶庫。
黃粉蟲該怎麼養呢?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有關於黃粉蟲養殖方面的注意事項!
如果想讓幼蟲創造比較高的經濟效益,那麼就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當肉眼能夠看清幼蟲提醒的時候,要進行加溫、增溼,促使幼蟲生長發育,升溫可以採取加大密度的方式,增加溼度要定時(一般每天6-8次),向飼養盒裡灑水,但是灑水量要小,不要出現明水,在飼料中加大水分也能起到增溼的作用。
2:給幼蟲投餵營養豐富的一、三、五號飼料,並給予大量的青飼料。
3:大小幼蟲最好分開飼養,以免出現殘食的現象。
4:幼蟲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5-32℃,溼度60%-75%,麩皮的溼度保持在10%-15%。
幼蟲個體之間也有差異,表現在化蛹時間的先後,個體能力的強弱,剛化成蛹與幼蟲混成一個木盤中生活用容易被幼蟲咬傷、吃掉內臟變成空殼,有的蛹在化蛹過程中受到病毒感染,化蛹之後成為死蛹,這需要經常檢查,發現這種請跨昂可以用0.310-6漂白粉溶液噴霧,以消毒滅菌,同時將死蛹及時挑出來,處理掉,挑蛹的時候在兩天之內化的蛹,放在盛有飼料的同一個篩盤裡,堅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為成蟲。
用長60釐米,寬40釐米,高13釐米的木箱,放進去3-5倍於幼蟲本身重量的混合飼料,把幼蟲放進去,再蓋上菜葉,保持適宜的溫度,等飼料基本吃光之後,將蟲糞篩出,再添加新的飼料,如果需要留種的話,就需要減少幼蟲的密度,一般情況下,一箱最好不要超過250克,前幾批幼蟲化的蛹要及時的揀出來,避免蛹被傷害,而到了後期,就不需要這樣了。
在蛹期的時候,用幼蟲飼料箱撒上麥麩,再蓋上適量的菜葉,然後把蛹放進去,等待蛹羽化。
在成蟲期,培育箱需要鑲入鐵絲網,鐵絲網的孔洞大小以成蟲能不能鑽進去為衡量,培養箱的內壁加鑲嵌防滑材料,以防止成蟲逃跑,在鐵絲網下面墊上一張紙或是木板,再鑲嵌一釐米的混合料,用菜葉覆蓋,達到保溼的目的,最後把成蟲放進去,等待成蟲產卵,之後每隔七天把產卵箱地下的板子或紙連同麥麩一起抽出來,放到幼蟲箱裡等待孵化。
黃粉蟲的飼養環境以溫暖、通風、乾燥、避光、清潔、無化學汙染為原則,成蟲的飼料密度每平方米5000-8000隻最佳,幼蟲的飼養密度在每平方米2萬隻最佳,種蟲的飼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00-3000條最佳,夏季高溫時飼養密度要小一些,到了冬季,密度可以酌情增加。
飼料的含水量在15%左右,大氣溼度在70%左右,如果飼料含水量超過18%或者大氣溼度大於85%,黃粉蟲發育就會減緩,並且容易患病,幼蟲有較強的耐旱力,最適合的溼度為80%-85%之間,在特別乾燥的情況下,黃粉蟲尤其是成蟲會有相互殘食的情況發生。
想要飼養、剛開始飼養的朋友們,這些地方你們注意到了嗎?還有哪些沒有提到的地方也歡迎大家提出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