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要經歷好幾個階段,每個階段他們的表現也會不一樣。比方說孩子在前三個月基本上就是吃了睡,睡了吃。但是當孩子長到兩三歲的時候,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之後,就不一樣了。他們就會出現不聽話的情況。
所以做父母的都常說:「越大越不聽話」!
孩子到了兩歲之後,不光身體長得快,大腦也會發育的很快。他們開始慢慢的有了自我意識。會表現出來自己的意願和想法。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在讓他們幹什麼,他們就不會再像以前一樣聽話。尤其是當父母的要求和他們的意願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們甚至還會採取一些比較激烈的手段,來迫使大人來聽從他們的意願。
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就會很惱火。有些脾氣不好的甚至還會直接武力來解決。
其實孩子的這種不聽話的表現,並不是一件壞事。甚至還可以說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代表著孩子在變聰明。不過我們也不能一味的順著他們,不然孩子很快就會養成很多壞毛病。那對於孩子這種不聽話,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一,首先要冷靜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一定要冷靜下來。當你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時,請不要和孩子溝通,更不要在自己惱火的時候去動手打孩子。因為在你發脾氣的時候,你根本就控制不了自己的力道,尤其是爸爸們,這樣很容易會弄傷孩子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在自己冷靜的情況下,再去和孩子溝通,如果當時不能立馬就冷靜的話,可以先找個安靜的地方待一會,或者用別的東西來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
二,利用「拆屋效應」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什麼是「拆屋效應」呢?
1927年魯迅先生發表了一篇演講,名叫《無聲的中國》。在演講中魯迅說到「中國人總是比較喜歡調和折中的處理方式。比如說,一個屋子很暗,光線很不好。如果你直接說在牆上開個窗吧,那麼大家一定不會允許。但如果你說把屋頂拆掉,這個時候大家就會出來調和說,還是開窗吧。」
這種先提個大要求,然後再提小要求或者簡單點的要求,在心理學上就叫「拆屋效應」。
這一招在我們家經常被我老公用在我女兒身上。我女兒現在在讀一年級,每次我老公讓她讀書的時候,先跟她說讀5遍。然後她就會反抗,說太多了。接著我老公就說「那讀10遍吧,」這個時候我女兒自己就會說,「那還是讀5遍吧。」
家長們,如果你家孩子正處在這個不聽話的時期,你不妨可以試一下這個方法。如果你還有其他的方法,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