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巷路口的一家小店,開成了一棟兩層樓的大排檔,僅僅憑著一道菜,連續二十幾年一到飯點就爆滿的大排檔,在廈門人的心中,估計也就僅此一家而已——它的名字叫海敢小魷魚。
提到這家海敢小魷魚,在廈門人心中還是有著很多回憶的。早年間名叫小魷魚,每天下午五點多開始就門庭若市、座無虛席。在這食客爆滿的餐桌上,絕對少不了的一道菜就是這裡的招牌菜——小魷魚。
小魷魚採用的是類似水煮的做法,上菜也用頗為樸實的開口盆,但是真愛小魷魚的食客們才不會在乎用的是什麼容器,只要吃到它的一瞬間就會被它徵服。脆彈中帶著一絲柔軟,柔韌中帶著魷魚特有的鮮,與辣椒的香相得益彰,令人慾罷不能。整盆小魷魚才剛上桌,幾乎就要被小夥伴們一搶而空。吃相好不好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小魷魚的渴望和吃下後的滿足感。盆底的配菜都很入味,木耳爽脆,花菜香口,喜歡吃蝦的朋友還可以在小魷魚中加入鮮蝦,同樣好味。
憑著一道菜就火遍一個城市,
並且持續了二十幾年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看著這爆滿的大廳座位,
估計這裡的老闆每天都要在房間裡偷笑了。
魷魚膏拌麵:光吃完招牌小魷魚還不夠,那麼多上好的魷魚膏肯定是要拿來拌麵才行的~魷魚膏經過熬製與麵條合二為一,漆黑的顏色似乎在訴說著它頗具原料的內涵,入口帶著魷魚膏特有的鮮香,拌麵筋道可口。
醬油水絲丁魚:絲丁魚這種家常魚一直是廈門人的心頭好,入口即化的口感令人一吃難忘,連北方人都能輕易被它所徵服。醬油水的做法絲毫沒有破壞魚本身的鮮度,魚身滑到一吸而盡,大概是吃起來最方便的魚了。
甘樹籽蒸魚:魚片上散落著一顆顆泛著金光的小珠子,有著頗具文藝的名字——甘樹籽。其實甘樹籽蒸魚是非常具有臺灣特色的一道菜,魚肉中融入了甘樹籽的清香,火候剛好,肉嫩汁鮮,嘗上一口,久久難忘。
幹煎膏蟹:在廈門自然是要吃海鮮的,在眾多海鮮當中,幹煎膏蟹是很具有地方特色的一道硬菜。鮮紅醇厚的蟹黃,飽滿鮮美,帶著一點薑片特有的香氣;蟹肉則柔嫩清甜,滿口的新鮮。
咖喱煮小鮑魚:本來只是心血來潮點了一份咖喱做法的小鮑魚,沒想到居然能如此濃鬱!切成條狀的鮑魚彈性十足,混合著各種香辛料的咖喱香,還有綿密鬆軟的土豆塊,讓人一口接著一口停不下來。
脆皮滷鴿:一定要趁熱吃,輕輕咬下一口,香脆的乳鴿皮便一下綻開。酥脆的脆皮與細嫩的鴿子肉,層次感豐富,令人慾罷不能。
絲瓜老蟶煲:清甜的絲瓜為老蟶增添了幾分柔情,絲瓜的柔滑與去殼老蟶的肥美完美搭配,清爽宜人。
土豬肉竹蓀湯:在這秋風乍起的十月末,喝上一口熱乎的養生湯,總是覺得暖暖的。慢火細熬而出的土豬肉竹蓀湯,湯色澄澈,竹蓀帶一絲爽脆,與湯汁一同喝下,暖胃又暖心。
魷魚膏燜豬腳:Q彈豬腳遇見魷魚膏,這樣的特殊香味保準在其他餐廳很難吃到。
店名:海敢小魷魚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文園路66號合佳酒店二樓中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