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優勢在社區、隔離點疫情防控中得以彰顯

2021-01-09 吉林廣播網

  原標題:

  中醫藥優勢在社區、隔離點疫情防控中得以彰顯——防疫關口前移 有效精準施治

  4月11日,77歲的杜大爺出院整2個月。他親自下廚做了武漢風味十足的四道菜:粉絲雞湯、魚頭千頁豆腐、清炒小白菜、五花肉炒辣椒。誰能想像,這位家住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街社區的居民,曾是一位生活不能自理,呼吸靠喘、吃飯靠餵、上洗手間靠攙的重症患者。杜大爺治癒出院,得益於中醫藥抗疫的「武昌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武昌區率先在社區發放中藥,探索並形成了以「中藥通治方+社區+網際網路」為重點的「武昌模式」,即中醫藥從預防、治療到康復全鏈條幹預,築起阻斷疫情蔓延的「防火牆」。數據顯示:1月28日,武昌區隔離點疑似病例確診比例高達90%以上。2月2日實行隔離點中醫藥幹預,2月6日確診率下降到30%左右,3月5日下降到3%左右。

  通治方——

  「大水漫灌」加「精準滴灌」,同病同治加辨證施治

  1月24日晚6時,仝小林從北京到達武漢,一下火車就感覺到明顯的溼冷;入住賓館後,他沒開空調,而是打開窗戶,出門在小雨中走了一個多小時……出於職業習慣,他要體驗當地的氣溫環境;同時他特意查看了武漢的天氣,1月份過去的20多天裡,有16天下雨。

  仝小林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擔任新冠肺炎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

  1月25日,到達武漢的第二天,仝小林和團隊一同去金銀潭醫院查看住院病人。第三天,仝小林去武漢第一醫院發熱門診,病人排著長隊。有人從早上5時一直等到中午還沒看上病。病人看到仝小林,就拿著片子讓他看,拽著他的衣袖不讓走……

  這一幕幕場景讓仝小林非常心疼:但面對大量患者,靠醫生一個個診脈開方,是不現實的。特殊時期,怎樣才能讓每一個患者都吃上中藥,阻斷疾病向重症發展呢?仝小林陷入了沉思……

  中醫治病,首先要抓住重點病機,否則藥不對症,事倍功半。通過一線診療,仝小林發現患者多有咳嗽發熱、食欲不振、乏力、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故而他對新冠肺炎有了兩個明確的病位定位:一個病位在肺;一個病位在脾。肺和脾都屬「陰藏」,內外雙重的寒溼狀態破壞了人體內環境的平衡。從中醫角度講,仝小林給新冠肺炎命名為「寒溼疫」。

  重點病機一旦確定,仝小林與當地專家團隊聯合研究了一個通治方——寒溼疫方(武漢抗疫1號方)。通治方由檳榔、煨草果、厚樸、蒼朮、生麻黃、杏仁、羌活等20餘味中藥組成,大的原則就是宣肺化溼,解毒通絡。

  考慮到疾病的演變和病程變化,仝小林在通治方的基礎上做了一個「九加減」,就是根據9種不同的症狀,對通治方進行加減。社區大範圍發藥,「九加減」增加了製成顆粒劑的難度。仝小林經過深思熟慮後又改成了「四加減」,即根據主症的不同,擬定出分別針對發熱、咳喘、納差、氣短乏力等症狀的4個加減方,與主方合併使用。以發熱病人為例,如果患者吃了3天通治方後,發熱症狀改善不夠明顯,醫生可在通治方上加用甲方,整體加重麻黃和石膏用量,還增加柴胡和蘆根,以達到退熱效果。

  通治方在抗疫中的應用,並沒有違背辨證施治、一人一方的傳統,而正是辨證施治靈活性的具體體現。關鍵是能否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抓住抓準重點病機和傳變規律,形成有效的通治方。有效的通治方是「武昌模式」的重點。

  「這是在當時的情況下,最貼近於辨證施治、一人一方的做法,儘可能做到精準用藥。」仝小林說。「大水漫灌」加「精準滴灌」,同病同治加辨證施治,應對新發傳染病,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得以彰顯。

  社區發藥——

  發揮橋頭堡作用,及時救治病人

  武昌區擁有125萬常住人口、144個社區,疫情一度非常嚴峻,對社區醫療資源提出巨大考驗。

  武昌區水果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之平介紹:中心服務人口8.6萬人,只有4名中醫師,人均服務居民2萬人以上。其他社區中心配備的中醫師一般在9人以下。

  「病床、醫生、防護物資等曾經一度稀缺。」武昌區副區長向悅說,「當時大家認為,也許一時變不出病床、變不出醫護、變不出防護物資來,但是可以讓患者吃上中藥。」

  「輕症和疑似病人能不能在社區治療,從而減輕醫院的壓力?社區如果能把那些輕症甚至疑似患者控制住,醫院和發熱門診的壓力會大大緩解。切斷疫情源頭,社區是第一關。」仝小林說。

  1月29日,仝小林向武昌區政府和湖北省中醫院提出共同開展社區中藥防控的提議時,三方一拍即合,馬上行動,從源頭做起,從小火苗撲起,控制疫情蔓延。

  2月2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前線總指揮部和湖北省衛健委、武漢市衛健委決定:儘快在社區發藥,讓每一個社區的居家病人吃上中藥。

  向悅馬上協調九州通藥業,按武漢抗疫1號方連夜熬製了2.7萬袋湯藥,配送到武昌區所有隔離點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率先在社區大範圍免費發藥;同時武昌區緊急向江蘇連雲港市求援,連雲港康緣藥業3天內生產了武漢抗疫1號方及4個加減方約4.2萬人份14天用量的中藥顆粒劑,全部贈送武昌區。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大量通治方顆粒劑運往轄區隔離點,通過家庭醫生團隊為籤約居民、封控小區內的健康居民免費提供通治方。

  社區發揮橋頭堡作用,形成了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強大力量。仝小林說,「武昌模式」是在面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常態化醫療體系供應不足時的關鍵舉措;發揮社區作用,用中醫藥進行防控,使疫情防治關口前移,病人得到及時救治,從而降低轉重率、死亡率。

  數字中醫藥——

  探索中醫藥參與社區防護新思路,推動中醫藥防控傳染病現代化

  仝小林對流行病的中醫診療有一定經驗:上世紀80年代讀博期間,他就跟隨國醫大師周仲瑛治療流行性出血熱;2003年在中日友好醫院參與SARS救治,擔任中醫、中西醫結合組組長。但這次社區大範圍發藥,一旦整個病性判斷錯了,病方用錯了,可是人命關天的事兒,仝小林一時心理壓力頗大!在決定大範圍發藥後,迫切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患者服藥後反饋,二是中醫師用藥指導。

  2月2日23時許,仝小林撥通了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中醫藥數據中心主任劉保延的電話。

  「仝院士跟我講了他的想法,希望搭建諮詢平臺對接全國的中醫醫師,讓武昌區用藥的隔離人員,發熱、疑似和確診患者能夠通過網絡,實時反饋用藥信息,得到專業的用藥指導和建議。」劉保延當晚就開始行動,從APP開發,到醫生招募,再到隨訪流程設計,數據接入、數據分析,確保萬無一失。

  2月3日,武漢抗疫1號方開始發放使用。用藥者通過掃描印在通治方包裝上的二維碼,填寫病情和用藥情況,生成病例日誌。志願者通過電話或微信詢問並記錄他們病情;依據志願者反饋的情況,一線醫生對用藥者情況做出判斷並及時進行用藥調整。

  「我們採取臨床科研一體化策略,在網際網路、移動終端等技術支撐下,將國際上通行的患者結局註冊登記與志願者主動隨訪相結合,以患者救治為先,同時收集用藥者服藥後身體狀況變化,及時反饋給前線專家進行處理。嚴格審核每一位志願者的執業資格,並制定了志願者工作服務手冊,要求他們嚴格參照執行,以保障良好的服務。」劉保延透露,為了確保遠程用藥指導貼近一線救治實際,他們和前方專家保持密切聯繫,在手冊中儘可能列舉了用藥者可能提到的問題,並附上經前線專家認可的解答,為志願者提供參考。

  「居家隔離用藥的病人由於無法及時聯繫到一線醫生,容易焦慮恐慌。通過電話與APP遠程交流,他們不僅可以得到專業指導,還能在溝通中緩解焦慮、消除恐慌。」劉保延說,及時的信息反饋能起到很好的預警作用,一旦發現用藥者有病情加重傾向,志願者會第一時間對接前線醫生介入治療。

  截至3月5日,武漢抗疫1號方的應用已見成效,3698名發熱、疑似和確診患者服用後,其中90%以上的發熱、咳嗽、咳痰、乏力、氣短、情緒緊張、納差、腹瀉症狀消失。發熱患者的平均退熱天數是1.74天。剛開始發藥時,社區當中觀望或拒絕領藥的人不在少數。但隨著藥效顯現,領藥的人越來越多。

  截至3月25日,掃描二維碼進入APP註冊登記管理的隔離人員12051人,其中服用武漢抗疫1號方的4579人,完成病情日誌27884份。其中由於服藥後不舒服停服藥的只佔記錄的7.85%。參與隨訪的醫生志願者達690人,累計協助患者4571人,與患者電話溝通3萬多次。

  武昌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王輝說,從開始發放藥品,經過14天,確診人數出現斷崖式下降,並維持在低位水平。對確診輕症和疑似患者中藥幹預治療作用明顯。重症患者的死亡病例逐步下降,並保持低位水平。

  一項回顧性分析顯示:武昌區確診輕型、普通型721例,其中武漢抗疫1號方組430例,對照組291例。從新冠肺炎病情加重率來看,武漢抗疫1號方組為0例,對照組為19例(6.5%)。

  「『武昌模式』是武漢抗疫前線出現的一個奇蹟,並在武漢市乃至湖北省範圍內得到認可和推廣。」向悅說。

  劉保延認為,「武昌模式」是一種數字中醫藥模式,是通過大數據、網際網路讓中醫藥服務變成數位化醫學,是中醫藥防控傳染病現代化的一次探索。

  「中醫藥第一時間的介入,對整個疫情的控制至關重要。」仝小林說,中醫藥抗疫的「武昌模式」,是面對新發、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醫藥參與社區防護的一種全新思路。

相關焦點

  • 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彰顯偉大中國精神
    核心閱讀: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彰顯的偉大中國精神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動力,為抗擊疫情堅定必勝信心、凝聚強大合力、注入持續動力。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鬥爭中續寫了中國精神的嶄新篇章。
  • 我國制度優勢在抗擊疫情中的力量彰顯(人民要論)
    回顧和總結到現在為止的抗擊疫情整個過程,對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國制度的顯著優勢、堅定「四個自信」,具有重要意義。關鍵作用:領導力量的彰顯在這次抗擊疫情中,我們看到了我國制度優勢中領導力量所起的關鍵作用。這個領導力量是什麼?就是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集中統一領導。
  • 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彰顯偉大中國精神(人民要論)
    核心閱讀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彰顯的偉大中國精神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動力,為抗擊疫情堅定必勝信心、凝聚強大合力、注入持續動力。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鬥爭中續寫了中國精神的嶄新篇章。面向未來,我們要繼續大力弘揚偉大中國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的姿態,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勠力前行。
  • 記者實地探訪銀川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發生後,為了便於疫情防控,該小區從1月23日開始,將小區的4個出入口縮減為1個,每一位居民不論是從小區大門或車庫出入都需要測量體溫,同時填寫個人信息。與此同時,小區每天對小區出入口、電梯間、樓道扶手、垃圾投放點等重點公共區域定時進行全面消毒殺菌,確保疫情防控全方位無死角。外賣小哥在小區門口將食品交給了客戶。
  • 隔離疫情 不隔離愛 ——電信天翼看家「千裡眼」為疫情防控保駕護航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電信人有「衝鋒陷陣,首戰有我」的勇於擔當有「組織需要,聽候調遣」的不計付出更有「智慧防控 科學防治」的精準獻策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國電信蚌埠分公司積極響應,充分發揮信息化優勢,為政府、社區、醫衛、家庭提供天翼看家「平安家園」業務,目前全區已開通近1800
  • 挨家挨戶嚴排查 他們戰鬥在社區疫情防控第一線
    戰鬥在社區疫情防控第一線(人民眼·疫情防控)  「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1月25日、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專題研究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 新港街開展疫情防控社區大排查
    目前,新冠疫情在河北石家莊、邢臺等地呈現局部暴發態勢,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為抓實抓細社區防控工作,築牢疫情防控社區防線,2021年1月8日,新港街道立即召開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會,組織機關幹部和社區工作人員,開展疫情防控社區大排查。
  • 瑞東花園社區黨群凝心聚力,打出疫情防控組合拳
    據了解,按照文衝街黨工委「充分發揮黨組織在疫情防控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工作要求,瑞東花園社區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黨群志願者服務站,發動社區黨員幹部和「雙報到」黨員以及熱心群眾加入,持續採取有力措施做好防控工作,構築起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為做好防控工作,目前瑞東花園社區已進行封閉式管理。
  •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廣州中醫藥參與率達95.38%
    大洋網訊 昨日上午, 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第27場疫情防控保障通氣會,邀請專家到場,接受媒體採訪,聚焦中西醫協同疫情防控工作。記者在會上獲悉,截至2月27日,廣州市在新冠肺炎診治中,中醫藥參與率達95.38%,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 少城社區有個雙語網格員 疫情防控零障礙
    她非常熱愛社區工作,會說英語、日語,可以說是社區工作的「多面手」。平時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她積極發揮特長,長期負責社區外籍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她熱情周到的服務,讓外籍人員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社區外籍人員有什麼事都會第一時間聯繫「Miss Zhou」。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周瑛積極發揮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主動放棄休假,從大年初二開始就一直奮戰在社區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 中醫藥國際化:前景廣闊但任重道遠
    在場專家表示,由於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發揮的特色優勢,中醫藥正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現在是讓世界認識中醫藥、受惠中醫藥的大好時機。與此同時,中醫藥若想真正融入國際主流市場卻並非易事,還有不少困局亟待解決。中醫藥抗疫效果顯著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中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功的一大特點,中醫藥在此次疫情中起到積極有效的治療作用。
  • 央視、新華社、四川衛視等中省主流媒體點讚南充疫情防控工作···
    央視、新華社、四川衛視等中省主流媒體點讚南充疫情防控工作··· 2020-02-01 00: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甘泉寺社區:強化防控 消除公共區域疫情隱患
    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做好冬季疫情防控工作,12月17日,市中區城西街道甘泉寺社區組織社區幹部、網格員對轄區內診所、藥店疫情防控情況進行全面排查。當天,排查人員對診所、藥店「戴口罩、測溫、掃碼、登記」四項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了解,向負責人詳細詢問「兩抗一退」藥品銷售、實名登記等情況。
  • 黨支部、物業、志願者擰成一股繩...嘉定這個社區疫情防控武裝到...
    黨支部、物業、志願者擰成一股繩......嘉定這個社區疫情防控武裝到「最後一米」!國慶假期剛過,國內有地區出現多例確診病例,這讓嘉定區南翔鎮豐翔社區黨總支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們又一次進入「備戰」狀態。他們第一時間通知近期從國內疫情中風險地區來滬返滬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和居家觀察信息登記。
  • 疫情期間入境澳門最新隔離防控措施
    疫情期間入境澳門最新隔離防控措施自3月17日零時起,澳門已禁止除中國內地、香港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居民及外地僱員身份識別證以外的所有非本地居民進入澳門特別行政區。
  • 昆明市盤龍區金辰街道辦:疫情防控中的「娘子軍」
    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千家萬戶,無數基層幹部和群眾投入抗「疫」洪流。在昆明市盤龍區金辰街道辦,有這樣一支疫情防控「娘子軍」,她們用激情和擔當,展現著「巾幗風採」。
  • 新洲「疫情防控順口溜」傳遍村灣社區
    「返鄉人員不亂跑,傳染肺炎不得了」、「發燒切記要上報,健康不能開玩笑」、」今年春節不聚餐,聚餐就是惹禍端」.....1月31日中午一點,新洲區邾城街民呼我應指揮中心張敏一吃完午飯,就開著疫情防控宣傳廣播車,穿梭在邾城街各社區,循環播放防疫宣傳順口溜。
  •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疫情期間門診就診須知
    根據吉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工作部署,為嚴格落實執行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要求,同時科學有序開展醫療服務,在您來院就診前,請按以下就診提示及相關規定,做好相應準備:  一、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全面開放預約號源,預約途徑包括:  (二)院內自助機預約掛號。  (三)門診醫生診間預約掛號。  (四)電話預約掛號(118114)。
  • 基層「硬核」治理 為疫情防控築起「紅色防線」
    通訊員 董庭望 朱哲敏 俞寧寧 何小華 富陽,通過「大黨委」機制,為社區築牢疫情管控防線增添生力軍;臨安,充分發揮「臨裡紅管家」黨建聯盟戰鬥堡壘作用,發動機關幹部奔赴社區防疫一線;桐廬拿出了「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南堡精神,打響了「一名黨員一棟樓,一面黨旗一個村,一個陣地一堡壘」的戰疫行動…… 面對嚴峻疫情,我市各區縣積極發揮近年來基層治理建設上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優勢
  • 廣州社區網格員裝手機翻譯軟體 加強境外疫情輸入防控
    南都訊 記者吳廣宇作為疫情防控的最後一道關卡,社區居委會的網格員正日以繼夜工作,為居民構築起抵擋疫情的屏障。3月4日,記者從番禺區大石街了解到,大石街銀灣社區落實有關部署,加強對近期從韓國返回人員的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