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病人微笑面對「安樂死」!選擇活著還是死亡,是同樣重要的事

2020-12-07 九頭鳥自媒體

我們都知道,面對死亡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而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存在著一種主動選擇死亡的行為,那就是「安樂死」!「安樂死」這種方式,還沒有得到普遍認可,因此只在極小部分國家是合法的。最近一部紀錄片記錄了「安樂死」的過程:

NHK紀錄片《她選擇了安樂死》,記錄了日本52歲的美奈,因病痛折磨而奔瑞士接受安樂死的全過程。籤字確認、自己打開通向死亡的點滴,一同前往的家人早已泣不成聲,她仍全程微笑著面對。她說,自己選擇活著還是死亡跟怎樣生活是同樣重要的事情。

據了解,當事人是一名韓語翻譯,48歲時被確診為多系統萎縮症,發病原因和治療方法不確定。這種神經系統疾病,讓她失去了許多身體機能,步行和說話都變得困難。在記錄片裡,安樂死的她最後一句話說的是:「我真的很幸福!」

這真是一個艱難的決定,生命被喻為是「最寶貴的東西」,她卻不得不選擇放棄!小編認為,許多選擇是沒有對錯之分的,有些選擇是無奈。「安樂死」仍然倍受爭議,至今並沒有大量採用。

看到這條新聞,小編的心情是沉重的,聽聽網友的聲音,下面是網友的評論:

「有的疼痛真的是生不如死,她也算解脫了…等我老的走不動那一天,我也希望這樣安靜的走」

「沒有選擇來的權力,可以有選擇離開的自由。願天堂沒有惡魔。」

「選擇死亡也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最後能夠這樣平靜的面對死亡,真的很厲害」

「把傷痛降到最低值,有親友在身邊陪伴走過最後一段,個人認為這是目前最完美的死亡方式。」

「對於自己的親人來說,你解脫的瞬間是她們是多麼的難過與不舍,以後的歲月她們也會夜不能寐」

「有時候死亡不是與美好生活的離別,而是與痛苦人生的訣別,挺好的!支持安樂死!」

還是有網友支持「安樂死」的。人,首先是自己,然後才是關於他與別人以及這個世界的關聯。即使我們再愛一個人,再傷心難過,在某些情況下面,我們也只能尊重他的意願,就算這意味著我們要承受失去和痛苦。

看到病人在清醒的情況下知道自己即將死去,心裡很壓抑,從開始掛點滴到死亡,真的只有那麼短短的一分鐘。選擇活著還是死亡,是同樣重要的事!

這種分別真是讓人難過,即使在醫院裡的臨終病人,也很少能見到這麼清醒的死亡,但是她這種全身神經病變的病往往伴有呼吸肌麻痺,缺氧明顯,會整天憋氣的厲害,這樣做也純屬不得已而為之,哎……死亡不僅是解脫,也是重生,所有的歡樂憂愁,痛苦都會過去的,笑待上帝對你的每一刻吧。

眼淚止不住的流…也不知道說什麼,就是挺難過的…死有的時候真的是種解脫,但是也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氣…小編想到自己今年人生第一次全麻:最後一眼看到麻醉大叔往靜脈裡推麻藥,然後我就覺得喉嚨一涼,眼前一黑什麼都不知道了!沒有睡眠、沒有做夢,就是無盡的黑暗,九個小時......

年輕的時候接受不了死亡,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就像《千與千尋》裡面說的,人的一生就是一列火車,中間會停很多站。現在的我,正在不斷豐富自己,讓自己慢慢接受死亡。 生不能選擇,死如果能選擇,這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

《千與千尋》裡關於死亡的態度是這樣描述的: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宮崎駿

對於「死亡」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交流分享!

相關焦點

  • 死亡的全過程被錄像?選擇安樂死的她,看哭了無數日本人……
    2018年起,NHK跟拍了一位選擇安樂死的日本女性,記錄下她安樂死的抉擇和遠赴瑞士接受死亡的全過程。當時51歲的小島美奈,在兩位姐姐的陪伴下主動迎接了自己的死亡。而當通過鏡頭的記錄回顧這一切時,美奈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過程,讓人揪心又悲痛。
  • 安樂死,給死亡一個希望的選擇
    死亡,是一個不必值得期待的節日。安樂死,給死亡一個希望而隆重的選擇。一個勇敢者嚮往自由,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是苦苦掙扎的離世還是從容有尊嚴的離開是我們艱難的選擇,活或者說根本無可選擇。求生是人的一種本能,能活著一定會活著,如果生不如死,為什麼不能選擇去死?如果出生是上天註定的,那麼死,請給人類一次自主選擇的機會!
  • 安樂死合法化之爭:我們以何種姿態面對死亡?
    雖然許多觀點認為,中國實行「安樂死」合法化的條件尚不成熟,最終「安樂死」也並未被寫入正式頒布的《民法典》中,但「安樂死是否應當合法化」的爭論卻在當今世界各國持續上演。支持將「安樂死」合法化的觀點通常包括,人對自己的生命擁有自主權,就像拳擊手、賽車手可以選擇是否讓自己的生命在競技中承擔一定的風險一樣,選擇如何死去同樣是一個人處置自己身體的自由。
  • 女子安樂死曝光:從微笑到死亡,4分鐘告別世界,臨終遺言讓人淚崩
    死亡,是一個沉重而悲傷的話題,每一個走向死亡的生命,都曾熱烈地生長,相信世上無人不想在這世間開心地活著,多幾年與家人團聚,而自20世紀以來,「安樂死」已引起人類社會的激烈爭論。
  • 不想苟且的活著,只想體面地死去:安樂死到底意味著什麼?
    他躺在病床上,氣管被切開,身上全是管子,機器和藥物使他「活著」。他曾不止一次向家人提出,病重病危時希望能夠安樂死。病痛中的巴金先生無奈地說:「我為你們而活」。是的,有些人早就已經對自己的生命做出了選擇,但他們不能如願。
  • 我想活得體面,到死都是:人生最後的尊嚴,是安樂死
    他相信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為什麼我要因此而傷心呢,我不覺得死是一件殘酷的事,而是一件自然的事。」他認為,所有人都可以擁有自主的選擇。最後,他聽著自己最喜歡的歌曲,貝多芬的《歡樂頌》,按下了注射藥物的按鈕。
  • 世界冠軍安樂死背後,該不該讓死亡有尊嚴?
    死亡,這樣極其恐怖的事,但或許對於後來的她來說,真的是一種解脫吧。這一生,活的時候,拼盡了全力,也算是活出了力所能及範圍內的精彩。那隻求在死的時候,能留有最後的體面。02安樂死,這個名詞好像就充滿著悲情。
  • 如何死亡:西蒙的選擇,真人真事,一部震撼人心的安樂死紀錄片
    在安樂死注射的前幾秒,心裡是怎麼樣的?在等待死亡的前幾個月會害怕嗎?他叫西蒙,是一名57歲英國大叔,別看他活蹦亂跳,樂觀開朗,幾個月後他將被注射安樂死,因為,他被確診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疾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症。這是一種人類無法治癒的疾病。
  • BBC安樂死紀錄片為何感染全球:人可以自願死亡麼?
    紀錄片中,他走訪了因身患絕症而正在決定安樂死的人,選擇了安樂死的作家的遺孀,和選擇在臨終安養院度過餘下生命的絕症患者。由於片中播出了死亡的畫面,BBC收到了1200份投訴,為了避免重蹈覆轍,《西蒙的選擇》在播出前剪掉了西蒙去世的片段。兩部紀錄片採用了不同的視角,相互參照之下將安樂死的複雜性展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 日本一52歲女子安樂死:過程僅4分鐘,死前說了句謝謝
    這個問題有著眾多不相同的答案,但在眾多的死亡原因中,最多的還是無法忍受病魔的折磨。日本女子小島美奈就是因為覺得,在病魔的折磨下,沒有尊嚴地活著才是莫大的痛苦,因此主動選擇安樂死。高中畢業後,小島美奈前往韓國首爾大學學習,畢業後回歸日本,一直從事韓語翻譯方面的工作,靠著紮實的語言功底與出色的個人能力,她拿著令人豔羨的薪酬。小島美奈工作努力,能力強悍,是一位獨立又優秀成功的女性,身旁自然也不缺乏追求者,但是小島美奈並沒有選擇身邊任何一位追求者,而是選擇了獨居生活。
  • 安樂死全過程,日本女子4分鐘結束生命,從清醒到死亡,讓人淚崩
    「記住你即將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幫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選擇。因為幾乎所有的事情, 包括所有的榮譽、所有的驕傲、所有對難堪和失敗的恐懼,這些在死亡面前都會消失——史蒂夫·賈伯斯在史丹福大學2005年畢業典禮上演講。
  • 日本女子安樂死全程,從清醒到死亡,僅短短4分鐘,過程催人淚下
    而基督教的興起同樣阻礙了安樂死的進程,在基督教眼中,人的命不屬於自己,而屬於上帝,只有天神才能決定人的生死。但生命所承受的痛苦實在是太大了,很多人在生與死之間苦苦掙扎,他們明白自己時日無多,卻始終無法選擇安然離開,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國家也通過了安樂死的相關法律條文。2018年,小島美奈決定安樂死。
  • 按需死亡:安樂死是否已經走得太遠了?
    該機構將願意施行安樂死的醫生與請求死亡的病人相匹配,2017年給約750人實施了安樂死。凱瑟在學醫前是一名哲學家,對他來說,安樂死的普及標誌著一個新時代。他說道:「史無前例地,我們創造了一個可供人們走向死亡的空間,這個過程中他們能被我們觸碰,置身於我們中間。
  • 安樂死,這對貧困家庭來說其實是一種解脫,中國為何禁止?
    去世的前一天晚上,那位奶奶非常痛苦,希望醫生給他來個能死的藥或者打一針。我在旁邊看著心裡很不是滋味。奶奶家的孩子們都很孝順,治療了幾年,也付出了幾年。奶奶走後孩子們沒有一個哭得,反而面帶微笑地送走媽媽的最後。其實有的時候不讓患癌的父母或者親人早日在痛苦中解脫,也是一種孝順和幫助。生是沒有選擇,起碼死的時候希望能選擇生死。所以希望國家能早日合法化安樂死。
  • 寵物安樂服務,天使最後的微笑
    家長的經歷今年夏天,有個家長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她的處境不比我簡單多少。即使在接種了疫苗後,貓還是感染了貓瘟和傳腹。她不知所措,前言不搭後語:「如果治好了貓瘟,傳腹會不會自己就好了。」在疾病面前,她的思考能力已經全面崩塌了。基於我的經歷,我建議她選擇安樂死。
  • 自殺診所:20年間,幫助1905名患者進行了安樂死
    在很早很早的時候,託馬斯·莫爾就在《烏託邦》裡提倡實行安樂死。他說,假如疾病無法治癒,活著只是一種折磨,死了只不過是結束痛苦,而不是斷送幸福。這種想法其實是片面的,安樂死可分為積極與消極、自願與非自願這幾種情況。消極安樂死是停止治療和搶救措施,任由晚期病人自行死亡。這也是一般醫院早就實行的,能夠被人們所接受的。積極安樂死是由醫生用藥物手段加速結束病人痛苦的生命,讓病人安然舒服地離開人世。
  • 安樂死合法化離我們有多遠?
    無論我們多麼不情願,也無論我們做了怎樣充分的準備,當死亡到來時,巨大的喪失感和永不再見的念頭,仍然會讓每一個生的人感到悲傷。而如果承受死亡離別的是身患惡性腫瘤飽受疼痛折磨的病人和他們的摯愛家人呢?是否可以多一個令病人減少痛楚的,能由他自己選擇的告別方式?這,正是我們要認真來討論安樂死的前提和意義,為著我們深愛的正在遭受著難以忍受的病痛折磨的親朋愛侶。
  • 中國第一個安樂死的名人,面帶微笑離世,安樂死合法化好不好?
    最終,他選擇在家人陪同下,去往瑞士接受安樂死,以「最好的方式」為自己的一生劃下句點。在服用安樂死藥物的前一刻,傅達仁沒有任何慌張,而是一臉坦然。醫生告訴他「越快吞下去越好」,因為這個藥非常的苦。傅達仁聽了之後,對著鏡頭笑了笑,跟所有人道別:「再見!
  • 曾執行20餘次安樂死 荷蘭「死亡醫生」的自白
    「我工作時總要面對兩種恐懼:如果成功了,那麼在我眼前的是一個死人;如果中途出錯,在我面前的是一個死意已決,可是卻死不去的活人。」 Bert Keizer是位滿頭白髮、態度親切且幽默的老人。單從外表看來,實在很難想像Keizer的工作是與死亡有關。
  • 主人忍痛給狗狗安樂死,「下一世,我們再相會」!
    >讓我們來正視安樂死,正視死亡▼18歲高齡犬,主人忍痛為它安樂死(就算沒有wifi也請一定要看完)直到阿姨最後再也抑制不住悲傷的時候AAA萌寵我愛狗狗 但是到了它年齡大了 重大疾病 我不想看它痛苦的活下去 現在會選擇安樂死因為看它難受真的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