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取代「小黃狗」

2021-01-08 同花順財經

摘要:「網際網路+垃圾分類回收」突然走到了十字路口。

隨著全國各地生活垃圾分類強制政策的出臺實施,與垃圾分類有關的行業似乎迎來一波前所未有的利好。

有專家預計,未來10年,我國垃圾分類行業有望新增4000億元以上的市場機會,其中,以智能垃圾桶、智能垃圾箱房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垃圾分類回收」領域,被視為投資沃土。

然而,一場風波讓許多摩拳擦掌的創業者倒吸了一口冷氣。今年3月,該行業曾經的代表之一——「小黃狗」高層曝出醜聞,並傳出公司資金帳戶一度凍結、緩發員工工資、變賣旗下智能設備等負面消息。

把時鐘撥到19個月前,「小黃狗」剛剛成立,卻是風光無限——企業註冊資本高達1億元,市場估值最高達151億元。

誰將取代「小黃狗」曾經的地位?誰又將步「小黃狗」後塵?「網際網路+垃圾分類回收」突然走到了十字路口。

曾經,「小黃狗」之所以能在國內多座城市快速擴張,主要踩中了兩大痛點。這兩個痛點至今存在,所以即使小黃狗折戟,仍吸引了大批投資者前赴後繼。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查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發現,近一年內成立,至今仍存續,且名稱中分別含有「環境科技」「環保科技」「環境服務」的企業,在上海的數量均超過100家。這些企業大多為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涉足垃圾分類,或是傳統的垃圾收運企業插上了網際網路「翅膀」。

第一個痛點是「沒有場地」。

許多城市加大環境治理,一大批低端可回收物收運場站被關停,一些城市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收集分揀周邊區域可回收物的場站十分稀缺,甚至沒有。

所以,隨著鄰近收運場站越來越少,大部分收運者只能將可回收物運往更遠的場站變賣,收運成本驟增。久而久之,像塑膠袋、玻璃瓶、泡沫塑料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低價值可回收物便無人問津,收運者只對有利可圖的高價值可回收物情有獨鍾。

另一個現實是,受到「鄰避效應」影響,許多居民不願場站建在自己附近;就算過了鄰避效應這關,一個可回收物場站佔地多、產值低,還有環保隱患,在「寸土必爭」的中心城區,憑什麼要高產值項目給它讓空間?

針對上述問題,智能可回收物設備很「討巧」:相當於一個迷你型可回收物場站,同時,憑藉整潔、時尚的外觀,大多數情況下可以被居民「容忍」,直接進入社區擺放。

位於上海郊區的一家回收站點,工作人員對塑料瓶進行二次分揀,像這樣面積的場站要設在中心城區,難度很大

第二個痛點是「沒有數據」。

隨著垃圾分類深入推進,監管部門需要掌握每一個社區和單位產生的可回收物種類和重量,有了這些數據,能更加精準地作出決策,比如在哪個區域有必要規劃設置一個可回收物場站,從而確保可回收物收運分揀效率的最大化。

而智能可回收物設備大多安裝了電子稱重系統,有些還配置了圖像識別等技術,可以辨認可回收物的種類,從而「描繪」出每個社區或單位的可回收物大數據。

有些小區還將智能門禁卡與回收設備結合起來,通過「刷卡扔垃圾」掌握哪家哪戶何時扔了什麼垃圾,從而對小區內的「消極者」進行有針對的指導,提升整個小區的垃圾分類實效。

通過「別扔了」可循環物品智能交投回收機的投放口向內望去,可以看到識別垃圾種類的監控設備和底部用來存放可回收物的稱重箱

「硬傷」:資產過重

智能垃圾設備雖然踩準了兩大痛點,但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其自身還有一個先天的「硬傷」——資產過重。

「我在上海只投了100多臺試水。」某環保科技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一臺智能可回收物設備還沒在小區裡落地,前期的固定資產投入就起碼三四萬元;落地後,還要配備專門的維保和收運人員。測算下來,一臺設備一個月賺不到1000元,鐵定虧本。

他給記者算了筆帳,假設智能設備收到的都是價值較高的黃板紙,以1500元/噸為參考價,那麼一個月一臺設備必須收到667公斤左右的黃板紙,才勉強保本,這還沒算給居民的投放激勵成本。而實際上,目前其「生意最好」的設備一個月也就從社區收到近300公斤可回收物,其中許多價值比黃板紙低。

這種情況下,只能是越投越虧。

此外,智能設備最大的競爭對手——走街串巷的「遊擊隊」依然存在,他們拿走了高價值可回收物,留下的往往只有無人問津的低價值可回收物。

「人家一個人一輛黃魚車就把值錢的收走了,我們投了成百上千萬元的設備,卻嘗不到甜頭。」該負責人承認,資產太重是智能垃圾設備的硬傷。

近期,智能可回收物設備還面臨其他業內「輕資產」競爭者的衝擊。

一些網絡平臺「收編」了小區裡的保潔員,由他們拿著手機客戶端到居民家中收集可回收物,並稱重結算。相比之下,坐擁一大堆笨重設備的智能回收機企業,運營成本更高,客戶體驗度也較差。

「兩網融合」管理員在手機上接單,上門給廢紙稱重,賣垃圾所得即時轉到了交投者的支付寶帳戶上

「所以現階段我們只賣設備,不指望靠設備裡的垃圾賺錢。」福建東飛環境集團有限公司林彥青坦言,之前一些智能設備為了搶佔市場,搞低價甚至零價競爭,只要社區點頭,不需要付一分錢,設備就能進駐,這種模式早期投入及資金壓力太大,而且變現周期較長,風險過高。

據透露,上述公司的智能垃圾櫃已經在上海閔行、普陀、寶山等區落地,累計投運500多套。因為只賣設備,日子過得比較輕鬆,該公司現在除了銷售可回收物智能櫃,還將業務拓展到了溼垃圾、幹垃圾、有害垃圾智能櫃。

智能設備可以覆蓋其他三類生活垃圾,但就商業模式而言,只有使用方買斷或長租設備才能成立

探索:「燒錢」模式

在嘗試取代「小黃狗」的千軍萬馬中,「愛回收」似乎是一個「另類」——從創始之初,便堅持設備無償進小區和從居民手中高價(1元/公斤)收購可回收物,令諸多業內人士大呼看不懂。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種「燒錢」模式下,「愛回收」不僅沒有顯出頹勢,反而僅用了一年多時間,便將其在上海的網點增至近1500個,已投運的智能回收設備近1800臺,覆蓋楊浦、寶山、虹口、浦東等區域,成為上海投入智能可回收物設備最多的企業。

「很多人都問我們會不會是第二個『小黃狗』,但他們都忽視了一個邏輯。」上海悅易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陳雪峰坦言,如果智能回收設備的投放達到足夠規模,完全可以分攤掉運營成本。

據估算,「小黃狗」單個智能櫃的硬體成本高達四五萬元,如果有企業可以一次性訂購成百上千臺智能櫃,製造商實現大規模量產,硬體成本可以節省80%以上。

「如果量產再上一個規模,平均一臺智能櫃的成本可以控制在六七千元。」陳雪峰說,隨著愛回收設備投放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可回收物的硬體開銷已經節省至每公斤0.03元至0.05元左右,相當於一些同行硬體開銷的十分之一。

各種型號的「愛回收」智能回收設備

通過大面積進駐社區,愛回收似乎還嘗到了可回收物回收量穩定增長的甜頭。

數據顯示,愛回收目前可回收物回收量達到100多噸/天,相當於一臺設備回收六七十公斤/天,而日均無法滿倉一次(回收不到二三十公斤/天)的智能設備僅佔其在滬智能設備總量的5%左右。

設在同濟大學等高校內的智能回收設備,高校已經成為高價值可回收物(廢紙、廢塑料、廢舊織物等)的主要產出地,是行業重點布局智能設備的目標

有了穩定且理想的回收量,愛回收在和下遊議價時更加從容。

只要初期資金充裕,大規模投放設備,可以降低硬體成本,並通過較高的收購價吸引到更多投放者,但伴隨可回收物收運量的不斷增長,收運成本也在快速增長,成為智能垃圾設備投放後最「燒錢」的部分。

「每次收運時,能否讓車少跑一點路,多載一些貨,這些細節決定成敗。」陳雪峰透露,愛回收目前收運主要採用「拼單」模式,投放點智能設備滿倉後,收運需求會即時發布在相關平臺上,由註冊的司機接單收運。

此外,愛回收還開發了物流精算系統,藉助大數據來精簡物流和人力,比如優化收運車的線路,出車一次可以儘量覆蓋更多的小區、儘量滿載而歸,從而降低運維成本。

不過,由於可回收物收運場站缺少導致收運成本增加的問題,仍是這類企業很難跨過去的坎。

陳雪峰坦言,這需要政府部門和企業共同努力,在楊浦區的支持下,愛回收已在該區7個街鎮設置了中轉場站,區域內可回收物的短駁成本控制在三四百元/噸,而如果沒有中轉場站,相關成本至少翻一倍以上。

未來:流量變現?

業內人士指出,企業不計成本地大規模投放智能垃圾設備,最終目的不是靠收賣破爛來盈利,而是要靠「網際網路+垃圾分類回收」來實現流量變現、吸引投資。

鑫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躍生此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就曾表示,只靠收運可回收物,盈利模式太單一,風險高,最終還是要靠機身廣告和流量來維持智能垃圾設備的正常運行。

按照每800戶居民配套1臺智能垃圾設備來測算,預計一家企業要在上海投放8000臺至1萬臺,才能形成規模效應。屆時,企業可以靠出租機身廣告和內部空間來獲得更高的利潤,也可以通過在線回收平臺的廣告推送、競價排名等方式來變現。

可回收物智能兌換機的運維單位為增加收入,在一旁增設了一臺「無人冰櫃」,居民可以通過支付寶掃描打開冰櫃,頂部的探頭會自動識別居民拿走的商品,合上冰櫃後,自動扣款

不過,據記者觀察,目前上海還沒有流量變現成功的智能垃圾設備,如果以投放8000臺為流量變現門檻,參考愛回收的投放模式,達到這一門檻的硬體成本就在1億元以上,很多企業熬不到那一天。

記者在上海虹口區多個小區發現,雖然智能垃圾設備光鮮亮麗,但故障頻繁,小區有時電話催個一兩天,運維人員才姍姍來遲。類似的問題在閔行、普陀等區也存在,居民分類投放的熱情是被「點燃」了,可扔得太多,機器一下子滿了,卻遲遲不見運維方來清空。

表面看是運維人員服務不夠勤快,但仔細聞,這裡面透著資金周轉不力的味道。

「對接我們小區的人,春節至今換了4批,一個不如一個。」一位居委會幹部頗感無奈,她聽說,這家機器的運維方資金吃緊,正在大面積裁員,還把一些區域已經投放的設備轉賣給了別人。

對此,陳雪峰也坦言,愛回收的模式外界很難複製,目前其可回收物業務雖然有雄厚的資金支撐,但仍處於投資階段,由於規模不夠,未來變現的路徑也尚不清晰,現階段還是要不斷增加智能設備的投放規模,期望今年可以把投放網點增加到5000個。

2014年7月16日,位於上海中山公園龍之夢商場的一家「愛回收」連鎖店。手機回收業務成為支撐「愛回收」進軍「玻金塑紙衣」回收市場的「底氣」

文中圖片來源:陳璽撼、竺鋼

來源: 上觀新聞

相關焦點

  • 小黃狗窮途「棄卒保命」
    拖欠員工工資、關停平臺服務系統、解散地方團隊……小黃狗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瘦身自保。另外,前程無憂(為小黃狗提供勞務派遣)也給派遣至小黃狗的員工寄出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據了解,前錦眾程公司是前程無憂在各地的合資公司。
  • 小黃狗復活
    經過一年的破產重組,小黃狗終於挺過這一難關,並慢慢開始甦醒。從最高估值150億,到瀕臨破產邊緣,小黃狗只用了一夜時間。小黃狗的困境並非來自其本身,這一點必須要申明。畢竟,在環保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小黃狗項目本身在商業邏輯上是沒有任何問題。在未來,前景甚至將會更加廣闊。
  • 小黃狗,回來了!
    此後,在股東及小黃狗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小黃狗於2020年1月19日,獲得東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對重整計劃的批准,進入重整計劃執行期。2020年7月20日,小黃狗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小黃狗將繼續深耕垃圾分類領域,進階打造垃圾分類生態。
  • 「吃」垃圾「吐」現金的「小黃狗」申請破產,長沙設備仍正常運行
    動態:「小黃狗」被曝7月已申請破產9月19日晚,A股上市公司派生科技發布公告,對社交所發布的問詢函相關問題進行回復。公告中提到,受「團貸網」事件影響,公司運營出現困難,無法正常進行業務付款。今年7月,「小黃狗」曾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重組。回復函引發輿論譁然。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2017年,「小黃狗」正式成立。
  • 哈士奇媽媽生了一堆小黃狗,這也太萌了,猜猜狗爸爸是誰
    很多人不喜歡養母狗最主要的就是擔心突然懷孕了,要是生個純種的小狗還好處理掉,但萬一生出一堆串串來,那送人估計都沒人要了,面對一堆小狗,養也不是,不養也不是,是非常頭疼的。哈士奇媽媽生了一堆小黃狗都說在所有的串串狗中,哈士奇的基因是最強大的。
  • 廣州「小黃狗」真的還好嗎?
    信息時報訊(記者 崔小遠 見習記者 麥思容)「做智能垃圾回收箱的小黃狗公司現在半倒閉狀態……」日前,記者在百度平臺「小黃狗吧」內發現,有網友以「一位小黃狗員工的無助和無奈」為題,報料稱該公司陷入停滯狀態、拖欠員工錢。  在廣州,「小黃狗」運營狀態如何?日前,記者走訪多個小區,發現其在廣州的使用狀況差別不一。
  • 智能垃圾回收機「小黃狗」來啦!
    市民在了解「小黃狗」智能垃圾回收機。長沙市嶽麓區已經在觀沙嶺、望嶽街道等7個小區試點鋪設「小黃狗」回收機,垃圾減量效果較為顯著。紅網時刻11月9日訊(記者 李璐)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廢品回收也走上了智能化道路。
  • 堡鎮來了一些「小黃狗」 能「吃垃圾」會「吐錢」
    在家門口,把日常廢棄垃圾投入回收箱,不僅能實現資源回收利用,還能返錢!近日,一款名為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的新奇設備出現在了堡鎮多個社區,成為當地居民熱議話題。  在虹寶苑小區見到了「小黃狗」的真容——一套由7個回收箱組成的回收機。7個回收箱功能不一,涵蓋金屬回收、塑料回收、紡織物回收、紙類回收、玻璃回收、有害垃圾回收,以及易拉罐和飲料瓶回收。中間的黃色箱體上有一塊大屏幕,在其電子屏幕投放界面上,顯示著不同類型回收品的回收價格。
  • 調查丨申請破產重組,「吃垃圾吐現金的小黃狗」還有救嗎?
    今年7月,「小黃狗」曾正式向法院申請破產重組。回復函引發輿論譁然。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2017年,「小黃狗」正式成立。它通過「物聯網+智能回收」新模式,實現24小時全天候在線交易服務、環保金獎勵,提高垃圾回收交易流通效率。官網顯示,「小黃狗」目前進駐33個城市,覆蓋8469個小區,用戶規模達416萬。
  • 「小黃狗」會不會變成「流浪狗」?
    ▲「小黃狗」吸引市民關注 | 圖來源網絡「小黃狗幫我們變廢為寶,又保護環境。以後可以慢慢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我家小孩子跟我說,以後喝了的飲料瓶要收集起來,等數量多了下去投小黃狗。」簡單來說,就是投入小黃狗的垃圾會經過專門的企業將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使得垃圾成為再生資源,通過舊衣物、金屬、廢紙等垃圾分類,以此提高再生資源利用。那怎麼理解小黃狗的科技+智能呢?這和小黃狗的使用不無關係。
  • 您今天「小黃狗」了嗎?
    正在北京舉行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一款智能垃圾分類回收裝置「小黃狗」吸引了逛展觀眾的「圍觀」。↑2020年服貿會「小黃狗」展區。「推行垃圾分類以來,我們小區換了新的垃圾桶,也都安排了垃圾分類指導員,但是執行的標準不統一,而且只是早晚高峰各兩小時有人看守,其他時間就沒人管了。」
  • 小黃是只流浪狗
    這隻小狗叫小黃,是我給它起的名字,本來它有媽媽和姐姐,它的媽媽是個只有一隻眼睛的小白狗,聽說是被車撞的,小黃的姐姐是只小花狗,一家三口一起流浪,我在村子的地裡給它們弄了窩,每天餵水餵食,生活的無憂無慮,可是自從地的主人要種菜,把它們的窩給扔了,它們就沒有家了,後來就總在我家門口,我給它們都做了絕育,它們娘仨白天出去玩兒,餓了就回到我家門口,吃完喝完就又走了,可是有一天,媽媽小白沒有回來,只有小黃和小花守在我家門口
  • 唐軍被捕後,停擺的小黃狗,已成了資本棄子
    唐軍被警方控制後,易事特火速做出公告,明確對小黃狗的投資為財務投資,不涉及其日常經營,小黃狗目前也沒有拖欠易事特貨款。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3月,小黃狗向易事特購買設備的訂單總額為1.2億,易事特已收到回款為4833萬元。
  • 多地「小黃狗」暫停服務 或成下一個小黃車?
    近期,北京不少社區裡的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無法正常投遞了,機器上貼出了暫停服務的告示,小黃狗APP中的獎勵金也無法提取。這讓不少市民奇怪,剛剛投放沒多久的「小黃狗」這是怎麼了?  據媒體報導,除北京多個區的「小黃狗」處於暫停服務外,上海、長沙、青島等地的「小黃狗」也出現大面積「罷工」。另據媒體報導,3月底,P2P平臺團貸網被立案調查,公司實際控制人唐軍投案自首,現已被批捕,而唐軍同時是「小黃狗」的董事長。  多地「小黃狗」暫停服務,是否禍起團貸網?已入駐全國34個城市、覆蓋8469個小區的「小黃狗」會不會像小黃車一樣曇花一現?
  • 正破產重整的「小黃狗」還好用嗎?
    A破產重整不影響設備運作今年1月份,「小黃狗」寧波地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東南商報記者採訪時曾表示,預計到2019年年底前,在寧波地區的鋪設量將達到1400組。不料,受董事長唐軍實控的團貸網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事件影響,「小黃狗」的正常運營受到較大影響。
  • 「小黃狗」觸礁,引發業界對「網際網路+垃圾分類」模式的質疑
    中植國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小黃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澤銘表示:「生活垃圾的分類、回收、分揀及再利用產業這麼大的蛋糕,不是一個短平快的項目,行業門檻不低,並非誰都能做。我們看好節能環保領域的良好前景,希望未來能打造出中國的固廢行業千億市值企業。」
  • 吃垃圾吐錢的「小黃狗」遭遇「成長的煩惱」
    全市共有364臺機器,回收物以紡織品和紙類最多濱湖區仙河苑小區的「小黃狗」投放一個多月,已有數百居民掃碼註冊,每天處理的垃圾達上百斤。接受採訪時,居民高先生正將家裡的舊衣服打包拿到樓下的「小黃狗」旁,在操作屏幕上輸入手機號,點擊紡織物選項後,對應的艙門自動打開,高先生將幾包舊衣物放入後,很快手機上就收到了系統返還的1.2元。
  • 啥是小黃狗?開啟春節生活廢舊回收新模式
    小黃狗是一個能用廢品換錢的再生資源智能回收平臺。通過在公共場所設立智能回收機,以有償方式接收市民投遞的廢舊物品。每逢春節大掃除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寓意著辭舊迎新、迎接喜氣!春節前,家家戶戶都忙著打掃室裡室外的衛生,掃地拖地擦玻璃、清洗蚊帳被褥,連家具也洗刷一遍,還要清掃整理廢舊物品,把家裡裡外外都收拾得乾乾淨淨。以祈求換來新一年的好運氣。
  • 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開啟全國布局
    ,小黃狗核心團隊也醞釀了兩年有餘。上述都是小黃狗獨特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中植集團和投資機構看好小黃狗的原因和理由。」  真正實現垃圾減量、汙染減少  7月11日,小黃狗與上市公司易事特籤署了《設備採購戰略合作協議書》:未來三年,小黃狗將向易事特採購30億元的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硬體設備。易事特創始人何思模、易事特董事長何佳、派生集團董事長/小黃狗董事長/團貸網創始人唐軍及雙方高管參加了籤約儀式。
  • 「小黃狗」停擺,或與「團貸網」案有關
    南京、無錫等地的小黃狗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紛紛「罷工」,其運營方小黃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背後的資本大戲卻還在繼續。4月27日,上市公司派生科技公告,其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小黃狗環保科技於4月25日到26日將佔公司總股本2.44%的股份全部清倉,根據這兩天股價粗略估計,「小黃狗」可套現2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