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會出現吃完飯身體開始犯困,躺下就能睡著的時候,而且白天特備容易迷糊,精神也特別疲憊,但是一到晚上就特別精神,很多人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經常會出現吃完飯歇一歇睡一覺的想法,身體容易出現睏倦。《沈氏尊生書》曾稱之為「醉飯」,因為這種情況是典型的脾胃虛弱。
其實,這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吃完飯到了到頭就能睡著的程度,這時候就要及時注意了,可能是身體出現問題了!
脾虛越嚴重,困的越嚴重。因為中醫理論中,脾主運化,脾對身體的消化和代謝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因為脾可以降低濁氣,也可以升清氣。如果一個人的脾氣不足就會引起運化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導致大腦供血受到影響,身體出現犯困的情況。
這是因為吃完飯以後,身體要將血液集中到脾胃裡去消化食物,而食物過多或者過於油膩辛辣會導致腸胃受損,承受的壓力也就更大,所需要的血液也會增加。身體的其它器官供血就會減少,這是大腦的氣血供應減少,就會出現睏倦乏力的症狀。而長期以往還會引起其它比較嚴重的症狀。
脾虛的辯證之法
從中醫角度來講:「脾胃是後天運化之本,氣血生化的源泉」。
脾胃虛就會引起身體的脹氣,精神睏倦,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狀,還會有4種常見類型:
1、脾虛生熱
面色暗沉發黃,臉上容易出現水腫,口渴,舌苔發膩泛黃,脈搏比較細且無力,耳鳴
2、脾虛嘔吐
容易引起嘔吐、面色發白且沒有什麼光澤,疲倦發困,舌苔發白,脈濡弱
3、脾虛洩瀉
大便有時溏稀有時腹瀉有時便秘,變化不止,身體還會出現面色暗黃,腸胃不適,舌苔發白
4、脾虛水腫
小腹附近出現「遊泳圈」,用力一按彈不回來,可能是因為皮膚水腫失去彈性引起的,還有脈搏沉緩、舌質發白。
如何預防和調理脾氣虛呢?
脾胃不好的人建議飲食上不宜食用過多的酸性食物,經常食用酸性食物會破壞腸胃黏膜,加重脾胃負擔,建議可每天堅持喝苓提明水,它是由生活中常見的山楂、荷葉、黃精等食材熬製成膏飲,溫熱水衝飲,有健脾祛溼,補氣益血,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潤肺生津的功效。平時還需要注意少吃涼性、辛辣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比如慄子、藕、山藥等食物,最好搭配著苓提明水,對脾胃虛弱的人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工作,儘量避免長期處於潮溼陰暗的環境工作或者生活。如果感覺自己的症狀比較嚴重,建議找專業的中醫進行調理,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具體辯證施治。從根源上治療身體虛弱,才能改善脾胃的虛弱情況,讓身體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