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鴻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禧能源」)公告稱,已經提出終止在新三板掛牌的申請。
對此,鴻禧能源方面向《中國經營報》記者確認,目前已經確定摘牌,而且短時間內沒有再次掛牌的計劃,具體以公司公告為準。
在今年11月,鴻禧能源首發上會遭證監會發審委否決,有證券分析師認為,鴻禧能源之所以被否是因為關聯交易所致。該公司短時間內再次衝刺IPO的可能性不大。
主動「摘牌」
「初步確定了鴻禧能源摘牌事宜,並且對外已經公告。」一位投資機構的人士向記者表示,該公司股東將在2017年12月15日完成登記,並出席股東大會對公司終止掛牌進行審議,如果不出意外,該審議將被通過。
對於主動摘牌的原因。鴻禧能源公告稱,為了適應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長期戰略發展規劃,經審慎研究,擬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
另外,鴻禧能源公告稱,公司及實際控制人,相關負責人已就公司申請終止股票掛牌的事宜與全體股東進行了溝通與協商,並達成初步意見。對於不同意終止掛牌的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不低於該股東取得公司股份時的成本價格收購異議股東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具體價格以雙方協商確定為準。
對此,一位鴻禧能源受訪者向記者表示,鴻禧能源雖然過會被否,但是並不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據該受訪者透露,在近期,鴻禧能源與華勤集團籤約組建了濟寧華禧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華勤工業園區120萬平方米廠房屋頂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
不過,上述投資機構人士認為,從發審委的反饋意見看,鴻禧能源存在的一些問題讓投資者心存疑慮。除該公司是典型的家族企業之外,其主要產品為多晶矽,而多晶矽電池的平均轉化率要低於單晶矽。因此其市場前景也有待於考驗。
另外,鴻禧能源「1元連環交易」也備受詬病。在2011年4月份,上海融鼎、金石投資、光大金控、金燦豐德、上海旭幸、杭州智周曾以每股12.115元共計26653萬元的價格認購鴻禧能源股份。但是隨後,在2012年6月5日至2013年8月11日,龔丹紅、王麗翠等9名股東將所持股份以每股1元的價格轉讓給張維鳴(鴻禧能源第三大股東)。這明顯存在問題,不符合常理,當然對於普通投資者也是一種傷害。上述投資機構人士亦稱,不看好短時間鴻禧能源再次申請掛牌,希望能全身而退。
關聯交易惹爭議
鴻禧能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可謂業績亮麗。其2014年~2017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15億元、19億元、20億元以及1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6343萬元、1.32億元、1.20億元和7234萬元。
但營業收入規模以及淨利潤情況可觀的鴻禧能源,其首發卻未能通過發審委審核。
依據發審委的反饋意見,「關聯交易」或許是鴻禧能源過會被否的「致命傷」。記者梳理鴻禧能源公開資料發現,其業績嚴重依賴大客戶,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長期佔比超過70%,其中,對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昱輝陽光」)的銷售收入佔總營收逾20%。而且昱輝陽光又是鴻禧能源的最大供應商,採購總額佔比長期超過25%。
這意味著,在鴻禧能源的業務中,昱輝陽光能源不僅是其主要客戶還是主要供應商。
對此,證監會在2017年11月7日的反饋意見中、要求鴻禧能源對部分主要客戶同時也是主要供應商的原因作出說明,同時還要求其對採購和銷售是否完全獨立,是否存在受託加工情況,是否存在其他安排使採購和銷售相關聯進行解釋說明。
鴻禧能源作出解釋稱,太陽能光伏行業產業鏈主要包括多晶矽冶煉、鑄錠/拉棒、切片、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太陽能發電系統應用六個環節。行業內一些規模較大企業,如昱輝陽光和阿特斯集團旗下公司業務覆蓋產業鏈多段,但其太陽能電池片產量相對較低。而鴻禧能源主要處於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環節並具有相對優勢,同時還進行分布式太陽能電站的建設與運營等業務。因此,鴻禧能源既向上述公司採購矽片、電池組件,同時也向其銷售太陽能電池片。
另外,記者還發現,除了業務關聯之外,鴻禧能源在資金佔用、無真實交易背景的票據融資、自然人關聯方借款、委託貸款等方面也存在關聯交易。
對此,證監會要求,鴻禧能源保薦機構、律師就鴻禧能源是否與關聯方間存在顯失公允的關聯交易,以及該公司營收、淨利潤是否對關聯方或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客戶存在重大依賴作出說明。
公開資料顯示,在發行前,鴻禧能源的第一大股東李健為第二大股東李金喜與第三大股東張維鳴之長子,李金喜與張維鳴為夫妻關係。上述三人合計持有公司69.55%股份,公司股東張維耀持有公司1.39%股份,與張維鳴為姐弟關係,可以說該公司的家族色彩比較濃厚。
另外,記者注意到,在一元每股連環交易中,9名股東將所持股份1元轉讓的人正是其第三大股東張維鳴,而在低價轉讓中也不乏第二大股東李金喜的身影。
據了解,鴻禧能源招股說明書披露的關聯企業達72家,包括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關聯方租賃、向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支付的報酬等經常性關聯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