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裁員?好好看一下彭博社裁員信怎麼說

2021-01-15 搜狐網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彭博社已於本周二開啟新一輪裁員計劃,約80名左右編輯崗位員工將不得不告別彭博社,宣布裁員計劃後的幾個小時後,彭博主編也給所有員工寄了封神秘的備忘錄。

  文/郝思斯 張耀升

  彭博社目前的各種變動是自去年其創始人邁克•彭博(Mike Bloomberg)的回歸開始的。他回歸後,對彭博社的高層架構進行了不少調整,不少高級管理人員離開了彭博社。自從布隆伯格於2014年任命了新任總編——前《經濟學人》雜誌總編輯約翰•米可斯維持(John Micklethwait)後,彭博社編輯部門就在他的帶領下開始了大規模的重組,這次裁員亦早有徵兆。

  據華盛頓郵報周一晚間的報導,彭博社華盛頓分部將有十幾名員工的裁退,這一數字比預期的要小。由於面對頻繁的人事變動,以及位於紐約的公司高管們近來將大量資源投入到網際網路項目中,彭博社華盛頓分部近期一直被低落的士氣困擾——員工們都擔心被邊緣化。此次裁員,華盛頓一些著名的記者被解僱,如資深環境記者道恩•科派奇、資深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記者特裡•阿特拉斯、大衛•勒曼等,據統計,國家安全新聞部是受到影響最大的部門。紐約分部的裁撤人數大概為20名左右,剩下的裁員名額將於其全球範圍內2400名記者中產生。此次離開的記者都會根據自己的工作年限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收到一定數額的補償金。

  做斷腕的壯士,不做補齊短板的木桶

  對於此次裁員,總編輯米可斯維持稱之為"彭博社在變得更強大路上的一次蛻變":"讓有才華、專注的員工離開確實讓人傷心,沒有人願意告訴這些優秀的記者們他們可能要面臨失業," 他在給員工的備忘錄寫道,"但是,這絕對不是裁員,而是對我們大量資源的重新調配。"彭博社的的工作原則一直都是"提供客戶所需的內容,打造現代化的企業",他認為沒有什麼比浪費客戶的時間更讓人苦惱,因此接下來的工作目標之一就是削減沒有吸引力的長篇報導,圍繞包括速度,相關性,便捷性、設計感和分析等核心原則重新打造彭博社編輯團隊,增強團隊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在進行大規模裁員的同時,彭博社仍在招聘,計劃組建一個約30人規模的新部門,對突發的重大事件快速作出評論。這似乎是在向外界表明,彭博此次大規模裁員並不是因為經濟原因。

  事實上,就在裁員消息發布的幾個小時後,彭博主編米可斯向所有員工發了封神秘的備忘錄,他在裡面指出三個目前彭博最應該做的事情,以下是傳媒狐整理的郵件內容:

  目標:成為資本主義的編年史

  我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成為資本主義的編年史,紀錄全球商業和金融上的大事,但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在市場和經濟領域超越亞當斯密,而是應該集中火力在客戶身上,不論他是在巴爾的摩的電視機觀眾,柏林的客戶端用戶或班加羅爾的網頁瀏覽讀者,期許我們成為精準的編年史作家。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很早就說要建立六個支柱,包括商業、金融、市場、經濟、技術和能源(政府和政策),這也是為什麼這星期決定關閉運動和教育兩個部分,雖然我們有很好的報導,但人們卻沒有把它當成第一新聞來源,我們必須把資源投入到評論團隊、客戶早晨簡報和更多的數據新聞,提高對社交媒體的監控和新市場的電視節目,還有全球廣播網絡,以涵蓋更多的風險資本、市場結構和競選基金等領域。

  如果你腦中浮現關於西甲的好報導,或是你想到沙特的學校當個播報員,並透過各種手段推銷這個想法也可以,我們並沒有禁止你寫非核心業務的報導,但是我們篩選的標準非常高,這裡有更高的牆等著它跳過去。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所謂的資本主義編年史意味著歌頌財富或是賺錢有道的人,不全然是,因為讀者、觀眾和聽眾需要確切的信息來完成他們的工作,我們的工作要做到揭發金融上的錯誤和誇大,探索這個不完美的市場,找出可疑的潛在泡沫。我們會持續擴大調查記者團隊,並且揭發那些企圖扭轉金融規則的資本家。獨立性是我們的力量,這也是為什麼編輯部跟其他商業部門分開的原因,所以要加強貫徹各個平臺的編輯準則。

  我們不是資本主義的吹捧者,但我認為還有個方法能夠區別我們,那就是對商業金融和市場的熱情,所以如果你不糾葛人們如何賺錢,或者傾向恥笑這些人,又或者因為你想成為銀行家,所以簡單地想做投資銀行的新聞,那彭博可能就不是你該待的地方。

  如果編年史是我們的任務,我們該如何做呢?首先因為我們有很多優秀的編輯和研究員,讓我們和客戶端有良好的關係,也讓網站的流量在上周打破紀錄,在別人衰敗時,我們卻依舊成長,如果大部分我們所做的事都能通過"好新聞"的檢驗,人們就會為了它付錢。不過為了可以做得更好,還需要下面兩條準則:專注客戶所需要的內容和現代化我們的組織。

  別讓浪費客戶的寶貴時間

  很多時候,我們的報導內容是為了自我滿足,而不是滿足那些花錢的用戶(或是花時間看的讀者),雖然讀者來自各個領域,但他們都有個共同想法:時間非常寶貴,浪費時間就是在激怒他們,所以提供不需要的信息,或是把他們需要的藏起來,都有可能激怒讀者,況且他們有許多來源可以選擇,所以當我們搞錯需求時,他們會用眼睛來否定我們。

  我在彭博所做的第一個肅清活動,就是清除所有冗長的文章,我並不是反對長篇作品,更何況這是我自己的公司,在我來之後完成最好的作品,也是最長的作品(商業周刊內高達38,000字的報導),但是太多長篇作品沒辦法吸引讀者和客戶,尤其在客戶端,沒有看超過第二頁的,因此藉由啟動編輯中心和限制長篇作品的編輯數量,試著去改善質量,透過彭博情報這個月剛發布的服務,丟棄更多過去的包袱。

  我們要清理客戶所不需要的東西,但是什麼是他們想要的呢?"好新聞"是個好聽卻也很官腔的答案,待會我會再提到它。我想有五個東西跟客戶息息相關:速度、關聯、便利的樣式、設計和解釋分析。

  加強所有平臺的設計,因為我們的客戶很多時候是透過設計來使用服務。我們的主頁才剛剛升級,接下來也將迎接我們美國電視頻道的新風貌,以及改善雜誌和彭博快訊的外觀。其中,我們最大的挑戰是,很多客戶依舊不知道如何最好地運用客戶端,所以如果沒有人能抓到重點,那我們一開始就不應該採用它。

  有這麼多的該改進的地方,全是為了讓客戶能花更多時間在我們身上,所以"好新聞"這個詞真的是好聽又官腔嗎?應該說好新聞的精神是,發現故事並講好故事,像計算機沒辦法在第一時間播報培生集團賣金融時報的新聞,也沒辦法說服數百萬人點擊商業周刊的報導代碼,它也無法訪問希拉蕊(Hillary Clinton)關於電子郵件的新聞,也不能變成另一個主播史蒂芬妮(Stephanie Ruhle)或湯姆(Tom Keene),我們需要會說好新聞的人。打造讀者願意付費的高質量新聞才是彭博的核心(同時也是商業模式,至少在客戶端是),我們需要更現代的組織來完成一系列優秀的報導。

  把組織弄得更現代化

  彭博編輯部已經發表許多很棒的作品,但如果可以再整合和全球化,少一點官僚,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整合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彭博情報和彭博視野已經分別用不同的模式進行整合,在媒體方面,也已經取消兩個不合時宜的新聞編輯室,就在我辦公桌對面,TOP編輯們現在坐的位子。要善用客戶端的記者,現在我們已經有歐洲版主頁,亞洲版的也快了,我們已經成功打破藩籬,把新聞記者送進廣播或電視的工作裡,出現在彭博電視的記者數量也越來越多,但我們依舊要避免重迭,並累積最強的力量以接觸更多的團體,如彭博政府和彭博BNA等服務。

  科技方面,我們很快會推出新版的MTEAM服務,它會告訴你誰負責什麼,藉由它,在製作報導時,你可以隨時隨地聯繫在服務上的每個人,同時我們也在考慮用行事曆軟體來告訴你會負責什麼報導。我們還需要更多的人事調動,電視比全球執行編輯奧蒂斯(Otis Bilodeau)需要更多人力,彭博在線也比編輯麥琪(Maggie Otte)需要更多人力,所以我們很快會公布正式的工作交換計劃,大約有40人要接受三個月的指派,舉個例子,彭博電視新招募的員工可以在證券團隊度過,彭博編輯部表現最好的員工,可以有到任何一個編輯部工作的機會。

  全球化方面,我們對編年史這個目標來說還是太狹隘,紐約是大部分執行編輯的家,也是大部分網站和彭博視野記者的家,但我們已經開始改變,因為政府會漸漸走出華盛頓,而科技業大多來自舊金山。彭博已指派了新的執行編輯前往倫敦,接下來會派更多到亞洲,這些報導必須在當地就編輯完成,而不是經過好幾層到了紐約,又過好幾層回當地,這是我們下一步會做的。

  學習方面,已經說過很多次,我是從豐田新聞學院出來的,不是70年代底特律的那一個,所以我認為質量就是你認為正確而且籤字負責的事,而不是把那些瑕疵品放到產在線,希望品管部門的人幫你清理。我們嘗試給當地的編輯和領導更多的決策權力,也改組了部門,讓它不要有這麼多繁雜的分級,拆散不需要的,專注在需要的,這樣子資源才可以集中,交易團隊也才能和企業融資很好的整合。

  我們已經開始合併影音/直播和房地產/投資兩個部分,這周的改變都是希望能減少重迭和耽擱,同時確保記者們有在撰寫和編輯工作上,除非你是在新聞中心裡,可以不用撰寫和編輯。我們是做一個記者,而非官僚主義者,所以要為每個字負責,更不能去複製。

  總體來說,我希望讓彭博的組織架構更簡單,我們有那麼多的頭銜和地位,更要讓讀者知道你所寫或編輯是什麼,如果我們想在往後回復該有的榮光,要有個基本想法:我們是新聞組織,我們要的是記者和編輯(或者主編)。

http://media.sohu.com/20150908/n420653823.shtml media.sohu.com true 搜狐傳媒 郝思斯 張耀升 http://media.sohu.com/20150908/n420653823.shtml report 4834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彭博社已於本周二開啟新一輪裁員計劃,約80名左右編輯崗位員工將不得不告別彭博社,宣布裁員計劃後的幾個小時後,彭博主編也給所有員工寄

");}

相關焦點

  • 空中巴士CEO:將全力削減成本,無法保證不會有強制性裁員
    9月22日,據路透社報導,歐洲飛機製造商空中巴士執行長(CEO)紀堯姆·傅裡(Guillaume Faury)於當地時間周二對法國廣播電臺RTL表示,空中巴士公司將竭盡全力削減成本,而不必訴諸於強制性裁員,但這不能保證不會發生。
  • 觸寶王佳梁「懟」禮物說裁員:員工需要認同感,別把粗暴裁員當個性
    )】3月31日報導 3月27日,禮物說創始人兼CEO溫城輝通過內部信宣布裁員消息,表示「我一點都不抗拒裁員。只要我判斷這個業務是沒有前景的,我馬上砍掉,毫不猶豫。」也有員工表示,此次裁員突如其來,毫無徵兆。此後,這個估值2億公司的裁員風波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身為80後的觸寶CEO王佳梁似乎有點看不慣,特地連夜寫文反駁。以下為觸寶聯合創始人兼 CEO王佳梁撰文:前幾天被禮物說的裁員內部信意外刷屏了。但凡裁員,大多公司都諱莫如深,溫城輝卻主動自曝家醜,勇氣可嘉。可仔細讀完這篇文章,我卻覺得哪裡不對勁。
  • 時尚業裁員潮蔓延,加拿大鵝裁員125人
    而兩個月之後,短期壓力增大而難以繼續支持員工的加拿大鵝選擇了裁員。圖片來源:加拿大鵝界面時尚看到,推特用戶@J_S_HERMAN表示「誰會在5月買冬天的外套」,推特用戶@westislandr則表示,雖然所有服裝品牌的銷售額都在下跌,但秋季之後,派克大衣和厚外套的銷售又會得到恢復。裁員風潮正在全球蔓延。
  • 金融危機下IT巨頭紛紛裁員 能否像壁虎斷尾求生
    CNET科技資訊網 11月7日 北京報導(文/梁欽):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惠普、戴爾、AMD等IT巨頭們紛紛裁員,以求生存。其實,IT巨頭們的這種做法讓人想起小時候經常接觸的一種動物:壁虎。
  • 禮物說投資人回應公司裁員:沒抓住網紅電商紅利
    導購電商平臺禮物說於3月27日宣布裁員,並稱整個裁員計劃將持續。公司創始人兼CEO溫城輝通過微信公眾號透露裁員原因,「有幾次機會沒有抓住,尤其是網紅電商、內容電商的紅利期」。昨日(3月29日),禮物說天使投資人朱波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通過裁員把錢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是「很正常的事情」,並坦言行業發展太快,公司沒有抓住某些機遇,但「並不影響公司健康發展」。員工:裁員毫無徵兆3月27日,溫城輝通過內部信宣布裁員消息,表示「我一點都不抗拒裁員。只要我判斷這個業務是沒有前景的,我馬上砍掉,毫不猶豫。」
  • 疫情當下,你被降薪、裁員了嗎?
    01 有人裁員,有人減薪,但也有人加薪其實疫情發生之後,我便詢問了身邊的幾個朋友,了解一下他們的人力資源情況。其中一家是我以前的老東家大搜車,大搜車目前主要的業務還是依賴於線下。無論是新車、二手車,還是汽車金融。都需要大量的地推在線下搜集車輛信息、車商交流、銷售跟進等工作。但是受疫情影響,用戶不能出門看車、車商也不能收車賣車。
  • 金融危機引發IT巨頭紛紛裁員 能否像壁虎斷尾求生? - CNET科技資訊網
    金融危機引發IT巨頭紛紛裁員 能否像壁虎斷尾求生?首當其衝的是全球IT老大惠普公司,宣布在三年內裁員兩萬多人。隨後,索愛、eBay、思科、富士康、TI、聯想、戴爾、摩託羅拉、TCL、飛思卡爾、諾基亞、北電、AMD等紛紛宣布裁員。國內的視頻網站也紛紛宣布裁員,六間房裁員,土豆也被捲入裁員傳言,一時間裁員的烏雲籠罩在每一個IT從業者周圍。更離譜的是網上開始流傳《大裁員第一波》,列舉出了近200家大型企業的裁員名單。
  • 《雲南信息報》大裁員 曾首家報導"躲貓貓"事件
    她說,自己在遣散會議期間「如鯁在喉,溼潤了雙眼」,但是她也表示,「《雲南信息報》會繼續辦下去,只不過是『瘦身』裁員了。」  雲信報裁員的消息觸動了很多人的神經。四季如春的昆明,真的迎來了報業的寒冬嗎?  一份地方大報的落寞  雲信報專欄作家「風之末端」28日下午轉發了這篇《再見!
  • 突然接到通知被裁員了,還房貸的「救命稻草」是什麼?
    突然接到通知被裁員了,還房貸的「救命稻草」是什麼?現代社會「鐵飯碗」的事情已經是不常見了,在市場經濟的時代,適者生存的法則一直被傳承著。不管是你是勤勤懇懇的工作,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混日子,只要有新人比你強,甚至剛畢業的大學生比你更難能吃苦,得到的工資連你的工資一半都不如,這時就要小心自己的「位置」是否保得住?
  • 作業盒子員工感慨: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快到期末,果然又裁員了!
    前言:最近的坊間也是不太平,網易裁員、馬蜂窩裁員的消息是一浪接一浪,瓜友們也是應接不暇……好了,廢話不多說了,還是來看看今天的瓜吧。「作業盒子要裁員了,大量。」「小盒科技開始裁員了,哦吼。在校教育的其他鐵汁們跟上啊~」「年底了,該來的還是會來的。可以聊聊遣散費了,或者叫離職補償金?小盒科技」……這幾天,馬蜂窩裁員的消息大家還沒有消化,坊間又開始大量出現了關於作業盒子(小盒科技)裁員的消息,對於裁員的真實性、裁員人數、裁員對象、裁員賠償等都成了大家討論的焦點。我們先來看看網友們都是怎麼說。
  • 我們整理了一份疫情以來的裁員降薪的企業名單
    也因此,優信對部分員工降薪、停工待崗,瓜子二手車發內部降薪通知、大搜車裁員13%-14%。2月28日,瓜子二手車母公司車好多集團發內部信稱,決定對集團崗位施行階段性薪酬和假期調整方案,調整暫定涉及2020年2月、3月兩個月的薪酬,集團VP層:M6及以上全序列降薪50%;集團總監層:P9M4、P10M5全序列降薪40%集團崗位:P序列、M序列降薪30%,補償假期13天。
  • 鬼滅之刃26集:鬼舞辻公司在線裁員,下弦通通不服,無慘:聽我的
    今天鬼滅之刃第26集更新,也預示著這部動漫完結撒花,陪伴了我們半年的鬼殺劍士們,也終於要休息一下,好好鍛鍊他們的呼吸法,而另一邊的鬼舞辻集團雖然也要休息一段時間,但在離開前卻選擇了裁員,讓人看了忍不住鼓起掌來。
  • 鬥魚北京分公司市場部大量裁員,辦公室一半是空位
    年前,鬥魚就曾傳出深圳分公司海外部門大量裁員的消息,但當時鬥魚稱是正常的人員結構調整,而此次記者就裁員問題向鬥魚公關諮詢後,對方表示」不予置評「。2月19下午,AI財經社接到爆料稱鬥魚北京分公司市場部大量裁員,原辦公地點優盛大廈七層已經人去樓空。
  • 維基社區Wikia證實已裁員10%
    自Wikia創建以來,總共已獲得了14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投資商包括亞馬遜和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風險投資公司等;在此次裁員之前,Wikia員工量為43人。
  • Oracle中國良心裁員:首批900人 賠償N+6
    從當前獲得的消息,Oracle 在中國的所有研發中心都會受到裁員影響,HR 在會談完北京地區員工後,將前往南京、深圳等地,面向 CDC 員工進行一對一面談。而目前暫時沒有被裁員的員工,主要負責的業務包括資料庫產品、中間件產品等。   為何要裁員?
  • 裁員風暴下寒冬依舊凜冽:被裁沒多久 公司也不在了
    年初的時候被領導「逼走」過幾個人,用逼走這個詞是因為,我們領導能力不行,只會拿大家的勞動成果去邀功,而且現在的方向還沒做出太大的成績,就一心想要轉型拔高格調,但平時布置和安排工作卻很混亂,導致整體轉型不太好,當然也沒什麼收益,大家看不到希望就離開了。漲完工資後不久,我離開了。雖然對公司有感情,但也知道再待下去不利於今後的發展,長痛不如短痛吧。
  • 樂視網欠融創系超32億被催3日還清;鬥魚回應「裁員」
    鬥魚回應「裁員」:廣深團隊合併,業務線會保留涉數十人昨日,有媒體報導稱,直播公司鬥魚近期進行了裁員。接近鬥魚管理層人士向新京報回應稱:「鬥魚有兩個團隊做海外業務,一個在廣州,一個在深圳,廣州團隊做得比較好,深圳團隊相對弱一些,因此進行了合併。」鬥魚強調,此次屬於團隊正常的優化調整,整個團隊有70人左右,業務線還在,調整還在進行中,沒有具體裁員數字。上述接近管理層人士透露,本次調整為常規團隊合併,但涉及的深圳員工對調整存在異議,因而做出了裁員決定,涉及人員數十人。
  • 設計院裁員真相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土木注考,ID:sj20200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法律層面,「裁員」與「優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裁員」即解除勞動關係,初衷為對公司進行整改,降低運營成本。
  • 美國夢工廠宣布裁員20% 從高層到動畫師都被炒
    先是多名動畫師被裁員,沒過幾天市場部主席Dawn Taubin和首席運營長Mark Zoradi雙雙離職,財務長路易斯·科爾曼(Lewis Coleman)也宣布退休。接著又宣布將關閉旗下的太平洋影像公司(PDI),最終裁員人數可達500人。
  • 成立15年仍未盈利,如今裁員四千,特斯拉怎麼了 | 小巴問大頭
    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最近,馬斯克發了一封內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