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豚:徵服江河的「鯨」——「國際淡水豚日」特稿

2020-11-02 蝌蚪五線譜

長江江豚都有哪些「親戚」?

今年的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長江湖北宜昌流域的水面上出現了江豚集體嬉戲的一幕,這也是自今年8月後宜昌地區再次出現類似的場景。

江豚現身的新聞(圖片來源:早安山東)

長江江豚終身生活在長江中,屬於廣義上的淡水豚類。淡水豚指代所有適應淡水環境的鯨,和暢遊海洋的藍鯨、海豚是宗親。隨著近年來長江環境的逐漸好轉,長江江豚拋頭露面的次數逐漸增多。但大部分淡水豚的處境卻依舊令人擔憂,10月24日是「國際淡水豚日」,讓我們走近這些長江江豚的「親戚」們吧。

白鱀豚:名字是筆糊塗帳

提到長江江豚,就不得不說曾長期跟它們共享長江,如今卻已遠去十餘載的「表姐」白鱀豚。

白鱀豚是鯨偶蹄目白鱀豚科的唯一物種。除體型更大外,酷似鳥喙的細長嘴巴也是白鱀豚和江豚的明顯區別。

白鱀豚雄性體長2.2米、體重最高160公斤,雌性更大,有2.5米長、240公斤重;通常結成小群體生活,數量最多不超過15隻;只吃魚。

在一些科普文章中,白鱀豚也被寫成白鰭豚,其實它們的鰭是青灰色的。造成錯誤是因為最初發現白鱀豚的美國探險家把當地漁民口中的白鱀聽成了美國俚語「白旗」的發音,後來又被一部分國人想當然改成「白鰭」所致。

白鱀豚(圖片來源: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庫)

拉河豚:名在江河身在海

拉河豚全名「拉普拉塔河豚」,是狹義淡水豚(嘴巴像白鱀豚一樣細長的類型)中唯一保留了海洋生活能力的。流經阿根廷、烏拉圭、巴西等國的拉普拉塔河及相鄰的近海淺水區域是它們的棲息地,活動場所的水深通常不超過9米。

拉河豚平日裡通常獨居生活,有時也結成5~6隻的群體,主要在靠近海床的地方活動,喜歡一邊拔除水草一邊尋找食物,很少浮出水面。

由於數量稀少又低調,科研人員觀測到拉河豚的機會不多,現有研究只知道它們的喙長和身長的比例是所有海豚中最大的,體色會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而變淺,老年個體幾乎是純白色。

拉河豚(圖片來源:神秘的地球)

南亞河豚:最古老的淡水豚

從生物學的角度說,淡水豚並不是一個嚴謹的分類,而是對所有具備淡水生活能力的鯨豚類動物的泛稱。這些淡水豚很多雖然形態相似,但彼此的親緣關係卻相距甚遠,這其中又屬南亞河豚最為與眾不同。

南亞河豚棲息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等南亞國家的淡水水域;通常獨居生活,喜歡在泥濘的水域活動,以魚蝦為食;頭部看起來有些向左歪

南亞河豚大約出現於2650萬年前,是最古老的淡水豚,和抹香鯨及喙鯨有著較近的血緣關係。

南亞河豚(圖片來源:搜狗百科)

亞河豚:回聲定位能力更強

亞河豚是現存體型最大的淡水豚(因白鱀豚已被認定功能性滅絕),生活在亞馬遜河、奧裡諾科河、馬德拉河等南美洲主要河流及其支流中,成年後體重可達160公斤,2.5米長;細長的嘴巴裡長滿了鋒利的小尖牙,以魚為食。

研究發現,憑藉超強的回聲定位能力,亞河豚甚至可以探測到針一樣大小的物體。這全都是前額處高高隆起的大鼓包的作用,這個大鼓包被稱為「額隆」,可以幫助亞河豚收集到比其他淡水豚更多的聲波,具備更強的回聲定位能力。

亞河豚(圖片來源:地球脈動)

阿拉瓜亞河豚:不和其他南美淡水豚往來

阿拉瓜亞河豚生活在巴西阿拉瓜亞河的底層,用長長的嘴巴拱開河底的泥沙,捕捉藏在裡面的魚,目前僅存1000條左右。

相關研究發現,阿拉瓜亞河豚的頭骨比其他亞馬遜河流域的淡水豚更寬,DNA上的差異已經超過了亞種的範圍。結合阿拉瓜亞河早在大約200萬年前就已經不再與亞馬遜河相通,生物學家認為阿拉瓜亞河豚早就和亞馬遜河流域的其他淡水豚分道揚鑣,可以算作一個全新的物種。

阿拉瓜亞河豚(圖片來源:環球網)

結語

除白鱀豚已經確認功能性滅絕外(指一個物種在野外的數量不足以維持該物種的種群繁衍,這個物種在自然界的生態功能已經喪失),其餘種類的數量也十分稀少。而這一切主要是人類活動破壞了淡水豚的棲息地所致。如何在人類發展和保護自然環境間找到平衡點,是拯救這類物種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孫斌來.談談珍稀水獸白鱀豚的命名問題.《吉林師範大學(自然科學版)》,1984年

[2]一隻起名廢.名副其實浪裏白條——淡水豚類科普[EB/OL](2020—10—17)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57211537/?type=rec

[3]科學家發現全球第五種淡水豚 [EB/OL](2020—10—17)https://gongyi.qq.com/a/20140128/006757.htm


相關焦點

  • 國際淡水豚日:吸取前車之鑑,留住「水中大熊貓」
    #國際淡水豚日#生態文明10月24日是國際淡水豚日印度尼西亞官員Awang Faroek Ishak在2010年10月召開的亞洲淡水鯨類保護論壇上提議設立了這項節日,旨在強人們對淡水豚類的了解,提高公眾對淡水豚類的保護意識。今年我們迎來了第十個國際淡水豚日,僅以此為契機向大家介紹淡水豚及其保護現狀,呼籲更多人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
  • 國際淡水豚日:吸取前車之鑑,留住「水中大熊貓」
    國際淡水豚日:吸取前車之鑑,留住「水中大熊貓」 2020-10-26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生命之聲:守護淡水豚
    1、2020年10月24日,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淡水豚日,自2010年國際淡水豚類保護論壇提出建議以來,這已是第十一個世界淡水豚日,節日的設立是為了向大家更好的介紹淡水豚及其保護現狀3、因為食物資源的銳減、長江航運、淡水湖汙染等,幾乎讓所有的淡水豚都面臨滅絕的危險。有「長江女神」之稱的白鱀(jì)豚已在2006年底被宣布功能性滅絕。而它的朋友長江江豚,比國寶大熊貓的數量還稀少!
  • 保護淡水豚,我們在行動
    沒錯,10.24日是國際淡水豚紀念日。2010年10月19~24日,亞洲淡水鯨類保護論壇在印度尼西亞東加裡曼丹省召開。來自印度尼西亞、中國、柬埔寨、孟加拉國、緬甸、印度、巴基斯坦這七個國家的豚類保護專家共聚一堂,商討亞洲淡水豚的保護大計。在會上印度尼西亞東加裡曼丹省政府官員建議亞洲國家將10月24日做為國際淡水豚紀念日。
  • 生活在江裡的它們,竟然屬於「鯨」?
    鯨魚是海洋裡的「大明星」,但你知道嗎,其實江裡也生活著「鯨」。今年的國慶中秋雙節期間,長江湖北宜昌流域的水面上出現了江豚集體嬉戲的一幕。江豚現身的新聞,圖片來源早安山東長江江豚終身生活在長江中,屬於廣義上的淡水豚類。淡水豚指代所有適應淡水環境的鯨,和暢遊海洋的藍鯨、海豚是宗親。
  • 生活在淡水中的鯨類有哪些?為何它們會拋棄廣闊的海洋棲身河流中
    河豚與江豚分布圖曾經淡水豚或淡水鯨泛指所有棲息於淡水的鯨豚類,在2006年,多國學者考察後發現,河豚與江豚是兩種關係較遠的物種,河豚從海豚科中分化出來,而江豚與鼠海豚科關係很近,目前仍劃分在鼠海豚科。淡水豚狹義上專指河豚,共有五種,現存四種。1、白鱀豚(時常寫為白鰭豚或白暨豚),是只生活於長江中的河豚類,被稱為「長江女神」,別稱中華江豚。化石表明約530萬年前就在長江中生活。2002年之後再無野外活體觀測記錄,2006年多國學者在長江流域考察後初步認定其功能性滅絕,但IUCN暫未確認其滅絕。白鱀豚被認為是第一種在現代滅絕的鯨豚類。
  • 寓教於樂 大通古鎮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宣教中心元旦正式對外開館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深受廣大遊客朋友期待的大通古鎮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宣教中心於2021年1月1日上午正式對外開館。在元旦當天,來自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專業人員,為現場的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江豚知識科普課,啟蒙了小朋友們保護江豚、保護長江的意識。
  • 淡水豚類與劍吻古豚類的系統樹
    淡水豚類系統樹,淡水豚類其實並不是一個單系群,它們之間的關係其實是非常遙遠的,而且由於受限於非常破碎的化石材料,其很多屬種的有效性是值得商榷和討論的
  • 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網站正式開通
    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網站正式開通 2011-06-16 16:17:20   來源:安青網
  • 老方法助力亞馬遜淡水豚保護—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Luciana Christante 大約10年前,生物學家開始計數哥倫比亞和秘魯之間亞馬遜河上遊渾濁、蜿蜒流水中的淡水豚。這樣做存在問題,因為淡水豚可能在一些季節成群出現,使其很容易計量,但是它們會在水位升高後遊到深水區,從而很難被觀測器發現。 「這樣的情況讓人沮喪,因為如果你希望有效地保護淡水豚,就需要知道它們的生活情況。」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海洋哺乳動物學家Rob Williams說,他從2000年開始研究海豚。
  • 科學家發現全球第五種淡水豚
    阿拉瓜亞淡水豚【環球網綜合報導】淡水豚是全球稀缺的物種之一。據香港《東方早報》報導,巴西科學家近百年以來首次發現新品種淡水豚,這也是世界目前所知的第5種淡水豚。由於新種淡水豚在巴西阿拉瓜亞河域(Araguaia)被發現,暫以此將其命名為阿拉瓜亞淡水豚。據報導,目前僅有1000條淡水豚棲息在阿拉瓜亞,由於其基因多樣性低,加上受到當地居民修築水壩、農牧等活動的侵擾,令它們的正面臨著威脅。專家建議把阿拉瓜亞淡水豚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的易危(Vulnerable)類別。
  • 你知道鯨有多少種類嗎 我知道三種 你呢
    與大多數鯨一樣鼠海豚的性別差異可以通過肛門和生殖器縫的位置來辨別出來。雄獸的肛門與生殖器縫明顯分開,生殖器縫位於肛門前。與其它齒鯨的頭顱相比鼠海豚的嘴的長度比較短,而且由於嘴上的脂肪層這個突出完全看不出來。身體粗壯,背鰭呈三角形。背部黑色,從背鰭開始有一塊灰色的部分,腹部白色。從嘴邊到胸鰭的根部有一條黑道。背鰭、胸鰭和尾鰭以及尾鰭的根部也是黑色的。幼獸的腹部部分也是黑色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幼年黑化。
  • 科學家一百年首次在亞馬遜雨林發現新品種淡水豚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巴西科學家首度發現新品種淡水豚,這種在阿拉瓜亞河發現並命名的豚,是世界目前所知第五種淡水豚。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這種新淡水豚據信目前約有一千條棲息在阿拉瓜亞河域。科學家建議列瀕危,據科學家說,這種淡水豚的基因多樣性很低,加上人類修築水壩與農牧活動侵擾,建議列入瀕危物種 紅皮書的易危。淡水豚是世界上很罕見的動物。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目前所知有四種淡水豚,其中三種列在《瀕危物種紅皮書》上。 淡水豚有長嘴,可用來在河流底部泥土裡捕魚,牠們與海豚關係遙遠。 主要作者亞馬遜聯邦大學的賀白克博士說:「這種淡水豚與其它種類非常類似。」
  • 大通古鎮淡水豚保護區宣教中心1日開館
    新年第一天,大通古鎮淡水豚保護區宣教中心開館啦!  當時光列車駛過不平凡的2020年,2021年已悄然而至。 新的一年 總有新的氣象,1日上午,大通古鎮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宣教中心正式對外開館啦!  快來跟小編一起感受下現場的氣氛吧!
  • 新年第一天,大通古鎮淡水豚保護區宣教中心開館啦!
    新年第一天,大通古鎮淡水豚保護區宣教中心開館啦!  當時光列車駛過不平凡的2020年,2021年已悄然而至。 新的一年 總有新的氣象,1日上午,大通古鎮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宣教中心正式對外開館啦!  快來跟小編一起感受下現場的氣氛吧!
  • 銅陵淡水豚保護區: 冀擴大「水中大熊貓」種群
    中新社合肥9月8日電 題:銅陵淡水豚保護區:冀擴大「水中大熊貓」種群  中新社記者 吳蘭  從安徽銅陵大通古鎮的和悅渡口,乘輪渡過鵲江,來到坐落於長江中間的和悅洲上,穿過曾經盛極一時三街十三巷,來到生活著11頭野生長江江豚的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域。
  • 男子在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捕魚 被罰2000元
    2017年11月5日,農業部發布通告,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均實施全面禁捕。2019年3月14日夜晚,被告人陳某駕船在禁捕區長江幹線貴池江東港埠碼頭附近水域,使用電網捕撈工具捕撈水產品時被公安機關查獲,現場扣押使用的捕魚工具和捕獲的水產品。經鑑定,陳某所使用的工具屬禁用的捕撈工具,捕獲的水產品均為長江普通野生魚類,價值人民幣495.74元。
  • 潘朝暉賀懋燮赴鳩江區黑沙洲檢查防汛和淡水豚保護工作
    據蕪湖新聞網報導  6月10日,市委書記潘朝暉,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懋燮赴鳩江區白茆鎮境內江心洲—黑沙洲檢查防汛和淡水豚保護工作。市領導寧波、程剛,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總顧問臧國寅、魏道斌、王滄江參加。   「現在洲上還有多少人?」「一旦發生險情,多長時間能安全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