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目是個大家族,起源於同一祖先,經過數千萬年的演化,逐漸分化成九十餘種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生物,按名稱可以分為鯨和豚,按身體構造和食性分為鬚鯨和齒鯨,按生活區域可以分為海洋鯨豚和淡水鯨豚,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淡水鯨豚,鯨豚家族最瀕危的群體。
淡水鯨豚又可以分為江豚與河豚,此「河豚」非彼「河豚」,這裡的河豚是相對於海豚而言,指生活在河流淡水裡的豚類,而那種能鼓成氣球,體內有毒的魚類準確寫法是「河魨」,兩種名稱同音不同義。
河豚與江豚
河豚與江豚也有很大區別,兩者和海豚也差別很大。
河豚吻部細長如筷子,頭部隆起,因長期生活在渾濁的河水裡,眼睛較小,背鰭微隆,呈鈍角三角形。
江豚頭部渾圓略微隆起,吻部短而闊,身體粗壯,無背鰭,時常咧嘴微笑,別稱「微笑天使」。
而海豚的吻部較河豚短粗,眼睛更大,背鰭高聳,頭吻部平緩,身體呈流線型,尾部粗壯有力。
河豚與江豚的種類及分布
曾經淡水豚或淡水鯨泛指所有棲息於淡水的鯨豚類,在2006年,多國學者考察後發現,河豚與江豚是兩種關係較遠的物種,河豚從海豚科中分化出來,而江豚與鼠海豚科關係很近,目前仍劃分在鼠海豚科。淡水豚狹義上專指河豚,共有五種,現存四種。
1、白鱀豚(時常寫為白鰭豚或白暨豚),是只生活於長江中的河豚類,被稱為「長江女神」,別稱中華江豚。化石表明約530萬年前就在長江中生活。2002年之後再無野外活體觀測記錄,2006年多國學者在長江流域考察後初步認定其功能性滅絕,但IUCN暫未確認其滅絕。白鱀豚被認為是第一種在現代滅絕的鯨豚類。
2、恆河豚,又稱白河豚,分布於南亞恆河流域、布拉馬普特拉河,甚至遠溯至上遊雅魯藏布江,目前僅存千餘頭。
3、印河豚,主要分布於印度河流域,在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也分布極廣,和恆河豚生存區域有大範圍的重合,關係也較近。目前種群數量有所上升。
4、亞馬遜河豚,是分布範圍最廣,體型最大的河豚,可達160千克,生活於亞馬遜河及奧裡諾科河流域,多數皮膚呈粉紅色,故又稱粉紅河豚,還有褐色、藍色、灰色和乳白色多種體色。因廣闊的亞馬遜河提供了有效庇護,現存數量有5000頭以上。
5、拉普拉塔河豚,簡稱拉河豚,它雖然歸為淡水豚類,但可以生活在海中,類似於過渡物種,多數生活在南美洲中部近海,少數生活於拉普拉塔河入海口。
江豚現存三種:
長江江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不足四位數。去年才升級為獨立物種,是唯一一種只生活於長江流域的江豚。曾經在長江裡很常見,古代有諸多記錄,陸遊《入蜀記》中記載 :江中江豚十數出沒,色或黑或黃,俄又有物長數尺,色正赤,類大蜈蚣,奮首逆水而上,激水高三二尺,殊可畏也。
其餘兩種江豚為東亞江豚和印太江豚,生活在北至渤海,南至巽他海峽,東至東京灣,西至波斯灣的遼闊近海及河口地區,偶爾也會進入河流中遊。
所以共有5種完全生活在淡水中的豚類——白鱀豚、恆河豚、印河豚、亞馬遜河豚和長江江豚。還有數種豚類可以進入淡水生活,比如上面的東亞江豚、印太江豚、拉河豚,還有中華白海豚、土庫海豚、伊洛瓦底海豚等等。亞洲是淡水豚最主要的分布區,2010年七個亞洲淡水豚分布國專家將10月24日定為國際淡水豚日。
古生物學家表明,淡水豚是從海洋中逐漸向淡水分化的,海洋豚類從河口進入河流中,遇到食物豐富,環境安全的河道便停留下來,海洋哺乳動物對淡水環境的適應能力遠遠勝過海洋魚類,因此可以在河流中生存下來並繁衍。不僅有淡水豚,在貝加爾湖、賽馬湖和拉多加湖中還生活著三種淡水海豹,裏海裡還有一種海豹,海牛也經常進入北美洲的河流裡。
河豚、江豚分布特點及原因
從上面河豚、江豚分布圖我們可以看出,只有亞洲和南美洲中低緯度的大型河流中才有淡水豚分布。為什麼其它洲的大河比如密西西比河、剛果河、尼羅河以及歐洲河流中沒有分布呢?不談人為因素,因為近代之前人類對於環境的影響很小。
1、緯度位置
豚類動物為小型齒鯨,它們沒有大型鯨類和海象那樣厚實的脂肪層,也沒有海豹、海獅那樣保暖的毛皮,所以它們通常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溫暖海域,適宜水溫8-33℃。而密西西比河上遊有結冰期,下遊河道雖寬但淺,歐洲河流冬季水溫低,鯨豚無法長期在這些河流中生存,自然不會演化成淡水豚類。緯度更高的北亞諸河就更不用說了。
2、河流入海口及水量
剛果河及尼羅河位於熱帶地區,為啥也沒有淡水豚呢?因為剛果河入海口太窄,沒有廣闊的三角洲,而且水流湍急。而尼羅河水量少,河床太淺,無法提供生存空間,澳洲河流和其它水量較少的河流也是這個原因。
放眼全球,也只有長江、南亞諸河、亞馬遜河及拉普拉塔河是最合適鯨豚類生存的區域。它們在這裡自由自在的生活了數百萬年,以為逃離了海洋中的天敵就可以高枕無憂,誰知,最可怕的敵人還是來了!
我是百科千尋君,熱愛自然,關注自然,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