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本草間
恰逢馬上就是農曆春節,春運高峰,人員流動頻繁,也增加了傳染病毒的風險。今天,貴陽發現一例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更讓大家都關注。過年是個大團圓的日子,啥都可以有,就是不能有病不是?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呢?如果做好了預防,什麼病毒來襲都不可怕!
我們先了解一下最近襲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究竟是個什麼東東,如何防?
這幾天,很多人都踏上了回家的路。春運期間,人流密集,建議大家外出儘量佩戴口罩,這是預防流感等病毒傳播最簡單的方法。不過,什麼樣的口罩能預防感染性疾病、防止病毒飛沫傳播,還真的有講究。目前,市面上有棉布口罩、紙口罩、活性炭口罩、海綿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等多種類別。其中,前四種都是沒有預防傳染性疾病的功能的,選後兩種才靠譜。雖然N95口罩看起來很讓人信賴,防病效果看起來更好,但其透氣性差,戴久了容易感覺喘不上氣兒,不適合長時間佩戴。特別是小孩,戴久了容易憋著。買口罩時,買外包裝上明確註明「醫用外科口罩」字樣的口罩就好。醫用外科口罩看似較薄,但從外到內有阻水層、過濾層、吸溼層這三層,防病毒效果也很好,還不容易憋氣。注意,一些口罩標註自己是「醫用護理口罩」,但這種口罩與醫用外科口罩是有區別的,兩者的註冊產品執行標準不同,防護過濾效果也不同,大家要認準「醫用外科口罩」哦。根據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的大型研究,一次性滅菌醫用外科口罩防流感的效果與N95口罩並沒有什麼差別。許多人平時不常戴口罩,不知道到底哪方是上下,哪邊是內外?其實很簡單,拿到口罩後輕輕捏一下,有一端比較硬,裡面有一個金屬條,把那一端朝上就對了。確定上下後,看看口罩哪邊顏色較淺,淺色這一面朝內。顏色較深的那層是阻水層,一定要朝外,不可戴反,更不能兩面輪流戴。確定好上下和內外,就可以將兩端的繩子分別掛在耳朵上,戴上口罩。戴好後,先輕捏一下上端的金屬條,把口罩固定在鼻梁,再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覆蓋鼻子、嘴巴。口罩雖好,但要記得定期更換。醫用外科口罩一般使用不超過4小時,只能一次性使用,記住不要反覆使用哦。坐公交、地鐵、火車時,總會遇到有人打噴嚏或者咳嗽。但是,大多數人還沒有養成「噴嚏禮儀」,不會下意識地遮擋。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如果突然想打噴嚏或咳嗽時,要注意用紙巾或手肘捂住口鼻。注意,是手肘不是手掌哦!這是因為手掌接觸的細菌本來就挺多,而且手掌直接捂住口鼻也容易沾染呼吸道分泌物,提拿東西、手扶欄杆等,容易再次傳播細菌或病毒。打噴嚏用過的紙巾,要記得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打噴嚏和咳嗽後,要儘快用肥皂或洗手液徹底清洗雙手。每天都要洗手,但你真的洗乾淨了嗎?洗手時,要用流動的水,並用肥皂和清水搓洗20秒以上。如果把握不好時間,大概是哼完一遍生日快樂歌的長度。飯前、便後、觸摸眼睛、鼻或口腔前後、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或觸摸公共設施後、外出回家後,都要洗手。如果沒有條件馬上洗手,也可以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代替。建議大家可以準備一些醫用酒精棉片,出門後給雙手和手機擦一擦,消消毒。春節將近,老廣的餐桌「無雞不成宴」,白切雞更是年飯首選。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防護建議,烹調時要徹底煮熟肉類和蛋類,這段時間還是建議少吃白切雞。回到老家,殺雞殺豬做飯時要做好防護,戴上口罩和手套。切記,千萬不要貪口腹之慾去吃野味!在無保護時,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和家禽家畜。在家的時候,每天都應該開窗通風一段時間,加強空氣流通。降溫太冷,每天開一小會兒也可以。兒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要特別注意保暖,不要著涼感冒了,有基礎疾病的人更要特別小心。如果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不要覺得忍一忍就好了,也不要因為過年忌諱而不去醫院,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在家裡,出現症狀後要自覺避免接觸他人,特別是家裡的老人和小孩。出門前,佩戴好口罩再前往就醫。家裡人直接接觸患者或處理患者使用過的物品後,應當使用清潔劑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劑消毒雙手。見到醫生,除了描述症狀,也要主動告訴醫生近期去過什麼地方旅遊、是否去過武漢、有沒有接觸過類似病人、有沒有去過禽鳥或動物市場、有沒有接觸過禽鳥和動物(活的或死的)等。做到以上這些,你基本上就可安全無憂度過這次冬春感染疾病高峰季節了。
深圳大學總醫院給出了中醫防治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方案,分享給大家:臨床表現:初起惡寒、發熱,咽喉幹痛,鼻塞流涕,周身酸痛,乏力賴言,口乾不渴,咳嗽,舌尖紅,苔白膩或薄膩黃,脈浮滑或滑數。藿香10克、大腹皮15克、白芷10克、法半夏15克、陳皮5克、石菖蒲15克、厚樸10克、桔梗10克、金銀花15克、連翹10克、薄荷6克、荊芥10克、黃芩10克、生甘草6克。加減:溼重者加寇仁、蒼朮;鼻塞流涕重加辛夷;口乾咽乾重加山豆根、玄參;咳嗽重者加浙貝母、杏仁。中成藥:可辨證選用藿香正氣水(膠囊)、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銀翹散、感冒清熱顆粒等。臨床表現:高熱,咳嗽,痰黃,重者氣喘,咽幹口渴,頭身疼痛,舌質紅,舌苔黃或膩,脈滑數。炙麻黃10克、炒杏仁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桑白皮15克、地骨皮15克、魚腥草30克、黃芩15克、浙貝10克、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生甘草6克。加減:苔膩,身困重加蒼朮、薏苡仁;咳嗽喘促加桑葉、葶藶子。臨床表現:發熱,咳嗽,頭痛,鼻塞,噴嚏,流涕,咽紅,舌紅,苔薄黃,脈浮數。金銀花6克、連翹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前胡6克、桔梗6克、大青葉6克、淡豆豉3克、柴胡6克、黃芩6克、荊芥穗3克、甘草3克。加減:衛氣同病者,銀翹白虎湯加減;表寒裡熱者,柴葛解肌湯化裁。若溼遏衛氣,予藿樸夏苓湯或三仁湯加減以芳香宣化。溼熱並重者,宜用甘露消毒丹加減以清熱祛溼。咳嗽重加用蟬衣、炙杷葉、前胡;納差加炒枳殼、焦三仙;便秘加重加酒大黃。中成藥:可辨證選用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小兒金翹顆粒、小兒熱速清口服液(顆粒)等。臨床表現:高熱氣促,咳嗽頻作,甚則胸痛,咯吐黃痰,躁擾不安,口唇紫暗,口乾口渴,大便乾結,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麻黃6克、苦杏仁3克、生石膏12克(先煎)、黃芩6克、魚腥草6克、紫蘇子3克、葶藶子3克、法半夏3克、甘草6克。加減:陽明腑實者,合小承氣湯;熱毒熾盛者,三黃石膏湯加減。若毒盛氣營,宜用清瘟敗毒飲以清氣涼營。中成藥:可辨證選用小兒肺熱咳喘顆粒(口服液)、清肺消炎丸、連花清瘟膠囊等。藿香6克、佩蘭6克、貫眾6克、銀花12克、連翹3克、板藍根6克、黃芪12克、白朮12克、防風12克、生甘草3克、冰糖6克。(三)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充分休息,減少學習工作壓力。(四)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用正確方法洗手,注意咳嗽禮節等。(五)儘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來源| 南方+、深圳市衛健委、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民日報、廣東發布、深圳大學總醫院中醫科、貴陽市衛生健康局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聲明:季度本草間只為傳播中醫道家康養文化,部分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道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 根植中國傳統文化
◎ 傳播道醫中醫藥學
◎ 遵循時令節氣物候
◎ 古法調養身心健康
關注「季度本草間」
了解更多身體的調理知識
特別推薦:
臍療丸|脾胃虛寒、虛胖、便秘、失眠、宮寒者使用
古方牙粉|清新口氣、牙齦出血、牙齒酸軟、敏感萎縮、牙痛、牙結石統統搞定
覺得文章不錯?就點「在看」,並轉發朋友圈,推薦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