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9 月 12 日的眾安開放日中,眾安科技首次向外界發布了新一代區塊鏈公鏈基礎協議眾安鏈(Annchain),眾安科技區塊鏈工程總監瞿爭認為,相較於現在的主流區塊鏈技術,眾安鏈的DAG公鏈升級融合了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提供更強大、更安全的分布式計算能力,將引領區塊鏈底層技術升級,助力區塊鏈應用落地。
現有公鏈技術阻礙區塊鏈行業發展
目前,區塊鏈公鏈技術存在眾多挑戰,首先是可擴張性較差,「第一,由鏈式存儲結構和現有共識算法導致的性能無法水平擴展;第二,公鏈的網絡環境沒有QoS(服務質量)的保證,各地的網絡條件千差萬別,使得網絡延遲導致了區塊鏈網絡可能存在中間狀態的不一致性,只能通過最終一致性來保證數據狀態;第三,每個全節點都必須存儲全量數據,可能達到上百G,並且還在持續增長。」
其次,由於合約開發機制、審計機制、秘鑰管理的安全性、密碼學中不成熟的算法等因素,公鏈的數據隱私問題和安全性問題一直無法得以解決,黑天鵝事件頻出,使得商業應用無法也不敢真正在區塊鏈領域落地。
最後,很多公鏈項目在設計之初其共識機制的不足使得去中心化逐漸演變為趨向由少數寡頭控制的中心化結構。
「例如這兩年頻頻會出現一些遊戲類爆款應用,但其實在這些應用最為火爆的時候,其日活、交易量等數據放在傳統網際網路場景業務中來說也並不顯得突出,可是由於受限於當前公鏈技術性能,整個遊戲的交易使得網絡出現嚴重擁堵,既降低遊戲本身的體驗性,也影響了網絡中其他應用的正常使用。」瞿爭說。
眾安鏈的區塊鏈公鏈基礎協議
如何解決區塊鏈的上述難題?眾安科技通過結合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的新一代DAG公鏈技術,打通數據孤島,提供強大的分布式計算平臺,將區塊鏈結構從傳統的二維平面形態升級為三維立體,將時時擁堵的國道,變成可以暢通無阻運行的高速公路,為真正的分布式應用落地提供可能。
所謂DAG,是不同於主流區塊鏈的一種分布式帳本技術,被認為可以有效解決傳統區塊鏈的交易串行問題,是區塊鏈從容量到速度的一次革新。相較傳統區塊鏈結構而言,DAG更能體現去中心化特徵,而且可擴展性更好,處理能力會大幅度提升。
新一代的眾安鏈當然不止於此,其創新性地提供了更為完整的智能合約、混合共識、加密計算機制。
首先,傳統智能合約無法保證數據從鏈外傳輸到鏈上時的安全性,也無法支撐複雜的業務邏輯處理,而眾安鏈則通過「預言機-業務預處理器-智能合約處理器」組合的方式,基於預處理外掛提升業務處理能力,並通過SGX等硬體方案為數據安全與隱私保駕護航,為用戶提供了增強的智能合約功能。
其次,眾安鏈的混合共識機制結合了Proof-of-Contribution+Witness與Proof-of-Stake兩種方案,相比傳統公鏈的共識算法而言,其使得交易吞吐量、確認速度和存儲容量得以顯著提升和優化,且在交易即共識的前提下將不存在任何分叉的可能。對比現有的公鏈技術,在眾安內部場景環境下已可以達到10,000+的TPS,秒級的交易確認時長,顯著優於現有的公鏈方案。
最後,眾安鏈通過獨創的加密計算層進一步提升新一代公鏈的隱私保護能力和計算能力,將神經網絡、聯合學習、同態加密等人工智慧、密碼學技術與區塊鏈深度結合,使得數據開放但不共享成為可能,並解決傳統人工智慧計算資源不足的問題。
基於DAG結構、智能合約引擎、混合共識、加密計算層等功能,眾安鏈將提供強大、安全的分布式計算能力,在業務處理能力、性能與可擴展性、數據隱私計算等方面均領先於傳統區塊鏈結構。眾安鏈不但為IEEE、ISO等區塊鏈標準以及中國和國際區塊鏈標準提供參考實現和技術支持,而且以眾安科技的實戰積累為中國公鏈社區發展提供生態力量,加速區塊鏈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