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稱孔爵、孔鳥。孔雀雖然極少露面,但是江湖上卻總不乏它的傳說。
孔雀,鳥綱,雞形目,雉科。世界上已定名的孔雀僅有兩種:藍孔雀(印度孔雀)、綠孔雀(爪哇孔雀)。白孔雀一般指人工繁育下野生藍孔雀的變異品種,數量稀少。綠孔雀分布在中國雲南省南部,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藍孔雀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沿海地區。雖然現在動物園基本都有孔雀入駐,但是我們對孔雀了解甚淺,事實上,他才是我們最需要發掘的"寶藏男孩"啊!
1.治病的肉!致命的膽?
孔雀糞有解毒利尿的功能,主治婦女帶下、小便不利、惡瘡等症。不僅如此,孔雀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有"水中老鱉,禽中孔雀"之說,為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而孔雀膽卻是一種毒藥,而且非常的毒,它和鶴頂紅還有碧蠶蠱合稱中國三大奇毒,孔雀膽更是位列三者之首。
2.雌孔雀擇偶只看顏值?
每到四五月生殖季節到來時,雄孔雀常將尾羽高高豎起,寬寬地展開,絢麗奪目,身體內的生殖腺不斷分泌性激素,傳達給大腦,做出各種各樣優美的動作,上演一場"維多利亞的秘密"。而雌孔雀則根據他們羽屏的鮮豔程度來打分,決定和哪個崽生兒育女。似乎雌孔雀就是不折不扣的"顏控",一點不在乎雄孔雀是否有內涵。不得不說,從適者生存的角度來看,雄孔雀的尾巴完全稱不上有效率,反而更像一種累贅。那麼,雄孔雀為什麼要長出這種炫耀、怪異、矯飾的尾巴呢?
達爾文在1871年出版的《人類的由來》一書中提出性選擇作為這個問題的答案。他認為,是雌性孔雀的選擇壓力造就了雄性孔雀那奇特的尾巴。雄孔雀之所以打扮自己,完全是由於雌孔雀喜歡與裝備最酷的雄孔雀交配。那麼是不是證明了雌孔雀是因為對美的孜孜以求而擇偶的呢?
華萊士提出了和達爾文"美就只是為了美"不同的觀點。他堅稱,雌性在選擇配偶時,圖的是有用的品質或優質的基因,它們希望得到的不是好看的配偶,而是具有好品質的配偶。簡而言之,雌性選擇與好品味無關,而是與理智有關。雌孔雀是實用主義者,而不是純粹膚淺。而扎哈維指出,雄孔雀擁有亮麗色澤的長尾巴必須付出真實代價,這些笨重的存在往往成為一種累贅。而這些累贅卻傳達出另外一種信息:擁有者才付得起代價!
如果雄孔雀即使拖著又大又長的尾巴卻依然能夠躲避天敵,找到食物養活自己,並奮鬥生存下去,那麼他一定具有更強的生存基因,這才是雌孔雀擇偶的聰明之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