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新冠疫苗可能會引發ADE效應的問題,一直都是公眾關注的焦點。最新科學研究發現,即便直接把在體外有很強ADE作用的抗體打進小鼠和猴子體內,也基本不發生感染增強作用。這為國內正在全面接種的新冠滅活疫苗的安全性提供了一個有力證據。
ADE全稱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意為抗體依賴性增強,比較通俗的解釋是:病毒在感染細胞時,由於某些原因,體內已有的相關抗體會增強病毒的感染能力。換言之,經自然免疫或疫苗接種後,再次接觸相關病毒時,體內產生的抗體可能會增強病毒的感染能力,最終導致病情加重。
正是因擔心新冠疫苗可能引發ADE效應,公眾對其保持了一定距離。在9月12日於深圳舉行的「疫苗創新與公眾健康」峰會上,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關於新冠疫苗)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大家討論的ADE效應,再加上成本,價格能不能降下來?」而此前,高福也曾強調:「目前新冠疫苗ADE沒有定論,必須要有經同行評審的數據公布才能說話。」
此外本公眾號在此之前也曾深度報導過新冠病毒相關的ADE效應:(點擊標題閱讀全文)
高福一直擔心的ADE是什麼?Nature子刊重磅綜述:ADE效應與新冠疫苗治療
時間來到了2021年1月2日,杜克大學人類疫苗研究所(DHVI)的巴頓·海恩斯(Barton Haynes)研究小組在預印本平臺bioRxiv發表了一篇十分重要的論文:The functions of SARS-CoV-2 neutralizing and infection-enhancing antibodies in vitro and in mice and nonhuman primates,該研究公布了第一個關於新冠病毒ADE效應的體內證據。
研究者認為,即使是直接注射體外明確有強ADE作用的單克隆抗體,仍然未在體內表現出明顯的影響,如病毒載量提升、炎症等。相反,還具有部分的保護作用。
該研究再次驗證了SARS-CoV-2的ADE抗體有至少兩種機制:
RBD特異性的依賴於Fc-FcγRII(不需要ACE2受體);
NTD特異性的不依賴Fc(需要ACE2受體),而是通過改變構象影響結合。
並分別描述了特徵,解析了各種結構。
根據抗體之間是否能阻斷病毒入侵細胞,研究者把RBD抗體分為兩個組。同一個組的ADE抗體與非ADE抗體之間相互競爭表位,不同組之間則互不影響;同樣地,NTD抗體也被分為兩組,但與RBD不同,中和性NTD抗體為一個組,可相互阻斷,而ADE的NTD抗體形成第二個組,同樣可相互阻斷;RBD抗體與NTD抗體之間互不影響。
接下來,他們做了重要的體內實驗。首先看RBD的ADE抗體:
小鼠實驗中,有ADE作用的DH1041和沒有ADE作用的DH1050.1單獨或結合都有中和且也具有ADE作用的DH1046和DH1047單獨或結合,無論是預防還是治療,都對能夠降低SARS-CoV-2感染的小鼠肺部病毒載量;
猴子實驗中,檢測了DH1041、DH1043、DH1046和DH1047的預防作用,發現這些抗體都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並能降低上、下呼吸道的病毒載量。
對於NTD的ADE抗體:
在小鼠中,ADE抗體DH1052在小鼠中具有顯著的預防作用;
在猴子中,和RBD的ADE抗體相似,DH1052組也有一隻猴子肺部炎症評分有所增加,且表現出了炎症等現象,BAL細胞因子也有所上調。但整個DH1052組的猴子總病毒抗原有顯著下降,在上、下呼吸道中也部分顯示出了較少的病毒複製。
綜上所述,即使是直接注射體外明確有強ADE作用的單克隆抗體,仍然未在體內表現出明顯的影響如病毒載量提升、炎症等。相反,還具有部分的保護作用。
作者在討論中說到原因可能有兩點:
1)SARS-CoV-2本身不能在巨噬細胞中有效複製,而Fc介導的ADE抗體則主要進入巨噬細胞;
2)Fc介導的效應器功能發揮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概括來說,根據目前已有的證據,不支持新冠病毒感染或接種疫苗能夠誘導出明顯的ADE效應。
來源:央視財經、微博:最後一次吃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