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一種常見突變使新冠病毒更「懼怕」疫苗

2020-12-04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16日報導,研究指出,新冠病毒的一種常見突變使病毒在全世界迅速蔓延的同時,也讓病毒對疫苗的敏感性更強。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查珀爾希爾校區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稱,新冠病毒的新毒株D614G出現在歐洲,且已成為全世界最常見的毒株。

這項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與原始病毒相比,D614G毒株的繁殖速度更快,傳染能力也更強。

研究人員說,雖然D614G毒株傳播得更快,但在動物身上進行的實驗並未顯示其引發的症狀更嚴重。此外,這種毒株對抗體藥物的中和作用也更加敏感。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拉爾夫·巴裡奇說:「D614G的繁殖速度是原始病毒的10倍左右,它在鼻上皮細胞中的繁殖效率相當高,而鼻上皮細胞對於病毒『人傳人』而言具有潛在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認為,D614G毒株之所以能佔據主導地位,是因為它能增強為病毒打開細胞通道的刺突蛋白的能力。

研究人員說,D614G變體的刺突蛋白頂端有一個「皮瓣」(如同翻開的領口),這使病毒能夠更有效地感染細胞,但同時也打開了一條通往病毒脆弱「核心」的通道。

報導稱,由於「皮瓣」的存在,抗體更容易發揮作用,導致病毒失活。「原始刺突蛋白的這個位置為『D』,現在被『G』取代。」威斯康星大學病毒學家河岡義裕說,「多項研究指出,這種變異使蛋白質的功能性更強,進入細胞的效率也更高。」

科學家說,早期研究是以一種包含受體結合蛋白的假型病毒為基礎進行的,並不真實。藉助反向遺傳學,巴裡奇複製了一對在614位編碼D或G的新冠病毒變異體,並利用細胞系、初始人體呼吸道細胞以及老鼠和倉鼠的細胞對比了基本特性分析。

據報導,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對原始病毒和病毒變異體進行了繁殖和空氣傳播研究。研究發現,變異病毒不僅繁殖速度為原始病毒的10倍左右,其傳染性也強得多。

報導指出,研究人員為倉鼠接種了其中一種病毒。第二天,將8隻未被感染的倉鼠與被感染的倉鼠放在籠子中。倉鼠之間有隔離物,以防它們相互接觸,但空氣可以在籠子之間流通。

接下來,研究人員開始在未被感染的倉鼠體內研究病毒的繁殖。兩種病毒均通過空氣在倉鼠之間傳播,但傳播的時間不同。研究人員發現,兩天後,8隻倉鼠中有6隻感染了變異病毒,到第4天,所有倉鼠均被感染。而兩天後,沒有倉鼠感染原始病毒,但到第4天時,所有倉鼠均被感染。

河岡義裕說:「我們發現,與原始病毒相比,變異病毒在空氣中的傳播能力更強,這就解釋了為什麼變異體能『主宰』人類。」

報導稱,研究人員還分析了新冠病毒兩種毒株引發的症狀。當倉鼠被感染時,它們的病毒載量和症狀基本相同。這表明,雖然變異體感染宿主的能力更強,但引發的症狀不會更嚴重。研究人員提醒道,在倉鼠身上進行症狀研究得到的結果不一定適用於人。

「新冠病毒是一種全新的人體病原體,其在人體內的演變難以預測。」巴裡奇說,「新的變體接連出現,例如最近在丹麥水貂體內發現的新冠病毒『簇5』變體。為最大限度保護公共健康,我們必須不斷追蹤和研究新型變體在症狀嚴重性、傳播、宿主範圍等方面的情況。」(編譯/廖思維)

相關焦點

  • 詳述新冠|突變是病毒的「天性」,這會成為疫苗「剋星」嗎?
    其中提到,2020年12月14日,英國向世衛組織報告了一種被命名為VOC 202012/01的新冠病毒變體,最初出現在英格蘭東南部。初步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該變體具有更強的傳播力,但其導致的疾病嚴重程度(以住院時間和28天死亡率評估)及再感染情況並沒有變化,大多數診斷工具不受影響。全球首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的分子組裝。
  • 新冠病毒突變位點超過10000 疫苗研發追得上嗎?|蛋白|突變|病毒|...
    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肆虐仍在持續。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截止7月26日,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接近1600萬,死亡人數超過64萬。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更好防控新冠病毒的前提之一是更深入的認識新冠病毒,其中就包括新冠病毒的變異。截止目前,已有多國研究人員表示發現了新冠病毒的變異。
  • 新冠變異|劍橋微生物學教授:未來需更複雜、定期調整的疫苗
    儘管愛滋病毒(HIV)和新冠病毒一樣也屬於RNA病毒,但愛滋病毒屬於RNA病毒中突變率更高的逆轉錄病毒。因此,愛滋病毒研究團隊憑藉自身技術優勢,可更早監測到新冠病毒發生的變異。去年6月,古普塔團隊在一名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癌症患者體內發現了一種突變,而這就是後來在英國首次被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B.1.1.7所含有的其中一種突變。
  • 丹麥共發現5種貂類變異新冠病毒 其中一種對即將到來的疫苗不...
    丹麥共發現5種貂類變異新冠病毒 其中一種對即將到來的疫苗不太敏感  Evelyn Zhang • 2020-11-15 09:38:22 來源:前瞻網 E2534G0
  • 為什麼英國新冠突變毒株這麼受關注?
    2020年12月底,英國官員發出緊急報告,稱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新冠病毒突變株(B.1.1.7)正在英國傳播。基因組的測序結果表明,B.1.1.7攜帶著多種基因突變,其中有些基因突變可能增強它的傳播能力。作為RNA病毒,新冠病毒出現新變體並不奇怪。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說,「病毒基因突變是永恆的,我們所能檢測到的變異都是能成功存活和傳播的病毒。」
  • 廣東報告新冠病毒南非突變株 病例為閉環管理南非入境人員
    廣東報告新冠病毒南非突變株  501Y.V2南非突變株於2020年10月中旬首次在南非發現,2020年11月初起成為當地流行的主要毒株。目前,該突變株正在南非迅速傳播,並且逐級取代了在該國東開普省、西開普省和誇祖魯-納塔爾省傳播的其他型別的新冠病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通報,截至2021年1月5日,除南非以外已有7個國家發現了該突變株。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認為,該南非突變株的傳播力和致病力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 遺傳學家:有害突變積累能使新冠病毒崩潰,促進病毒種群滅絕
    當地時間4月6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出版商Nature Publishing Group旗下的期刊Heredity(《遺傳》)在線發表文章指出,應關注種族遺傳學中的「突變消融(mutational meltdown)」效應在COVID-19治療方法探索中的作用,即研究能夠使病毒有害突變積累的方法,促進病毒種群的滅絕。
  • 病毒變了又變,N501Y,P681H突變體蛋白高效率上新發布!
    研究表明,與初始毒株相比,該變體的感染性和傳播能力都更高,但不會引起更嚴重的疾病,也不會影響現有的診斷、治療、疫苗和公共衛生措施的有效性。2020年8月至9月丹麥發現一種與水貂相關的新冠病毒變體,被丹麥相關部門命名為「Cluster 5」,具有此前未曾觀察到的變異。令人擔憂的是,該變體可能減少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後所產生的免疫保護的範圍和持續時間,相關評估仍在進行。
  • 英國專家再宣一壞消息:新冠變種病毒一新發現,所有疫苗或失效
    在南非和英國先後發現變異新冠病毒傳播後紛紛向世界預警,目前針對變異病毒的研究還在進一步深入,而日前有外媒報導,英國科學家擔心病毒會出現新的變化,並導致疫苗失效。目前新冠疫苗正開始接種,而病毒還沒有和疫苗展開正面的交鋒,但人們對於病毒「免疫逃逸」的擔心已經很嚴重了,這主要還是源於病毒的變異速度加快。
  • 中國團隊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在恆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這是首個公開報導的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所研究員張嚴峻、科興控股尹衛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祥喜、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李長貴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盧金星為通訊作者。
  • 學術頭條:新冠病毒出現致病性突變,雙語環境改變大腦發育,高校可退...
    該論文指出,新冠病毒已經出現了能夠切實影響致病性的突變,它的變異和多樣性或被大大低估;不同變異毒株在細胞病變效應和病毒載量方面差異可達270倍。此外,檢測到 33 個突變,其中 19 個是首次發現的新突變。
  • 英媒:新冠疫苗與病毒變體或成「貓鼠遊戲」?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新媒體專電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10日報導稱,病毒變異迫使科學家重新測試他們的新冠肺炎疫苗,並且為調整配方做好準備。與此同時,監管機構正在考慮如何加快審批速度,以及是否以季節性流感疫苗的審批作為參照。全文摘編如下:截至目前疫苗似乎對新冠病毒變體仍然有效。
  • 新冠疫苗有這麼多種,哪一種更適合你
    新冠疫情暴發後,新冠疫苗就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從各種媒體的宣傳報導當中,我們了解到,新冠疫苗的種類不只一種。那麼,哪一種更適合自己接種呢?各類型疫苗之間又有哪些優劣勢呢?冠狀病毒是一類病毒的總稱,它們的蛋白質外殼上都有一個個刺突,形成了皇冠一樣的外表。
  • Science:石正麗/周鵬概述新冠病毒傳播途徑
    系統的概述了當前新冠病毒向人傳播的途徑,並指出在新冠病毒自然宿主溯源、新冠病毒在動物中變異後對人健康的影響等方面還需更多科學研究。 不過新冠病毒在其它動物(除了水貂)與人間的傳播證據還比較有限。科學界應開展其它家畜是否能攜帶新冠病毒,是否可以傳播給人類以及病毒溢出其它相關因素方面的研究。 當前科學界已檢測到新冠病毒累積的突變,但新冠病毒RNA基因組在人群中傳播期間似乎仍然相對穩定。
  • 人類能對新冠病毒終身免疫嗎?
    近日,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研究發現,新冠病毒(COVID-19)基因序列已發生改變,並於6月在日本境內擴散。疫情之初,西方國家打出「全民免疫」的口號,旨在誘導人體對新冠病毒產生免疫功能。如今,群體免疫策略已被證實徹底失敗,而新冠疫苗研發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有些疾病,人類一經感染治癒或注射疫苗後就能終身免疫。
  • 常見的刺突蛋白突變D614G讓新冠...
    2020年11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和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冠狀病毒SARS-CoV-2發生的一種稱為D614G的突變使得這種病毒能夠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傳播,但是這種發生在刺突蛋白(S蛋白)上的突變也可能使得這種病毒對疫苗更加敏感。
  • 歐洲新冠病毒突變,動物傳人成現實,讓各國專家猝不及防
    但就在這樣緊張的特殊時刻,歐洲的新冠病毒發生了突變,動物傳人已經成為現實,這件事情就發生在丹麥,該國發現了大量由養殖水貂將病毒傳染給人類的情況,並且其中還有多種變異病毒。這一消息讓各國專家猝不及防,看來人們對新冠病毒的了解還遠遠不夠,所以專家也提醒所有國家的民眾,必須對新冠病毒保持高度的警惕。
  • 我國率先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疫苗臨床前都要經歷啥?
    5月6日,我國科學家率先在世界頂尖刊物《科學》雜誌(《Science》)上發表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研究表明,我國研製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並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的直接攻擊。自從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以來,各國都在積極地研製新冠疫苗,據不完全統計,僅我國正在進行疫苗研製的單位就不下100家。
  • 變異病毒對新冠疫苗效力影響不大,希望不在動物身上「紮根」—專訪...
    文|《財經》(博客,微博)記者 孫愛民 編輯|王小2020年12月19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證實,一種變異的新冠病毒正在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地區迅速蔓延,它的傳播速度比初始新冠病毒要快上70%。已有的研究表明,至少兩個基因突變,加劇了英國的麻煩。
  • 新冠疫苗保護效果如何?哪些情況不能打?趕緊看→
    接種後一周內避免接觸個人既往已知過敏物及常見致敏原,儘量不飲酒、不進食辛辣刺激或海鮮類食物,建議清淡飲食、多喝水。2、海鮮/雞蛋/青黴素過敏可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嗎?海鮮/雞蛋/青黴素不是新冠病毒疫苗任何一種成分,免疫程序中明確過敏個體並不是接種疫苗的特殊禁忌,因此可以考慮接種。3、有某些病(哮喘/風溼/糖尿病/手術)可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