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給予我們的重大意義

2020-12-05 一劍論管理

我們,總在四季的更迭中,感受著歲月的輪迴。時光總像一條河流,載著我們順流而下,所有的一切都會沉寂在歲月的河床上。

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精彩和非凡的意義。滿溢著喜慶和吉祥的春節,是每個炎黃子孫心中永遠難以割捨的符號,它不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鮮最特殊的一天,還承載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風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01 年的記憶

「年」的傳說——「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

民間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裡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年」的另一種說法是,我國古代的字書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由於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為歲名了。

有關年的傳說也很多。古代的春節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後,才將農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臉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當春姑娘來到門口時,會念一遍寄託新一年美好願望的句子,這一念,好運真的來了。同樣寓意的事情還有掛大紅燈籠和貼「福」字及財神像等,「福」字還必須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春節是個親人團聚的節日。節日喜慶氣氛要持續一個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儀式;節中有給兒童壓歲錢、親朋好友拜年等典禮;節後半月又是元宵節,其時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盛況空前,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結束了。

春節有很多記憶,春節又是增強記憶的最好時段。

「年」的記憶,具有很深的時代烙印。在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時代,過年成為一年放鬆、「揮霍」甚至「奢侈」的日子。對於我們這些70後,小孩子時期盼過年,為了吃好的、穿好的,拿壓歲錢。在幼小的記憶中,過年充滿了對食慾和物質滿足的別樣期待。現在,年,對於不同的家族輩分,不同的年齡層次,有相同亦有大不同。

在淡淡的流年中,那些舊日的記憶,雖終將在生命中發黃、褪色,但路過的人,經歷的事,受過的傷,跌過的跤……都會成就內心的浩瀚,增添年輪的厚重。

02 祭祖

祭祀先祖是春節左右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除夕到來之前,家家戶戶都要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之心,是形成眾生道德意識非常重要的基礎。對天地神靈和祖先的感恩,是眾生義務觀和天職觀的重要精神來源。既然得到了上天的眷顧和祖先的庇護,就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職責,奮發努力。只有牢記自己的責任與擔當,交出滿意的答卷,才無愧於天地的恩賜和祖先的護佑。

春節時必須祭祖,緬懷自己的祖先,激勵後人。但因各地習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飯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時前後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開家門前祭拜;而臺灣地區是在除夕午後,進行一年中最後一次祭拜祖先。還有的地方初一在家裡祭拜之後,還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墳祭祖的,俗稱墓祭,主要是在墳地燒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親人的墓地祭拜。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這些供品一直擺到正月初五,而且從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兩次在祖先神位(譜單)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經行禮後把「老祖宗」送走,即將譜單或牌位收歸原處。

燒紙時嘴裡還要「叨咕」一些寄託思念和請求保佑的話語,而且相信祖先們一定會聽到,給家裡人帶來幸福和安康。

總之,祭祖我想至少有三個特定的意義:感恩、緬懷、期待祖輩對後輩的保佑。

我們還可以再追溯祭祖的更深內含。

你從哪裡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根和本,一個人只有與祖先有更多的連結才能有更好的未來。每一個晚輩都有一個重大的職責來傳承和優化家族的模音,這種模音就是家族的DNA。比如晚輩具有勤奮的品質,一定是上一輩這種模音的薰陶;如果你具有寫作的天分,也一定能從祖輩中找到這種模音。此生為何而來?實際上我們此生要從事的真正職業,上也可以找到與祖輩的連結。從心理學角度講,下一代的所有問題都是在解決上一代沒有完成的課題。當然,在祖輩中還有一些劣勢模音需要下一代優化,而祖輩更還有許多未完成的使命,需要下一代繼往開來。

03 年的味道

年味,更多地在爺爺奶奶,在祖輩傳承下的美食中,在舌尖上。

生命中很多美好的記憶,往往與食物記憶有關。美食離不開色、香、味,而在中國的美食中,又多了一份「情」。

過年,雖然經濟的富足,我們平時已經不稀奇吃的東西,從吃的層面上來說,其實已經是在天天過年了。但過年,食物則有更多的豐裕,也許平時難以上桌的佳餚,父母都會費心心機。

當然,年的味道,並不僅僅是美食。年味在春聯裡,在孩子們的追逐嬉戲的笑靨中,在諸多的民俗中,在鄉村古老的廟會裡,在祖屋庭院角落裡臘梅的枝頭上,在炮聲中,在互相互愛的觥籌交錯之間,在其樂融融的親情中……

年味在哪裡?

中國的城市文明是短暫的,年味根植於農耕文化。因此,年味更多在農村,在特色小鎮,也在異國他鄉華人聚集的地方。

04 回家是一種情懷

春節,無疑在中國是一個人口的大遷移,每年的春節人口遷移量超過8億即約三分之二在流動。

在這個遷移大軍中,有很大一部分農民工兄弟。因為他們很忙,沒有時間去買車票,太高科技的搶票對他們也不是優勢,有一批便結群從國道或高速上騎摩託回家。尤其是深圳往廣西、湖南的。一開始一個人騎摩託在高速上這可能是違反交通規則的,雖然道交法沒有明確的限制,但是現在交通管理部門已經變成了為春節返鄉的民工摩託車隊保駕護航了。為了避免不安全的慘劇,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讓這支大軍行進速度「慢下來」的行動——交警、志願者、休息區、中途旅社,一切都只為了一個樸素的祝願:慢些,平安才是福。每年的春運,摩託車隊返鄉已經成為春節一個獨特的風景線。

我們以前總把騎摩託車回家作為一種很辛苦的事情,但當記者採訪一個騎摩託車回家的大哥,他說他要騎一千多公裡才能到家,其實他能買到火車票的,他說「騎摩託車回家是一種情懷」,在路上他們還有聚會,可以等一等前後左右的人。

是的,無論用那種方式,在春節回家的路上都是一種情懷。

節日,本身就是一種情懷。五一、端午、中秋、十一、元旦……每個節日有每個節日不同的意義。

而過年,更與其他節日有著非凡的意義。

我每年過年都儘量選擇開車,我和妻子兒女一起從無錫到陝西,單程形程1200多公裡,這當然對於春節開車回家過年的人是一個不遠不近的距離。

這一年的春節,我走得特別早,但路上卻是一個從未有過的「堵」。

從無錫出發,到安徽六安,12個小時才行程300多公裡,一路上常常只有十幾公裡的路要開1個多小時。坐在一旁的妻子,本來出門興高採烈,出發前也為了多帶一些東西沒有開她的寶馬而開了我的後備箱比較大的廣本。但300公裡行程之後憋不住開始抱怨了。

「你這破車,坐得一點都不舒服,屁股痛腰痛,下次回來一定不開這車了……」

我笑著說:「誰讓你不開自己的車」

她說:「還不是想多裝些東西,也考慮到路上基本都是你開,你熟悉自己的車,安全一些……下次回來一定不開車了,座飛機……」

其實我每次回家,選擇自己開車,覺得最大的好處就是且行且停自己隨意。雖然一路辛苦些,但總有另外的收穫和感受。

課這次,的確路上太堵了,也到夜裡十點多了,雖然我心情亢奮甚至還可以連續開夜車,但看妻子肯定生理上覺得難受了,聽著抱怨我也只好不吱聲。

在堵的路上,我無意打開手機QQ音樂,看到一曲《聽我說》便進行播放,這時車裡飄出美妙的歌聲:

「已經數不清第幾次,這樣蹣跚的日子

這些年過得不簡單,還有一些未知的難

……

不要失落,就聽我說

若沒有曲折怎懂快樂

開心快樂總要找個人說說

踏平旅途的孤單,回頭看也算平凡

人世間總會有心酸,還好有家室靠岸

可以說,聽我說

我跨過千山走到燈火

春去秋來的顛簸

那不停呼喚的院落……」

「這歌真好聽!」在一旁的妻子也聽得入境,她禁不住說。

她開始感慨:「其實開車回去,也真的是一種情懷。想想看,父母知道我們開車回來了,這兩天有多少期待和擔心,各種複雜的心情。彼此會更加珍惜,當見到面時,哎呀兒子終於回來了……所以他們會不辭辛勞地在家忙碌一個月,提前就準備著年貨。雖然辛苦,但覺得所有的忙綠都是值得的……就像兒子,從英國上學放假回來,雖然只在家住幾天,前後要為他忙綠,但是我心裡開心……」

無疑,《聽我說》這首歌是寫給在外的遊子的,也是2020年歲首最溫暖的歌曲。這首歌實際上是2020賀歲短片《到哪兒了》的主題曲。

《到哪兒了》,主人公是在北京工作的夫妻倆在一個大風雪的夜裡開車回老家過年的情景。他們也在中途遇到堵車,而且車陷入雪地裡不能前行,孩子也感冒了,手機沒有信號。這時老婆也禁不住埋怨:「我不去了,我要帶孩子回家。」

丈夫說:「這不是回家嗎?」

妻子說:「這是陪你回家,不是回我們自己的家。我早就說接你爸媽到北京過年,你非不肯。現在回你家有條好好的路嗎?……」

就在丈夫也覺得有點愧疚妻女的時候,這時看到遠處有兩個人打著燈光在鏟雪築路。他們看清了原來就是自己的父母……

在回程的路途中,父母就一直在問「到哪兒了,到哪兒了……」,當得知兒子開車要從後山進村的一條路時,父母很早就開始出發一路鏟雪為他們開道了。

「到哪兒了,到哪兒了……」春運,在回家的路上,到處都瀰漫的是「到哪兒了」的聲音……

春節回家的路,原本就應有這種意境:路上是一路風雪,回家是熱氣騰騰的飯菜和久違的年的味道,以及那無法割捨的情感。

但是我們更清楚,每年的春節註定有很多人為了很多人而不能回家。

飛機不能停飛,火車不能停開,醫院不能歇業,邊疆不能無人保守……也正是很多人的不能回家換取了很多人的回家。

04 年,對於我們的意義

春節的整個體驗應該從春運開始,到年俗,到春節的美食,到濃濃的人情,到年味的感受,到分離的返途……這是一個完整的情感閉環,這其中都具有強大的文化凝聚力。

我們過節過什麼?尤其是春節,過節肯定不是吃喝玩樂,之所以吃、之所以喝,也是為了兌現一種情懷。節日就是情感的共鳴。其實一千年以前,過年就是一種情懷,比如祭拜祖宗等已經賦予了其深刻的內含。

春節更是一種情懷!

時代在進步,交通越來越便捷。過年的方式或許會發生變化,但那份情懷永續。當世界已經小到一張機票的距離,交通把遠方連接起來,就像年的別離,也許不再有老母親站在村口揮淚而別的場景,但心底裡永遠也不會消減那份難捨難分。

上文中,年的由來、特定時期的祭奠、年的味道、回家之路,其實已經從不同的維度賦予了年的內含。

如果我們再用一句話來概括年的意義,可能核心的內容莫過於:春節是結束和開始的交融,是身心的整合,是一次重新出發的盤點。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寫過:2020,這是人類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這十年,不僅對人類社會、對我們的國家,我們每一個人,這十年一定都是非同尋常,至關重要的。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之半。但這一路上風雨難測,只是我們永遠堅信——所有的事都是好事,如果不是說明還沒到最後。所有不好和好的,對我們都一樣,我們都必須接納和應對。

就像這場突如其來的管狀病毒,如果是一場災難,我們也希望它來得早一些。

每一件事情,在經歷之後我們都將感受到它的意義。

武漢封城了,每一個城市都是一個生態性大循環,這考驗的將不僅僅是武漢一座城市的運營能力,而是舉國上下史無前例應變力、應對力的新型挑戰。

在前行的路上,一定難免風雨,我們的目的是「回家」,「若沒有曲折怎懂快樂!」

在新春的炮竹聲中,2020邁著蹣跚的腳步已經像我們走來。無論怎麼,我們都應以迎接曙光的心態迎接充滿期許的2020,雖然前路還有幾多未知,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憧憬和欣喜。

對於一個做事的人來說,沒有難與不難之說。

每一件與眾不同的絕世好東西,都是以無比的勤奮為前提。

勤奮、努力、創新,仍將是在我們這個國家生存和發展需要依賴的能力和主題。

我認出風暴而激動如大海

我舒展開來又捲縮回去

我掙脫自身,獨自

置身於,偉大的風暴中!

以上,謹以羅胖和吳曉波的話語為本文的結尾,與朋友們共勉!

(2020,除夕之夜)

——本文作者:姜劍客(企業管理博士,諮詢/培訓師,上海樂訓國際培訓專業人才發展教練中心導師)

相關焦點

  • 疫情幫助我們理解「過年」對於古人們的意義
    具體原因也許難以完全追溯,但不妨我們總結前人並自己做出一些理解,尤其是此次疫情之後能夠多一點自己的理解。首先,春節(正月初一)是通過農曆確定的,最早可能為陽曆1月21日,最晚可能為陽曆2月20日,時間間隔一個月,剛好是在大寒(1月19-21日)和雨水(2月18-19日)之間。
  • 侯志明、蔣藍點讚《戰疫史志》:不僅意義重大,同樣非常優秀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李智2020年的春天,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改變,也促使我們深度反思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從2月19日起,至3月10日,封面新聞陸續推出《戰疫史志》大型專題報導。從這個意義上說,《戰疫史志》不僅意義重大,同樣非常優秀。侯志明《戰疫史志》不僅意義重大,同樣非常優秀四川省作協黨組書記、作家侯志明也對封面新聞的這組專題給予關注,並給予積極評價。他說,家長告訴自己的孩子,人生很美好,但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並不是只有鮮花、美景、掌聲,還會有荊棘、困厄、疾病,這是一個稱職的家長。一個孩子的成長很容易,重要的是健康成長。
  • 這樣過年才有意義
    過年了,家長們是不是應該換個方式呢? 過年了,放下手機,才是真正的高效親子陪伴!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請家長們放下手機,用正確的方式,陪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年! 陪孩子過年的正確方式你應該學會!
  •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西遷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
    8月29日,由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首席專家張邁曾主持的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西遷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研究」開題報告會在興慶校區交大西遷博物館報告廳召開。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西安交通大學時指出,交大人展現出的西遷精神,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真正的是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我們要研究好闡釋好總書記講話的深刻內涵、高遠立意,充分發掘西遷精神的意義和價值,為國家發展戰略做出貢獻。
  • 我在工地上班,工地停工了,但是卻不讓我們回家過年,該怎麼辦?
    可能有些人無法理解,為啥自己沒感染,還是低風險地區的打工者,一年到頭打工,就是為了過年時回家和家人團聚,為啥就不提倡了呢。從情感上看,臨近過年,最後時刻,卻被要求留在城裡過年,這確實很讓人感慨。但是整體看,留在城裡過年,還是有利的。國家辛辛苦苦防疫,就是為了廣大群眾身體健康。現在,我國疫情壓力很大,局部地區處於高風險,而其他地區處於低風險。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鼓勵「就地過年」需要「誠意滿滿」
    多地也相繼發布通知,倡導外地員工「非必要不返鄉」,鼓勵「就地過年」。「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是每一個在外遊子的心聲。然而,面對疫情的考驗和政府「非必要不返鄉」的倡導,「要不要回家過年」也讓許多外地員工糾結不已。畢竟辛辛苦苦在外打拼了一年,誰不希望能夠回到自己家裡和親人團聚過年?
  • 張志明:新時代黨的建設思想有哪些重大意義?
    張志明:新時代黨的建設思想有哪些重大意義?,對於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意義不可限量。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嚴治黨;中國共產黨;新時代黨的建設;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體系;執政黨建設;保證 作者簡介:   十九大報告把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認識水平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標誌著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把握有了高度自覺和自信,對於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意義不可限量
  • 陳鳴明:充分認識野生動物保護的重大意義
    我們嚴格對標對表全國人大,圍繞「一法一決定」中的關鍵條款,有針對性地對照檢查,把情況摸清吃透,督促全省上下把黨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以及法律和決定具體規定落到實處。陳鳴明指出,整體來看,六盤水市各級各部門在認真貫徹實施「一法一決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工作全面深入,措施嚴格有力,保護成效明顯。
  • 我們為什麼過年?《沒有過不去的年》:尋找新的精神家園
    尹力的《沒有過不去的年》讓吳剛、吳彥姝、江珊、郭濤等人帶來瑣碎日常與真實的生活細節,讓觀眾思考傳承數千年的國人「最後的儀式感」到底還剩下什麼,以及——我們為什麼過年?城市裡不讓放炮,鄉村裡不讓拜年,因為疫情,返鄉團聚訪親問友亦都可能無法成行,越來越沒有年味的年,我們過什麼?
  • 疫情形勢嚴峻,外出務工人員回家過年,還是就地過年
    對於疫情,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能給予病毒反彈的空間。時值冬日,病毒在嚴寒的環境下,不僅不受影響,反而能更存活。現在又快要過年了,很多人看到這種情況,不禁要問還能不能回家過年,還是選擇就地過年。越是在這個時候,越不能亂了陣腳。要積極配合防疫措施,做好防疫工作。不要去有風險的地區走動,平常要注意防護。在家中要常備口罩和消毒液,防患於未然。
  • 你知道過年的由來嗎
    從小到大都是認真的參與著這重大的節日,從來沒有想過春節的來歷和春節的習俗,今天聽朋友講道這方面的一些知識,那就讓我來做一個兢兢業業的搬運工來給大家講講過年的那些事,不足之處還希望大家多多包涵。春節呢是在虞舜時期興起才開始逐漸被我們中國人所接受的,相傳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春節這天,舜接任了天子位,隨即帶領著部下人員一起祭拜天地,開啟了新紀元。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一年的第一天,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改名叫作春節。正式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這一事件,還要歸功於一位在中國歷史上做了83天皇帝的軍閥——袁世凱。
  • 十進位網址對加速我自主新一代網際網路意義重大
    這是我國在網際網路技術上取得的重大自主創新成果,為擺脫美國對現有網際網路的控制和壟斷,建設中國自主掌控並可向世界推廣的新一代網際網路,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和發展機遇。有一位科學院院士指出,我國在網絡時代取得的這一重大技術創新成果,其意義不亞於冷戰時期的「兩彈一星」。我們需要高度重視,亟待把這一重大的突破性的自主創新成果快速推廣應用,以十進位技術為基礎,構建中國自己的新一代網際網路。
  • 發紅包、給補貼……倡導「就地過年」動真格了!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13日電(記者 李金磊)「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但今年春節註定不一般,因為國家鼓勵就地過年。過年的意義不在於經過那個時間點,而在於家人團聚啊。 」一邊是防疫需要,一邊是回家的誘惑,很多人在「回家和留下」的選擇題中糾結。 為了讓更多人選擇留下,一些地方除了發布倡議,還拿出真金白銀,給留在當地過年的打工人發新年紅包。
  • 新思想有哪些重大意義...
    新思想有哪些重大意義?,就要把握它的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世界歷史意義。  它的政治意義,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統一全黨意志、堅定四個自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撐和精神動力。  它的理論意義,第一個就在於它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時結合新時代的新特點,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重大貢獻,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 深刻認識新發展理念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深刻認識新發展理念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原標題: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我們黨把握世界發展大勢、著眼我國發展全局作出的戰略抉擇,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是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 第一觀察 | 在總書記心中,這個「冷門」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把考古工作視作「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認為它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是展示和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一項探索「過去」的文化事業,何以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在此前謀劃「十四五」的兩場座談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分別受邀發言。
  • 為了留住大家就地過年,各地竟想出這些大招!直接發錢都弱爆了……
    泉州還明確,對春節期間(2021年2月11日至2月26日)留泉過年的規上工業企業、限上商貿企業、在建市級及以上重點項目的省外來泉務工人員,可給予適當節日補貼。對留泉過年的非泉州籍困難家庭的企業職工,每戶給予一次性困難補助1000元。泉州則表示,春節期間留泉的外地來泉就業企業職工憑個人身份證可免費乘坐公交車、免收國有A級旅遊景區門票。
  • 過年寓意闔家團圓,那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嗎?
    兒時的我們最期盼的就是過年了,因為在這個時候往往可以吃到許多美食,並且還可以拿到自己心愛的壓歲錢,並且每年的這個時候,對於每家每戶來說都是真正的團圓時候。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大多數父母都是常年在外工作,只有到過年的這幾天才會趕回來與孩子團圓一下,所以這個時候,人們往往是幸福感最為強烈的時候。但是小編相信許多夥伴們在小時候都有著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要過年呢?似乎大人們給出的答案永遠都是慶祝新的一年到來,嚮往的明年美好的生活,但是真的是這樣子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 我們放假啦!回家過年啦!
    我們放假了,【飯盒王】全體同仁在此給您拜個早年!美食江湖炊煙瀰漫,百味人生又是一年!2018年,我們非常由衷的感謝您!很多人誤解我們做好飯盒和您用貴飯盒是為了標新立異。然而,對於不斷下降的國人身體素質來說,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具有了重大意義。
  • 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黨的「七大」和楊家嶺革命遺址
    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黨的「七大」在這個大廳舉行。在會議地點後面的小山坡上,散落著一排洞穴,這裡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和中共中央辦公廳舊址。這裡毛澤東有《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和許多重要文章。中共六屆七中全會於1945在這裡召開,《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獲得通過。偉人的菜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