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信區茶亭有家江南詹氏草鴨館,店裡的「詹氏燒酒牛頭」很有儀式感,吃起來「真香」。其製作人詹世兵說:「詹氏燒酒牛頭是招待貴客的,象徵著牛氣沖天,也預示著鴻運當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詹世兵烹飪牛頭20多年了。他介紹說,以前牛是農村稀罕之物,小家庭祭祖用豬頭,大家庭祭祖用牛頭。
關於「牛頭宴」典故很多,據說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七縱南夷首領孟獲後,以牛頭犒賞戰士,「牛頭宴」成了歡喜、慶功之宴。
又相傳成吉思汗的愛將豁爾赤在一次戰役即將要報捷的時候,卻被一群狼圍在一個山洞裡。眼看兩天過去,成吉思汗擔心愛將安危又擔心糧草不足後軍心散亂,急中生智,叫士兵斬下牛頭,扔出山洞引開狼群,成功脫困。最後戰役成功報捷,成吉思汗專設「牛頭宴」分享給士兵。此後這個習俗就在元朝被沿襲了下來,用於招待貴族與重要賓客,同時在有盛大的宴請活動或慶功活動時,也會設「牛頭宴」用來祈福平安和慶賀勝利。
明朝時彭冀南抗倭有功,皇上犒賞「牛頭宴」為戰士壯行。「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勇士們豪氣滿懷、牛氣沖天,一個勝利接一個勝利。「牛頭宴」激勵著無數兒女奮勇殺敵,保家衛國。
詹世兵說:「烹飪牛頭講究火候,今天烹飪的詹氏燒酒牛頭是幾十年實踐的結晶,要想吃這道菜必須提前預訂。」牛頭需要先用滾水燙過,刮毛,再放清水浸泡幾個小時,把牛口裡的髒物去掉,然後放入有各種香料的大鐵鍋湯裡慢煮十個小時,2個小時冷卻後撒上辣椒、蔥花等佐料再蒸出油,然後上桌。這還沒完,上桌後,大師傅還在牛頭上澆下半瓶白酒點燃,藍藍的火苗讓人遐思,火過後才開吃。桌上每位客人都會有一把小刀、一把叉,還有特製的調料。
詹氏燒酒牛頭香糯肥美,肉爛而不膩、不塞牙,含豐富的膠原蛋白,適合養顏補身。牛頭皮厚肉酥,很有嚼勁,牛舌頭也不錯,讓人流連忘返。
牛人、牛市,吃詹氏燒酒牛頭開啟鴻運,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來源:上饒晚報
採寫:操園官 姜南勇
編輯:少數 編審:高凌 監製:陳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