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跑運輸的司機找活就習慣於上物流信息網(視頻截圖)
原本在運輸司機看來,「張峰物流網」給供需雙方搭建了很好的溝通平臺(視頻截圖)
劉先生把手頭的三部車都算上了,很快就向對方打了1800塊錢(視頻截圖)
齊魯網11月5日訊 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講,什麼最重要?供求信息很重要,得知道哪裡有什麼需求,然後哪兒又有滿足這種需求的商品,有了這個才能賺錢,而現在提供這種信息最有效也最流行的方法就是電商平臺。比如跑運輸的司機,他們現在找活就習慣於上物流信息網。從網站上可以看到各地各種各樣的貨源。德州夏津的貨車車主劉先生和王先生他們就一直通過這種方式配貨,好些年一直很順利,可就在幾天前他們又從物流信息網上找了一批貨,這一次,他們失手了。
上網配貨 打完錢後「貨源」消失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生活幫》報導,夏津的劉先生和王先生都是跑運輸的大車車主,在他們看來,這個物流網「貨多」「名氣大」,給供需雙方搭建了很好的溝通平臺,貨車車主們再也不用苦苦找活等活,只要上了物流網,全國各地的貨一目了然。
「打開網頁之後,你比方說選擇安徽,去蚌埠,這樣都出來了,所有的貨源。當時就從這個網頁上看到的。信息特別多。基本上車上都是這麼找貨。」
近些年,物流網的興起已經讓物流也實現了質的飛躍。10月25號,劉先生從張峰物流網上看到了一條從山東德州到安徽蚌埠的配貨信息。登記信息顯示總共有200噸貨,需要多臺貨車,覺得合適的劉先生就趕緊跟配貨站取得了聯繫,配貨站說每臺車要交600塊錢的信息費。
因為配貨站的盈利模式就是要靠提供信息賺差價,而且每輛車要600塊錢的價格也算正常,所以劉先生把手頭的三部車都算上了,很快就向對方打了1800塊錢。於此同時,另一位車主王先生也看到了這個信息,也打了兩部車的信息費共1200塊錢。隨後配貨站就把把貨主的電話給了他們。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他給我們廠方電話,給廠方打電話的時候,再叫我們每臺車交600塊錢。我們覺得不對勁。再給配貨站打電話的時候,配貨站就再也聯繫不上了。」他們告訴記者,自從27號以後,配貨站和貨主的電話就雙雙打不通了,直到現在都還處在關機狀態。
發覺事情不對的他們趕緊和張峰物流網取得了聯繫,結果物流網工作人員告訴他們,趕緊報警,他們很可能是遇到騙子了。因為短短兩天時間,被這家配貨站騙走了錢的車主已經多達23個人了。
物流網:信息核實「如兒戲」
一聽物流網的工作人員說自己可能受騙了,劉先生他們開始還不相信,因為他們一直認為這個物流網的制度是非常規範,甚至嚴格的,這一點在註冊帳號的時候尤其明顯。
劉先生告訴記者,當初他們加入張峰物流網的時候,都有業務員專門到家核實過身份,而且登記了身份證,家庭住址等信息。核實通過以後再交上1900塊錢的年費自己的帳戶才能開通,才能查看物流網上的信息。配貨站登記的程序也類似,怎麼還會有人敢於利用物流網騙人呢?更何況物流網工作人員電話裡告訴他們已經報警了。
隨後劉先生與記者一起趕往了位於德州市東匯大廈的張峰物流網辦公地址進行求證。但見到劉先生以後,網站的負責人又改口了。
這位負責人表示,他們最近確實接到了共23位車主的投訴,都反映在10月26號,27號兩天期間被那家配貨站騙去了信息費。但是網站並沒有報警。
網站工作人員列印了一張統計表,上面顯示受害人分布在包括德州、寧津、平原、武城、夏津等各個縣市,受損金額從600元到3000元不等,總額28600元。而蹊蹺的是,配貨站入網時間就在騙錢的頭一天。
入網第二天就開始行騙,配貨站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膽子的呢?就不怕物流網根據註冊信息找到他們嗎?這個時候,張峰物流網工作人員的一席話讓劉先生大吃一驚。
張峰物流網的工作人員介紹,跟劉先生他們不同,當初這個配貨站註冊的時候,並沒有工作人員過去核實,而是由配貨站自己提交了一份身份證照片就通過了網站審核,開通帳號了。
「齊河這麼遠的話我們不可能過去業務經理。像濟南的也是匯款過來的。太遠的話我們不過去。夏津的太近了,我們可以過去。」
一個在行業內很有影響,甚至很有美譽度的網站,在核實信息的時候居然也會因地制宜,區別對待。近了,還能去看看,遠了,連看都不看,直接傳上一張身份證照片,再交上錢就行了。關鍵是這個身份證它是真的嗎?是本人的嗎?這樣的信息網站敢信,可其他的要拉活的車主們敢信嗎?
註冊地址「附近沒有配貨站」
張峰物流網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只提供平臺,無法保證平臺上的所有信息都是真實的。何況在交易過程中,劉先生他們都是直接把錢打到了配貨站提供的帳號上,所以物流網認為自己並沒有責任。
「你們這邊是直接自己聯繫的,我們就收個年費。有張峰網從一開始就這樣。人家運滿滿就是有個第三方,選把錢給運滿滿,成交以後再把錢打過去。這樣安全啊。這多好啊。這個我們只能跟領導提個建議。」眼瞅張峰物流網的工作人員沒有要負責的意思,劉先生便向物流網查詢了那個配貨站登記時的地址,信息顯示配貨站位於齊河縣西外環與308路交叉口。隨後記者趕到了這個位置進行核實。卻得知這一塊沒有配貨站。
「這個韓強,你跟韓強聯繫一下,他損失了三千,他好像報過案。我們把資料也給他提供了。」
那麼這位名叫韓強的受害人報案情況如何了呢?隨後劉先生撥通了他的電話。韓先生表示,因為他的個人損失只有三千,警方以案值不足為由沒有受理,那麼現在所有受害者合起來的案值已經達到了28600.警方是否會受理呢?就在物流網所在大廈的樓下,劉先生撥通了報警電話。
通過劉先生和網站的核實,現在我們已經完全可以懷疑那個配貨站就是騙人的,這就需要警方來破案了。劉先生已經撥通了報警電話,而且警方也表示馬上出鏡,事情眼瞅著馬上就要走上正軌了。可是,令劉先生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報警之路,劉先生再一次遭遇了意外。
轉了一圈報案 遭遇「踢皮球」
在報警電話警方表示轄區派出所會馬上出警,幾分鐘後,果然一輛警車載著幾位警員趕到了現場,在向劉先生了解完情況以後告訴他,派出所解決不了,需要到當地的網絡安全大隊進行報案。
「你上網安大隊報案去吧。網安大隊不受理你就上刑警大隊。」
隨後記者又與劉先生一起趕到了派出所民警指示的德州市公安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網絡安全保衛大隊。
而警方表示,案發地在夏津,就上夏津報案。警方的一席話一下子就把劉先生從德州支回了夏津,那麼夏津警方又是否會受理呢?
夏津市公安局的這位民警先對物流網提供的這份身份證信息進行了核查,結果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但是等劉先生要求立案調查的時候,民警又給出了這樣的說法。
「像這種的大型的案子,要不就是省廳督辦,要不就是公安部督辦,系列的案子,多少起,涉嫌幾千萬,下邊的小派出所根本就辦不了這案子。」民警說,因為牽扯麵太廣,這類案件「不好接,忒麻煩」.建議劉先生跟張峰物流網聯繫,以網站的名義把這些人集合起來,統一報案。
最後,劉先生也沒能報上案,那麼劉先生他們究竟該去哪兒報案呢?
山東元序律師事務所律師馮延衝介紹,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對於案件管轄權的問題,一般是由行為發生地來管轄,如果幾個機關對管轄權有異議的話,他們可以上報公共的上一級機關,由上級機關來決定這個案件由誰來管轄。
此外律師還解釋說,對於本案當中德州張峰物流網作為信息平臺有義務對客戶身份進行核實,並對相關信息真偽進行把關,如因把關不嚴導致的損失,物流網是有賠償責任的。
馮延衝說:「就本案來說解決的途徑我認為有兩個,一個就是走刑事程序,按照詐騙的理由向公安機關報案。但本案來說存在的問題就是報案有點難。另一種可能比較有效的途徑就是按照民事程序來走,根據物流網本身存在信息審核把關不嚴的問題,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給了消費者專門的一些保護。貨車司機們可以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將物流網,包括配貨站一起作為被告進行起訴。」
一方面是物流網對信息把關不嚴,另一方面是兩地警方都願意立案,說到底原因是什麼?不就是嫌麻煩嗎?可是如果僅僅是嫌麻煩就不作為,那麼出了問題就不是說一句跟我無關那麼簡單了。
[責任編輯:楊凡、徐曉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4-2687669,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4-2687669,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