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2日播出的《未來說·執牛耳者》節目中,上海市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醫生和老師翁心華教授回憶了「敢於說真話」的傳承。
張醫生這次講話之所以受大夥喜歡,是因為他敢於說真話、敢於表達真性情,可是也有人說表達真性情的人會受傷,有人可能不太喜歡這樣說話風格特別直的人,但也有人說這不能怪張醫生,要怪老師,翁老師也是說話特別直的人。
「說直話、說真話」,這是這對師生的傳承。其實,翁老師的老師戴自英教授就是這樣一個忠實於科學精神來做事情的人。戴自英教授是中國臨床抗生素的奠基人,是一個著名的感染病專家。中年人可能還記得當年的四環素,這種藥對一代人的影響特別大,張文宏醫生笑稱,判斷「前浪」和「後浪」最主要的標記是把嘴巴打開,有著「四環素黃牙」的都是「前浪」。
這是當時非常普遍的藥,但這個藥實際上治療感染的作用很有限,很多細菌對它都是耐藥的。此外,這個藥要耗掉大量的糧食,它是糧食做的,當年災難時期糧食非常緊張,用大批糧食去生產四環素,出來以後又覺得它作用不大,不是一個浪費嗎?對此,戴自英教授做了一個全國的調查,然後向當時的衛生部有關領導打報告,所以領導最後下決心把這個藥停下來了。
當時戴自英教授就敢說真話,而翁心華教授說的真話就是,2003年SARS的時候有很清楚的三條診斷標準:流行病學證據,你到過哪裡,以及臨床表現和X光的發現等。當時後來有一個文件發到醫學會的時候,覺得第一條流行病學證據不是很重要,把它拿掉了。文件覺得這個季節只要出現頭痛、發燒、咳嗽,就要進行懷疑。當時翁心華教授在上海做專家諮詢組組長,一拿到這個材料就覺得不對。如果這樣講的話,這個季節是最容易發生這種感染的,打擊面太大了,所以當時他們討論後認為要堅持第一條流行病學證據,你到過哪裡,上海不能放掉這一條。第二天一早,翁教授就接到電話說是否能夠負責任地說這個話,專家組覺得這一條是診斷這個傳染病最重要的一個依據,很負責任地這樣說了,並且籤字按手印了,後來就把這個事情這樣定下來了。
翁教授說,醫生說實話是很重要的,張文宏教授這次很多場合的講話讓老百姓聽了以後覺得他是敢說真話的,這可能就是一種傳統,或許是感受到了來自老師的壓力。
(素材來源:《未來說·執牛耳者》節目組 編輯:劉清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