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臺灣有三大港市,即所謂的「一府二鹿三艋舺」。其中,位居首位的「一府」就是臺南的安平!當然,臺南孔廟更是堪稱全臺灣的文化圖騰,二者一個代表「商業復興」,一個代表「文化傳承」。於是,它們就成了臺南無可替代的徽章。
雖然每去一個地方我都計劃深度遊,但時間倉促還是只能隨機挑選精華。為了趕時間,更為了撫慰妹子們的旅途辛苦,我決定先奔七股鹽田溼地,讓大家放鬆一下。要不,妹子們準得集體「彈劾」我。從臺中去臺南,如果不考慮路上其他景點,走中山高速(1號線國道)是最快捷的選擇,更重要的是2個多小時的行車時間足夠碎叨的妹子們小睡一會兒,我的耳根子還能清淨一下。
黑面琵鷺
本來去七股我們只想看看鹽山,誰想溼地沿路隨走隨玩的景點卻絡繹不絕,黑面琵鷺保護區就在離七股海堤不遠的地方。這是一條從溼地中間鋪過去的堤壩路,雖然標明了「禁止無證車輛駛入」,不過經過了這幾天的在臺自駕經歷,我已經成為一名地道的「臺灣司機」了,絕無理由放過這種特色路段!雖然去保護區的設想是不錯,可真的到了裡面才發現黑面琵鷺總是羞答答地躲得很遠,只能用長焦鏡頭才能窺其一二。黑腹燕鷗和鷺鷥的數量十分驚人,看上去也很壯觀。被妹子們集體鄙視了一番後,再次發動汽車往七股鹽田而去。
臺南七股鹽山
來七股體驗曬鹽的小盆友
一路上想像著如山丘高的鹽山、完整的古早曬鹽工藝場景,不是只有我很期待,妹子們同樣很有興趣。畢竟「鹽業興,則百業興」,只有了解了臺南的鹽文化,才能更深入體會這座臺灣第一府城的興盛嘛!沒想到,現實又給了我們一個重重的打擊。今天是周一,是七股鹽博物館的閉館日,這下期待變成了泡影。好在鹽山開放,而在博物館北面,還有個規模並不很大的鹽田。一個國小的學生團正在體驗製鹽的過程,我們也樂得摻和到臺灣小朋友的「勞動」中。這種活動是學校為了讓孩子們深度了解海鹽文化和鹽的曬制過程而推出的實踐活動,互動性和參與性很強,類似性質的體驗項目在臺灣地區的國小課外活動中十分普遍。妹子們也一本正經地當起了曬鹽人。有此一樂,也沒有枉費我們大老遠地跑過來一趟!
臺南七股溼地
從七股前往安平的途中,我們在經過夕遊出張所時,再次與府城的鹽文化做了深度接觸。如果你對「夕遊出張所」這個名字感到好奇,我不會奇怪,但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日語水平一定跟我差不多,基本停留在「日本鬼子習慣用語」的程度。要說起來,這個夕遊出張所與臺南的鹽文化大有淵源。日據臺灣之前,這裡原是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成立的安平支局,後因組織精簡改名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安平分室」。在臺灣鹽業興盛的時期,這兒還是相當重要的鹽業物資據點。到了日據時,這兒被正式取名為「夕遊出張所」。
夕遊出張所
鹽的日語發音即為「SIO」,而這裡的地理位置剛好又適合觀賞夕陽,兩者一結合,就有了「夕遊」二字;而「出張所」是日語出差的意思,這裡在日據時期也是個出差辦公的場所。這麼解釋下來,應該印象深刻了吧?
夕遊出張所
夕遊出張所
夕遊出張所
夕遊出張所若放到大陸,或許會成為另一個純粹的文化型展示館,但在臺灣它卻成了文化創意型的觀光工廠。夕遊出張所裡面有各種鹽類相關的體驗區,可以玩鹽、可以了解鹽文化歷史,也可以購買特別的生日彩鹽紀念品,所以每天來這裡的小朋友、大朋友都不在少數。其實臺灣的很多工廠,在成功地進行文化創意轉型之後,都能讓人在娛樂的同時認識產業、閱讀文化、體驗製程!不僅把冰冷的東西變得有看頭,而且通過互動體驗讓你可以深度了解它,絕對寓教於樂兩不耽誤!
相比之下,一街之隔的安平古堡就顯得不是那麼有意思了。安平古堡古稱「奧倫治城」(Orange)、「熱蘭遮城」(Zeelandia)、「安平城」、「臺灣城」。古堡最早建於1624年,是臺灣地區最古老的城堡,自建城以來,曾是荷蘭人統治臺灣的中樞,後來也是鄭氏王朝三代的宅府。如今看來,這座宅地也只是個地標而已了。往赤崁樓走是要穿越市區的,雖然車多人多,但秩序貌似還是比北京三環路要好一些。趕到赤崁樓時夜幕已經降臨,妹子們顯然在七股鹽田和夕遊出張所折騰累了,一個個很不情願地跟在我屁股後面。果然被我猜對了——不大一會兒,我就被這幫傢伙以「搞吃的」的名義生拖愣拽地拉了出來!赤崁樓的旁邊有個夜市,客流不小,我們擠來擠去地在裡面逛了一下,搞了些「韓金婆婆」的杏仁豆腐,又在「度小月擔仔麵」解決了晚餐,填飽了肚子開始往高雄趕路。
臺南安平古堡
赤崁樓,為1653年荷治時期興建的歐式建築,曾為全臺的統治中心
仰望光之穹頂 閒步旗津半島
臺南的市中心到高雄市中心僅僅50多公裡的路程,還是很近的。在夜色的掩護下,我們直接殺奔高雄「愛河之心」。有水的城市總是很有靈氣,愛河,縱貫高雄,河上的大橋在燈光的映射下分外精彩。可能是在桃園的汽車旅館參觀之後,妹子們對「豔遇」這個詞又有了新的定義,剛一來到高雄,這幫傢伙就哭著喊著非要找汽車旅館住。我沿路問了兩家,對方小服務生好像被我們這排場給唬住了,貌似都沒有能一下伺候一車6人的大house !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無奈,我們只好在市中心小逛了片刻就趕緊找飯店住宿去了,其實來高雄我還有個私人任務在身,也是怕玩得太晚耽誤事。俺五爺爺(不是五個爺爺,而是俺爺爺的五弟)當年隨國軍來了臺灣,近年來書信中斷,失去了聯繫。這次來臺灣,我兜裡還揣著我爹給的幾年前五爺爺的通信地址,除了這麼一點線索,剩下連個電話都沒有。安頓好妹子們的住宿,我一個人按照通信地址尋了過去,但家裡貌似沒有人。在尋親的過程中,我發現高雄的城市街道很有風格,大概臺灣已經處於發展的平穩期,一條條街道顯然已多年沒有變化了。
愛河之心
站在高雄八五大樓上,俯瞰臺灣最大的商港——高雄港夜景
儘管昨晚尋親未果,今天一早我決定再去碰碰運氣,結果仍然不是喜劇。我向鄰居打聽了半天,也沒有得到滿意答案,後又得知可以從街道「裡長」那裡打聽消息。臺灣的「裡長」類似咱們的居委會主任,街坊們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歸他管。今天可能出門沒有機會看黃曆,「裡長」也不在家!只好索了人家的名片,只能來日再議了。車回酒店,接上妹子們開始逛高雄。地圖上標記的著名捷運站(地鐵)離我們所在的飯店不遠,汗呀—— 一幫吃飽了沒事的大陸自駕客要開著汽車去找地鐵坐,說出來我自己都覺得滑稽!可誰讓我和這幫妹子都對捷運美麗島站垂涎已久了呢!
高雄美麗島捷運站
妹子們:「哇,好迷人,好壯觀,好美啊,快給我拍張照片!」
我:「 哇, 好迷人,好壯觀,好美啊,快給我拍張照片!!!」
當看到捷運美麗島站的「光之穹頂(Dome of Light)」第一眼時,我也跟妹子們似的不淡定了。美麗島站真是太帥了!太漂亮!太藝術了!我頭頂上那個穿堂層,是個直徑約30米的圓形穹頂天花頂。據說,這是由國際公共藝術家水仙大師耗時六年才完成的一件超級藝術作品,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一體成型的玻璃藝術作品。站在七彩穹頂大堂上,仿佛這不是美麗島捷運站,而是歐洲中世紀某個富麗堂皇的哥德式教堂。
高雄美麗島捷運站
沒想到,創造「光之穹頂」的藝術家以最別致的方式傳達了他內心的深度,讓每一個觀眾看到後又產生千百種詮釋。一件藝術作品能夠體現出如此無限的張力,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突然頓悟,原來,在完美無瑕的藝術作品面前,我也可以這麼藝術,也能這麼知性!
高雄旗津半島
逛完榮獲國際大獎的美麗島捷運站,我們直奔旗津半島繼續做「吃貨」。旗津半島在高雄港的西側,南北長約11公裡,寬約20公尺,從地圖上看就是個細長細長的海外小沙洲。別看島子不大,但上面的景點可不少:天后宮、旗後山、燈塔和海水浴場……由於是自駕車,我們只能繞路過港隧道上島,不過好處是可以把旗津港由北到南轉個遍,海產店鋪可以挨家挑選。下午3點多,我們暴撮一堆生猛海鮮之後,驅車到了半島的最北端旗後山漫步。這樣吃飽了遛遛,不耽誤消食兒,也不耽誤耍。夕陽下的半島海灣處有很多休閒遊客,一些人在搏擊衝浪,一些人在遊海泳,一些人在甩竿釣魚,一些人在趕海,一些人在海灘漫步,更多的人則舒舒服服坐在沙灘上欣賞海上夕陽。
此時的我正坐在人力三輪車裡體會這項高雄特色的「人力運動」。極目遠望,一艘大船正緩緩向北而去,一束比較耀眼的陽光剛好照在大船所在的水域,看上去高雄的海真美!
高雄旗津半島
臺灣西海岸自駕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