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候鳥五赴「石獅之約」

2020-10-24 臺海網

臺海網10月23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寒露後,秋意濃。在泉州灣南岸石獅水頭外線溼地,從西伯利亞來這裡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又一次展開了翅膀,被相機鏡頭所定格。從2016年冬首次被報導算起,西伯利亞候鳥石獅過冬已進入「第五季」,其足跡也從最初的石湖紅礁,延伸至如今的水頭外線、溼地公園等區域。

水頭外線溼地上空漫天飛舞的黑尾塍鷸

10月以來,筆者多次前往水頭外線等地,趕赴與西伯利亞候鳥的「一年之約」。令人驚喜的是,這群來自西伯利亞的夢幻精靈如約而至,與往年一樣,仍以黑腹濱鷸、環頸鴴、黑尾塍鷸為主,它們棲息於灘涂溼地處安逸覓食,靜如處子,動如脫兔,稍有驚擾,瞬間躍出溼地,如同蜂群一般,再現那久違的漫天飛舞景象。

「石獅是西伯利亞候鳥的『第二故鄉』。」石獅市自然資源局林業資源管理站有關負責人介紹,每年10月起,北半球天氣開始轉冷,西伯利亞候鳥開啟了長距離跨國遷徙,陸續來到泉州灣南岸河口溼地過冬,至11月、12月,種群數量將達到高峰。根據往年監測,來泉州灣河口一帶越冬的候鳥,穩定在3萬多隻,種類繁多,有百種左右。其中,黑腹濱鷸最多,有1萬多隻,還有黑臉琵鷺、黑嘴鷗、白琵鷺、反嘴鷸等珍稀品種。

值得一提的是,水頭外線溼地已成為西伯利亞候鳥在石獅的主要越冬地。2019年,石獅市委、市政府堅決落實上級決策部署,短短三個月即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內141.67公頃海域的所有圍墾圍堰拆除和清理整頓工作,使水頭外線溼地生態環境得到休養生息。與石獅溼地公園一樣,這裡成為萬千候鳥的「伊甸園」,生態環境好、氣候溫宜以及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充足食物,令不少來越冬的「候鳥」變「留鳥」。 (林恩炳/文 茅羅平/圖)

相關焦點

  • 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
    在泉州灣南岸石獅水頭外線溼地,從西伯利亞來這裡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又一次展開了翅膀,被記者的相機鏡頭所定格。從2016年冬首次被本報報導算起,西伯利亞候鳥石獅過冬已進入「第五季」,其足跡也從最初的石湖紅礁,延伸至如今的水頭外線、溼地公園等區域。
  • 石獅「西伯利亞候鳥第五季」大片壯觀上演
    在泉州灣南岸石獅水頭外線溼地,從西伯利亞來這裡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又一次展開了翅膀,被記者的相機鏡頭所定格。從2016年冬首次被石獅日報報導算起,西伯利亞候鳥石獅過冬已進入「第五季」,其足跡也從最初的石湖紅礁,延伸至如今的水頭外線、溼地公園等區域。
  • 願「仙鶴訪石」不只是驚鴻一瞥|西伯利亞|白鶴|溼地公園|石獅
    11月17日,本報記者在石獅溼地公園拍攝到了白鶴。氣質出眾、自帶仙氣的白鶴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是瀕危鳥類之一,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詳見11月18日《石獅日報》一版)仙鶴來石,全城矚目。上周,有關「白鶴首度造訪石獅」的新聞,經《石獅日報》獨家報導後,引發各級媒體及眾多攝影家的關注。
  • 候鳥遷徙時 石獅拍鳥季
    秋末冬初,候鳥遷徙又迎來了高峰。10月14日,本報刊登《第五季!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用鏡頭記錄了從西伯利亞來石獅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黑尾塍鷸等候鳥展翅高飛的壯景,再次引來社會的無數關注。其實,除上述幾種鳥類,「約會」石獅的候鳥還有很多。候鳥遷徙時,正是石獅拍鳥季。在石獅,能拍到哪些候鳥?哪個時段是拍鳥的最佳時間?拍鳥又該注意些什麼?
  • 候鳥又來石獅海岸「圖」
    10月18日的石獅石湖海岸,冷空氣南下帶來的大風還在勁吹,前幾年曾是西伯利亞南飛候鳥歇息地的蚶江紅礁,又出現了候鳥群的蹤影。(石獅日報記者茅羅平林恩炳)數天前,在石獅水頭外線溼地,記者也拍攝到了大群的候鳥,它們包括黑腹濱鷸、環頸鴴、黑尾塍鷸等品種,數千隻規模的鳥群在泉州灣南岸河口溼地上空飛翔,場面頗為壯觀。
  • 福建石獅:天藍水清候鳥來
    福建石獅:天藍水清候鳥來 作者:胡玲 張自芳 胡玲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張自芳
  • 候鳥「約會」石獅遠不止黑腹濱鷸 還有近一百種
    ­  蚶江石湖的黑腹濱鷸 ­  秋末冬初,候鳥遷徙又迎來了高峰。10月18日,本報刊登《別來無恙,西伯利亞候鳥》圖文報導,記錄石獅蚶江石湖候鳥萬羽齊飛的震撼場面,再次引起政府部門、觀鳥人士及新聞媒體的關注。
  • 鳥類「活化石」白鶴首度造訪石獅
    昨日上午,本報記者前往石獅溼地公園尋覓鶴影,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蹲守,終於在溼地公園東北角發現了一隻白鶴:一塊收穫後的藕田處,這隻白鶴閒庭信步、並不懼人,站立時通體白色,嘴和腳呈暗紅色;飛翔時,翅尖黑色,其餘羽毛白色;雪白的白鶴與溼地綠意相稱,令人心曠神怡。據在溼地公園耕作的農民介紹,這隻白鶴已在這裡停留了約20天。昨日下午,記者再訪溼地公園,可惜未能記錄到另兩隻白鶴。
  • 鳥類「活化石」白鶴首度造訪石獅 全球不到4000隻
    昨日上午,本報記者前往石獅溼地公園尋覓鶴影,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蹲守,終於在溼地公園東北角發現了一隻白鶴:一塊收穫後的藕田處,這隻白鶴閒庭信步、並不懼人,站立時通體白色,嘴和腳呈暗紅色;飛翔時,翅尖黑色,其餘羽毛白色;雪白的白鶴與溼地綠意相稱,令人心曠神怡。據在溼地公園耕作的農民介紹,這隻白鶴已在這裡停留了約20天。昨日下午,記者再訪溼地公園,可惜未能記錄到另兩隻白鶴。
  • 泉州灣河口溼地迎候鳥
    昨日上午,在泉州灣南岸石獅水頭外線溼地,來自遙遠的西伯利亞的候鳥黑腹濱鷸、環頸鴴、黑尾塍鷸與常住此間的黃嘴大白鷺泉州灣河口溼地不僅成為鷺鳥的常住地,也成為西伯利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通道中重要的中轉地和越冬地。(陳小陽 詹偉志 攝)來源:泉州網
  • 鳥類「活化石」白鶴首度造訪福建石獅「圖」
    臺海網11月17日訊 據石獅日報報導 秋冬時節,白鶴南飛,在中國最南到江西鄱陽湖越冬,從未在福建被記錄到。11月17日,記者在福建石獅溼地公園拍攝到了白鶴,「白鶴不入閩」的歷史成為過去。每年夏天,白鶴在西伯利亞繁殖,秋季到吉林、內蒙、河北等地中轉,隨後98%的白鶴會到江西鄱陽湖越冬,春暖後再北上,此前在福建從未被記錄到。
  • 瀕危鳥類巖鷺再現石獅沿海
    「三次拍攝到巖鷺,且分布在石獅沿海不同點位,可見巖鷺一直未離開石獅。」有關人士表示,這也是石獅生物多樣性的充分體現。  巖鷺是典型的海岸鳥類,數量十分稀少,被海內外專家學者確認為世界瀕危鳥類,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並被列入《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據市林業管理站主任林明富介紹,巖鷺性情羞怯,孤獨好靜,不易接近。
  • 「生態遊」石獅 和鳥兒來個美麗約會
    三面環海,石獅有著天賜的良好生態稟賦,尤其是綿長的海岸線上,碧海藍天黃沙迷人,灘灣島礁樣樣不缺。除此之外,部分沿海岸線上,因為有灘涂和珍貴的溼地資源,這些地方也成了鳥兒們的棲息天堂。近年來,成千上萬的候鳥一年又一年眷顧石獅甚至成為留鳥,在見證石獅生態持續向好的同時,觀鳥本身也成為石獅生態遊的一張名片。
  • 俄新西伯利亞赴華旅客數量激增 前往北京旅客最多
    在此期間,從新西伯利亞出發的航班前往7個中國城市:北京、三亞、烏魯木齊、上海、香港、哈爾濱、鄂爾多斯。新西伯利亞-北京航線旅客最多。9個月來有超過8.3萬人次旅客乘坐了該航線航班。其次是新西伯利亞-三亞航線,共約4.5萬人次。該新聞處指出,2018-2019年冬季將開通S7航空公司至三亞的定期航班。新西伯利亞-烏魯木齊航線是客流量第三大的赴華航線。
  • 相約來自西伯利亞的海鷗!
    ,只為了最溫暖的相遇讓我們也啟程共赴一場瀘沽湖的海鷗之約」看,瀘沽湖特有的海鷗「雪景」瀘沽湖的春天,從第一枝柳條抽芽開始攝影:薛科長近日,瀘沽湖迎來了第一批越冬候鳥,瀘沽湖的老朋友海鷗精靈們也翩翩而至。
  • 冬候鳥小天鵝
    亞洲東北部的小天鵝在西伯利亞苔原帶繁殖,冬季南遷到我國和日本越冬。  網湖的小天鵝  11月21日,我們參加「任鳥飛」網湖溼地鳥類調查,五個觀察點中有三個點記錄到小天鵝,分別是3隻、18隻、25隻。  意外的收穫  12月7日,霧霾天,我們赴網湖周邊的海口湖做調查。
  • 兩岸共同的「王爺信仰」 石獅五王府重建落成
    兩岸共同的「王爺信仰」 石獅五王府重建落成 qz.fjsen.com 2014-02-13 07:32  謝玉妹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在石獅蚶江,有一座澈漢五王府,供奉著蚶江「五王爺」及分靈自臺灣鹿港的「蘇王爺」,他們正是兩岸船商漁民所信仰的「海神」。昨日「海神居所」——澈漢五王府重建落成,蚶江當地居民舉行了隆重的慶典。舞獅、武術、燈謎、歌唱、南音、舞蹈……各種演出讓蚶江後垵澳古渡頭的元宵熱鬧非凡。
  • 【地理視野】關於候鳥遷徙之痛背後的地理問題,中國候鳥遷徙路線圖...
    如家燕等,夏季遍及我國各省市,冬季遷徙到我國雲南南部、海南島、西沙群島和臺灣等地;又如杜鵑、黃鸝等也屬夏候鳥。後者指冬季在某一地區越冬,次年春季飛往北方繁殖,幼鳥長大後,正值深秋,又飛臨原地區越冬,對該地區而言,這類鳥稱冬候鳥。如鴻雁、天鵝、野鴨等在我國長江中、下遊即為冬候鳥。大多數候鳥有南北遷徙的習性,飛行距離有近有遠,最遠的能跨洋過海,如遊隼,可從西伯利亞經中國直達澳大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