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又來石獅海岸「圖」

2020-10-19 臺海網

10月18日的石獅石湖海岸,冷空氣南下帶來的大風還在勁吹,前幾年曾是西伯利亞南飛候鳥歇息地的蚶江紅礁,又出現了候鳥群的蹤影。(石獅日報記者茅羅平林恩炳)

環頸鴴、金斑鴴、黑腹濱鷸等多種候鳥組成的鳥群,在海岸邊巡飛、覓食,鳥群雖還不是很大,但也有近千隻的規模。(石獅日報記者茅羅平林恩炳)

數天前,在石獅水頭外線溼地,記者也拍攝到了大群的候鳥,它們包括黑腹濱鷸、環頸鴴、黑尾塍鷸等品種,數千隻規模的鳥群在泉州灣南岸河口溼地上空飛翔,場面頗為壯觀。(石獅日報記者茅羅平林恩炳)

「石獅是西伯利亞候鳥的『第二故鄉』!」石獅市自然資源局林業資源管理站有關負責人介紹,每年10月起,北半球天氣開始轉冷,西伯利亞候鳥開啟了長距離跨國遷徙,陸續來到泉州灣南岸河口溼地過冬,至11月、12月份,種群數量將達到高峰。(石獅日報記者茅羅平林恩炳)

根據往年監測,來泉州灣河口一帶越冬的候鳥,穩定在3萬多隻,種類繁多,有百種左右。其中,黑腹濱鷸最多,有1萬多隻,還有黑臉琵鷺、黑嘴鷗、白琵鷺等珍稀品種。(石獅日報記者茅羅平林恩炳)

近年來,石獅堅決落實生態建設發展目標,生態保護和沿海生態修復取得積極成果。包括水頭外線溼地、石獅溼地公園及周邊區域的生態環境得到休養生息,成為萬千候鳥的「伊甸園」。(石獅日報記者茅羅平林恩炳)

生態環境好、氣候溫宜以及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充足食物,令不少來越冬的「候鳥」變「留鳥」。(石獅日報記者茅羅平林恩炳)

(石獅日報記者茅羅平林恩炳)

(石獅日報記者茅羅平林恩炳)

相關焦點

  • 瞧,它們又來了!石獅「西伯利亞候鳥第五季」大片壯觀上演
    在泉州灣南岸石獅水頭外線溼地,從西伯利亞來這裡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又一次展開了翅膀,被記者的相機鏡頭所定格。從2016年冬首次被石獅日報報導算起,西伯利亞候鳥石獅過冬已進入「第五季」,其足跡也從最初的石湖紅礁,延伸至如今的水頭外線、溼地公園等區域。
  • 福建石獅:天藍水清候鳥來
    福建石獅:天藍水清候鳥來 作者:胡玲 張自芳 胡玲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張自芳
  • 西伯利亞候鳥五赴「石獅之約」
    在泉州灣南岸石獅水頭外線溼地,從西伯利亞來這裡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又一次展開了翅膀,被相機鏡頭所定格。從2016年冬首次被報導算起,西伯利亞候鳥石獅過冬已進入「第五季」,其足跡也從最初的石湖紅礁,延伸至如今的水頭外線、溼地公園等區域。
  • 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
    在泉州灣南岸石獅水頭外線溼地,從西伯利亞來這裡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又一次展開了翅膀,被記者的相機鏡頭所定格。從2016年冬首次被本報報導算起,西伯利亞候鳥石獅過冬已進入「第五季」,其足跡也從最初的石湖紅礁,延伸至如今的水頭外線、溼地公園等區域。
  • 候鳥遷徙時 石獅拍鳥季
    秋末冬初,候鳥遷徙又迎來了高峰。10月14日,本報刊登《第五季!西伯利亞候鳥再赴「石獅之約」》,用鏡頭記錄了從西伯利亞來石獅過冬的環頸鴴、黑腹濱鷸、黑尾塍鷸等候鳥展翅高飛的壯景,再次引來社會的無數關注。其實,除上述幾種鳥類,「約會」石獅的候鳥還有很多。候鳥遷徙時,正是石獅拍鳥季。在石獅,能拍到哪些候鳥?哪個時段是拍鳥的最佳時間?拍鳥又該注意些什麼?
  • 鳥類「活化石」白鶴首度造訪福建石獅「圖」
    臺海網11月17日訊 據石獅日報報導 秋冬時節,白鶴南飛,在中國最南到江西鄱陽湖越冬,從未在福建被記錄到。11月17日,記者在福建石獅溼地公園拍攝到了白鶴,「白鶴不入閩」的歷史成為過去。於2019年建成的石獅溼地公園,緊鄰泉州灣南岸,項目佔地面積275公頃,是萬千鳥類棲息繁衍的「伊甸園」。
  • 候鳥「約會」石獅遠不止黑腹濱鷸 還有近一百種
    除了來自西伯利亞的黑腹濱鷸,「約會」石獅的候鳥還有很多,位於泉州灣南岸的石獅沿海灘涂溼地成為越冬候鳥棲息的天堂;候鳥遷徙季節,觀鳥拍鳥更要護鳥。­  候鳥來石­  不止黑腹濱鷸­  還有近一百種­  去年12月初,泉州林業部門在石獅石湖港區附近,追蹤到大規模候鳥群,黑腹濱鷸、環頸鴴、金斑鴴近4萬隻,其密集程度刷新了泉州官方記錄之最。
  • 萬羽競飛 泉州迎來最佳觀鳥季「圖」
    來源:泉州網珍稀白鶴首次入閩,出現在石獅溼地公園,來泉越冬、過境的候鳥種群和數量越來越多,不少候鳥從「遊客」變成「居民」——萬羽競飛 泉州迎來最佳觀鳥季(盧天民 攝)臺海網12月1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核心提示日前,瀕危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為鳥類「活化石」的白鶴,出現在石獅溼地公園,而且棲息了近一個月後才遷徙往下一站。據悉,這是白鶴首次在我省被記錄到。除了白鶴,入冬以來,數以萬計的候鳥因為泉州宜人的氣候、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充足多樣的食物,選擇來泉越冬、過境。
  • 「生態遊」石獅 和鳥兒來個美麗約會
    三面環海,石獅有著天賜的良好生態稟賦,尤其是綿長的海岸線上,碧海藍天黃沙迷人,灘灣島礁樣樣不缺。除此之外,部分沿海岸線上,因為有灘涂和珍貴的溼地資源,這些地方也成了鳥兒們的棲息天堂。近年來,成千上萬的候鳥一年又一年眷顧石獅甚至成為留鳥,在見證石獅生態持續向好的同時,觀鳥本身也成為石獅生態遊的一張名片。
  • 鳥類「活化石」白鶴首度造訪石獅
    11月17日,本報記者在石獅溼地公園拍攝到了白鶴,使「白鶴不入閩」成為歷史。氣質出眾、自帶仙氣的白鶴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是瀕危鳥類之一,屬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首度造訪石獅!」前日,泉州市觀鳥學會有關負責人向本報反映「有會員在石獅記錄到三隻白鶴」。
  • 瀕危鳥類巖鷺再現石獅沿海
    「三次拍攝到巖鷺,且分布在石獅沿海不同點位,可見巖鷺一直未離開石獅。」有關人士表示,這也是石獅生物多樣性的充分體現。  巖鷺是典型的海岸鳥類,數量十分稀少,被海內外專家學者確認為世界瀕危鳥類,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並被列入《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據市林業管理站主任林明富介紹,巖鷺性情羞怯,孤獨好靜,不易接近。
  • 願「仙鶴訪石」不只是驚鴻一瞥|西伯利亞|白鶴|溼地公園|石獅
    11月17日,本報記者在石獅溼地公園拍攝到了白鶴。氣質出眾、自帶仙氣的白鶴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是瀕危鳥類之一,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詳見11月18日《石獅日報》一版)仙鶴來石,全城矚目。上周,有關「白鶴首度造訪石獅」的新聞,經《石獅日報》獨家報導後,引發各級媒體及眾多攝影家的關注。
  • 鳥類「活化石」白鶴首度造訪石獅 全球不到4000隻
    11月17日,本報記者在石獅溼地公園拍攝到了白鶴,使「白鶴不入閩」成為歷史。氣質出眾、自帶仙氣的白鶴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是瀕危鳥類之一,屬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首度造訪石獅!」前日,泉州市觀鳥學會有關負責人向本報反映「有會員在石獅記錄到三隻白鶴」。
  • 初冬鄱湖 候鳥紛至「圖」
    入冬以來,白鶴、天鵝等大批候鳥陸續飛抵江西鄱陽湖溼地地區休養生息。白鶴、天鵝等候鳥在鄱陽湖畔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溼地棲息覓食白鶴、天鵝等候鳥在鄱陽湖畔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溼地中棲息覓食白鶴、天鵝等候鳥在鄱陽湖畔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溼地中棲息覓食
  • 石獅海洋世界門票團購多少錢?國慶石獅海洋世界旅遊攻略
    石獅海洋世界門票團購  門票價格:  石獅海洋世界成人票(海洋世界聯票)¥8  石獅海洋世界成人票(海底世界單館)¥60  石獅海洋世界開館時間:  9:00-17:00  交通概況: 公交路線  ①從泉州可以做閩南快運從新車站直達石獅塔前汽車站,從石獅塔前汽車站坐
  • 日本宮城縣松島海岸秋日紀行
    每到秋天便會想起松島海岸的景色。徐徐海風,鷗鳥盤旋,翠松掩映,松島的美是會讓人放在心底細細回味的樸實無華。終於等到秋天了,跟著「樂吃購!日本」一起到松島海岸散步、賞楓吧!關於松島海岸與京都丹後的天橋立、廣島縣宮島並列為「日本三景」的松島海岸,位於日本宮城縣松島町。在松島灣內散布著約兩百六十座的大小島嶼,奇松茂密,「松島」一名便由此而來。壯麗的自然景觀,甚至曾讓日本大文豪松尾芭蕉寫下了「松島呀,啊啊松島呀,松島呀(松島や、ああ松島や、松島や)這般感動到語無倫次的句子。
  • 汪夜晚站哨「雙眼雷射」掃射 網笑翻:是剛換電池嗎
    雲林縣麥寮鄉一隻未滿1歲的米克斯「旺萊」很搞笑,這天它趁著家人不注意,偷偷爬到圍牆上看風景。可愛的它就像「機械犬」一樣,竟然雙眼發光掃射四周環境。此景讓底下姐姐快氣死,拼命叫它「快點下來啦」。(圖/網友蔡彥妃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影片中,旺萊跳到電線桿旁邊,興奮搖晃尾巴,一臉威風地查看四周。只見它兩隻眼睛發出閃閃雷射,聽到姐姐在底下罵人,依舊我行我素、樂於做自己的看門工作。其中姐姐用臺語罵,「沒什麼好看啦!快點下來啦」,調皮的旺萊故意有聽沒懂,繼續在雨中吹風,享受這種掌控全局的快感。「人家門是石獅,我家是要當...石狗」姐姐好氣又好笑的說。
  • 南半球稀有「騙子太陽魚」 首次南加海岸發現
    南加州海岸最近發現一隻長達七呎的巨大罕見海洋生物,專家研判它是生活在南半球的稀有新物種騙子太陽魚(俗稱翻車魚
  • 誰小時候,沒看過幾張「黃圖」啊
    ,沒看過幾張「黃圖」啊誰小時候,沒看過幾張「黃圖」啊誰小時候,沒看過幾張「黃圖」啊誰小時候,沒看過幾張「黃圖」啊誰小時候,沒看過幾張「黃圖」啊誰小時候,沒看過幾張「黃圖」啊誰小時候,沒看過幾張「黃圖」啊誰小時候,沒看過幾張「黃圖」啊
  • 瘦弱花紋海豚「營養不良」擱淺西子灣 救援站急需志工
    (影/粉專「」提供)實習記者魏筱芸/採訪報導2隻花紋海豚日前在高雄西子灣擱淺,被發現時還有生命跡象,但都非常瘦弱、脂肪層極薄,經搶救1隻不幸離世,另1隻狀態相對穩定,能主動進食、勉強自行漂浮。「」急需人手加入志工行列,幫助倖存的花紋海豚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