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爽約的日本鷹鴞來了 九年不見的大濱鷸也來了 武漢迎來最佳...

2021-01-07 荊楚網

大濱鷸 楊睿攝

日本鷹鴞 雷進宇攝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希)「池鷺完成三個360度空中轉體,穩穩落在樹上,太贊了!」昨日,武漢動物園墨水湖畔,市民李女士仰望空中飛翔的鳥群時,對一隻身姿瀟灑的池鷺讚不絕口。

「池鷺是來武漢報到比較早的夏候鳥。」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告訴楚天都市報記者。目前正值候鳥遷徙季,北遷的鳥兒們在江城上演著「大匯演」。

普通市民固然大飽眼福,專業的觀鳥人士也喜獲豐收。剛剛過去的一周,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們觀鳥的種數和數量,都比前期多,其中包括難得一見的大濱鷸和日本鷹鴞。

「太難得了!」顏軍說。他介紹,武漢上次觀察到大濱鷸,是2010年在湯遜湖的一個小湖汊;日本鷹鴞上次現身武漢,是在2018年10月的武漢理工大學校園。

上周日一大早,4名觀鳥會員到沉湖國際重要溼地做月度鳥類監測。在一片藕塘中,會員朱覓輝通過望遠鏡發現一隻大濱鷸。「目前處於大濱鷸的繁殖期,其羽色變化明顯,背上有幾塊紅色斑紋;而在非繁殖期,其羽色都是灰色的。」顏軍解釋。

大濱鷸是世界瀕危物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每年發布的《瀕危物種紅皮書》。

同樣是上周日,上午9時許,在武昌江灘月亮灣附近,觀鳥愛好者雷進宇發現一隻日本鷹鴞站在一棵楓楊枝頭,腳下牢牢抓著一隻蟻鴷(啄木鳥的一種)。他站在樹下仰拍,這隻日本鷹鴞並沒飛走,還淡定地盯著他看。

「日本鷹鴞難得一見,蟻鴷也很珍貴。」顏軍說。

「稀客」匯集江城,不是件容易的事。顏軍介紹,每年冬季,大濱鷸沿著我國海岸線遷徙,飛往澳大利亞越冬,第二年四五月份重返西伯利亞繁殖。武漢的這隻大濱鷸估計是掉了隊,和其它鴴、鷸鳥類一同飛抵武漢,在此短暫歇腳,之後繼續趕回西伯利亞。

鳥兒是機靈的,它們選擇沉湖國際重要溼地作為中轉補給站,是因為這裡的生態環境適宜它們休整。「近幾年,沉湖加強治理,退漁還湖,保護生態得力,為鳥兒們提供了舒適的環境。」顏軍說。僅上周日,4名會員就在沉湖觀測到85種鳥,其中水鳥42種,遠超平常觀鳥種數。

顏軍表示,他們觀鳥收穫大,與武漢持續加大園林綠化、提升生態環境密不可分。同時,疫情期間,人類活動對鳥的幹擾也大大減少。

每年4月、5月和9月、10月,是鳥類遷徙的高峰。去年,武漢全年觀鳥種數為342種,其中僅4月就有229種。「現在正是觀鳥最佳時機,不要錯過哦!」顏軍提醒道。

相關焦點

  • 十年一見的大濱鷸,隔年相遇的日本鷹鴞,在武漢,你能邂逅哪些鳥?
    沉湖一片藕塘中的大濱鷸 楊睿攝19日,對武漢市觀鳥協會來說,是喜獲豐收的日子:上午在沉湖發現了一隻大濱鷸,在武昌江灘巧遇一隻日本鷹鴞。武昌月亮灣,偶遇日本鷹鴞 雷進宇攝「太難得!」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翻閱記錄發現,大濱鷸上次有記錄是在2010年,上次遇見日本鷹鴞是在前年。時值遷徙季,往北回遷的鳥兒正在江城大匯演。
  • 鳥中「大熊貓」大濱鷸現身武漢沉湖
    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記者從蔡甸沉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全球瀕危物種、鳥中的「大熊貓」大濱鷸,首次出現在沉湖,這是近十年來武漢首次觀測到。今年4月19日,有志願者在丁字堤藕塘中進行監測,用望遠鏡看到一隻罕見的濱鷸,其羽色與觀察到的其他濱鷸很接近,但體型明顯偏大,經大家辨識比對,確認是大濱鷸。大濱鷸是鴴形目鷸科濱鷸屬的鳥類,屬全球瀕危物種,和大熊貓是同一個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每年發布的《瀕危物種紅皮書》。
  • 頤和園鷹鴞一家離奇失蹤(組圖)
    攝影愛好者撲空  昨日中午,北京晨報記者來到頤和園內鷹鴞築巢的大樹,大樹周圍還圍著方圓十來米的警戒線,旁邊立著一個提示文明觀鳥、拍鳥的牌子。不時有攝影愛好者扛著機器來拍攝,卻被他人告知鷹鴞已經失蹤。  記者用望遠鏡觀測高達5米的鷹鴞築巢處,除了空空的樹洞再無它物,周圍也未看到鳥的羽毛等物。
  • 頤和園一窩鷹鴞失蹤 森林公安已介入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曾金秋 攝  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5月底來此繁殖,7月3日被發現鳥窩變空;法律規定獵捕野生動物可判刑十年  新京報訊 (記者曾金秋 信娜)最近,頤和園西門附近的一棵大樹上迎來了一對鳥兒棲息,並孵化出三隻模樣可愛的雛鳥,受到大家關注。但沒過多久,大家卻發現三隻雛鳥不見了。記者了解到,這種鳥兒學名叫鷹鴞,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頤和園鷹鴞一家離奇失蹤 眾攝影愛好者大失所望
    康佳/攝  疑被人掏鳥窩 警方表示排除掏鳥粘鳥可能  6月16日,本報《頤和園一對鷹鴞育雛遭圍觀》曾報導頤和園西門附近,一對鷹鴞育雛產子的消息,後小鷹鴞破殼而出。前幾日小鷹鴞還把毛茸茸的腦袋探出窩。然而就在前日,有人發現小鷹鴞一家突然失蹤,懷疑被掏鳥窩。昨日,海澱區森林公安到現場勘察後表示,可排除人為掏鳥、粘鳥的可能。
  • 萌萌的小臉分不清是鷹還是鴞?其實人家叫「鷹鴞」
    2020年04月21日 18:31:22 | 作者:李璇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dd5430a8229b429787d5d6b62d81f659
  • 最新數據來了!295種!
    這些年,我們一直密切關注揚州「鳥家族」的種數。去年2月25日,本報報導了揚州記錄到的鳥類為282種,最近,揚州鳥友又有了新的統計,揚州鳥類共有295種。   30多年增加了156種 揚州「鳥家族」成員已有295種   鳥兒是人類的朋友,也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上世紀60年代起,揚州開始對本地鳥類進行調查。
  • 撿到一隻「怪鳥」 原來是鷹鴞
    他在自家門前撿到一隻「怪鳥」,原來這是一隻鷹鴞。      「我家飛來一隻酷似貓頭鷹的『怪鳥』,擔心是野生保護動物,所以請你們來看看。」前日,家住德陽市區佛山街的市民包維強聯繫森林公安報警稱,他在自家門前撿到一隻「怪鳥」,其身長30釐米左右,圓頭圓腦圓眼睛,長得有些像貓頭鷹。
  • 日本紅葉季最新預測來了,東京、大阪、京都最佳觀賞期已出
    東日本(關東甲信・北陸・東海)東日本地區今年的紅葉季普遍比去年晚一些,雖然今年秋季白天氣溫尚可,但以內陸為中心的地區,早晚變冷的時間增長,顏色推進也比較慢。舉行日期:2019年11月8日(周五)~10日(周日)舉行時間:17:00~21:00靜岡縣的寸又峽、石川縣的兼六園等地將在12月上中旬迎來最佳觀賞期。
  • 「老朋友」大濱鷸越洋來溫做客 5天趕路5000多公裡
    溫州瑞安丁山灘涂發現的大濱鷸(林建波/攝)  溫州網3月27日訊(記者 陳克力) 昨天下午,瑞安市丁山圍塗工地的灘涂出現100多隻來溫做客的澳大利亞「客人」——大濱鷸。
  • 銅藍鶲、鷹鴞紛紛亮相 專家團隊進行麗水生物多樣性調查
    我們就來看看這次麗水生物多樣性調查進行得如何。銅藍鶲 謝偉 攝渾身銅藍色的鳥兒你見過嗎5月初,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科研團隊進入麗水市白雲山森林公園。大家來到山頂古村。這裡非常熱鬧,一群全副武裝的人架著「長槍短炮」守在樹下,對著古樹頂上一隻藍色鳥兒不停拍攝。只見它時而昂首挺胸一展歌喉,時而銜著樹枝忙個不停。
  • 雲南哀牢山出現鷹鴞,佔用鴛鴦的巢下蛋,一晚出去7次捕食餵幼鳥
    鷹鴞是貓頭鷹的一種,擁有貓頭鷹典型的彎鉤嘴與黃色大眼睛,但卻長得像鷹。所以,兩個愛鳥旅行者在哀牢山密林裡發現一對猛禽時,一眼就認出來那是鷹鴞,它們快速地飛過,悄無聲息。鷹鴞體重約212-230克,身上的羽毛呈暗棕褐色,但腹部的羽毛遍布斑紋,猶如淚珠狀或者葉片狀,所以也被稱為青葉鴞。
  • 日本導演竹內亮:我拍《好久不見,武漢》的理由
    作者 | 語境 編輯 | 楊晶 「我是武漢人。」「哪兒人?」 「我是武漢人。」「哪兒人?!」 在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武漢的英語老師「髒辮熊」這樣形容外國人在疫情前後對武漢態度和認知的變化。
  • 一看就很兇的鷹鴞被困白堊山頂深井,德國救援人員下井營救
    通過現場對井內空氣品質的監測,人們發現,這口井深幾米處的空氣品質很差,為了確保這隻被困鷹鴞能夠正常呼吸 此次鷹鴞救援行動持續了近三個半小時,這隻被救鷹鴞被送到當地蝙蝠保護中心進行照顧。
  • 紅河警方解救一黃眼大鳥 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鷹鴞
    據云南省紅河州森林公安局1月13日發布消息,紅河警方解救一黃眼大鳥,經鑑定這隻大鳥系鷹鴞,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經兩天精心餵養,鷹鴞已無大礙,民警將其放歸大自然。經鑑定,這隻大鳥為鷹鴞,屬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民警對這隻鷹鴞仔細檢查後,發現其右爪有輕微受傷的痕跡,民警猜測可能是在覓食的過程中受的傷,後因體力不支,才會誤闖到酒店裡面,民警拿了些水和食物進行了餵食觀測。經兩天的精心餵養,這隻鷹鴞漸漸恢復了體力,生命體徵良好,已無大礙,民警隨即將其放歸了大自然。
  • 吉安縣發現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鷹鴞,幸好有他們!
    6月18日,吉安縣公安局澧田森林派出所成功救治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鷹鴞,並將其放回大自然。當日晚上,澧田森林派出所接到澧田鎮高陂村委湛塘村村民劉新華電話,稱在村裡「賽俚水庫」山場上撿到一隻掉落在地上形似貓頭鷹的鳥,因狀態不佳,不能飛行,隨即打電話向公安求助。
  • 大杓鷸 長嘴鷸 縱紋腹小鴞…… 今年揚州增加11個鳥類新記錄
    縱紋腹小鴞資料圖   觀鳥拍鳥愛好者多了,發現當地鳥類新記錄的機會也多了。2018年,揚州又增加了11個鳥類新記錄。這個發現,也為2018年揚州鳥類記錄開了一個好頭。   3月的城北魚塘,是揚州鳥友經常去的地方,突然就來了一隻大杓鷸,它也是揚州的第一隻杓鷸,而且就在離城市不遠的地方。   4月,還是城北魚塘,又來了一隻大濱鷸。在遷徙季節,城北魚塘簡直就是一塊福地,之前還有過紅喉鷚、彩鷸、黃頭鶺鴒等。大濱鷸在IUCN紅色名錄等級中,標註為瀕危鳥種。
  • 小區飛來「怪鳥」疑是珍貴鷹鴞 為何來滬仍是謎[圖]
    □被捕獲的「怪鳥」外形很像貓頭鷹/警方供圖  □記者姚克勤  東方網5月2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昨天清晨,一隻「怪鳥」突然造訪徐匯區三江路88弄小區,它的眼睛又大又圓民警接到報警後,將這隻疑似國家重點保護鳥類鷹鴞的鳥兒送至動物保護部門做進一步鑑定。  昨天7點多,該小區底樓住戶突然聽到狗在屋外狂吠,便走到院子查看,只見一隻黑乎乎的鳥兒從樹上飛到自家柵欄上,蹲在木條上一動不動。他迅速向小區物業報告。  「鳥兒看到人來一點不害怕,也沒有飛走。」
  • 候鳥「約會」石獅遠不止黑腹濱鷸 還有近一百種
    ­  蚶江石湖的黑腹濱鷸 ­  秋末冬初,候鳥遷徙又迎來了高峰。10月18日,本報刊登《別來無恙,西伯利亞候鳥》圖文報導,記錄石獅蚶江石湖候鳥萬羽齊飛的震撼場面,再次引起政府部門、觀鳥人士及新聞媒體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