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首發 |「 吐逗保 」
大家好,我是一本正經的吐槽君。
最近後臺突然間多了很多諮詢相互寶的朋友,主要都是在詢問是否應該退出相互寶。
一開始我還一頭霧水,想著大家怎麼這麼有默契,是相互寶惹了什麼眾怒麼?
後來一看才發現,原來是相互寶最近叕漲價了,一下子觸動了很多人的安全感閾值。
說來慚愧,全家人包括逗逗醬的相互寶,都是綁在我的支付寶上的。
每個月到分攤的時候,我也只是看一眼就完事了,畢竟綁的人太多了,對具體分攤金額並沒有太注意。
到最後還是粉絲朋友提醒了我這件事,做出深刻檢討~
Ok,言歸正傳,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相互寶分攤金上漲的問題。
一、從幾毛錢到幾塊錢
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我們討論相互寶的時候,那時候的分攤金已經「暴漲」過一次,從幾毛錢漲到了2塊多。
而轉眼一年過去,現在的分攤金是這樣的:
(製圖By吐逗保,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確實有比較明顯的提高;
從最開始的每個月兩三毛錢,到今年年初的每個月6塊錢,再到最近的9塊錢。
看起來每個月只有幾塊錢的差距,但就是這幾塊錢讓很多人都打起了退堂鼓。
倒不是說大家的錢包癟到幾塊錢都付不起了,而是接連的漲價使得很多人都沒有了安全感。
首先,分攤金先低後高,很容易給人一種上了賊船的感覺。
如果一開始的分攤金就是每個月10塊的話,可能就不會有這麼多人想退出了。
其次,以目前分攤金的增漲現狀,大家並沒有看到「漲停」的趨勢。
這種不確定性,使得很多安全感不足的朋友非常恐慌,十分擔心以後的相互寶會是一個「無底洞」。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退出相互寶,也是蠻正常的現象。
二、相互寶上漲的空間不多了
接下來就是比較專業的問題了,也是很多朋友最為關心的:
相互寶的分攤金還會上漲麼?
這個就得用數據說話仔細算一算了。
算法其實說難也不難,只需要拿到「相互寶的成員年齡分布」,再輔以「各年齡段罹患重疾的概率表」,就可以大概的算出目前相互寶的預期分攤金額。
但「相互寶的成員年齡分布」這個比較麻煩,因為目前為止螞蟻金服並沒有公布過相關的大數據。
所以我們只能用支付寶公布的用戶比例代替:
男性52.3%,女性47.7%;
30歲以下用戶佔比80.9%,31~40歲用戶佔比14.4%,41~50歲用戶佔比3.6%,50歲以上1.1%。
罹患重疾的概率表我們就用銀保監官方使用的《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
男性分攤費為:
300000*0.0516%*80.9%+300000*0.1754%*14.4%+100000*0.4404%*3.6%+100000*0.8229%*1% = 216.52元。
女性分攤費為:
300000*0.0482%*80.9%+300000*0.1580%*14.4%+100000*0.5099%*3.6%+100000*1.2968%*1% = 225.09元。
男女性別比例綜合後,目前相互寶預期分攤費為220.63元。
當然先不要著急,這個220.63元還是有水分的。
因為《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符合的是全體人群的重疾罹患概率;
而在實際操作中,由於健康告知、免責條款和等待期等限制,通常實際重疾發生率會打7折。
再加上相互寶還額外剔除了比較高發的甲狀腺癌的保障,整體費用再加一折,打6折還是比較靠譜的。
再算上相互寶8%的管理費,最終的年分攤金額大概是:
220.63*60%*108%=142.97元。
也就是說穩定下來每個月分攤金額大概是12元(每月均攤2次,每次6元)。
總結:
相互寶未來的分攤還是存在一定上升空間的,但空間不會太多,最多可能就是一兩塊錢。
以目前相互寶成員的增長速度來看(1億發布會後增長突然放緩),應該已經達到了增量瓶頸。
所以基本半年後(等待期後),相互寶的分攤金額應該就會「漲停」。
三、有相互寶還需要保險嗎?
算完相互寶的分攤費用上限大概在140元左右之後,大多數朋友的腦海裡肯定會冒出一個念頭:
相互寶這麼便宜,我還有必要買保險麼?
當然要!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相互寶有著幾個比較致命的缺點:
1、保障內容可更改
保險保障內容都寫在保單合同中,一經籤訂,除非雙方協議,否則保險公司無權對保障內容做出任何更改。
就像我之前在《官宣!重疾險新版定義終於要落地了!》中提到過:
就算甲狀腺癌之後被踢出重疾核心定義,之前購買的保險產品也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甲狀腺癌依舊會保障。
而相互寶是有隨時更改條款權利的:
比如去年5月剛修改了甲狀腺癌的理賠規則,從正常的30萬調整為5萬,今年1月就徹底把甲狀腺癌的賠付取消了。
想像一下你剛幫別人分攤完甲狀腺癌的費用,輪到自己理賠的時候突然發現甲狀腺癌不能理賠的心情……
2、保障力度不足
現在放眼望去,大部分的互助計劃其實都是借鑑的重疾險產品形態。
相互寶也不例外,涵蓋25種法定重疾+各式各樣的罕見病,但也就到此為止。
諸如中症、輕症、癌症二次賠付、重疾初期額外賠、投保人豁免等等這類保障,相互寶都是沒有的。
但說實話,這些其實我都是可以接受的;
畢竟附加保障越多,分攤也就越多,退出的人也就越多。
但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保額的限制:
相互寶在40歲之前的保額,只有30萬;
40到60歲之後,最高也就10萬的保額;
60歲之後就會被直接踢出互助計劃,只能參加防癌計劃(最高10萬保額)。
在這樣隨便一個重疾都需要30-50萬的醫療環境下,互助計劃的保額肯定是不足的。
而且在《罹患重疾的概率真的是72.18%嗎?你又被忽悠了》已經跟大家說過,重疾的罹患概率是和年齡成正相關的。
年齡越高,罹患重疾的概率也就越高,並且會在55歲之後成幾何級暴增。
所以在重疾高罹患階段,保額反而有所下降,甚至被踢出互助計劃的產品形態;
我只能說保障確實太單薄了……
3、長期保障沒有保證
相互寶作為一個互助計劃,並不是像長期重疾險那樣,可以保證保障到某個年齡甚至終身。
相互寶其實和一年期的重疾險很相似,產品一旦下線,就無法在繼續保障。
比如:
· 出現不可抗力或政策禁止;
· 成員少於324萬,相互寶自動解散;
· 官方主動停止相互寶服務。
出現這些情況,就跟買的一年期重疾險停售了是一樣的;
如果此時身體狀況不滿足其他產品的健康告知,那麼就完全缺失了重疾保障!
所以相互寶等此類的互助計劃是沒有辦法代替保險的。
不過由於相互寶其價格美麗、可隨時退出等特點,非常適合作為重疾險的補充。
這也是相互寶(螞蟻金服)官方所承認和支持的觀點。
四、寫在最後
當然說了這麼多,其實都是把相互寶「保險化」對待的,也有很多朋友認為相互寶的最終形態就是保險的新形態。
但就我個人觀點而言,其實相互寶和保險是有本質區別的,而且這種區別會隨著兩者的發展成熟變得愈發明顯。
保險的本質就是一場交易,投保人付出保費,保險公司轉嫁風險。
這場交易受法律保護,投保人可以精打細算獲取最大收益,甚至動用法律維權。
而相互寶的本質,在於「相互」兩個字,它的核心內容是互助和慈善(這也是相互寶目前被很多人詬病的主要原因)。
在相互寶,你可以享受到幫助他人的那種滿足感。
尤其當你看到你的幫助名單時,你會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幫助了這些人:
這種「我真優秀」的感覺,是商業保險無法給予的。
只不過現在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都已經將互助計劃商業化了。
初心變了,相互寶也就變味兒了……
我是幫幾萬人分攤過醫療費的吐槽君,愛你們!
——————————
了解更多保險知識,解答更多保險疑問,歡迎關注公眾號:吐逗保,讓保險不那麼枯燥!
聲明:
本文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複製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