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科技訊7月1日消息,據《連線》網站報導,從動物身上獲得靈感而設計的機器人家族已經有了足夠多的種類,甚至可以建立起一個機器人動物園。目前出現的動物機器人有:獵豹機器人、海豹機器人、黃蜂機器人和霸王龍機器人。但就實用性、優美和在外星球海洋中尋找地外生命的潛在能力上,沒有哪種機器人可以與能像魚一樣遊泳的機器人媲美。
但問題是,設計水中機器人的專家會無法想出如何解決像魚一樣遊泳的技術。雖然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首個機器人魚就已經下水,這就是麻省理工的「robotuna(機器人金槍魚)」。但儘管此後技術有了很大改進,但魚遊泳的原理依然搞不清。幸運的是,這一切正在改變。今天一個物理工程師小組在《Chaos》雜誌上公布了一種計算魚遊泳方式並建模的新技術。
該小組得出的結論是,遊泳的複雜程度超越人們的想像。哈佛大學動物運動學專家和該論文的聯合作者馬蒂亞·加左拉(Mattia Gazzola)表示:「這是很奇怪的運動方式,每個人都多少知道些魚怎麼遊泳的,但真正的機制原理實際上相當精妙。」魚在水裡是靠製作「結構」運動——這種結構就是三維流體渦(whorls of fluid)。魚用身體中凹下的、彎曲的部分捕捉渦流然後用力推,最後用尾巴將渦流甩掉,向前快速遊動。
研究人員還無法量化渦流推動背後的力。但研究起來著實不容易。未參與當前研究的加州理工學院生物推進實驗室主任約翰·達比利(John Dabiri)表示:「可以在風洞中放入一個飛機模型,然後安裝壓力傳感器。但在動物身上我們一般沒有這種實驗能力。」加左拉的小組通過對魚水互動建模來解決這個問題。新的研究瞄準他們製作的電腦化魚和渦流之間的動能交換,用數字充實他們以前的理論工作。量化這些球(被稱為拉格朗日相關結構)運動的研究允許機器人設計者進行逆向工程。
科學上的任何進步都是好事。魚是世界上最會遊泳的生物,在速度和能量效率上遠超機器。阿拉斯加大學安克雷奇分校機械工程師彭及風(Jifeng Peng)表示,拉格朗日結構是很好的研究路線。他稱,下一步是用活體魚來證實這種模型,「魚不會完全按照模型來運動」。(木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