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北大清華。
但是孩子卻十分不屑的表示:「我懶得考。」
你們想不想教育一下他的年少輕狂。
可有一個女孩這麼說了,卻讓家長不僅說不出教育的話,還十分的引以為傲。
她就是天才少女,16歲的冼奇琪。
這個孩子就讀於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班的少年班,並且如今已經被素有中國「麻省理工」之稱的中科大少年班錄取了。
但是這個口出狂言的懶孩憑啥被錄取?
「懶女孩」敲響中國「麻省理工」的門:
對於自己被錄取的情況,冼奇琪單純的認為不用參加高考很棒。
可家長們應該對於中科大少年班有所了解。
中華網的總裁陳曉薇、微軟公司的副總裁張亞勤都是少年班的出身。
除此之外各個領域的很多頂尖人才也是出自少年班。
由此可知,中科大少年班的門檻有多高,而冼奇琪卻進入的很輕鬆。
這個細節引發了很多家長的困惑。
不久之後的一次採訪中家長們這個困惑得到了解答。
冼奇琪表示,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自己沒有參加過一次課外補習。
就算是小學6年級起增加了奧數學習,並在2019年的高中奧數競賽省級中獲得了一等獎,那也沒有進行過專門的奧數補習。
冼奇琪數學能力也非常強,正是由於數學基礎穩固,所以高二的她僅備戰1個多月,就以高達663分的成績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
成績好、狀態輕鬆、沒有補習。
冼奇琪能考入中科大憑藉的就是她特有的學習方法與不可缺失的家庭教育。
兩個簡單因素,推動孩子進步:
一、家庭教育:
【自由快樂為主】
美國著名籃球宗師伍登曾說:「最熱愛某件事的人,往往不能把那件事做到最好。」「太愛學習的人,成不了精英。」
冼奇琪家庭教育十分的自由開明。
而這種自由的氛圍讓她得以保留自己思維的靈性,並且一直遵循自己的學習節奏去進步、提升。
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心理學領域曾根據學習努力性的問題做了相關的研究:
實驗長達60年,實驗對象為3/5/7歲的兒童,實驗內容為觀察孩子站立不動的時間。結果發現,經過了60年後,孩子的自控能力明顯減弱,這都是因為孩子的娛樂的時間變少了。
這個結果與冼奇琪家庭教育不謀而合,那就是適當的自由會讓孩子更加優秀。
所以家長們不要過度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反而把孩子限制在了固定的框架中,影響了學習能力的完善。
快樂教育與精英教育中間的領域,才是家長們應該實施的教育模式。
自由放鬆會讓孩子愛上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狀態。
二、學習模式
【自主學習】
關於學習的訣竅,冼奇琪強調自己優秀的關鍵就是她會主動的去學習。
她認為應該娛樂的時候就撒歡的玩,應該學習的時候應該避免被強制。
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就是孩子的這句話,「爸爸媽媽讓我學的。」
所以填鴨式教學不可取,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迫在眉睫。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
「播下一種行為,就會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就會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就會收穫一種命運。」
中科大少年班的另一名學子周峰,13歲開始每年能記住3000左右漢字與單詞,一切都是因為他擁有著量化的學習習慣。
家長們要想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關鍵點就是輔助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
很多家庭都存在溺愛孩子的情況,在輔助孩子學習時,這種溺愛會耽誤孩子獨立能力與動手能力的培養。
家長們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學習任務表,讓孩子自主實行計劃開始做起。
好的計劃會讓孩子找到目標,目標準確了,再加上一點實踐。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並且最終幫助孩子養成自主學習能力。
我是寶媽,一位成長中的多平臺育兒作者,在育兒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每篇科普都是根據相關科學文獻和多年自我育兒經驗進行的總結,關於今天的討論內容,各位家長有任何想法都可以分享到評論區,我會及時觀看並進行溝通,如果科普內容有什麼不足,歡迎大家指出,我會及時進行更正,帶給大家更科學有效的育兒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