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牌屋》製作公司的千億美金市值進化史

2021-01-10 蘇寧金融研究院

說起Netflix(奈飛)這家美國公司,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要說到他出品的劇集——《紙牌屋》《黑鏡》《皇冠》《怪奇物語》《局外人》《無神》等——相信很多人奉為神作。

這家1997年成立的公司起家於DVD租賃,卻在視頻訂閱領域逆襲了根紅苗正的美國有線電視、迪士尼旗下Hulu及亞馬遜等網際網路玩家,成為市值千億的流媒體巨頭。

奈飛的市值起飛史,充滿了傳奇色彩,是熬過多次失敗、歷經幾次轉型,才實現的逆襲。

公司組建:程式設計師的40美元不能隨便罰

1995年的一個尋常夜晚,程式設計師Reed Hastings去DVD租賃店歸還電影《阿波羅13號》的光碟,店員說他逾期了,要付40美元罰款。作為一名有實力的程式設計師(實際上此時他已經是上市軟體公司Pure Software的CEO了),Hastings不是付不起,而是煩心妻子肯定會滔滔不絕地責怪他……,咽不下這口氣的Hastings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決定自己成立一家DVD租賃公司,以全新的服務模式,解救廣大租碟人群。於是,在1997年,奈飛誕生了。

上面這段由Hastings口述的奈飛傳奇誕生史隨後被證實是宣傳噱頭,但這個故事卻將美國DVD租賃行業的痛點直白地展示出來。天下苦DVD逾期費久矣,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是奈飛的立身之本。

事實上,奈飛在成立初期沒敢直接觸及逾期費問題,而是將重點放在改革DVD租賃模式上,開創了O2O租碟模式,即建立網上DVD列表庫,用戶在網上下單,奈飛將DVD郵寄到家,這個模式顯然沒有解決DVD租賃的核心痛點,而且當時網際網路普及率並不高,這直接導致了奈飛虧損。

2000年,已經虧損5740萬美元的奈飛找到當時美國DVD租賃界的大哥「百視達」,希望被收購,百視達一口回絕,大哥根本沒將奈飛放在眼裡。如果大哥知道,再過10年自己要被奈飛打到破產保護,相信他一定不會錯過2000年那個天賜的機會。

賣身不成,奈飛痛定思痛,決定背水一戰,徹底放棄DVD逾期費收入,改為月度訂閱模式,用戶每月支付19.95美元,就可無數量限制、無時間限制地租賃DVD。具體來說,用戶將想看的DVD排序,奈飛按表中順序先給用戶寄2-4盤DVD,用戶看過後可隨時將DVD寄回(免郵費),奈飛再按順序寄送新的2-4盤,只要用戶按月繳費,寄送循環就一直持續。

就這樣,摸準了痛點的奈飛起死回生,2003年初用戶數突破100萬,但放棄逾期費收入使奈飛持續虧損,直到2006年,奈飛用戶漲到630萬時,才轉虧為盈實現8000萬美元利潤,這是奈飛成立後的第9年。

發展線上:鴻鵠的志向也要順風飛

奈飛雖然身處DVD租賃這個「古董行業」,但程式設計師出身的創始人一直懷揣著科技夢。他於2000年就在網上DVD列表庫中使用了Cinematch智能推薦算法,為用戶做個性化展示、智能化推薦,這個想法領先今日頭條12年。

但好的程式設計師不會滿足於這一點點成績,奈飛一直想做在線視頻,但彼時電腦設備昂貴,網速也不如人意,幾家冒頭的在線視頻網站均以倒閉收場,奈飛自己推出的奈飛Box也以失敗告終,奈飛的抱負還需要一陣東風。

時間來到2006年,這一年發生的四件事兒告訴奈飛轉型的時機到了。

第一件:奈飛第一次實現盈利,手裡有錢了;第二件:2005年成立的在線視頻網站Youtube在2006年全球用戶數達到3000-4000萬,是奈飛的5倍,同年被谷歌以17.6億美元收購;第三件:2006年,美國家庭的寬帶普及率大漲40%,覆蓋超過8000萬人;第四件:雖然奈飛的DVD訂閱收入在上漲,但美國整體DVD租賃市場出現萎縮。

面對新市場的召喚,2007年,奈飛毅然決然踏出了轉型的步伐,當年即投入超4000萬美元(超過其2016年利潤的一半)搭建在線視頻平臺。

奈飛此舉不為賺錢,只為賺吆喝,他的在線平臺向已有的DVD訂閱用戶免費開放,彼時奈飛最低的DVD月度訂閱費只有5.99美元。

無論是公司管理層還是投資人、分析師都對此舉能否成功持懷疑態度,但創始人的倔強支撐住了這次命運的轉型。

除了賠錢,奈飛開啟在線視頻業務還面臨兩座大山:

一是用戶體驗問題,有限的寬帶速度需要在視頻清晰度與視頻傳輸速度兩者間找平衡;二是在線內容問題,有平臺沒內容等於圈人空忙活,2007年奈飛在線平臺剛上線時只準備了1000個內容,如何滿足630萬用戶呢?

為解決這兩個問題,奈飛投入了巨大技術資源,不辭辛勞地精細化影片編碼以保證觀影體驗。同時開始與索尼、迪士尼等內容製作商合作,好在當時在線視頻剛起步,沒人意識到在線內容版權的巨大價值,2008年奈飛以3000萬美元低價與美國有線電視公司Starz籤訂了4年合約,由Starz為奈飛提供超過2500部在線電影及電視節目。

利潤的誘惑:一次拆分引發的血案

在線視頻業務帶動奈飛的訂閱用戶數由2006年末的630萬上漲至2011年末的2300萬,股價也是一路上揚。奈飛思索了一下,決定乘勝漲價,隨即宣布將原有的9.9美元DVD租賃+在線視頻訂閱套餐拆分為7.99美元DVD租賃和7.99美元在線視頻訂閱兩個套餐。此舉讓大約80萬奈飛訂閱用戶粉轉黑,華爾街分析師們也趁機開啟吐槽模式,公司股價一路狂跌,創始人先生即使心理苦也不得不公開道歉,並在提價計劃推出一個月尚未執行時就宣布擱淺。但這些舉動沒有解決投資人對奈飛盈利模式的擔憂,奈飛股價由2011年7月末的38美元狂跌到2011年12月末的9.9美元,可謂一次拆分引發的血案。

奈飛經此一役吸取了教訓,決定低頭做人,低調提價,一直忍到2014年,這一年奈飛新增用戶中有75%只選擇了在線視頻訂閱,奈飛感受到在線視頻的熱度,漲價之心再次萌生,將新用戶的在線視頻月度訂閱費上調2美元,老用戶在2年內仍維持原價。與前次提價相比,此時的在線視頻市場環境有了巨大變化,投資人已充分認可奈飛的商業模式,在宣布提價當天奈飛股價大漲6.7%。

同樣的提價,不同的結局,僅僅相隔三年,市場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是科技時代的魔幻現實,做正確的事兒也要恰逢其時。

自製內容:是誰卡住了我命運的咽喉

前面說到,在線視頻業務中,內容版權是重要一環,隨著奈飛越來越成功,原來和他籤約的內容商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午夜夢回就後悔當初報價太低。到了2012年,美國有線電視公司Starz與奈飛的4年合約期滿,Starz一口氣漲價10倍,要價3億美元。

奈飛心想,我訂閱服務費漲個幾美金都那麼費事兒,你一口氣就要漲10倍,簡直是搶劫!不蒸饅頭爭口氣的奈飛,決定和Starz硬磕,最終導致合作破裂,Starz的幾千部影視內容一夜之間在奈飛下架。

再倔強的奈飛也懼怕內容下架可能引發的用戶流失,與Starz的決裂不可避免,奈飛不得不在與其他內容商的談判中妥協,2012年其在內容版權方面的總支出達到20億美元。

一邊是張開貪婪之口的內容廠商,一邊是幾千萬嗷嗷待哺的訂閱用戶,面對此情此景,奈飛深吸一口氣,再次決定孤注一擲——自製內容!這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影視製作行業本來就很殘酷,巨額的投資成本加上觀眾反饋的不確定性,讓老牌內容商都不免深陷巨坑,每年總有幾部虧損千萬甚至上億美金的電影。

奈飛深知這個決定的風險,但影視內容作為在線視頻平臺的核心資產,總是抓在別人手中,讓奈飛夜不能寐。

奈飛是幸運的,其在2013年推出的第一部原創劇集《紙牌屋》一炮而紅。在播出方式上,奈飛改變了美劇一周一更的傳統,選擇將《紙牌屋》第一季內容一次性對訂閱用戶開放,正所謂我的版權我做主,這個模式獲得了用戶盛讚,更有效帶動了新用戶轉化。

奈飛將此次成功歸因於大數據分析,實際上現在的影視製作行業,基於數據分析拍劇已不是新鮮事兒,巨額投入才是成功的秘訣。2019年奈飛在原創製作方面投入153億美元,佔其當年總營收的76%(2019年營收201.56億美元),2020年計劃投入173億美元,投資規模幾乎是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的2倍!

現在,奈飛的自製內容除美劇外還涉及電影(屢獲奧斯卡、金球獎等提名)、紀錄片(講述曹德旺的《美國工廠》就是其中之一)、真人秀、脫口秀、動畫等等。

但即使如此,奈飛的自製內容數量仍遠遠趕不上千萬訂閱用戶的觀看需求,其訂閱用戶觀看時長中自製內容僅佔30%左右,大部分還需要外部版權支撐。可以說訂閱用戶願意付費的根本主要在於奈飛劇集的口碑。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奈飛眾多高口碑劇集的背後也不乏失敗之作,《光靈》《副本》《永不滿足》等口碑撲街,投入動輒數千萬美金也拉不動用戶增長。

自製內容的獨木橋不好走,但奈飛已將「原創能力」塑造成自身的重要品牌及核心競爭力之一,這條路即使再難,奈飛也不能退縮。

模式思考:科技時代的護城河怎麼挖?

奈飛一路走來,勤勤懇懇、不計投入,打磨原創能力,最終目的是要拉動訂閱用戶增長,並通過用戶規模攤薄邊際成本、提高附加價值,形成良性循環,打造自己的展業護城河,這是網際網路平臺模式的慣用套路。

面對美國本土的有限市場,奈飛開啟了海外拓展之路,通過與當地有線電視運營商、視頻網站合作,上線版權劇集、聯合製作本土原創內容等,現已在美洲、歐洲、亞洲多個國家推出訂閱服務。奈飛2019年財報顯示,當年訂閱用戶新增2783萬,其中2527萬來自海外,全球訂閱總用戶達到1.67億(美國6100萬,海外1.06億)。

客戶數雖然持續增長,但奈飛希望獲得的規模效應並未達成,以內容製作投入/用戶數為例,2018年奈飛為每位訂閱用戶付出的內容製作成本是80.8美元,到了2019年,這一數字上升到91.6美元。如果這一數值無法縮減,護城河只能是空談。

亞馬遜、迪士尼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流媒體在線平臺,在原創內容領域緊緊追趕,Youtube等靠外購版權的視頻平臺也與奈飛在用戶爭奪方面火花四濺。僅靠大手筆投入維持住的領先規模,讓奈飛加速失血。

奈飛的現金流廣受資本市場詬病,2019年雖然奈飛實現了18.67億美元的淨利潤,但其經營性現金流卻是負的28.87億美元。利潤和現金流的弔詭,主要是由於內容製作的成本不計入當期費用,而是作為資產在後期逐年攤銷,所以這些切切實實花出去的真金白銀在利潤中沒有扣除。

辛辛苦苦做到千億市值,奈飛的日子卻依舊苦哈哈。持續不斷地擴大投入展現出了奈飛的焦慮,找到降低邊際成本的有效手段是奈飛持續發展的關鍵。

但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科技時代,技術創新一日千裡,大眾的生活娛樂方式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變革。今天的「領頭羊」可能明天就變成「老古董」,用戶規模、原創能力在科技時代的大環境下都有可能被快速顛覆,護城河的挖掘也變得更加動態,企業要維持領先地位,需要持續保有對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的敏銳嗅覺,並且具備能夠支撐創新變革的靈活組織及快速反應能力,最重要的還要有自我革新的巨大勇氣。

這些可能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畢竟自我革命不是簡單的事兒,還容易一失足成千古恨。但這是科技時代下企業為了持續發展不得不做的事兒,就像當年奈飛的幾次轉型一樣,有孤注一擲,有失敗懊悔,有流血犧牲,也有成功逆襲。

到如今,奈飛仍然在內部成本與外部競對間苦苦掙扎,但他持續奮進的勁頭和不斷自我革新的努力,讓人看到了他認認真真搞事業的誠意。

本文由「蘇寧財富資訊」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杜娟,首圖系美劇《紙牌屋》劇照。

相關焦點

  • 上海文廣重組後新上市公司成A股文化傳媒業首家市值千億公司
    中證網訊 11月25日,百視通和東方明珠兩家上市公司股票復牌後第二日繼續以強勢漲停收盤。按當天收盤兩公司股價計算,加上重組交易全部完成後新增市值,新上市公司市值已達1036億元,A股文化傳媒行業第一家千億上市公司由此誕生。
  • 南陽唯一河南唯一的千億市值巨頭上市公司值得我們驕傲
    7166家,以人民幣來算,市值超過千億的公司就有146家。而這146家市值超千億的巨頭公司分布在全國37個城市當中,其中北京獨大有43家、香港有25家,深圳則是17家、上海也有15家、臺北是4家,廣州和佛山分別為3家、杭州、新竹、澳門、連雲港、呼和浩特、寧波分別為2家,其他的仁懷、宜賓、福州、珠海、雲林、蕪湖、雲浮、宿遷、南京、寧德、南陽、天津、 晉江、高雄、煙臺、臺中、彰化、瀘州、烏魯木齊
  • 看千億獨角獸logo價值幾何?這部進化史了解一下
    看千億獨角獸logo價值幾何?這部進化史了解一下 2018-10-19 11:37
  • 科創板首個千億市值公司已誕生 12個交易日股價翻翻 投資者可繼續...
    原標題:科創板首個千億市值公司已誕生,12個交易日股價翻翻,投資者可繼續重點關注這家公司!   導讀  創投成長:科創板首個千億市值公司誕生  大眾30:片仔癀股價創年內新高  公司調查:安靠智電漲停依靠季報高預期  看點  01  創投成長  科創板首個千億市值公司誕生  中微公司12個交易日股價已翻倍
  • 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是閒魚撐起的?
    文 | 深燃,作者 | 蘇琦,編輯 | 金璵璠泡泡瑪特上市了,市值過千億。很多人都說,看不明白。憑藉著一個個成本價不到10元的玩具,泡泡瑪特為什麼能在過去三年,取得毛利率均超過55%、營收增幅超過220%、市值過千億的成績?
  • 《紙牌屋》製作方 Netflix是如何吸引增量用戶的?
    衛星電視市場現有兩大公司,Direct TV公司和Dish Network Corp公司,截至2012年第三季末,Direct TV的美國用戶總數達1998萬,是僅次於Comcast的美國第二大付費電視信號提供商。
  • 美劇《紙牌屋》走紅:製作團隊精良 題材接地氣
    ◎《紙牌屋》為何能夠在美國乃至全世界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這部作品從製作到播出,對我國同類型題材的電視劇又有著怎樣的啟示?  ◎作為電視劇生產大國的美國,一部電視劇的走紅絕非偶然。 《紙牌屋》的製作團隊雲集眾多好萊塢一線電影人,劇情直指美國政壇內幕,更打破美劇周播形式,通過網絡平臺13集連播,讓觀眾大呼過癮。
  • Netflix宣布暫停《紙牌屋》第六季的製作!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周一,我們已經得知Netflix人氣電視劇《紙牌屋》將在明年完結,也就是第六季將成為這部劇的最後一季。然而現在,Netflix以及製片工作室Media Rights Capital表示,《紙牌屋》的製作將進入無限期停止狀態。
  • 一周蒸發超千億 寧德時代萬億市值前「剎車」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4日電 (付玉梅 孫慶陽)在孫公司發生爆炸事故後,寧德時代衝刺萬億市值前踩了一腳「剎車」,市值一周跌超千億元人民幣。分析指出,寧德時代市值增長是新能源資本市場浪潮的推動。不過,公司發展背後仍存在產能擴張、營利下滑等情況。
  • 一周蒸發千億市值:騰訊打冷顫
    上周創兩年最大周跌幅 蒸發市值千億港元在3月7日繼續攀高至646港元之後,騰訊似乎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而消息面上的利空,對股價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中國央行暫停支付寶條形碼支付以及騰訊虛擬信用卡業務;還有報導稱中國央行或將限制第三方個人支付帳戶單筆消費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年累計不逾1萬元。
  • 中國人的牙齒越來越差,背後是一個千億級的生意
    牙齒背後的千億生意一方面是嚴峻的牙齒健康問題,一方面由此產生了一門巨大的產業——假牙製作(也稱義齒)。而包括深圳在內的大灣區,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假牙生產基地。投資行業有一種說法,「金眼銀牙銅骨」,說的就是行業規模和行業利潤。
  • 小米市值蒸發近千億
    文 / 港股頻道 出品 / 節點財經新年伊始,小米(01810.HK)股價驚喜連連,1月4日大漲6.17%,1月5日延續上攻態勢,盤中創出上市以來歷史最高35.9港元/股,市值首次突破9000億港元。不過,好景不長。1月6日開盤,小米股價即大幅跳水,最終收跌3.97%。
  • 紙牌屋第6季也沒了!Netflix宣布製作無限期暫停
    《紙牌屋》劇照海外網11月1日電 昨天(31日)宣布在第六季結束砍掉《紙牌屋》之後,Netflix剛剛又宣布無限期停止第六季的製作。卡司和劇組也是剛剛接到停工的通知。MRC和Netflix的聯合聲明中表示,「對斯派西的新聞深感不安」,「第六季的製作將無限期暫停」。美聯社報導稱,這是行業中一個罕見的舉動。此前《紙牌屋》主演之一、奧斯卡影帝凱文·斯派西(Kevin Spacey)陷入了被指控對青少年性侵的醜聞後,Netflix決定砍掉《紙牌屋》,明年的第6季將成為最後一季。
  • 一個廣西窮孩子「鯉魚跳龍門」成功樣本,智飛生物跨入千億市值
    來源:一波說5月25日晚,智飛生物公告稱,實控人蔣仁生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轉讓公司股份比例達到5%,即便如此,蔣仁生及其一致行動人仍持有多達57.1%股權。今年是第一家在創業板上市的民營疫苗企業——智飛生物上市第10個年頭,十年磨一劍,截止於5月25日收盤,其總市值已達1305億元。
  • 泡泡瑪特的千億市值,是閒魚撐起的?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
    泡泡瑪特上市了,市值過千億。 很多人都說,看不明白。憑藉著一個個成本價不到10元的玩具,泡泡瑪特為什麼能在過去三年,取得毛利率均超過55%、營收增幅超過220%、市值過千億的成績? 年輕人群體、IP影響力、復購、盈利能力,每一個要素都能在當下的市場中找到可以對標的、比泡泡瑪特做得更好的公司,但神奇的是,泡泡瑪特站在這幾個圈的交集裡。
  • 順豐「巨象起舞」:前三季度營收破千億 市值逼近4000億
    原標題:順豐「巨象起舞」:前三季度營收破千億 市值逼近4000億 摘要 【順豐「巨象起舞」:前三季度營收破千億 市值逼近4000億】民營快遞巨頭順豐控股(002352
  • 製作了《紙牌屋》的Netflix,明年準備花80億美拍美劇
    喜歡美劇一定對這家公司不陌生,《怪奇物語》、《馬男波傑克》、《女子監獄》等熱播美劇都是由Netflix一手製作的。從2013年推出《紙牌屋》以來,Netflix就成了美劇行業的佼佼者。驚人的拍劇速度,以及對美劇獨特的把控,Netflix是電視劇行業極具創造性的玩家。
  • 胰島素龍頭衝擊千億市值!「毛利率一哥」易主,這家藥企巨虧近20億...
    今年以來已有18家醫藥企業登陸A股,其中,胰島素龍頭甘李藥業衝擊千億市值,中一籤狂賺15萬仍未開板;「毛利率一哥」易主,康華生物股價超越長春高新,成醫藥股中的「茅臺」;萬泰生物收穫26個一字板後挺進醫藥股TOP20;擁有「全球藥王」加持的百奧泰登陸科創板。此外,科倫藥業、長春高新、天士力、華蘭生物等8家藥企先後宣布擬分拆子公司上市。資料顯示,去年7月,備受關注的科創板鳴鑼開市,引爆了A股市場。
  • 魯股觀察 | 7月30日136隻個股上漲,濰柴動力市值再次破千億
    區域上市公司的數量也是區域經濟活力、營商環境、經濟發展後勁的重要體現。在山東集全省之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之際,「魯股觀察」將從山東上市公司的市值狀況、區域分布、行業板塊、政策支持等多角度,分析山東各個城市上市公司的現狀,對標粵蘇浙滬等上市公司發展路徑,結合國內外的智庫政策研究,對山東的上市公司提出對策和建議。
  • 《紙牌屋》無限期停止製作 挖掉性騷擾這顆毒瘤好萊塢還將繼續陣痛
    凱文·史派西日前,《紙牌屋》男主角兼執行製片凱文·史派西,遭到了出演過《星際迷航:發現號》的男星Anthony Rapp的指控:1986年,年僅14歲的Anthony Rapp在史派西家的一場派對上不過,凱文·史派西的性騷擾問題,並沒有因為出櫃而結束,31日,Netflix宣布,將砍掉他主演的《紙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