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網
原標題:徐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民:打贏混改「淮海戰役」 劍指「珠峰登頂」
本報記者 張家振 石英婧 徐州報導
在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有限」)總部辦公樓大廳裡,「2020世界品牌500強」和「2020中國品牌年度大獎」兩項證書擺放在展覽架上,供進出的每個「徐工人」共享這份榮譽。
證書載明,徐工有限榮獲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2020年(第十七屆)「中國品牌年度大獎工程機械NO.1」,這是公司首次摘得該大獎,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裡的唯一企業;同時,徐工有限在2020年(第十七屆)「世界品牌500強」榜單中位列第409位,排名比2019年提升了18位。
剛剛過去的2020年,對於徐工有限來說,是極不平凡也是收貨滿滿的一年。當年9月22日,徐工有限混改工作經過兩年多的醞釀、推動後「靴子落地」,與10餘家戰略投資者籤約,完成了210餘億元的引資工作。自此,公司由100%純國有的老國企,轉變成了一個嶄新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混改工作曾被徐工有限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稱為「是一場關乎生死的改革,也是我要攻堅的一場『淮海戰役』」。目前,這項工作進展如何?混改落地是否意味著已經打贏了這場「淮海戰役」?
「混改的『戰役』已基本打贏,轉入到了打掃戰場的階段。」2020年12月25日,王民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12名戰略投資者和公司435名骨幹員工的資金都已經全部到位,相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也已完成,混改工作整體上已經完成了95%以上。」
混改「靴子落地」
作為一家老牌國有企業,徐工集團要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一定離不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以徐工有限為載體,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這家老國企煥發新活力的「金鑰匙」。
據了解,徐工有限是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集團」)全資子公司,上市公司徐工機械的控股股東,承載著徐工集團的工程機械產業發展。旗下業務板塊囊括了上市公司內的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業務,以及未進入上市公司的挖掘機械、混凝土機械、礦業機械、塔機、現代物流、軍民融合等產業板塊。公司為國企改革「雙百企業」之一,同時也是江蘇省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
自2019年9月起,按照聚焦主業的原則,在「班長」王民的帶領下,擔負起主攻混改工作、衝刺工程機械珠峰登頂的重任。「過去是在平地上搞重組,現在是在『峰頂』上搞重組,難度很大,不言而喻。」回顧一年多來的混改歷程,王民告訴記者,同時混改將為傳統產業老牌企業注入體制機制的活力,上下同心,保持這艘「巨艦」健康、可持續地航行。
2020年9月22日,徐工有限混改戰略投資者籤約儀式在南京舉行,完成引資210餘億元,標誌著徐工向混改成功邁出堅實的一步。其中,徐工集團與3家國有控股企業籤訂總額為54億元的股權轉讓協議,徐工有限與12名戰略投資者和員工持股平臺成功籤訂總額為156.56億元的增資協議。
根據徐工有限旗下的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機械」,000425.SZ)當天公告,增資完成後徐工有限股東將擴充至17家,其中徐工集團持股34.10%、徐州徐工金帆引領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徐工金帆」)作為員工持股平臺持股為2.72%,新進入的3家國有控股企業和12名戰略投資者合計持有剩餘約63.18%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此次混改出資的經營管理人員、研發技術人員和營銷骨幹達435人,通過員工持股平臺徐工金帆向徐工有限投資8.69億元,持股比例為2.72%。由此,435名骨幹團隊通過員工持股平臺成為了這家工程機械龍頭企業的股東。
「這些同志包括我在內,將身家性命與公司未來牢牢地綁定在了一起,公司對未來發展前景的最大底氣在於骨幹團隊對公司未來懷有堅定信心,這也是公司奔向光明未來的中流砥柱和發動機。」王民表示。
按照計劃,徐工集團將在混改完成前把旗下所有工程機械資產劃歸至徐工有限,把現代化建築、汽車板塊、融資租賃等業務劃給徐工集團。按照突出主業的原則,徐工有限將聚焦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主業,剝離非主業資產提高效率、輕裝上陣,最終實現整體上市。
「混改是徐工嶄新歷史的起點,關鍵是為公司後續發展帶來了新機制,充分激發了骨幹團隊創造、創業、創新的激情。」王民告訴記者,在徐工有限混改落地之後會加快證券化,還將有更多精英員工加入到骨幹持股平臺。
蓄能「珠峰登頂」
據了解,徐工有限混改後新的管理層將通過市場化重新選聘,引入的國有和市場化的戰略投資者在未來的董事會中佔五席,職工董事一席。徐工有限還將逐步深入實施骨幹員工持股和股權激勵計劃、利潤分享計劃、職業經理人市場化薪酬機制等改革,實現核心骨幹和管理層的薪酬與貢獻掛鈎。
大力推進混改背後,是徐工集團提出多年的「珠峰登頂」計劃,即早日實現進入全球前五、前三的目標,最終登頂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的「珠穆朗瑪峰」。
2020年5月18日,根據全球最具權威的工程機械信息提供商英國KHL集團發布的「2020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2020 Yellow Table)」,徐工集團已由2019年的第六位躍居第四位。
這也意味著,徐工集團已經提前實現了「2020年躋身世界前五」的目標。
但是,在世界工程機械領域強者恆強的競爭格局下,徐工想實現最終登頂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珠穆朗瑪峰」的目標,還需要加快國際化步伐,不斷攻佔海外市場特別是高端市場。
在王民看來,如果真正要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僅在中國有很大的份額是不行的,必須在「一帶一路」市場,在中高端國家,包括歐洲、日本和北美這一帶市場,「這是我們的目標、戰略,其實也是短板,中國的企業要實現國際化是很不容易的」。
徐工已將國際化升級為主戰略,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徐工在德國、巴西、美國、印度等擁有10多個大型製造基地和全球KD工廠,外籍職工3000多名,產品出口187個國家和地區,在亞太、非洲、中亞、中東出口市場佔有率居全球行業第一,30年來一直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出口的冠軍,海外收入佔比30%。
但這樣的成績,在王民眼裡顯然還不夠:「任何一個世界級的跨國公司,它的國際化收入、國際化率不在50%、60%以上就談不上國際化。未來我們的目標是翻一番,做到國內、海外市場收入各一半。」
據介紹,徐工未來將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加速市場國際化、加速布局國際化、加速經營國際化,在向海外高端市場滲透,推進跨國戰略重組的同時,打造專業化的國際隊伍和跨境電商、海外融資新平臺,增強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形成跨國經營「航母艦隊」和世界級管控平臺,打造全球產業鏈「同盟軍」。
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徐工已制定出清晰的「作戰路線圖」:在新發展格局指引下,要科學研判全球疫情影響和國際市場變化,堅決以全面的國際化主戰略布局為轉型強大抓手,要在「大循環」「雙循環」中進一步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搶抓國家「兩新一重」及川藏線、雄安新區建設等重點項目機遇,全面做實做優做強做大國內市場第一優勢。
「在『珠峰登頂』的路上,有很多攔路虎、絆腳石,還有『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險境。但坦白講,在經歷過風風雨雨之後,現在我們的『珠峰登頂』目標更清晰、信心更足了。」王民告訴記者,公司將努力實現「珠峰登頂三步走」戰略的後兩步:2025年進入全球行業前三強,2035年登頂世界工程機械「珠穆朗瑪峰」。
(編輯:石英婧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