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筆者更多的是講述一些養好小缸海水魚的偏宏觀的觀點,這其實也是為了幫助大家更多的去了解養海水魚的基本常識,調整好心態,養海水魚並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任何人想通過看幾篇帖子,買一些器材就能夠養好的。所謂的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也可以套用在養海水魚上,比如接下去馬上要說明的養一個小缸海水魚,適合什麼樣的玩家,以及需要什麼樣的器材。
小缸的樂趣在於一個小字,小的缸體、小的水體、少量的魚、少量的珊瑚就能營造出了一個小型卻完整的生態缸體系。所以它適合像筆者這種,只需要一個海水生態缸就能夠滿足的人。雖然沒有大缸的品種繁多,給人以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也不能讓你隨意所欲下放各種喜歡的生物,滿足你的飼養喜好。但是它仍然是你家中美麗的風景線,並且不需要佔用你大量的維護時間,也能更好的照顧到你可能本就不鼓的錢包?所以讀到這裡,您是否也和筆者一樣認為小缸更適合自己呢?


養魚,必然要有缸。以筆者的角度劃分,40*40*40或者50*50*40以下的方缸都可以算作小缸。如果你選擇30*30*30(含)以下的,那麼就只能算是微型缸了。海水魚也跟淡水魚一樣,水體越大越穩定,飼養的成功率也會越高。所以筆者並不推薦作為新手朋友,從微型缸開始。而買缸不外乎就是兩種渠道,線上和線下。線下的商戶價格通常會比線上貴一些,但是同城通常會送貨到家,省去了你搬運的麻煩,並且缸體有任何瑕疵,尋求售後也方便一些。線上的商戶,由於看不到實物,只看圖片也只能50%的放心,並且大多數物流都要求自提,送貨到家是需要加價的。這其中的孰優孰劣,就根據各位漁友的自身情況做選擇了。筆者當時是本地商家購買,主要是希望能尋求可靠的售後,並且後續生物購買也比較方便。在確定購買方式後,就是缸的選擇了。現在商家銷售的海水缸主要就是品牌缸和DIY的成品缸,在某寶上搜索「海水缸」就能夠查到一堆品牌不同,大小不同,售價不同的海缸。這裡面不外乎就以下幾種:
第1種,國外品牌,引入的理念和缸體造型不錯,可惜價格也是槓槓的,如果加入對應品牌的器材一併購買,那價格一定不會便宜。但是做工什麼的那確實比普通商家的會好一些,並且逼格也更高。

第2種,國內品牌,有些仿國外的造型,價格便宜一些,知名的幾個國內品牌,口碑也不錯,如果對外觀有要求,但是不太接受國外品牌的價格的話,可以考慮。

第3種,淘寶銷售量比較好的一些商戶,他們也有自有品牌,但是推廣、營銷、品牌不及國內知名品牌,價格是最便宜的,也會接受一些訂製。筆者選擇的就是這種商家訂製款,從功能使用上來說,與品牌缸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對於一些追求品牌、完美的玩家來說,買高大上的缸,也是一種選擇和信仰。

在40-50缸的範圍,缸的布局基本是以背濾、側濾為主。背濾和側濾的意思就是在缸的內部後方、或者側方,用亞克力板隔出一個空間,寬約11CM左右。濾槽通常會形成3個獨立並且互通的空間,分別用於存放蛋粉、濾材、水泵等。這樣才能實現一個水體的循環、過濾,這也是背濾、側濾缸和裸缸的最大區別。一個設計良好的,帶有濾槽的缸,是養好生物的關鍵。

一個設計良好的海水濾缸,玻璃厚度至少6mm,部分商家會提供8mm的玻璃,作為其產品的競爭優勢。玻璃通常為超白玻璃,只有超白玻璃才適合海水魚觀賞!有些商家節省成本或者考慮到客戶的實際需求,會把背面的用非超白玻璃,以降低整體價格。這種做法其實並不會影響到你觀賞魚,畢竟你不會在背面濾槽側進行觀賞,所以筆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最後,筆者再說一說,缸為什麼用的是背濾,側濾,而不是底濾、上濾或者裸缸。其實,一個海水缸最好的循環狀態是底濾,簡單說就是在主缸的底部還有一個底缸,從而實現從上至下的水體循環和過濾。但是作為小缸玩家的我們,小缸沒有底缸,自然也不會有底濾系統。上濾系統,由於過濾效果低下,也無法放置蛋粉、更多的被飼養淡水魚的成品缸中所採用。而裸缸,而是因為你缸體所需要的器材需要外掛,全部掛在缸壁中,極大的影響了美觀,並且無法使用水泵促進水體循環。下圖,就是筆者初次下海時候使用的裸缸,外掛了瀑布過濾器、外掛蛋粉、燈、風扇、造浪等一些的設備,顯得擁擠不堪,最悲劇的是這種建立起來的生態,及其脆弱,無法養好生物。

綜合以上,就是一個海水魚小缸選購、基礎布局、以及與其他一些缸體、過濾方式對比的詳細描述。重點內容就是讓大家明白,小缸的核心在於背濾、側濾槽,這個是區別於裸缸、順利養好生物的關鍵,這期內容希望對各位下海新手的朋友能有一些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