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店家和飼養者直接使用自來水加鹽配置海水,這是非常錯誤的。因為自來水中含有滅菌用的氯,在一個含有氯的環境中是不可能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基於細菌的生物過濾系統的。在淡水環境中,隨著水面與空氣的接觸(開著水泵),氯會慢慢排出水體。可是在海水中,因為化學作用,氯將永遠無法依自然的方法從水中排出。這對以後飼養珊瑚等低級生物將是一個不定時炸彈。當我們納悶為什麼自己養的珊瑚老也活不長時,就應該檢討一下是不是在配水的時候圖省事跳過了「暴氣」這一重要環節!
所謂「暴氣」就是把所有的水泵打開,讓自來水24小時循環至少3天,更穩妥的是7天,徹底將氯氣排出。
現在市場上有各種品牌的水質安定劑,主要也是針對水中的氯氣生產的,有了它們,可以大大縮短「暴氣」的時間,但無論用了多好的水質安定劑,出於安全的考慮,至少應該在一天之後才下鹽,一點點的急燥都將引起以後的不可收場。
還有一種「除氯劑」,可以做為事後的補救措施,但要認準是海水專用的,這個在市面上還很少。
如果你真的很著急或者對海水要求高,可以使用去離子水,去離子水的來源有兩種:第一是用市場上出售的幾千塊錢的反基於滲透膜原理的淨水機,第二就是使用純淨水,一個一米長的魚缸,如果注滿純淨水,將花費150元左右。當然純淨水的選擇我就不用說了,當然要用大牌子。蒸餾水也可以使用,但礦泉水不可使用,因為裡面的不可知的礦物質也將成為一個不穩定的因素。
1、水溫:國際標準的海水比重(鹽度)測量是在攝氏25度的前提下測試的,因此在「下鹽」以前,我們需要將水溫調整到25度,如何調整就不在這裡贅述了。
2、放魚:店家在配水後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就會用珊瑚和魚把魚缸塞得滿滿的,顧客當然會很高興,乖乖付錢!但這些可憐的生物會在一個月內全軍復沒!原因是海水無法象淡水魚一樣大量換水,所以主要依靠生物過濾,而一周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在一個沒有暴氣過程的魚缸中形成細菌群落,所以那缸海水很快就變成了一缸毒水,不死才怪。我的經驗是,從下鹽下菌開始算起,一個月內不可以放生物,除非你可以找到其它人的老底沙和老過濾材料。但了不可以掉以輕心,必須至少購買一套NO2亞硝酸鹽測試劑,並在魚缸中放置汙染物,比如一條死魚,用以激活細菌,因為在一個乾淨的沒有任何「食物」的海缸裡,細菌繁殖的時候也會非常慢。只有當測試劑顯示水質安全了以後才可以放入生物。放生物要選擇三點白、藍魔鬼等結實的小魚闖缸,在開始放入生物時,NO2指數肯定會波動,只有當一切安全時才能繼續放入中物,這一過程不短於三個月。這將是一個非常漫長、難熬的但又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最佳闖缸海水魚:三點白
3、照明:馬上就打開照明是錯誤的,這會造成褐藻的提前暴發和曼延,也會引起PH值的劇烈波動,對新配置的海水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的魚缸中沒有放置活石,而且只想飼養海水魚而不是珊瑚缸,那么到放魚的時候再開燈也不遲。
如果你的魚缸中有活石,或者有從別人缸裡取來的「種子」,比如活沙和石頭,那么請遵循以下的開燈方法:
第一周:不開燈
第二周:每天開兩個小時的照明
第三周:每天開四個小時的照明
第四周:第天開六個小時的照明
第二個月:第天開八個小時的照片
第三個月:正常照明。
如果你是自己DIY海水缸的話,更要說服自己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因為你沒有一點經驗!
每天測試水質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就算你特有錢,找到一個已經飼養數年之久的「老魚缸」,連窩端的話也不是當天就能放生物的,因為細菌過濾系統其實是非常脆弱的,環境上一點點動蕩都會引起細菌的大量死亡,造成魚缸中的二次汙染。
我最慘烈的一次教訓,就是在搬家時,把專門為新家製作的魚缸兌滿純淨水,然後放下非常安全的進口海鹽兌成一缸新水,過了一周後,把老缸裡的所有過濾材料都放到新缸裡,幾個小時後就把老缸裡的魚和珊瑚全放到新缸裡了。第二天晚上,所有的大魚就全死了,然後珊瑚也全部陣亡,最後只活了一條小丑魚。經測量推斷,所有的細菌都在搬家的時候因為經受不住新水的衝擊全部死掉了…
如果沒有細菌的完全的新缸,我的魚和珊瑚都不會死得這麼快,就是因為老過濾材料上大量的細菌快速死掉後把水質汙染了…
在海水水族箱中,魚類的飼養密度要遠遠低於淡水魚缸。
解釋如下:
1、海水魚全是野生的,他們在珊瑚礁海中的時候,每條魚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而把它們集中到水族箱裡的時候,突然縮小的生活空間會讓他們爭鬥不停。
海葵魚科的小丑魚裡的個別品種是可以多隻飼養的,比如《海底總動員》裡的公子小丑,可是在繁殖期,它們也會產生排外的行為。
倒吊科的魚,比如帆吊和黃三角倒吊,如果新加入到一個缸裡,也會被缸中原來的倒吊魚追打,我原來的一條黃三角倒吊就是這麼被打得全身傷痕的。
至於鰈魚、炮彈一類的大型魚反而在這一點上不是很明顯,因為它們在海裡不屬於固定地盤的魚。
最煩人的就是雀鯛,特別是三點白、三間雀這些其實不算漂亮的魚,它們會把新入夥的跟他們體型相近的魚折騰死的。
我的經驗是,在魚只的選擇上,要跨科,要挑選體型大小差別大的魚。
2、至於具體的密度,我引用一下海水魚聖經《最完美海水水族箱》中的數據吧,在50公升的海水中,可以飼養身長加在一起不超過20公分的魚,夠狠吧。
魚只的增加還會加重整個過濾系統的負擔,有時候我們看到有些海魚店的缸裡魚的密度很大,其實我們看到的只是魚缸的一部分,它的過濾系統的水容量很大甚至超過主缸的容量。這樣做也是可行的。但也不適用於雀鯛這一類愛打架的魚。
最後說一句,珊瑚的放置沒有嚴格的密度上的限制,只要在個體安全的前提下,能放多少就放多少,這個問題以後再討論。
1、淡水魚生活在淡水中,海水魚生活在海水中。
淡水魚想養好要注意淡水的PH值,北方特別是北京的水偏硬,想養好七彩一類比較嬌氣的淡水魚就要調低PH值,讓水呈酸性,一般使用降PH值的樹脂。
飼養海水魚的水是人工配置的,在水質穩定後會保持在PH8.4左右,一般不用調水的PH值,但是燈光的強烈程度會影響海水的PH值,有的時候會達到令生物急迫的程度,但一個成熟的海水缸因為藻類的作用和細菌的作用,其PH值會非常穩定地保持在安全的區域。
淡水魚需要定期換水,這個沒有規定,但每周換掉1/10的水是生物能夠良好生長的需要。海水魚因為過濾系統的強大(主要是海水成本高),換水的次數和水量都遠遠低於淡水,具體的量我就不說了,因為我不怎麼換水,但這半年我換了半缺的水,原因是一個朋友做了個大缸,我自己也新做了個小缸,所以換去了半缸的老水,呵呵。
2、溫度
相比之下,淡水魚對溫度的要求比海水魚要高。
因為在海裡,中午陽光直曬之下,水溫可能達到40度,可是晚上大海一漲潮一退潮間,冷水流一下就可以把水溫降到20幾度。
如果這麼大的溫差放在淡水魚身上,沒幾天可能就會感冒了。
這方面海水魚比淡水魚要皮實得多。
3、抗病性
淡水魚一般是魚場「生產」出來的。
海水魚卻基本上都是野生捕撈的。
而且,在大海中,生存條件非常惡劣,能活下來的全是「強者」,所以從體質上講,海水魚要強多淡水魚太多了。
而且海水是鹹水,沒有淡水那麼多的病菌和xx,只要水質控制好,海水魚的壽命會很長。
4、體態顏色
這一點就不多說了!海水魚要比淡水魚漂亮得多,怪異得多。
5、繁殖
淡水魚很多都可以人工繁殖,特別是孔雀等卵胎生的魚很輕異的就可以成功生出下一代。
但是海水觀賞魚人工繁殖一直是水族界的焦點,不是沒有成功的例子,但實在是鳳毛鱗爪。
6、其它生物
海水魚飼養也包括了珊瑚的飼養,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其生物的豐富程度遠遠高於淡水,這個大家應該明白就不用細說了。
這個問題對新手來講,十個人裡就會有十個人給出「難養!非常難養!」的回答,敢問哪個剛接觸海魚的新手沒有幾條魚命在手裡?!
主要是因為海水不同於淡水,有個配置和「養水」的過程,並不象淡水一樣,幾天就可以放魚。
但是,如果是個海水魚老手,十個人裡也會有十個人給出「好養!非常好養!」的回答,原因前幾篇文章裡也說了,只要水好,以野生為主的海水魚生命力很強,壽命也往往超過一般的中小型淡水魚。另外,海水缸都有強勁的過濾維生系統,這些也是海魚可以長命的保障。養海水魚很貴嗎?
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海水魚很貴嗎?」,希望沒有搞錯,但因為下一個問題是「第六問:能將海水魚養活的設備都包括什麼?」,所以我會將設備投資的問題放在下一個問題裡解答。
這個問題是相對的,海水魚最便宜的有十幾塊錢的,這個價格一直到50元以下,這個價位一般是雀鯛和一般的小丑魚。
而最便宜的淡水魚和金魚,用50塊錢可能能買幾十條甚至上百條了。
中檔的海水魚一般是一百元左右至兩三百元的價位。
這與中檔的淡水魚相比就差不多了。
高檔的海水魚,最貴的我閉眼想了一會兒,覺得最貴的就是黑鰭鯊了,5000元一條。但我個人覺得那東西是大款買來嚇人的,而且因為缸中不可以放別的裝飾品,所以整體缸實在沒什麼觀賞性。除此之外最貴的皇后神仙和馬鞍神仙也就不到1000元。
但最貴的淡水魚,七彩神仙多少錢?金龍多少錢?紅龍多少錢?金龍多少錢?過背金龍?這就不用我說了吧?
另外,海水魚的飼養密度要求非常小,一個一米的缸裡,大魚根本也養不了幾條,所以在魚只購買上,整體投資並不貴。
軟體和珊瑚的價格,最貴的200元左右一個,低檔的幾十元,中檔的一百元左右。一個一米的缸大大小小搭配著擺十個左右就夠了。當然了這只是個人意見。
龍巔海水魚論壇 http://haishui.cc/
最專業的海水觀賞魚玩家互動社區
在這裡你可以盡情和廣大魚友交流心得體會
增加下海經驗知識
還在等什麼
來論壇我們一起交流吧~